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現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教育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科学实施兴趣教学,本文分别从教学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氛围四个方面综合探究初中阶段美术兴趣教学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为其相关人员具体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初中 美术 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192
在初中阶段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兴趣教学的有效落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确保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其教学质量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推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为了进一步明确在初中阶段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更为科学的实施兴趣教学,特色展开本次研究。
一、科学转变教学观念
在初中阶段开展美术课程并不是培养美术家和画家,而是为了使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实现学生审美意识的有效提升,对其各种能力进行科学培养,基于此,在具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育人员需要降低评价标准,确保图画能够对学生内心感受进行真实反映,从而保障学生表现的新颖性和独特性[1]。在现阶段开展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思想是其相关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教育人员必须明确认识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与其他学科有效联系,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确保自身具有更高的审美能力,以此为基础,才能对学生美术兴趣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实现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深入研究教材内容
初中阶段美术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科学把握课堂重难点,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使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确保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具有更高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育人员需要科学应用教学经验,深入分析学生具体情况,确保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在具体设计教学环节时,需要合理融入创新元素,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始终具有新鲜感,从而对美术课堂产生更高的兴趣,能够与教育人员积极互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在学习新知识时还需要对上一节知识进行巩固和检验,针对学生薄弱环节展开专业指导,实现学生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有效提升,确保学生能够更为高效地参与课堂活动。在导入教学和结尾,环节,教育人员需要确保过渡的科学性,保证学生高效完成课堂学习,有效提升美术综合能力。
三、合理优化教学方式
在我国传统教学过程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无法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点,在现阶段开展教学过程中,教育人员需要保障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科学改进传统教学方式,确保学生对美术课堂具有更高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程,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准备工作之后,可以基于相关内容科学设置问题情境,确保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美术。与此同时,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对故事具有更高的兴趣,教育人员在组织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利用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然后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使其对作品的内涵和意境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实现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有效提升[2]。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有效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教育人员需要与学生加强沟通,明确学生对事物的不同看法,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有效联系,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该种方式的科学应用能够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丰富,确保学生进一步认识在实际生活中美术学的重要价值,使其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美术课堂。
四、优化美术教学氛围
在具体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教育人员还需要为学生科学创设教学情境,确保学生对美术知识具有更大的探究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进行中国化相关内容教学时,教育人员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合理创设音乐情境,对学生想象力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引导学生进入国画情境,使其能够通过生动的图画展现诗意内容,在该种状况下,能够使学生具有更为活跃的想象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美术的魅力,从而科学锻炼和有效提升学生想象力,在该种情况下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对其教学质量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确保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创新性和想象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科学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深入研究美术教材内容,合理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科学创设美术教学氛围能够确保在初中阶段美术教学过程中更为有效的落实兴趣教学,确保学生对美术学习具有更高的兴趣,使其在参与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更高的主观能动性,对其教学质量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推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确保人才建设更好的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建设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晓磊. 初中美术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分析[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8):243-243.
[2] 付文彬. 激发初中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教学策略探讨[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4):240-240.
【关键词】初中 美术 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192
在初中阶段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兴趣教学的有效落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确保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其教学质量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推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为了进一步明确在初中阶段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更为科学的实施兴趣教学,特色展开本次研究。
一、科学转变教学观念
在初中阶段开展美术课程并不是培养美术家和画家,而是为了使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实现学生审美意识的有效提升,对其各种能力进行科学培养,基于此,在具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育人员需要降低评价标准,确保图画能够对学生内心感受进行真实反映,从而保障学生表现的新颖性和独特性[1]。在现阶段开展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思想是其相关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教育人员必须明确认识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与其他学科有效联系,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确保自身具有更高的审美能力,以此为基础,才能对学生美术兴趣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实现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深入研究教材内容
初中阶段美术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科学把握课堂重难点,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使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确保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具有更高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育人员需要科学应用教学经验,深入分析学生具体情况,确保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在具体设计教学环节时,需要合理融入创新元素,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始终具有新鲜感,从而对美术课堂产生更高的兴趣,能够与教育人员积极互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在学习新知识时还需要对上一节知识进行巩固和检验,针对学生薄弱环节展开专业指导,实现学生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有效提升,确保学生能够更为高效地参与课堂活动。在导入教学和结尾,环节,教育人员需要确保过渡的科学性,保证学生高效完成课堂学习,有效提升美术综合能力。
三、合理优化教学方式
在我国传统教学过程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无法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点,在现阶段开展教学过程中,教育人员需要保障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科学改进传统教学方式,确保学生对美术课堂具有更高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程,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准备工作之后,可以基于相关内容科学设置问题情境,确保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美术。与此同时,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对故事具有更高的兴趣,教育人员在组织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利用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然后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使其对作品的内涵和意境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实现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有效提升[2]。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有效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教育人员需要与学生加强沟通,明确学生对事物的不同看法,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有效联系,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该种方式的科学应用能够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丰富,确保学生进一步认识在实际生活中美术学的重要价值,使其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美术课堂。
四、优化美术教学氛围
在具体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教育人员还需要为学生科学创设教学情境,确保学生对美术知识具有更大的探究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进行中国化相关内容教学时,教育人员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合理创设音乐情境,对学生想象力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引导学生进入国画情境,使其能够通过生动的图画展现诗意内容,在该种状况下,能够使学生具有更为活跃的想象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美术的魅力,从而科学锻炼和有效提升学生想象力,在该种情况下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对其教学质量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确保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创新性和想象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科学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深入研究美术教材内容,合理优化课堂教学方式,科学创设美术教学氛围能够确保在初中阶段美术教学过程中更为有效的落实兴趣教学,确保学生对美术学习具有更高的兴趣,使其在参与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更高的主观能动性,对其教学质量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推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确保人才建设更好的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建设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晓磊. 初中美术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分析[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8):243-243.
[2] 付文彬. 激发初中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教学策略探讨[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4):24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