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天津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e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宅基地是重要的建设用地类型,在建设用地总规模中占很大比重。面对城市化、工业化和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农村宅基地退出对耕地资源保护和有效供应城市建设所需用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芜湖市4县4区农户问卷调查等数据资料,探究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补偿机制,改革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土地制度;农村宅基地;退出意愿;补偿制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6.015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Homestead of Farmers' Quitting Willingness:An Empirical Study of 267 Questionnaires in Wuhu City
  WU Jiuxing, WANG Xiaomei
  (College of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2, China)
  Abstract: The rural homestead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construction land, which accountes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construction land. When facing the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overall requirements for rural development, by employing the rural homestead exiting for protecting land resources and giving effective supply of urban land required construction, so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study, we utilize the Wuhu four counties, four districts farmer survey data, expert discussion of information and other data. And it analyzed rural homestead farmers quitting willingness, and its facto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homestead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rural homestea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reform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land system;rural homestead; exiting wishes; compensation system; influencing factors
  近年来,中央文件多次提及“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加强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使用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至今,学术界有关宅基地流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1-3]、流转意愿影响因素[3-7]、流转模式[8-11]、宅基地流转的原因[12-14]等方面,但就是否支持流转,相关学者分为两个派别,有大部分学者支持宅基地流转[15-19],也有少部分学者反对宅基地流转[20-24]。在农村宅基地退出研究方面,相关学者主要针对: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25-31]、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32-33]、宅基地退出试点地区的调研与分析[34-35]、宅基地退出认识偏差与利益分配[36]、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原因[37]、农民拒绝或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原因[38]、宅基地退出的约束和激励问题[39]、农户退出宅基地补偿额度测算[32,40]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本研究采用芜湖市4县4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等资料,分析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相关政策建议。
  1 研究区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与宣城市接壤,西与庐江县和枞阳县相邻,西南与铜陵市相连,南临泾县,北与马鞍山市、和县、含山县相接。距安徽省省会合肥市119 km,距江苏省南京市90 km。芜湖市下辖4县(无为、芜湖、繁昌、南陵)、4区(镜湖、弋江、鸠江、三山)。全市面积6 026.05 km2,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45.50 km2。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361.7万人,比上年增加2.1万人。城镇化率60.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307.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20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 516.02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655.68亿元,增长10.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3 996元,比上年增长9.3%,按年末汇率折算为10 459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6.1∶66.1∶27.8调整为5.9∶65.7∶28.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 384元,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606元,增长12.2%。2011年,全市土地总面积602 605.33 hm2。农用地444 455.61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3.75%;建设用地108 933.3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8.08%;其他土地49 216.34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17 %。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随机调查和分层抽样调查方法,针对芜湖市4县4区农村宅基地的取得、使用、流转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受访者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村庄基本特征、农户产权认知等方面;调查时间为2013年8月中下旬,前后历时15天;调查人员主要是本课题组成员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调查对象为农户,收回有效问卷267份,占投放问卷的89.0%。
  2 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
