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四唯”背景下我国高校附属公立医院人才评价体系分析

来源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dak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评价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建立健全高校附属医院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人才职业发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者从高校附属医院的视角出发,通过总结我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历程,剖析了人才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和运行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建议国家层面应加强人才评价的顶层设计和协同管理,医院层面应完善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和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学校层面应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并强化审核监管职能。“,”Talent evaluation is the premise of development management and the use of human resour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alent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tting up the correct employment orientation, stimulating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talents and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ublic hospitals. The authors took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s, summed up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alent evaluation system in China,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evaluation indicators, evaluation method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alent evaluation system, and came out with suggestions that the national level should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talent evaluation, the hospital level should refine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improve th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al evaluation, at meanwhile, schools should improve the talent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audit and supervision.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个疑似鳃-耳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寻找该家系的可能致病原因,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目标序列捕获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耳聋基因的筛查,找到可疑致病变异,并用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验证。结果: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检测到先证者n EYA1 c.1627C>T(p.Gln543Ter)无义变异;Sanger测序证实该家系中4例有鳃-耳综合征临床表型的患者均系n EYA1 c.1627C>T(p.Gln543Ter)变异杂合子。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
ICU是医院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的场所,对于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水平、保障重大手术开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世纪末以来ICU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但当前ICU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基于5G技术的医院网络建设标准》,明确了医院5G化建设的概念与框架,推动了智慧医院建设的进程。应用5G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构建智慧化ICU,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危重症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水平。笔者所在团队从2017年开始率先
期刊
目的:对1例以肌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Becker肌营养不良症(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并回顾分析以肌痛为主要症状的BMD患者的n DMD基因变异,以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n 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并完善肌酶、肌电图等辅助检查,利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高通量技术进行基因检测,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分析已报道
新生儿复苏是帮助新生儿出生时平稳过渡的重要生命支持技术。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复苏学组,在2020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新生儿生命支持学组发布的指南基础上,修订完成了《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21年修订)》(发表于《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2年第1期),重点关注分娩时新生儿复苏,并延伸至所有0~28 d的新生儿复苏。实施规范高效的复苏技术,可有效保障母婴安全、改善新生儿结局。
期刊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简称人工肝,是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的体外支持系统,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作为肝移植前的桥接。人工肝分为非生物型、生物型和混合型3种。目前非生物型人工肝在临床广泛使用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体外肝脏支持方法。本文用人工肝代指非生物型人工肝,介绍其介入时机与模式选择,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期刊
近年来,中国的医学史事业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医史学者努力行动,践行了医学史的价值,实现了医史学者的社会责任。回顾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医学史相关学术团体以及高校开展了丰富的学术活动,为推动学科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期刊
3月11日,由中华医学会与韩国保健产业振兴院首次合作的中韩医学交流会议(心血管专科)在线顺利召开。中国与韩国多位心血管领域专家于云端相聚,共同探讨了两国在心血管领域的新技术、新观点等热点话题。
期刊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因素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5项专项行动中的“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和“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均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作出了要求,提出“关注家庭成员心理状况,家庭成员之间要平等沟通交流,尊重家庭成员的不同心理需求”“注重教养方式方法,既不溺爱孩子,也不粗暴对待孩子,做孩子的倾听者,帮助孩子正确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本文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表现、成因和应对策略等方面,结合案例
期刊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首位致死原因,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导致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早期确诊和强化治疗是降低ACS死亡的关键,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春坚教授带领团队开展“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与优化溶(抗)栓治疗研究”,历经30余年科研攻关,提出了ACS早期快速检测与优化溶(抗)栓治疗的理论技术体系,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期刊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物钟不仅能调整作息,而且与代谢健康以及慢病风险息息相关。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毛一雷、杨华瑜团队比较了正常一日三餐的进食方式与两种限时进食方式对健康成年人身体状况的影响,发现“晨间进食”可改善空腹血糖、降低体重和体脂、改善机体炎症水平、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方面更加有效。该研究成果于2月22日在线发表在n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