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的精彩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haiku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2月,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现场评比观摩活动在深圳举行。这是全国一线音乐教师期盼已久的盛会,是全国各地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的精品展,是与顶级音乐教育专家一次难得的“亲密接触”。笔者观摩的是现场课,有厚重深沉的《命运》;有狂野活泼的《非洲灵动》;还有古韵精深的《江南丝竹》……这些课特点各不相同,思路、方法、形式等各有侧重,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知识性与音乐性并重,聆听与实践并重。打破“非此即彼”的教学思想,传统教法与创新教法共存,并且相辅相成。
  比赛现场的课,大多课堂容量较大,课堂节奏比较快。教师时不时地亮出自己的才能,使得课堂精彩纷呈,热闹非凡。但有一节课,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精彩。她显得有些慢,慢条斯理、有条不紊、从容淡定地进行。老师也没有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而是引导学生实践,显得极为质朴。这节课就是由厦门市大同中学的赖景琼老师执教的——《编织生活中的音乐》,这是一节教材外的补充课。教学内容有四个:1.欣赏由谭盾作曲的水乐协奏曲《永恒的水》片段;2.欣赏来自英国生活和民间的乐队——“STOMP乐队”演奏片段;3.了解“先锋派”音乐(通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音乐,它是主张标新立异、竭力打破一切传统准则的新音乐艺术思潮);4.用生活中的物品创编、演奏音乐。
  赖老师的《编织生活中的音乐》这节课被评为全国一等奖。她的课堂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大,在课堂上大胆“放手”,又能把握好方向,这才是老师的真“功夫”。她是怎么做的呢?她是如何将观察、发现、实践、探究、理解、创编融入到课堂中的呢?下面就这节课的几个精彩环节与大家分享。
  一、导入环节
  1.欣赏一则广告“啤酒瓶交响乐团”演奏视频。思考:这则广告的创意在哪?在这个视频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音的高低(瓶大瓶小)、长短、节奏、强弱(用钢琴弹奏)。
  教师小结:大小不同的啤酒瓶能敲击出不同音高的声音并编配上有规律的节奏成旋律,不同的演奏方式使啤酒瓶发出不同的音色,再加上音量上的处理,使得生活中常见的啤酒瓶就像是乐器一样,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
  赏析:在这里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提出的问题,就是给学生指引的方向),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用交流谈话式与学生沟通,把学生带进探索的氛围中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物品”有别样的理解,并产生兴趣。
  2.教师提供装水的桶、锣和木棒。让学生上来试试:怎样让这些物品发出不同的声音?你用了哪几种方法?
  学生用木棒拍打水面,用手撩起水……
  赏析:让学生先自己试,发挥想象,能有几种方法来敲击,激发学生创造、研究的兴趣,同时为后面欣赏谭盾的作品做铺垫,让学生在后面的聆听中更认真地关注到水与音乐的融合,可谓是一举多得!比起我们经常用的先听(看)再试的效果要强太多了。先听(看)再试的教学方法:(1)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2)学生失去“原创”的机会和探索的动力。(3)学生被动模仿,失去自我。
  3.引出谭盾,欣赏水乐协奏曲《永恒的水》。
  师生交流:你看到水的几种演奏方式?
  还加入了什么乐器或道具来演奏水呢?
  你看了这个演奏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吗?
  赏析:看得出,老师很会设计问题,简单直接,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很好地引导学生观察、聆听和思考。问题设计得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个问题到达一站点,离目的地又进一步,也符合高中生的思考层面。不过于肤浅,又不过于高深,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有效的提问”。
  二、新授环节。
  1.介绍谭盾:他不但对生活中的水有独特的运用,对中国的乐器也有独到的见解。(观看视频)
  师生交流:改变常规演奏方式,他在追求什么?
  生:新的音响效果。
  2.引出“先锋音乐”的概念:先锋派音乐指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国家的前倨后恭的音乐形式,带动了音乐人对于创作、表演、美学欣赏等方面的巨大变革,而先锋派音乐也具有了追新求异、多元化、不确定性等特征。
  3.介绍英国STOMP乐队:这个乐队创建于1991年,“STOMP”意思为“实物敲击”,乐队里没有一件传统意义上的乐器,一切能敲击发声的物品都是他们的乐器。
  4.欣赏英国STOMP乐队用扫把、桶演奏的音乐片段。演奏触手可及的东西、物件,观看视频。(球拍击地面、破铜、铁、桶、纸……)
  师生交流:你有什么想法或感想?
  他们在追求什么呢?
