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美育作为与体、智、德并列的一个教育方面,它渗透于健康、科学、艺术、数学各个领域。在生活中、社会中、大自然中处处都有让孩子可欣赏的美的内容。我们力图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让孩子用眼睛、用心去感受一切美的事物,浸润幼儿心灵,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力。
【关键词】儿童美育;浸润;突破;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177
老师们深入学习3-6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幼儿美育活动特点,对幼儿园的课程进行梳理和提升,提出“丰富美育活动,浸润幼儿心灵”的愿景,各个年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讓孩子在环境中熏陶、在活动中学习、在操作中成长,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富有个性化发展的平台。
一、艺术化的环境——让隐性课程凸显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幼儿在优美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中,能够唤起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和兴趣。
(一)小段以“情景式创设”为突破口
小班的年龄小,情景式的环境更吸引她们,同时赋予他一定的角色,让他参与到情景中来,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体验游戏的趣味性,体现学习的快乐。老师们把活动室化身为消防局、航空公司、建筑工地、警察局、印第安馆、生活小镇等,孩子穿上衣服,带上帽子,拿起工具,有模有样的扮演各种角色,沉浸在自己的工作里。
(二)中段以“主题式创设”为突破口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环境的创设、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来促进其发展,教师通过观察可以更好的了解幼儿,更好的实施教学活动,从而使主题更加深入有效,幼儿的发展实现其最大的价值。
(三)大段以“项目式创设”为突破口
大班以项目式区域为抓手,开设了《泉州形象代言人》《家乡大戏台》《泉州美食城》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活动内容。通过教师的帮助与引导,让幼儿像研究员一样围绕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在探讨中解决问题、获得真知。
如在大班区域《泉州形象代言人》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感受“泉州有趣的人“,在成人帮助下搜索资料了解惠安女、浔埔女、拍胸舞的人、演戏的人等各种具有泉州特色的人选制作宣传画册;在区域中运用绘画、泥塑、剪贴、布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制作有趣的形象代言人,运用多种材料把自己装扮成某一代言人,结合介绍、才艺等方式展示心目中的泉州形象代言人...这些活动使得幼儿对泉州人的认识和理解在不同层面上不断的升华。
二、多领域的渗透——让美永驻幼儿的心中
“美”不局限于狭义上的艺术美,充分认可“美”的外延的不确定性,扩展儿童美育教育的范围,它同样涵盖自然美、社会美,更好地落实“融美于园”的多领域渗透式美育,我们开展“劳动最美”的课程,让劳动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破土萌芽,在“向日葵行动课程研究”、“6S管理在幼儿园的实践研究”、“生活劳作课程研究”等光合作用下,慢慢伸出劳动主题课程的枝桠,抽出劳动美的叶子,长成“劳动集结号”课程的大树,让劳动美的教育在幼儿心中绽放。
我们也通过音乐教育,普及文学艺术教育、发展儿童体育以及深入社会教育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儿童获得“美”的经验的可能性,多领域的渗透,更加全面地实施广义上的儿童美育。
三、主题式的推进——让美育活动深入有效
针对幼儿歌舞、创意戏剧、美工制作、文学等方面做好在美育改革中的成果汇编和展示工作:小段侧重以情境歌舞表演中的美育为主,融合节日娱乐活动中的美育开展活动;中段侧重以创意戏剧表演中的美育为主,融合文学作品中的美育开展活动;大段侧重以美术活动中的美育为主,融合日常生活中的美育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如开展《妆糕人》,《我是小小泉州代言人》等主题活动探索,引导幼儿感受体验闽南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在欣赏,创作,表演中提高幼儿表现能力,进一步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四、艺术节的开展——让孩子绽放艺术之蕊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园作为“省级美育改革建设园”,我们想用艺术来诠释生活、立足儿童视角,每月一次年段的“长廊艺术”,每年一次艺术节的活动,让孩子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潜能,绽放自己的风采。如第十四届艺术节,我们以“真善美的小世界”为主题,让孩子用一双美的眼睛看大千世界:孩子们利用平面、3D的效果,将动物藏于纸箱、管道、书架、废旧物品中,孩子们用稚嫩的方式把可爱的动物朋友变换到世界名画中,变成天马行空的艺术品……让孩子们感受到动物朋友一直在我们身边。
美无处不在,,我们把审美教育融入孩子日常的生活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具有良好审美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7
