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初心做教育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省南城实验中学地处素有“赣地名府、抚郡望县”之称的千年古邑南城县,东临盱江,西枕姑山,钟灵毓秀,绿树婆娑,环境幽雅。学校前身是始创于1936年的江西省南城师范学校,2000年,学校改制为南城实验中学。改制以来,学校高考屡结硕果,中考名扬全市,多彩纷呈的特色校园文化受到了省市多家主流媒体的重点报道,一个个攻坚课题,一块块荣誉奖牌,诉说着学校的辉煌,见证着学校的华丽转身。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这是南城实验中学吴小文校长在记者采访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也是他引领实验中学发展的核心理念。在吴小文看来,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一种虔诚的信仰,需要灵魂的参与和精神的支撑,需要以人为本的浓烈情怀和解读生活的独到见识。如今,南城实验中学依托“注重文化引领,突出人文熏陶,立足特色强校”的发展理念,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活化校园文化,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拓宽管理发展渠道,真正实现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正如学校万千学子说的那样:“实验中学有爱的土地,每个学子都能在实验中学这块爱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吃好早饭上学,关好门窗回家
  “面对生活学会成长,面对逆境学会坚强,面对艾怨学会知足,面对给予学会感恩,面对机会学会珍惜,面对公德学会文明……”这是南城实验中学开学第一课时学生讲解德育展板文化的情景。当记者一行人站在南城实验中学操场上观看《只为年少不蹉跎》的德育文化展板时,仿佛看到了学校每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那令人振奋的情景。
  “让所有学子懂得‘只为年少不蹉跎’,这一活动正是南城实验中学开学第一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吴小文校长饱含深情地说:“我们提倡德育工作需从小事做起。比如‘吃好早饭上学,关好门窗回家’,看起来很容易,做好却很难,真正做好却可以受用一生。一个人能吃好早饭来学校,于学生而言,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于家长而言,则是对自己的下一代负责。而一个人能关好门窗回家,从细节中可以看出他有责任心。关好门窗时,必然会关好水、电等,以后不管在家里还是在自己的工作单位都会有责任心,这对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益。”
  吴小文校长的一番话正是学校德育精致化的教育理念,学校德育工作做到“每一个设计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举措都要精致,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突破口,继承和发扬本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借鉴兄弟学校的有益经验和成果,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培养,拓展德育工作途径,丰富学生的心灵体验,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实现常规德育向有效德育跨越,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据记者了解,学校有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每年新年前夕,学校都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方式开展“家长赠压岁言”活动,目的是让家长与学校的思想统一,教师、学生、家长三条脉搏一起跳动,互相传递彼此的爱。谈起设立这项活动的原因,吴小文说:“以爱育爱,内化于心。在爱心中前行,在前行中感受爱心,就不会迷茫。”为了让充满爱意的“压岁言”能够传播开来,新学期开学时,学校将每班推荐的20份质量较高的“压岁言”分年级交叉评比,并按年级推荐总数的5%、10%、10%分设一、二、三等奖,将获奖作品装订成册,邀请获一等奖的家长和学生在校园内合影留念,并在校园宣传栏和校园网站上公布获奖名单,建立压岁箴言库,将类似于“好好抒写属于你的生活,释放来自你的光芒”“别忘了,一路走来时把笑容和自信带在身上”“午马性烈,桀骜不驯,应去急存慧,常思龙马精神,长存广阔视野”等有思想性、生活性、先进性,富含哲理的重量级“压岁言”施与更多的受众,意在深度挖掘此举的特色鲜明、激发唤醒、延伸互补、文化自觉的本意,达到对校园文化建设、品德教育、家校同创、三方情感交流以及学校发展的长远影响。
