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质量工程”目标体系下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te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过了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已经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随着教育部质量工程正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新的任务。本文对教育部提出的任务目标作出了详细的解读,对质量工程体系下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质量工程;听说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2-0008-4
  Abstract: Reform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as entered a new phase after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for several years. Fruitfu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Nowadays, the reform is facing a new task—the formal startup of the Quality Project, carried out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details of the new task and expresses thoughts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skills in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Key words: reform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 Quality Project, ability in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新年伊始,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正式启动。此次中央财政斥资25亿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该项工程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具体包含六大措施、七大系统和九大目标。其中把大学英语列为“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建设内容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具体的目标是要用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教学,在2010年有60%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解决英语听说问题。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具体的量化的指标,同时也明确了大学英语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1.“质量工程”体系下大学英语改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历程
  
  这样一个目标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呢?回顾一下改革的历程,我们就不难看到大学英语的改革实质上就是从以前单一的读写能力的培养逐渐向强化综合能力,特别是长期被忽视的听说能力培养的过程。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僵化的教学手段使大学英语在20世纪末备受指责;其次,随着1999年大学的大规模扩招,教学班级人数不断增大,教与学的矛盾日益尖锐。基于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后带来的“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高考英语分数之差可达50分之多)”等客观实际以及“使用同一个教学大纲,即一个教学目标、相同的课程设置、同样的教学模式,已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效果”。(庄智象,2004:27)
  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应对新时代对中国大学生应具备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所有这些要求,或者说期盼,全部落在了质量工程体系下大学英语的改革上。这里我们可以简要回顾一下在过去几年里教育部为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而下发的文件中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200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12条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意见。其中第八条提到: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的四项工作,其中就包括改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2004年1月在全国范围内试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宗旨,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2006年《教育部2006年工作要点》第二十一点“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了“继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一新任务。2007年1月下发“1号文件”,决定实施“质量工程”,也就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第一次对大学英语改革明确了时间和任务。同年2月,作为2007年的“2号文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阐述了对大学英语改革方向的要求。
  大学英语改革这些年里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理论上实现了从以传统语言学(包括传统语法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范式向以当代语言学理论(包括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教育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范式转化。相应地,课堂模式也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化,采取了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结合的方式,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体系,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听说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
  
  2. 对目标含义的正确理解
  
  对于质量工程的目标:“用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教学,在2010年60%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解决英语听说问题”,我们必须做一个正确的解读。
  
  2.1 手段的明确性
  此次教育部明确了信息技术是大学英语教育领域达成目的所要凭借的手段。多媒体和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外语教学构建了无限开放的空间,优化的外语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了新模式的有效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已经全面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思考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如何更加有效应用这个手段,使其为我们在2010年实现60%这个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上的保证。
  
  2.2“60%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概念的理解
  从字面意义我们能得到两种不同的阐释:一是每所高校的60%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二是全国所有高等学校毕业生中的60%。笔者认为第二种是合理而又现实的解释。中国的高考制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个高校之间生源质量的不同。如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汇集了全国顶尖的学子,这些学校的本科毕业生目前就应该已经达到60%这个标准,而且会大大超过,达到80%甚至90%;同样,全国的一类本科学院生源好于二类本科学院,二类本科学院好于民办学院。同时,各个高校间的差距也导致了在公共资源的分配和社会资源获取上的不均衡。例如,入选“211工程”、“985工程”的高等院校从教育部和地方财政获得远远超过其它高校的发展资金。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对不同的院校就不能同时以同一条件来要求,即同时对每个高校提出60%这个相同的要求,这是不公平且不合理的。如果是以全部毕业生的60%来计算,第一层次的高校通过的比例高一点,第二层次的高校努力达标,第三层次的高校尽力提高,那么四年后60%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解决英语听说问题这个目标就不会显得遥不可及,是可能的、可以实现的。此后在实现了这个60%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提出要求,比如说每个高校都要达到60%甚至更高的比例都是可以的。
  
  2.3“解决英语听说问题”的理解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提出了三个层次的架构,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笔者认为,此处的关于“解决英语听说问题”的理解可参照要求中的第一层次,即“一般要求”即可。王守仁(2006:5)曾指出,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就全国大多数学校各类学生而言,达到一般要求即可。要充分考虑到目前各类高校的实际情况,具体指标不能定太高,应预计全国大部分本科院校的大学生都能达到。同时,根据质量工程的建设内容,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要满足使用英语就自己从事的科研进行对外交流。第一层次中对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基本能满足新时代下大学毕业生对外交流的需求。当然,部分条件好的高校可以走在前面,其在实现了60%的目标后可以继续朝前迈进,以第二层次甚至是第三层次来对学生继续培养。
  
  3. 加强听说能力培养的思考
  
  在对目标含义有了正确理解后,那么接下来对于在现阶段的教改模式的基础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深化改革,更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以期在4年的期限里达到教育部既定目标的要求,笔者有以下的思考。
  
