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五千朵“空谷幽兰”

来源 :精品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en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来,35岁的西安市民张剑峰频繁进出秦岭,从华山到终南山到宝鸡龙门洞,一个山谷挨一个山谷走遍,横跨400公里,目的是寻访居住在其中的修行者,行至今天,他拜访了600多位山中隐士,自己则从一个纠缠于情爱的青春文学编辑变成了半个隐士。
  寻隐者不遇
  2008年之前,张剑峰的身份是青春文学图书编辑,还曾在一家时尚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前几年接触文学圈、做期刊,庸俗的东西太多,感官享受的东西太多,大家总在想怎么赚钱,怎么花钱,这些东西固然不错,但是人的生活视野太小、太局限了,我想看看另一种生活。修行者的生活就像我忽然发现了清澈的水源,以前的浑浊的水质就不可再饮用了。”张剑峰这样形容这一变化。
  2008年,看过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后,张剑峰决定去终南山寻找书中所写的隐士。“我从南五台开始走,第一次是跟一群驴友一起,结果什么都没有找到。”这对他来说是个教训,后来他才知道,远远看到一群驴友结队进山,隐士们就关了门,或者躲到其他地方,以免被打扰。
  “寻隐者不遇”是很多人的经历,有不少读过《空谷幽兰》的读者有过去终南山寻访隐士一无所获的经历,西北大学的郭老师2009年夏天曾到终南山大峪寻访,但既没有看到隐士,也没有看到隐士居住的茅棚。
  张剑峰介绍,并不是所有的隐士都不欢迎到访者。有的修行者准备出山,他或许希望和到访者结缘,有的修行者正在用功的时候,是不想被外人打扰,而且要看到访者是什么样的人。
  “四五十人拿着大喇叭,边走边唱,带着酒肉,留下一地垃圾,然后转身就走,对山里这些修行者,他们只是好奇。”每遇到这样的到访者,隐士们只能关门谢客。
  敲门需要喊暗号
  有人说,人人都想在终南山寻到一个白胡子老头,但是最后只寻到一棵歪脖子树。
  “我也想遇到一位鹤发童颜的神仙,一位无所不能的仙人或者圣人,就太完美了。”最开始,张剑峰抱着寻访圣贤的目的走进了终南山。
  第一次寻访失败后,张剑峰决定独自行动:“想到哪里就去哪里,稀里糊涂走,没有交通工具。”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准备,但为了采访修行者,他会带录音笔和纸笔。隐士居住的茅棚有些是茅草搭建,有些是山洞,有些是普通的住宅,他们分散在各个山谷里。
  “一般到访者去敲门,修行者都会开门,但有些并不接待生客。”张剑峰说,“寻访了几百位隐士后我才知道,敲门需要念一些暗号。”
  “阿弥陀佛”、“慈悲”、“无量寿福”是最常用的敲门暗语,如果是佛教修行者,敲门者敲门时念“阿弥陀佛”,道教修行者则需念“无量寿福”,佛教修行者和道教修行者的茅棚上一般都有标志可以区分。
  张剑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听说两位比丘尼师徒居住在一座山洞内9年,谁知找到她们居住的山洞时,明明听到门内有动静,但敲门却没有人应声。当时他不懂念暗号,只是坚持敲门,敲门几次后,师徒两人终于开门了。在她们居住的山洞,只有经书和简单的生活用品。
  见到张剑峰,师父说:“你真是幸运,一般来敲门的人,敲一次没人开门就走了,我们平时不给人开门。”通过谈话,他得知,师徒两人在山洞居住9年,连附近的茅棚都没去过,也不接待外面的到访者。在山洞外,师徒两人在悬崖边开辟了一块三四平米大的菜地,张剑峰到访时,她们正在包白菜饺子。
  “我第一次吃到那么好吃的饺子,她们也很少吃那么丰 盛。她们问我从哪里来,拜访过哪些人,讲她们的师父如何修行,谈得比较多的是她们尊崇的修行者,讲智者的生活和道德。她们跟我说了一句话我现在都记得:‘你走了这么多地方,看到很多东西,但你要保持你内心纯净的种子不被污染。’后来我也看到一些修行人不是真正在修行,我看到玉的同时也看到了泥土。”张剑峰回忆道。但他至今不知道那对师徒的法号,不久之后,那对师徒就离开了山洞,他再也没有见过她们。
  张剑峰介绍说,这些修行人都很热爱生活,一般会把自己的小茅棚打扫得很干净,做一点小景致,比如在门口种点花。但他们不用手机,离村庄近的修行者还会和村里人打交道,却很少下山。
  揭秘修行者
  终南山是修行者最为集中的地方,但在华山后山、宝鸡龙门洞等地方都有修行者居住,他们随意居住在秦岭中,在做过一些采访之后,张剑峰逐渐掌握了一些知名修行者的信息,三年里,他的行程东西跨度大约400公里,至今已经寻访到600多位隐士,很多人成为了他的朋友。