  学校用家长给孩子赠“压岁言”的这一特殊寒假作业方式,开辟出一条家庭、家校情感交流的绿色通道,让孩子接受父母的言传身教,同时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此项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与家长沟通的层面,还需要搭建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爱心助学活动便是教师为孩子们搭建的一座心桥。2014年10月17日(我国首个扶贫日),南城实验中学开展了“以爱育爱,用心筑爱”为主题的“爱心助学”活动。对于那天的情景,教研处主任兼语文老师严明回忆道:“这天是学校最热闹、最有意义也最难忘的一天。”爱心助学活动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师生及爱心人士捐款,二是学生自制特色早点和学习生活用品义卖。义卖共设57个摊点,其中1个学生会特设义卖摊点。各班均用各种特色名字为自己代言;各个摊点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商品,如面包、牛奶、文具、书本、海报,等等,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有的学生将家里的烤箱、电磁炉带来,与家长共同制作早点;有的学生从家里搬来音箱,唱歌跳舞,为自己班级的摊点“做广告”;有的学生找到校领导签名海报、练习册,作为义卖的噱头吸引眼球。师生们热情洋溢,卖的认真,买的大方,热闹非凡。此次共募集到捐款54663.3元,义卖款17759.2元,惠及全校311位贫困学生及其家庭。全校师生与爱心人士携手,用大手笔、大行动全方位的方式参与助学活动,分享温暖和感动,坚守友善和信念。所得善款全部用于帮扶助学,以期唤起更多的爱心,为爱的传递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
  吴小文认为,这次举全校之力不仅是搞活动,更是在上大课——一堂“以爱育爱,用心筑心”的大课;一堂印象深刻、影响深远的人生成长课!学校不但要教会学子文化和知识,还要让他们懂得爱,懂得捐赠不是施舍,更不是恩赐,是一种分享——爱的分享;是一种引领——引领每一位学子在人生路上学会两个储存,即储存善良,储存担当。虽然所得善款只是杯水车薪,但收获更多的是爱心,是爱的力量!
  学习需要有必要的负担,减负是减不必要的负担
  “课要大于天。”吴小文校长坚定地说,“课堂变革的意义在于课堂孕育未来。今日之课堂,明日之社会。教育变革艰难的主因是‘课堂没变、教育未变’。”他认为,传统课堂存在很多弊端:泯灭主体性,忽视学习力,丢失幸福感。学生上课打瞌睡、边做作业边打哈欠、高度近视、拉箱式书包等现象,说明了现代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需要有必要的负担,减负是减不必要的负担,更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为了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刻板性、沉闷性与封闭性,在全校范围内逐步构建新型绿色生态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换,使新课程充满“爱意”,富有“诗意”,饱含“情意”,体现“创意”,带有“写意”。那什么叫绿色生态课堂呢?吴小文介绍道:“就是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的随心而动的动态平衡。是以最少的资源投入,产生最大的发展效益的课堂;是弘扬个性自由、尊重个体发展的课堂;是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为了有效构建绿色生态课堂,学校在学生预习方面做了一些要求:因为学校多为走读生,教师要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有计划指导学生预习,不定时检查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对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及化学学科要求课前预习,而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课前预习则不做硬性要求。在教师教学环节方面,学校要求教师备好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到组织学生交流展示,从精心预设到抓住课堂生成的精彩点拨,从学生的练习反馈到教师的及时辅导,形成指导学习活动的提纲。在课堂基本结构方面,语数外物化课堂上先由学生交流展示,再由教师精讲点拨,最后练习与反馈;政史地生则要求学生课堂上先自学,后展示交流,教师再点拨,最后巩固训练并识记。教学内容全部在课堂上进行,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学习小组编排方面,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各班按本班实际情况编排学习小组,每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名,每位组长负责帮扶一名学生共同学习。
  学校勾勒好了课堂教学改革主线的同时,在统筹课堂教学改革的调研流程方面也做到了清晰、有序。学校采取全程跟踪,让课改成为教学自觉。推行教学时间内全天候式听评课模式,学校领导听课评课;课改调研评价小组成员分片在规定时间内对课改年级每位教师的课听一遍,并实事求是地给予评价;分管校长与年级主任对本年级负责,每天巡视课堂一次;教务处加大巡课力度,每周至少巡查两次。在此基础上,多方参与,让策略承载群体智慧。学校通过调查问卷、座谈和家访等形式,全面调研课改情况,调研对象涵盖学校参与课改的各个部门、各个层面,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课改的真实情况。当对课改产生质疑时,充分挖掘学校自身资源,课改组或教研组围绕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寻找有效策略并交流。