2.《艺术感觉与美育》(美)拉尔夫·史密斯著,滕守尧 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3.《通过艺术的教育》(英)赫伯·里德 著 吕廷和 译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年版;
【关键词】儿童美育;浸润;突破;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177
老师们深入学习3-6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幼儿美育活动特点,对幼儿园的课程进行梳理和提升,提出“丰富美育活动,浸润幼儿心灵”的愿景,各个年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讓孩子在环境中熏陶、在活动中学习、在操作中成长,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富有个性化发展的平台。
一、艺术化的环境——让隐性课程凸显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幼儿在优美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中,能够唤起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和兴趣。
(一)小段以“情景式创设”为突破口
小班的年龄小,情景式的环境更吸引她们,同时赋予他一定的角色,让他参与到情景中来,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体验游戏的趣味性,体现学习的快乐。老师们把活动室化身为消防局、航空公司、建筑工地、警察局、印第安馆、生活小镇等,孩子穿上衣服,带上帽子,拿起工具,有模有样的扮演各种角色,沉浸在自己的工作里。
(二)中段以“主题式创设”为突破口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环境的创设、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来促进其发展,教师通过观察可以更好的了解幼儿,更好的实施教学活动,从而使主题更加深入有效,幼儿的发展实现其最大的价值。
(三)大段以“项目式创设”为突破口
大班以项目式区域为抓手,开设了《泉州形象代言人》《家乡大戏台》《泉州美食城》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活动内容。通过教师的帮助与引导,让幼儿像研究员一样围绕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在探讨中解决问题、获得真知。
如在大班区域《泉州形象代言人》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感受“泉州有趣的人“,在成人帮助下搜索资料了解惠安女、浔埔女、拍胸舞的人、演戏的人等各种具有泉州特色的人选制作宣传画册;在区域中运用绘画、泥塑、剪贴、布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制作有趣的形象代言人,运用多种材料把自己装扮成某一代言人,结合介绍、才艺等方式展示心目中的泉州形象代言人...这些活动使得幼儿对泉州人的认识和理解在不同层面上不断的升华。
二、多领域的渗透——让美永驻幼儿的心中
“美”不局限于狭义上的艺术美,充分认可“美”的外延的不确定性,扩展儿童美育教育的范围,它同样涵盖自然美、社会美,更好地落实“融美于园”的多领域渗透式美育,我们开展“劳动最美”的课程,让劳动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破土萌芽,在“向日葵行动课程研究”、“6S管理在幼儿园的实践研究”、“生活劳作课程研究”等光合作用下,慢慢伸出劳动主题课程的枝桠,抽出劳动美的叶子,长成“劳动集结号”课程的大树,让劳动美的教育在幼儿心中绽放。
我们也通过音乐教育,普及文学艺术教育、发展儿童体育以及深入社会教育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儿童获得“美”的经验的可能性,多领域的渗透,更加全面地实施广义上的儿童美育。
三、主题式的推进——让美育活动深入有效
针对幼儿歌舞、创意戏剧、美工制作、文学等方面做好在美育改革中的成果汇编和展示工作:小段侧重以情境歌舞表演中的美育为主,融合节日娱乐活动中的美育开展活动;中段侧重以创意戏剧表演中的美育为主,融合文学作品中的美育开展活动;大段侧重以美术活动中的美育为主,融合日常生活中的美育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如开展《妆糕人》,《我是小小泉州代言人》等主题活动探索,引导幼儿感受体验闽南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在欣赏,创作,表演中提高幼儿表现能力,进一步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四、艺术节的开展——让孩子绽放艺术之蕊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园作为“省级美育改革建设园”,我们想用艺术来诠释生活、立足儿童视角,每月一次年段的“长廊艺术”,每年一次艺术节的活动,让孩子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潜能,绽放自己的风采。如第十四届艺术节,我们以“真善美的小世界”为主题,让孩子用一双美的眼睛看大千世界:孩子们利用平面、3D的效果,将动物藏于纸箱、管道、书架、废旧物品中,孩子们用稚嫩的方式把可爱的动物朋友变换到世界名画中,变成天马行空的艺术品……让孩子们感受到动物朋友一直在我们身边。
美无处不在,,我们把审美教育融入孩子日常的生活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具有良好审美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7
2.《艺术感觉与美育》(美)拉尔夫·史密斯著,滕守尧 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3.《通过艺术的教育》(英)赫伯·里德 著 吕廷和 译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