  台湾作家张德芬、主持人梁冬等名人也曾跟随他到终南山寻访隐士,现在张剑峰周围,也有一些跟他一样去山中寻访修行者的朋友,但能坚持的并不多。
  山中的隐士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俗话说,有形的都有肉,其实很难找到闪光的人,真正的修行者都是劝人向善,告诉人们怎么样减少烦恼。修为很高的人外界很少接触到,只有圈子里才知道。”他说。
  2月中旬,终南山中积雪较厚,在踏雪行走4个小时后,张剑峰抵达了隐藏在大峪山谷深处的一处隐士茅棚聚集区——终南草堂。
  尽管是冬天,沿途仍遇见了一些隐士。黄道长常年在终南草堂居住,几乎不下山,老家在东北,他说:“下山去做什么呢?我们下山后就像傻子似的,左右不是,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
  在距离终南草堂30分钟山路外,有一位去年11月从衡山来终南山修行的隐士,他并不觉得山中冷,只说:“在这,就是玩呗,收弟子,就看缘分呗!”面对陌生人,他们并不多谈其他。
  “我们从小都知道世上有和尚有道士,但没法接触他们,一般觉得,出家人就是穷得没办法才到山里,但后来我发现山里的修行者大部分蛮有学养的。”张剑峰说。他上周刚见到一个山中的修行者,这位修行者藏书很多,留着长头发,特立独行,对电器等样样精通,在茅棚里给自己做了很多精美的家具。他主要研究天文,将天文研究成果和佛经、道经做了对比研究,而且他自己觉得别人并不懂他的东西,只能把研究成果刻在石头上。
  “他不是一般学者,也不敢立论,他问我认识比尔·波特吗,他要把他的研究成果发给他,看能否翻译成英文。在修行人中,像他这样的民间学术研究者很多。”张剑峰说。
  冬天的终南山里,随时飞雪,黄道长给远道而来的寻访者包了一锅热乎乎的包子,包包子用的萝卜是自己在屋旁的菜地种的。冬天他挖了菜窖存储这些蔬菜,米面油等物品都是朋友从山下送来的,他们称之为“供养”。
  “如果没有供养也可以,松子、野菜等都是修行人的食物。修行人的行为,一般人看来不可理解,别人觉得住在山里很可怜。修行者对物质不抱太大希望,给一些修行人送供养,送东西给他,是为了满足我的心愿,对他们来说,送不送没什么区别。”张剑峰介绍。
  从寻访者变成修行者
  在寻访了数百位隐士后,张剑峰慢慢从一个寻访者变成了修行者。“光看看书,做口头东西不行,我开始只是旁观者,后来发现不行。最初对这些修行的行为并不相信,但又不断亲眼见到效果,不断否定自己的怀疑,慢慢地自己也开始打坐、练功。”2010年,张剑峰和张德芬等十多人一起凑钱在这里修建了十几间茅棚,取名“终南草堂”,可以供修行者居住。
  对修行的好处,张剑峰说:“就是保持自己时时刻刻不迷失,做自己的观察者,喜怒哀乐你都时刻观察着自己。好像我之前的工作都是为我后来修行做铺垫,现在做的才是我喜欢的真正要做的事情。现在是个多元的社会,每个人都要做真正的自己。”
  张剑峰有两个孩子,妻子做平面设计工作,父母也受他的影响开始修行。“父亲以前很不喜欢烧香拜佛的人,觉得是迷信,但现在父母也打坐,吃素食,现在他理解了,从心性上认识了修心才是核心,他知道修行人很有学识。”
  张剑峰的妻子一直支持他,夏天的时候,还带着女儿到茅棚居住,吃饭前先感恩做饭的人,吃饭不能说话。以前女儿挑食,而在山里她会吃得干干净净。
  “修行对我生活本质的改变是我看待事物的态度不同,如果以前,有一个东西我想得到,我肯定会努力争取,但现在,患得患失的东西就少了,人会更豁达一点。对物质不刻意追求,更注重精神生活。我之前的生活,也和大
  部分人追求的一样,但现在,我所追求的东西,不因大部分人追求其他东西而受到影响,不管社会变化再快,我所接触的东西永远简单。在茅棚里,吃饭睡觉晒太阳喝茶,那样就挺幸福的。很多人得到的东西很多,并不觉得幸福。”张剑峰说,“这座山不是一般意义的山,看到《空谷幽兰》时,我觉得好像发现了门缝里的一线光,我想看到光源在哪里,山是一个符号,是活着的文化。”
  

其他文献
我最震近撼被,一完组成名这为些《杰情作书的》是的一系个列叫油刘画义刚的艺术家。画作描绘了四段不朽的爱情:包括《阿瓦尼的雪》乔布斯,《红玫瑰》张爱玲,《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和《橄榄树》三毛。  在一个找到真爱比遭雷劈概率都低的年代,爱情在画布上完成了神奇的复活,超越了世俗的婚姻乃至生死。  挚爱  这份动人情感属于一个不世出的商业巨子。  他走了。他留下的一切至今仍在影响这个世界。  这个叫乔布斯
期刊
建国造后力涌度现最大的、诸持多续道时德间楷最模长中的,。“1雷94锋9年”到无2疑0是07得年到的官《方人民塑日报》里,“雷锋”在所有文章的标题中共出现了1182次,超过“孔繁森”72次,是“王进喜”、“罗盛教”和“赖宁”的40多倍。当后几位的光芒都随时代的远去而淡化时,“雷锋”仍是党和国家在漫长岁月中坚持至今的道德符号。  不过,在官方语境里,它并非一成不变的。  革命时代的“雷锋”  1963