开展“个案式的集体备课”“专题式的教研活动”“沙龙式的交流思辨”“案例式的教学反思”“探究式的课堂实践”“问题式的课改研究”以及“教学故事大家讲”等互动式的研究,不断总结课改经验,发现课改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策略,确保课改稳步推进。做到有的放矢,让研究融入教学实践。实行专题式教研活动,倡导“难点问题热思考”“热点问题冷思考”的教研策略,鼓励课改教师写实验日记、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通过举办开放式课堂、课改微课题研究、教师新课程改革知识竞赛等活动,让课题研究有效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问题,让课程改革不断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
  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还构建了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机制。各班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小组的科学构建,学校将组织专人对各班座位编排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当月班级考评,没有按照要求编排座位的班级限期改正。教师备课形成教学提纲(一律写在备课本上),指导学生按提纲自学、交流展示。要求教师课前了解学情,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课堂教学严格按照制定的各科上课要求进行,主要从学生活动的落实与教师的精讲点拨两个方面进行,侧重于学生的小组交流与集体展示等活动。学校择机举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系列评比活动,评选出课改先进,并按规定给予奖励。每个学期结束,课改年级教室的课堂教学要基本达标,学校将对课改教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作业布置进行全面检查。课改各项检查结果与教师年终评优、绩效考核挂钩,并作为教师评选上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重要依据。
  为了促进绿色生态课堂构建的长效机制,学校成立了“江西省南城实验中学构建‘绿色生态课堂’领导小组”,提供构建“绿色生态课堂”专项经费,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充实完善图书、仪器、电教设备和功能用房。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学校课堂改革,及时对外宣传学校此项工作的动态和效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构建“绿色生态课堂”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学校最终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舞台”的“明星”;把思索还给学生,让课堂产生真正的感悟;把创造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
  这样在“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中,实现师生之间的表达、交流、质疑和创造;在多元互助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感受、体味、想象、思考;在和谐生态的绿色课堂中,使学生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的生成、性情的陶冶、潜能的超越。
  让教师在校内有地位,在校外有尊严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好学校存在的土壤,如果没有这个土壤,即使有个好校长,也独木难支,有漂亮的教学楼也会成为毫无生机的荒原。吴小文说:“学校最重要的部门不是政教处、教务处,而是班级。班级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因此,我们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让教师们教得安心、教得快乐、教得有成就感!”也正是由于学校把握住了教师这一要素,因此营造出了和谐、优良、健康的教学环境,为教师走向优秀铺平了道路,为学校的可持续内涵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芬芳桃李满天下,薪火相传十五载!记者翻阅南城实验中学特刊《心韵》时,发现里面展示的都是教师们的课改故事、教学故事、班主任故事……一个个故事把记者拉到了现场,仿佛看到了教师们课改成功后的喜悦、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喜悦、班主任育人有法的自豪……这本特刊既是学校向共和国第三十个教师节的献礼,也是教师们在校内有地位的表现。“励精图治,辛勤耕耘,桃李遍五洲,芳香飘四海。”这是何等的荣耀。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教师节那天晚上,教师们欢聚一堂,为该校8位教师举行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生日庆典。晚会上,教师们载歌载舞,同唱生日歌,分享生日蛋糕,为8位寿星送去最美好的祝福。“这不是我第一次收到鲜花,但这是我一生中收到的最美的鲜花;这不是我第一次过生日,但这是我一生中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在生日晚会现场,今年50岁的余老师动情地说。