  2.1 是否愿意搬入中心村居住
  农村宅基地农户退出的意愿分为两方面:一是迁入中心村集中居住的意愿情况;二是农民放弃或退出宅基地的意愿情况。调查发现,59.18%的受访农民很愿意搬入新农村建设的小区统建房屋,农民看到小区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生活的便捷程度,认定新建小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17.60%的受访农民认为搬入或留在目前的房屋居住,都没有多大差异;17.60%的受访农民偏好当前的居住模式;还有5.62%的受访农民没有作答(表1)。实际上,大多数农民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对更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抱有诚心的期待。地方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应根据当地实际经济条件与农民意愿,适时、适度地推动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2.2 是否愿意放弃农村宅基地
  在城市化中,部分有一定技能的农民会不断融入城市,在实现稳定就业后较易居住在城市,其在农村原有的宅基地和房屋需要做相应的处理,如转让、出租、赠与等。调查发现,即使长期在外工作或在城市生活,农民退出宅基地的意愿仍然偏低,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受访农民仅占36.70%(表2)。因此,要推动农民退出宅基地,不能只看农民是否在城市找到稳定工作,还应给农民提供经济激励,增加农民的积极性。
  2.3 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原因分布
  对那些不愿意放弃农村宅基地的受访农民,调查时还做了进一步追问,发现农民不愿意退出宅基地主要原因:宅基地是祖辈的财产;城市就业没有保障,没工作可以回农村;买不起城市的住房且生活成本高。三种原因分别占43.75%,28.47%和27.08%。此外,还有部分受访农民不愿意退出宅基地是由于居住习惯、补偿费用可能较低和不知道如何退出等(表3)。
  3 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因素
  3.1 影响因素的选取
  一般来讲,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
  (1)户主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职业。
  (2)农户家庭特征。包括家庭总人口、农业劳动力、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宅基地宗数、宅基地面积和住房面积。
  (3)村庄基本特征。包括村庄离县城的距离、村庄离主干道路(等级公路)的距离、村庄整体经济水平、村庄居民房屋的紧凑度、村庄预期发展方向。
  (4)对宅基地产权政策的认知。包括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对政策的满意程度。
  笔者考虑“您若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作为模型中的因变量,再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对变量做描述性分析。
  调查发现,农户拥有的宅基地最多为5宗,最少的为1宗;农户拥有的宅基地占地面积(含院子)最大的为1 200 m2,而最少的宅基地面积为30 m2;农户拥有的住房面积最多的为450 m2,最少的为30 m2;农户家庭人口最多的为9人,最少的为1人;农业劳动力最多的有5人,最少的为0人;村庄整体经济状况为一般水平;受访农民对宅基地政策的整体状态为了解不多,对宅基地产权政策的满意度为基本满意;其他变量所表征的内涵,其均值和标准差可充分说明。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预期,见表4。
  3.2 估计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的回归模型中因变量yi是农村宅基地农民退出意愿,其中: yi=1表示“愿意退出”,yi=0表示“不愿意退出”;自变量是指影响农民退出宅基地的各种因素。考虑到农民“是否愿意退出农村宅基地”为一个二分变量。对于这类离散型变量,无法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估计。经初步计算,发现其残差对应极值函数分布,因此选择Extreme模型进行回归,得到估计结果(表5)。
  表5显示,模型的总体回归效果尚可,LR stat的伴随概率为0.445 0。模型中有6个因素在20%的水平下显著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具体讲:农民对宅基地政策的了解程度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农民家庭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则在15%的显著性水平下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与家庭总人口相比,这个因素是显著的,但是应该看到家庭总人口和农业劳动力数量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户主年龄、受教育的程度、距离主干道的距离、对宅基地政策的满意程度在20%的显著性水平下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
  此处得到的结果总体上较真实地反映当前农村实际、农民心态与农民期望。与彭长生和范子英[27]的研究相比较,本研究所用问卷反映的农民退出宅基地的意愿稍低。
  4 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政策建议
  4.1 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分类
  可能退出宅基地的农户可分三类:一是农户拥有两处及以上宅基地,确有闲置宅基地;二是农户只有一处宅基地,但家庭劳动力在城镇有固定工作、收入稳定,准备留在城市;三是根据法律法规,具有申请农村宅基地资格的分户农民,但愿意永久放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申请权利。
  4.2 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路径
  农户退出宅基地的路径包括三种:一是退出旧宅基地后进入中心村居住;二是农户退出宅基地后,购买城镇商品房居住;三是农户退出宅基地后,远离农村和本乡镇,到城市居住。制订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必须考虑各县区农户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和非农就业能力,分析不同退出路径下实行差异化补偿政策的可行性,提高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的合理性和满意度。   4.3 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方式
  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多元化补偿方式激励农户退出宅基地,包括宅基地置换集镇住房、宅基地置换城市房屋、宅基地退出现金补偿等。各县区在确定补偿方式时,需详细测算补偿费用以及节约农村宅基地指标置换成城镇建设用地后的出让金,以实现土地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双平衡。
  4.4 制订宅基地退出的补偿原则
  对财产权利损失的补偿应该遵循对等、公平原则。在制订农户退出宅基地的补偿标准,必须考虑县区差异。各地可在综合考虑建设用地出让金、旧宅基地复耕费用和产权交易费用等因素,确定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保证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对农房的补偿既要考虑面积,要考虑农民承受力,以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损害农民利益为前提。例如,以市场机制来决定标准,同时考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价值实现形式。
  参考文献:
  [1]赵国玲,杨钢桥.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二县市的农户调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12):1121-1124.