  讨论:说说你对先锋派音乐的看法。
  对比先锋派音乐和西方传统音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认为,对于巴罗克,他多了一分自然生活;对于当代流行,他又多了一分纯真;我认为“先锋派音乐”将成为主流。
  教师小结:对于先锋派音乐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正如对谭盾的作品一样,有的人赞许,有的人批判,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评价,先锋派音乐中的创新精神,勇于突破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赏析: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准确,但能看得出,他们已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他们通过在课堂中的思考、探索、实践等真正的参与,了解、认识并喜欢上“先锋音乐”。教师最后的总结,把学生从感性地感知作品,引领到更高层次的创作方向,鼓励和引导学生向作曲家学习勇于创造、敢于实践的精神,顺理成章地引到下一个环节。
  三、体验先锋派音乐——“编织生活中的音乐”
  “乐器”选择:笔盒、笔、椅子、桶等等
  1.练习步骤
  (1)根据不同物品的特征,尝试多种演奏方法,探究多样音色。
  (2)根据不同音色特点,合理编配有规律的节奏,并尝试演奏。
  (3)十人一组,鼓励多声部合奏。
  要求:每种物件都要创编出两种以上的敲击方法,再加上有规律的节奏,节拍为四四拍。分小组组织排练。教师到各组适当引导。
  2.各组介绍、展示交流创编成果并评价。
  3.教师总结各组在探索声音及技法上的做法,全班合奏。
  赏析:由一、二环节的初探、了解、喜欢,到第三环节的创作,可谓是步步深入。教师用适合高中生的认知学习法、谈话法、讨论交流法,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进一步认识了解,并把“先锋派音乐”“谭盾”等相关的知识、概念传授给学生,而且这些知识正是学生此时特别想知道的;最后试着创作。教师最出彩的是做到有效引导,问题设计到位,指导性、指向性明确。教师在课堂上表现从容,不催促学生要快速回答,总是用期待和耐心的语气鼓励学生。授课环节的先后顺序巧妙,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索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再掌握知识,解除学生的疑惑,最后运用所学知识共同实践。
  通过这节课,笔者重新认识音乐课堂的“探究方法”:引发思考,引导观察,指引方向,给予知识,实践探索;由小点入手,慢慢放大,教师少说,多给学生思考和发挥空间。(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昌江一中)
  责任编辑:杨文立
  E-mail:86575802@qq.com
其他文献
传统教学法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注重知人论世,注重对诗歌的识记背诵,注重对诗歌字词的落实和分析等。这种教学法遵循作者介绍、背景分析、内容讲解、特色把握的思路,条理性强,层次清楚,但往往以理性分析代替感性领悟,以一元阐释取代多元解读,以功利思想遏制审美冲动。  语文味教学法应用在诗歌教学上,注意从诗歌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角度推进课堂教学,借诗歌世界的文字之美、文句之美、文化之美等,施行崭新的诗歌教学模
期刊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课堂教学是要讲究教学方法的。  语文味教学法是以语文味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学过程中师生共生、共赏、共创、共享、共鸣、共融、共进为教学宗旨,以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使教学成为真、善、美、乐相统一的过程等为教学原则,以“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和其变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过程结构,以融合文本思想内容
期刊
一、品味文章  语文味教学法所指的文章主要包括文章的信息(材料、意旨、感情等)、体式(结构、语体、体裁等)、技法(篇法、段法、句法等),它是教学模式中的重点。  1.学习材料的选组  这里所说的材料的选组,是指写作时如何选择和组织材料。在学习材料的选组时,首先是学习材料的选择,其次是学习材料的组织。学习材料的选择,不仅关注有意义(生命、家园等)的材料,更关注有意思(情趣、味道等)的材料。  如教学
期刊
《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开卷之作,节选于鸿篇巨制《红楼梦》的第三回,有着“纲领”作用。课文通过林黛玉的视角,扫描了贾府人物的“众生相”,窥见了贾府江湖的“原生态”。这样一篇内涵丰富、包罗万象的绝代佳作,如果只是按部就班、中规中矩地将授课视野固定在情节梳理、形象概括、内容分析、中心提炼等小说常规内容上,不免让人生发“缺了一些火候”之感,似有焚琴煮鹤、牛嚼牡丹之惜。因为作为一名
期刊
江西省南城实验中学地处素有“赣地名府、抚郡望县”之称的千年古邑南城县,东临盱江,西枕姑山,钟灵毓秀,绿树婆娑,环境幽雅。学校前身是始创于1936年的江西省南城师范学校,2000年,学校改制为南城实验中学。改制以来,学校高考屡结硕果,中考名扬全市,多彩纷呈的特色校园文化受到了省市多家主流媒体的重点报道,一个个攻坚课题,一块块荣誉奖牌,诉说着学校的辉煌,见证着学校的华丽转身。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
期刊
语文味教学法运用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吸纳以往说明文教学中的精髓,注重基础,重视积累,却又独树一帜、彰显个性、讲求创意。  一、理清思路,梳理结构,把握说明对象  语文味教学法教说明文,其文章层面在于解决重点问题,概括起来即理清思路、说明顺序、把握说明对象。程老师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教学问题:(一)建碑意图和作者写作意图;(二)文章顺序和线索;(三)浮雕内容:1.
期刊
高考数学复习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老师和学生如何在短短的三个多月里,把握方向、强化综合、注重反思、提高复习效率呢?笔者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学习“考纲”,解析“说明”,研究考题  2016年全国新课标数学学科《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文理科和2014、2015年对比,在内容、能力要求、时间、分值(含选修比例)、题型、题量等几个方面都没有发生变化。这体现了数学学科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尤其是自山西、河
期刊
《揠苗助长》是一则经典寓言,文字比较浅显,寓意理解有一定难度。很多名师都上过这一课,要想上出新意并不容易。名师戴建荣执教时却另辟蹊径:辨析了“揠”和“拔”的区别;引领学生通过文本中人物动作、语言及标点的运用来体会那个人的“急”,并通过表演式的朗读来展示人物的“急”,这个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过“急”反而难成事的寓意,又很好地渗透写法意识,整个教学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片段一】会读会写认“揠”形
期刊
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杜威说:“任何思维过程的出发点都是正在进行中的事情,这种事情,就它的现状来看,是不完全的,或是未完成的。”正因为如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就要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表达,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有张力的生本课堂,达到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特级教师罗鸣亮执教的“小数的意义”一课,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引导学生在说理的过
期刊
新课程改革实行至今,“师者”不再是课堂上传统的传授者和主导者,而应具备更加深入的内涵——“合格的引领者”。  2015年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学课例现场展示交流活动成功在江西上饶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教师汇聚在一起,呈现课堂艺术,交流教学心得。  其中,丰城一中付碧芳老师的《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一课为我们诠释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课堂引领者”。  《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