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指导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s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梧桐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项目建设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规划园区基本现状的分析,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实施“生态人居”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生态经济”工程和“生态文化”工程四大支撑工程的建设,全面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旨在通过支撑工程的建设,将园区建设成为体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特征和产业化理念的,以无公害蔬菜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提升,村庄优美亮丽为延伸的集生产生活、生态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实证建设,充分发挥规划指导的作用,以项目为支撑,通过产业支持、典型引路,有力推进地方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 规划指导;支撑工程;美丽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S26  文献标识碼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2-11392-02
  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加快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繁荣农村生态文化。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美好乡村的核心内容,《梧桐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很好地关注了美丽乡村建设,从项目建设发展的角度,充分考虑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公共设施配套、农民生活改善等问题。做到了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通过产业支持、典型引路,有力地推进地方美丽乡村建设。
  1 水村建设基本现状
  园区规划面积15.4 km2,基本涵盖铜陵县钟鸣镇水村现域范围,全村18个村民组,分散在35个自然村,全村总户数887户,人口为2 873人。水村山地资源广阔,有山场面积606.7 hm2,旱地180 hm2,水田326.7 hm2。水田集中分布在梧桐河两侧,以种植水稻为主,平均亩产稻谷400 kg。旱地多分布在远离梧桐河的山坡地上,以种植凤丹、油菜、板栗为主。规划总投资3.2亿元,辐射带动666.7 hm2,规划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266.7 hm2,青梅产业园233.3 hm2,农业休闲旅游区166.7 hm2以及水村新农村建设,将建成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休闲旅游、农事体验、蔬菜种植、观光采摘及原生态农副产品初加工为一体的农业综合项目。将梧桐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体现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特征和产业化理念的,以无公害蔬菜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提升,村庄优美亮丽为延伸的集生产生活、生态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 水村建设四大支撑工程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规划》按照“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 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把水村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生态人居”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生态经济”工程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全面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2.1 以村庄整治为抓手,推进生态人居工程
  按照《规划》要求,确立以改善生态条件、优化人居环境为工作重点,围绕《规划》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房改造力度,加强整治村建设。①旧村改造利用。规划第一期搬迁的有4个自然村,将置换出村庄占用土地面积共17.3 hm2,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对旧村可以利用的房屋,改建成农家院,用于发展休闲旅游农业。②新村建设规划。规划将全村35个自然村,合并建成狮形、山王、团山新村规划新村,对其余的自然村,原则上今后不进行新的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让其逐步自然淘汰。具备一定条件后,让农户逐步向规划新村转移。③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燃气、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村庄。
  2.2 以环境提升为抓手,推进“生态环境”工程
  水村绝大多数农户生活燃料是柴草与燃气并用,但以烧柴为主。已有55%的农户完成三格式化粪池的新厕改造。村庄环境卫生方面,每个自然村均配有保洁员,由地方政府补贴工资。垃圾处理有统一的垃圾池,由镇统一收集焚烧。按照《规划》要求,水村全部农民生活燃料改用燃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柴草通过加工转化、还田、气化等得到有效利用。同时积极开展改路、改水、改厕、改塘,全面提升“两清两治一绿”的清洁家园水平。着重抓好生态绿化、水源地面污染防治、污水收集和处理等工程,提升标准农田质量,减少和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确保农产品安全,使水村更加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人居环境达到硬化、绿化、亮化、洁化、美化标准。
  2.3 以产业联动为抓手,推进“生态经济”工程
  按照《规划》要求,重点调整农业发展布局,明确农业经济发展功能定位,进一步强化农业的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充分发挥钟鸣镇水村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休闲农业。其中,沿梧桐河东、西两岸的耕地,高标准建设无公害果蔬基地;以金山东坡至虎形山、碉堡头为中心,利用其周边的自然生态、地貌地形特征、地类组成等特点和优势,结合规模化的果蔬设施栽培,布局观光休闲旅游农业的综合性景点,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区;以环绕果蔬基地的东、南、西面的山坡地,发展成片的优质青梅产业。通过无公害果蔬基地的建设发展,带动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联动,以项目为支撑,通过产业支持、典型引路,有力推进地方美丽乡村建设。
  2.4 以特色文化为抓手,推进“生态文化”工程
  按照《规划》要求,水村重点抓好文化基础设施、传统徽派文化挖掘等工作,充分依托“百姓课堂”、村级简报、户外广播等,加强生态科学知识、生态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动员群众积极参加创建活动,确立保护环境的观念,形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价值观,营造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同时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图1)。   图1 梧桐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布局
  3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3.1 要立足规划引领,示范带动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要先行。坚持规划先行先导,注重规划引领,提升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水平;要结合农村地方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加强分类指导,体现建设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地方特色;合理安排村庄产业和空间布局,突出显山、露水、透绿,挖掘文化内涵,体现地方乡村风格和地域特色;注重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农村住房改造、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有机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新村带动模式。
  3.2 要立足产业发展,促进增收
  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保证。产业兴村,美丽乡村建设才有支撑和后劲,特色兴村,美丽乡村建设才有活力。各地要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突出果蔬等地方特色农业发展,同时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加强产业联动。要注重开发山水风光、田园景观、村落文化等资源,将自然景观、农业生产基地和农户庭院连结起来,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第三产业。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家庭農场,实现生态农业的特色化提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3.3 注重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统筹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放到重要位置,同时协调推进其他各项建设,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子。
  3.4 加强指导协作,发挥集成效应
  加强指导协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指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监督,对工程的招投标、建设管理及资金使用加强监管。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统筹实施新农村建设相关工作,并与城乡规划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文明、健康、生态、绿色等各类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做到计划衔接、项目配套,努力发挥集成效应,切实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娟,信军,黄洪武. 铜陵市梧桐树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EB/OL].(2012-08-15)http://www.apd_caas.net/newsinfo.aspx?id=625.
