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模拟记者会”为例谈历史项目化学习的组织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y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化学习既是前沿的,也是实践的.如何开展基于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呢?历史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应该围绕“问题—史料—展示”的路径,以问题为中心,以史料的搜集、阅读、解读为主线开展学习活动.问题既可以是“线上梳理”的,也可以是“点上突破”,还可以是与其他学科,尤其是地理、政治综合的项目化学习.“国共合作抗日模拟记者会”就是一个“点上突破”式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本文试图为项目化学习在任务的选择、目标的设定、评价的方法、活动的设计等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其他文献
《阿Q正传》中阿Q的“革命”,自来是一个聚讼纷纷的话题.郑振铎就曾认为“革命”的阿Q与之前的阿Q“在人格上似乎是两个”①,革命文学论争中“围剿”鲁迅的革命文学派认为阿Q的“革命”是歪曲丑化了革命,后来的左翼话语乃至当代早期的主流观点则主要是从反思辛亥革命局限性的角度看待阿Q的“革命”,而1980年代之后的“新自由主义”话语则普遍倾向于将阿Q的“革命”与历次政治运动中一些农民的过火行为联系起来,以“重写”历史.汪晖在2010年成稿的《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中将阿Q的“革命”作为全篇聚焦的问题意识之一,其分析
期刊
鲁迅研究的历史已经超过100年了,100年的学术历程,为我们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经验,也有各种各样的教训,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经验中可能再也没有超过鲁迅研究这一领域的了.如果要问百年来鲁迅研究中最值得总结的经验是什么,在我看来可能就是一个“历史还原”的问题.
期刊
2015年是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发表一百周年,很多国家都以不同的方式举办过纪念活动,也证明了《变形记》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不止一家媒体邀我发表纪念感言时,我想到了鲁迅,当《狂人日记》《阿Q正传》发表一百周年的时候,是否也会在世界的范围内掀起纪念的热潮?rn因此,当2021年6月19日,由日本都留文科大学的周非教授以及田中实教授发起鲁迅《故乡》发表一百年纪念活动以及关于《故乡》的线上中日研讨会,我感受到了鲁迅对中日两国大半个世纪的文学历程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期刊
《阿Q正传》曾多次被改编成不同媒介的作品,20世纪《阿Q正传》的跨媒介改编主要表现为舞台剧(戏剧)改编和电影改编.其中戏剧改编最多,作品有20余种以上①.代表性的戏剧和电影改编版本有田汉的五幕同名话剧、许幸之的六幕同名话剧、袁仰安导演的同名电影、岑范导演的同名电影等.田汉改编的话剧《阿Q正传》发表于《戏剧时代》1937年第1卷第1期与第2期,其单行本于1958年在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许幸之的六幕话剧《阿Q正传》首发于《光明》杂志1937年第2卷第10-12期.袁仰安导演,许炎(姚克)、徐迟编剧,香港长城电
期刊
1927年2月18日至19日,鲁迅应邀到香港青年会发表了两次讲演,题目分别是《无声的中国》和《老调子已经唱完》.由于鲁迅不会用粤语发表演说,而香港的大多数人又听不懂鲁迅的绍兴官话,因此便由许广平将鲁迅的话翻译成粤语,再由他人记录整理出来,准备在当地报刊发表.担任18日讲演记录的是黄之栋和刘前度,担任19日讲演记录的是刘前度.根据现有资料,黄之栋曾任香港《华侨日报》副刊编辑,刘前度曾任香港公立汉文中学教师,后成为诗人和书法家.
期刊
鲁迅被至尊为“民族魂”,也曾至贬为传统文化断裂的“罪人”.如此尖锐对立、如此强烈反差的批评落在他身上,其原因固然复杂,然而追根究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鲁迅研究大框架的长期缺席,在于鲁迅创作、翻译、学术、美术、书法、艺术设计、编辑、出版等各个领域的研究相对独立,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没有构成多元互动对话的大格局.
期刊
新世纪二十多年来,鲁迅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研究带动出版,多种多样鲁迅著作的类编、选集问世,而人民文学出版社也计划开展《鲁迅全集》的修订工作.本文尝试就鲁迅著作的分类、鲁迅文集的编纂及对作为文体家的鲁迅研究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期刊
第一辑立人:鲁迅思想的出发点,归宿和中心rn收入本辑的第一篇文章《致力于改造中国人及其社会的伟大思想家》,写于1981年7月,是为纪念19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召开的学术讨论会提交的论文.这一次学术讨论会在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鲁迅研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开启了独立自主的创造性的鲁迅研究的新格局.得后的这篇论文在会上一发表,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印象,但公开响应者并不多.当时的鲁迅研究权威陈涌连续在两篇文章里,指出得后的“鲁迅立人思想论”是对他理解的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的挑战;而他的批判似乎也无人
期刊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故居辟出一个展场,展示与其相关的史料.在查阅《鲁迅故居相册》中,我意外发现了一帧徐梵澄(1909-2000)年轻时的照片(见封二),这枚照片装帧极为考究,且有徐先生的德文诗抄及中文签名“腥浪”.
期刊
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佳情境,问题引领是历史思维教学的最优路径.问题引领的成功,首先需凝练教学主旨,聚焦核心;其次要创设情境,提出好问题;最后还要科学实施,用好问题.科学实施问题引领的关键是问题前置、材料后出、循循善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