  [2]关江华,黄朝禧,胡银根.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研究——以微观福利为视角[J].经济地理,2013,33(8):128-133.
  [3]郭贯成,李金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地域差异研究——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6):1229-1234.
  [4]徐汉明,刘春伟.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武汉市江夏区210户调查问卷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44-49.
  [5]周婧,杨庆媛.农户层面农村宅基地流转研究进展与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2):139-148.
  [6]张振勇,杨立忠.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山东省481份问卷调查[J].宏观经济研究,2014 (6):124-131.
  [7]胡方芳,蒲春玲,陈前利,等.欠发达地区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4):116-126.
  [8]王延强,陈利根.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宅基地权益分析——从不同流转模式对农户集中居住影响的角度[J].农村经济,2008(3):6-10.
  [9]刘卫柏,贺海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2):127-132.
  [10]张梦琳.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分析与制度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2014 (3):85-89.
  [11]陈利根,成程.基于农民福利的宅基地流转模式比较与路径选择[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10):67-74.
  [12]章波,唐健,黄贤金,等.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1):34-38.
  [13]周婧,杨庆媛,张蔚,等.贫困山区不同类型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认知与响应——基于重庆市云阳县568户农户调查[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9):11-17.
  [14]关江华,黄朝禧,胡银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差异及其驱动力研究——基于农户可持续生计视角[J].资源科学,2013,35(11):2266-2272.
  [15]李文谦,董祚继.质疑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正当性——兼论宅基地流转试验的初步构想[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3):55-59.
  [16]徐万刚,杨少垒,XU W G,等.城市化视角下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9 (3):67-70.
  [17]陈晓军.农村宅基地流转中的价值冲突与公平性考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63-69.
  [18]黄忠华,杜雪君.农户非农化、利益唤醒与宅基地流转:基于浙江农户问卷调查和有序Logit模型[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8):48-53.
  [19]吕军书.从政法传统看我国农村宅基地抵押流转的必然性--兼论农村宅基地抵押流转的途径[J].求实,2014 (1):89-92.
  [20]李植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 (3):16-18.
  [21]孟勤国.物权法开禁农村宅基地交易之辩[J].法学评论,2005 (4):25-30.
  [22]陈柏峰.农村宅基地限制交易的正当性[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4):44-48.
  [23]韩清怀,王海军.论市场机制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的限度[J].经济问题,2010(6):75-78.
  [24]朱岩.“宅基地使用权”评释 评《物权法草案》第十三章[J].中外法学,2006,18(1):86-91.
  [25]张秀智,丁锐.经济欠发达与偏远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机制分析:案例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9 (6):23-30, 94-95.
  [26]张怡然,邱道持,李艳,等.农民工进城落户与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开县357份农民工的调查问卷[J].中国软科学,2011(2):62-68.
  [27]彭长生,范子英.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6县1413个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 (2):154-162.
  [28]陈霄.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重庆市“两翼”地区1012户农户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 (3):26-36, 96.
  [29]黄贻芳,钟涨宝.不同类型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响应——以重庆梁平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7):852-857.
  [30]胡银根,张曼.农民工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95.
  [31]许恒周,吴冠岑,郭玉燕,等.宅基地确权对不同代际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分析——基于天津248份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7):1423-1429.
  [32]许恒周.基于农户受偿意愿的宅基地退出补偿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10):75-81.
  [33]许恒周,殷红春,石淑芹.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乡城迁移与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推拉理论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8):75-80.
  [34]卢艳霞,胡银根,林继红,等.浙江农民宅基地退出模式调研与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1):3-7.
  [35]崔宝敏.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新模式[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5):37-40, 46.
  [36]向勇.如何维护农民在“宅基地换房”中的权益——以嘉兴市“两分两换”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1,23(2):49-53.