  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教师们集体过生日的举措,让教师们充分感受到学校这个大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了幸福与尊严,也充分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   “吴校长,我想向您反映个事,本来早就想跟您说,但一直觉得有点难为情,不好意思开口……”坐在吴小文面前的这位接手毕业班不久的年轻教师不免有些紧张。“哦,不必不好意思,有什么事你尽管说!”吴小文和蔼地说。“是这样的,现在毕业班已到了冲刺阶段,科任老师的压力都很大,都是超负荷工作。老师们起早摸黑辅导学生,因此我想向领导申请给老师们增加一些课时津贴。”吴小文表情严肃起来:“嗯,你反映的这个问题确实很现实,也很有必要立即解决。我们会召开联席会议,在三天内给你答复。”很快,该老师的建议得到了采纳,毕业班老师们都增加了课时津贴。倾听老师的心声,领导与普通教师面对面平等交流,这在实验中学很常见,这是该校每日校领导接访制得到具体落实的体现。
  在南城实验中学,坚持民主办学,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享受幸福教育为归依的办学理念体现在方方面面。为问计于民,服务于民,实验中学举办了“教师献计学校发展金点子大赛”“新年,我给校长写封信”“暑期校长信箱留言”、学期结束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并定期召开教代会,实行每日校领导接访制。学校对教师们提出的所有建设性意见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尽全力予以解决。先后设立了读书长廊、回廊休息区、教工之家等场所。
  特别是在学校精细化管理方面,立足于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专业化成长,制定了独具实验中学特色的A、B部年级管理制。该制度改变年级“粗线条”管理旧状,将年级分为A、B两部分,建立以年级主任为核心的双部管理制,设置了正副班主任工作责任制,打造班级自主管理新模式,实现了学校管理模式的全面更新。也促使老师更深入地研究和实践现代教育理念,切实践行素质教育。“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对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无疑是‘助推器’!”该校邓正华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针对教师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状况,学校还建立了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从生活态度、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工作热情等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引导。特别关注教师中的“弱势群体”,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在评选等各方面予以考虑,及时发掘每一个教师的工作潜能,推进学校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
  教师们无后顾之忧,工作的热情自然会迸发无余。而家长对于教师的细致工作则毫不吝啬地给予了称赞。“用爱心接纳了谁都想踢的皮球,赢得了家长百分百的信任;用耐心扶持他脆弱的心,永葆上进的动力;用恒心教会了他走过波折,执着追求人生目标的品格;用信心使他在平等与尊重中学会了自强不息。”这是一位孩子的父亲写给该校余鹏飞老师的赞语。在余鹏飞老师的谆谆教诲下,那位曾经桀骜不驯、性情粗野的孩子实现了完美的蜕变,并光荣地参军,去了海防戍边部队。而像余鹏飞这样德才兼备、育人有道的教师在实验中学大有人在,正是因为他们用高尚的情怀、辛勤的汗水,才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尊敬和赞誉,才打造出了南城实验中学这块“金字招牌”。这也是学校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学校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围绕“爱生、崇教、厚德、敬业”的主题,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做到了以理论学习引领师德、以活动开展强化师德、以典型树立弘扬师德、以日常督察规范师德。吴小文校长深情地说:“我们时常提醒老师,教师要坚守良知、坚守师德、坚守精神、坚守信仰!教师只有精神与心灵不被放逐,才能真正成为高贵的道德补丁和精神卫士!”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实中”人站在新起跑线上,再一度觉醒,再一度振奋。不懈地追求,不懈地努力,“实中”人正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把握新的机遇,勇攀新的高峰。“鲜花在前面,我们在路上,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努力把南城实验中学打造成一所有故事、有精神、有新意、有温度的学校……”这是南城实验中学所有教育人共同的心声!