  [2] 人秘科,政策法规科.规划先行 产业支撑 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EB/OL].(2013-07-19)http://www.npkete.com/E_ReadNews.asp?NewsID=1505.
其他文献
摘要 分析了怀宁县气候条件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认为该县温度和日照条件对规模栽培草莓基本可行;降水虽多,但分布不均,易涝易旱,草莓栽培应选在地势较高易灌溉的区域;在草莓生长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低温、连阴雨、干旱等气象问题,露地草莓受不利气候环境影响大,大棚草莓通过合理调控能减轻不利气候环境的影响。因此该县规模栽培草莓,建议采用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方法。  关键词 草莓;规模栽培;气象条件;可行性;怀宁
期刊
摘要 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对元阳梯田红米研究的文献,分析了元阳梯田红米的种性和百年不衰的原因,认为元阳梯田红米的适应性强,耐贫瘠、需肥量小,抗病性强和产量稳定的品质特性是其内在的原因;而元阳哈尼梯田红米的独特栽培方式,是保证其种性百年不衰的技术保障。在元阳月亮谷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下,保持物种的多样性的栽培方式和顺应自然的耕作制度,有效地保护和发展了元阳梯田红米群体种性,使之成为今天生态
期刊
摘要  以洞庭湖平原区域津市为例,用GIS软件确定耕地待整理区进行分析,采用典型田块调查法确定净增耕地系数以及净增耕地数量,最终确定津市农用地整理潜力区待整理农用地总面积Ⅰ级为6 890.32 hm2,Ⅱ级为10 195.82 hm2,Ⅲ级为3 672.15 hm2。从案例得出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确定耕地待整理区,采用典型田块调查法确定耕地标准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测算耕地整理潜力,其结果要比传统的方
期刊
摘要 以南京滨江公园为例介绍了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本土树种的应用现状、造景优势及注意事项,探讨了加强科学运用本土树种,构建更具特色、更符合人们需求、生态结构更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观点。  关键词 本土树种;城市园林;养护管理;以人为本;经济性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3-11788-02  作者简介 张文豹(1980- ),男,江苏南京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传统,从业者的教育背景等方面诠释了农产品中农药污染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采取的相应对策,给今后农业生产中正确使用农药和避免农产品的农药污染提供了有益信息。  关键词 农药污染; 农产品;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3-11882-
期刊
摘要 以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为例,在总结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景观营造原则的基础上,归纳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景观营造的主要方法。最后以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多个实例说明了单一绿化、园林景观、湿地公园、绿地矿山、地质公园、矿山公园6种景观营造模式,为消除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隐患,改善环境并有效利用废弃地提供了有效思路。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景观;营造模式  中图分类号 S181.4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从行动研究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安徽省巢湖市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农村居民就医现状与合作医疗制度变迁的关系。  关键词 农村居民;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医行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3-11927-03  Analysis on Rural Residents’ Hea
期刊
摘要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总结湖州市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原因特别是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确保农民普遍持续稳定增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增收;产业升级;农民财产保值增值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3-11925-02  作者简介 何国华(1984- ),男,浙江湖州人,从事新农村建设研究。  收稿日期 20
期刊
摘要 以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为例,从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开放的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手段和多元化考核体系相结合几方面探讨了生命科学领域本科生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旨在加强本科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  关键词 生命科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3-11998-02  The Culture o
期刊
摘要 我国现行农地评价体系有农业部的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体系和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体系。该研究以吉林省九台市为代表样区,依据《耕地地力评价指南》和《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对其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和农用地分等。通过比较分析耕地地力评价和农用地分等的评价结果,得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分布趋势相同,一致性较强,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达到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