  [37]刘双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退出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10 (6):25-29.
  [38]罗伟玲,刘禹麒.基于产权的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3):122-126.
  [39]赵海锋.基于农户意愿视角的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学院,2013:33-36.
  [40]胡银根,张曼,魏西云,等.农村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测算——以商丘市农村地区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3):29-35.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新疆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同时面临着农地征收安置问题,并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本文将以南疆的阿克苏地区为例,采用失地问卷调查方式,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比选目前安置模式的优劣,试图探索以“1+1+X”安置模式作为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尝试,并通过相关分析,论证其可行性。揭示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如何 规避降低由
期刊
摘 要:土地流转的速度和规模,对现代农业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以北房镇土地流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对象从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眼界与经历等进行特征分析。发现转出年限、村组意见、约定形式、租金缴纳是主要制约因素。根据制约因素追寻到土地流转中存在流转规模、土地性质、社会化服务、流转行为、流转机制和纠纷处理等诸多深层次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土地转出;意
期刊
摘 要:从人行道和人行道绿地2个方面研究了道路绿化带不同空间结构对汽车尾气污染物扩散的规律,结合天津市复康路道路北侧绿化带的空间结构选择3处样点,即通透型绿地、半通透型绿地和紧密型绿地,并对其样点上的粉尘浓度、噪音、CO2浓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从人行道环境质量上来看,通透型能降低粉尘和CO2污染浓度,噪音增加量最小,紧密型反而增加了粉尘和CO2的污染,同时噪音增大量也最大,而半通透型介于二者之
期刊
摘 要:塔里木盆地矿-农复合区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供给地之一,为我国经济建设、工业发展等输送了大量的能源,但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等却仍相当落后,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笔者结合塔里木盆地矿产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塔里木盆地矿-农复合区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促进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矿-农复合区区域的矿
期刊
摘 要: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 PSII)是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重要的光合膜蛋白复合体。本文介绍了组成PSII的核心复合物(Photosystem II core complex, PSIICC)和外周天线复合物(Light harvesting complex, LHCII)的亚基名称、组成、分子量和聚集状态。重点介绍了盐胁迫对不同植物PSII光谱学及亚基组成和表达的影响,而盐
期刊
摘 要:棉农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体,是农村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者,棉农参与意愿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关键所在。以新疆玛纳斯县为研究区域,基于154户棉农调查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棉农参与面源污染治理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棉农参与意愿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棉花种植面积、环境关注度、支付意愿和培训认同感等
期刊
摘 要:农资流通体系改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农资连锁经营对于规范农资流通市场秩序,提高农资流通企业竞争力,保障农资产品质量,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资连锁经营以供销社为基础快速发展,农资连锁经营企业数量、连锁网点数量和农资销售额均实现了数倍增长,各地农资连锁经营类型多样化发展,农资连锁经营也实现了跨区域服务。然而,由于农资市场固有的特性、农资连锁企业自身不足以及农资连锁经营环境
期刊
摘 要:生物炭是由生物质废弃物在缺氧及低氧条件下经热裂解产生的一类难熔的、稳定的、高度芳香化的富含碳元素的固态物质。本文论述了生物炭的特性,重点阐述了生物炭对污染土壤、酸性土壤、盐碱土壤等障碍性土壤改良修复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促进生物炭工业化生产和土地利用,是达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固碳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生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生物炭;土地利用;障碍性土壤改良  中
期刊
摘 要: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中如何营造村落发展特色,避免古村落面貌趋同问题需要我们的共同关注。笔者以临安市太湖源镇指南村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指南村开发摄影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开发的策略与重点,以期为古村落开发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方法与借鉴。  关键词:古村落;摄影旅游;SWOT分析法;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
期刊
摘 要: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从生产领域到加工流通领域再到休闲服务领域,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持,因此生产加工技术的创新、新型物流技术的应用、现代营销技术的推广、信息技术的建设以及科技培训的实施,均为休闲农业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以说,科技进步对于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天津休闲农业发展实际为例,指明科技支撑天津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与模式,构建涵盖休闲农业发展中关键环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