期刊
中国需要的是更多的经济市场化改革,而不是更多的货币。否则,再多的财富也会被蚂蚁搬家,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而后从资产变成中国的负债。  中国是否需要刺激经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答案,是。笔者的答案,不。  2月6日,IMF发表《中国经济展望》的报告,表示考虑到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应将全国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设为2%,而不是像原计划的那样设法减少赤字。如果欧洲问题比预
期刊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一、逃亡者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继续说,据传,盛宣怀逃入了美国使馆,随后在10名外国士兵的护送下前往天津。但在该报向美国使
期刊
在去过年一3位月退5休日的的老学雷人,锋就纪念像日我们,我看拜到访过的很多好人故事一样:生活并不宽裕的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给贫穷山区的好几个孩子寄钱,没跟别人说过,甚至家人都不知道。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媒体知道了,他因此成为被争相报道的道德典范。老人跟我说,其实他并不认同一些报道把他写得很沉重很悲情:生活困难、穿着简朴却资助他人,自己身体不好却总想着别人——仿佛做好事是一件虽然崇高,却背负着沉重负担
期刊
每逢澎湃3月,初因,为许每多年人的的3月心5中日总是会全出国现学些雷许锋纪念日。50年来,多少人的儿时记忆和热血情怀都与这个日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20世纪60年代:自发帮助身边人  陈平(56岁):1963年,我还是一个小学生。那时社会各个阶层都积极响应学雷锋的号召,到处都贴了学雷锋的标语口号。记得当时老师讲的雷锋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上、下学路上,我常留心有没有做好事的机会,如扶老奶奶过马路
期刊
欧债债危务违机约席卷的风欧盟险,。作但是为欧它的盟经债务济发也已动机经达的德到了国,创记虽然录的没有历史新高——2100亿欧元,而且政府还在不停地借债,使得柏林“债务钟”上的数字飞快地往前跑。  不过,德国青年拉斐尔·费尔默不必像其他人那样担心欧元贬值,因为他推崇“不用钱生活”理念,以此抵制浪费。  不花钱  费尔默现年28岁,住在柏林附近的克林麦克诺。他经常翻找垃圾桶中人们丢弃的食材,以解决一家
期刊
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华文出版社于近日应势出版了《雷锋全集》,囊括了雷锋工作、生活、学习、思想道德情操等多个领域的作品。  共和国唯一一部士兵全集  据华文出版社社长罗争玉介绍,该书收录了雷锋生前写下的330余篇日记、眉批、诗歌、小说、散文、讲话、书信、赠言等,近20万字。史料真实、内容翔实,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完整的雷锋个人文集,也是“共和国成立以来至今唯一出版的一部士兵全集”。  华文出版社
期刊
2月13日,西方情人节的前一天,媒体传出两条对比强烈的报道。一则是美国苹果公司的声明,称该公司已委托“公平劳工协会”对其某些供应商、包括被指为“血汗工厂”的富士康深圳、成都工厂展开“特殊和自愿审计”;另一则则是深圳清湖富士康招募中心普工招聘现场火爆,众多求职者拂晓即开始排起长龙应聘。  一方面是外国人对“血汗工厂”的“倒逼”,另一方面却有如此多中国工人争先恐后往这正被“特殊和自愿审计”的“血汗工厂
期刊
目前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欧美各国政府都在削减教育经费。在拥有世界第二大教育产业的英国,自2011年起,政府开始大规模削减教育经费,对大学的财政预算拨款被削减了12%。本土学生的学费从原来的2000多镑一年涨到8000~9000镑,这甚至引发了2011年初严重的英国大学生抗议削减预算的游行。  但是,正值各家大学渴望企业慷慨解囊的当下,一笔370万英镑的捐款,却让世界知名的剑桥大学深感头痛。英媒近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