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制度安排实施机制考察——一种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23zz123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这一原理,对AMC制度安排实施机制的运行实践进行观察,并就如何完善AMC制度安排实施机制,提高AMC制度安排运行绩效等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作为银行监管领域的国际标准,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修改对于全球银行监管乃至金融监管政策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修改进一步强调各国银行监管当局自身应建立良好的治理框架,以强化银行公司治理为核心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为从基于规则的监管转向基于原则的监管做好准备。我国银监会应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实现该原则的基本要求以切实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自从1990年以来,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金融市场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金融创新日益地摆在我们面前。目前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与我国各金融监管当局管辖权限分散密切相关,从而形成了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及领域。多部门分散监管的格局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问题,为此必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和分散管理向市场主导与集中管理的最佳金融体系模式转换。
本报告从国家隐性担保的收益成本分析出发,结合对中国国家隐性担保退出实践的回顾,进而为国家隐性担保在金融业的退出提供政策建议。本文的讨论表明,在国家隐性担保机制退出前必须重新界定政府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责任,加快针对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立法工作。同时,应加快市场化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的建设并建立化解金融危机的应急反应机制。
文章认为,“股东至上主义”治理不适应中国商业银行治理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的治理逻辑应是利益相关者治理逻辑。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对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进行了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银行业利益相关者治理对提升银行企业价值的作用。
本文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对2005年3月份以来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对主要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接着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角度,对公开市场操作向信贷市场的传导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主要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基本具备了引导市场利率的功能,但对市场流动性的调节仍不能满足宏观调控的要求,这主要是货币市场功能变异所致,因此,当前还不具备选择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
本文通过对近年海外创新性封闭式基金运作模式的评析,认为:第一。封闭式基金存续期内基金份额具有稳定性,为封闭式基金管理者运用杠杆交易策略和创设权证增加基金投资收益提供了可能;第二,封闭式基金规模稳定,使得封闭式债券基金和封闭式期权基金与开放式同类型基金相比有着较强的比较优势;第三,封闭式债券基金和封闭式期权基金是国内市场中应予以借鉴和发展的基金投资品种。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成熟的高风险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本文通过对海南五家高风险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实践,具体分析了海南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过程中各种模式的运用其利弊,指出了风险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人民银行充当金融机构最后贷款人的职能要逐步进行过渡和转移等六大政策建议。
目前,在国际保险市场中保险监管模式已经逐渐集中表现为“风险基础的保险监管模式”。本文主要根据国际保险监管模式的演化和保险监管本质理论给出了“风险基础的保险监管模式”基本理论解释,并结合我国保险监管发展状况为我国保险监管模式的转变和保险业“风险监管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建议。
消费信贷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近年来消费信贷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不利于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本文从扩大内需与消费信贷的理论分析入手,探讨发展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与总需求的积极作用;通过江苏近年来消费信贷发展的实证分析,归纳出制约江苏乃至全国消费信贷发展的诸多原因;最后全面系统地提出完善我国消费信贷制度设计的原则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