  责任编辑 王 慧
  E-mail:729628267@qq.com
其他文献
在这细雨霏霏的夜晚,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一杯清茶,一本好书,给了我最舒心的问候。轻轻翻阅,又轻轻合起,书里那些简单而朴实的道理在我心里泛起层层涟漪。《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李希贵先生给我们年轻教师的宝贵建议。一位教育家用玲珑剔透的字眼,给我们熬了一碗热腾腾的心灵鸡汤;一位温暖的教师用关爱和宽容的教育理念锻造了多少美丽的人生。  通读全书,贯穿其间的精髓,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字:自由!自由精神的建立
期刊
当教师难,晋升职称更难,职称关系到教师的工资和名声。某网站近日一项调查显示职称评定位于教师十大烦恼之首,职称评定对很多老师不是促进,反而成了花钱费力的负担。职称评定本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一种举措,但现在却成了教师的痛。  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水平,江西省人社厅联合省教育厅发布了《江西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以下简称《专业资格条件》)
期刊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如同聆听一位久经沧桑的教育长者对青年教师的嘱咐。这不是一部谈教育的理论专著,没有长篇大论,却道出了教育的真本质;没有新奇的理论,说的都是教育教学中平常的道理,却篇篇耐读,引人深思。正如作者所言:“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  常识,即普通的知识,众所周知的知识,一般的知识,是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的知识。在这个物欲横流、功利主义盛行、追求标新立异的时代,
期刊
青岛市《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意见》近日正式发布,提出要开展好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分互认、学籍互转试点工作。这意味着青岛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将在落实办学自主权、课程资源整合、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实现突破。  青岛市规定,义务教育学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由各中小学组织,各区市不得组织统考或者区片联考。小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其他科目为考查科目。小学考试成绩全部以等级方式呈现。改革完善初中
期刊
近年来,江西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江西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学科说明》(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坚持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面向全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全面考查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状况。试题立足于学生思维品质及语文能力的测量,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体现了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引导作用。  2015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继续坚持三个有
期刊
一、天工开“文”  语文味教学理论所希望的写作是自然生成的写作。心里没有写的意识和冲动,是写不成真正的文章的。  散文要释放自我,表现自我,教师必须要先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促使他们进入强烈的情绪状态,这有点类似于孔子提倡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状态。写作情境渲染得好,暖场暖得好,学生就会笔下发热,渴望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好散文是情绪和欲望造就的,是浑然天成的,是天工开“文”。这个环节的语言
期刊
传统教学法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注重知人论世,注重对诗歌的识记背诵,注重对诗歌字词的落实和分析等。这种教学法遵循作者介绍、背景分析、内容讲解、特色把握的思路,条理性强,层次清楚,但往往以理性分析代替感性领悟,以一元阐释取代多元解读,以功利思想遏制审美冲动。  语文味教学法应用在诗歌教学上,注意从诗歌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角度推进课堂教学,借诗歌世界的文字之美、文句之美、文化之美等,施行崭新的诗歌教学模
期刊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课堂教学是要讲究教学方法的。  语文味教学法是以语文味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学过程中师生共生、共赏、共创、共享、共鸣、共融、共进为教学宗旨,以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使教学成为真、善、美、乐相统一的过程等为教学原则,以“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和其变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过程结构,以融合文本思想内容
期刊
一、品味文章  语文味教学法所指的文章主要包括文章的信息(材料、意旨、感情等)、体式(结构、语体、体裁等)、技法(篇法、段法、句法等),它是教学模式中的重点。  1.学习材料的选组  这里所说的材料的选组,是指写作时如何选择和组织材料。在学习材料的选组时,首先是学习材料的选择,其次是学习材料的组织。学习材料的选择,不仅关注有意义(生命、家园等)的材料,更关注有意思(情趣、味道等)的材料。  如教学
期刊
《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开卷之作,节选于鸿篇巨制《红楼梦》的第三回,有着“纲领”作用。课文通过林黛玉的视角,扫描了贾府人物的“众生相”,窥见了贾府江湖的“原生态”。这样一篇内涵丰富、包罗万象的绝代佳作,如果只是按部就班、中规中矩地将授课视野固定在情节梳理、形象概括、内容分析、中心提炼等小说常规内容上,不免让人生发“缺了一些火候”之感,似有焚琴煮鹤、牛嚼牡丹之惜。因为作为一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