  3.1 资源的配备
  此处的资源含义很广,包括电脑、校园网建设的硬件要求,也涵盖了软件、网络共享资源等方面。在硬件方面就目前的现状来说,相当一部分高校多媒体设备的配备已经到位,相信随着财政部的资金投入,其它高校的相关配备也会相继到位;而主要问题集中在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方面。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校园网的网速、校园网的接口分布都不是太理想,而这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的学习和互动交流。
  在今后的几年里,大学英语改革的更多的关注点应该是软件方面,多媒体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素材库等英语资源库的建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目标。各个学校应该打开大门,相互获取彼此所需资源,这样可以节约成本投入和时间,避免重复劳动。实际上这种资源共享几年前已经有所尝试:西安交大、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自2002年9月起就开展了三校“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活动。2003年启动的“天地网工程”使西部高校学生共享名校教育资源:宁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藏大学共同签署了五校联合“校际选课、承认学分、联合办学”的协议,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选修课教学。于此,大学英语教学的资源共享完全可以实现。我们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试验,解决技术难题,协调校际在互享工程中的矛盾,等有了足够的实践经验后再逐步大范围地推广。
  
  3.2 信息时代教师的素养
  在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英语教师的素养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有较多的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但是人们关注较多的素养主要是教师的文化素养。在改革的下一阶段,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教师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语言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这里的信息素养不仅仅指对电脑的操作能力、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水平,更多的是涉及教师对信息的找寻能力、对信息难易程度的把握能力,以及如何把最新的与学科相关的信息和教学融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同时,要具备借助国内外网络信息与资源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一个优秀的师资团队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
  
  3.3 信息时代学生素养的培育
  要尽快实现质量工程所要求的听说能力的标准,教师要努力,作为主体的学生更要培养必备的能力和素养。一方面是自主能力的培养,毕竟我们要认识到的一个现实是英语学时有限,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很大一部分仰仗于课内课外的网络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在信息时代,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教师一样,学生也要具备这样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英语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环境和条件与国外英语作为ESL的学习不同,作为EFL的学习,缺乏足够的环境和英语为母语者交流。根据语言学的理论,语言不是获得,而是一种习得。语言只有在实际使用中才能真正掌握。只有将自己的所学经常加以运用,才能习得这门语言。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走出了课堂,英语似乎寻觅不到用武之地。学生可以尝试着通过网络,利用OICQ、MSN等视频语音聊天工具寻找同英语国家的人聊天的机会。以前我们喜欢有跨洋的笔友,现在完全可以拥有跨洋的聊友。这样做,不仅仅锻炼了语言,而且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的知识在不经意间就可能获得。要积极寻求使用语言的机会,如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为外国游客及运动员服务。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逐年增多,各种国际性的活动在不同的城市举行,大学生应该把握和利用这样的机会,走出校门,融入到其中去。
  
  3.4 课程设置的调整
  随着本科评建工作的开展,高校师资力量的引入和加强,师生比例的矛盾将会逐渐缓和,最终英语标准班的人数会降到比较合理的程度,每班约30人左右。多媒体的意义在这个阶段的意义不再被认为是为了解决大班上课的难题,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手段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服务。以美国的教学课堂为例,标准班的人数一般不会超过25人;老师和学生围坐成一圈,在教室,有时甚至在草坪上,通过讨论、辩论等互动的方式授课。笔者也曾经向自己的学生做过调查,无一例外,所有人都表示对这种授课方式非常向往。在标准班人数下降的前提下,笔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将阅读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向上面所谈及的模式靠拢。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教师就文章设计出各种问题,让学生一起探讨。这样做,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在一种融洽的气氛里,学生得到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网络的自主学习毕竟只是单纯的人机对话,缺乏多变的、面对面的真实语境。因此,这样的课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人与人之间对话的机会,大家可以彼此学习和相互监督,促进会是巨大的。
  
  3.5 口语测试力度的加大
  增大口语考试在成绩中的比例。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现在口语成绩只是占到期末总成绩的10%,因为班级的人数过大,教师无法仔细地、逐个地考查每个学生。但是在将来班级规模缩小的基础上,口语测试的客观性可以得到增强。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加大口语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从主观上促使学生对于口语能力赋予更多的重视。
  另一方面,现在执行的四六级口语测试的资格要求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550分以上(含550分)或大学英语六级考试520分以上(含520分),这样就限制了相当一部分的考生,使他们无法获得参加口语考试的机会。我们应该考虑放宽口语考试对有关考生资格的要求,允许更多的学生参加到这样的考试中去,这会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他们对自己的努力获得一种肯定的机会。
  
  3.6 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跟进
  大学英语课程在本科阶段两年后即结束,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如何保持的问题;否则,等再过两年后学生毕业时,一切又会回到起点,60%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解决英语听说问题不可能实现。当然,学校会后续开设各种英语选修课程来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但是笔者认为最关键的还是高年级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跟进。大学英语阶段的目标是英语技能的培养。而在高年级阶段,学生要做的是从学英语转变为用英语去学,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英语能力从原版书籍和网络去寻求国外的最新的前沿知识,保持英语运用能力的良好状态。
  总之,大学本科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任重而道远,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必须明白实现目标的艰巨。前进的路上我们会遭遇挫折和失败,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实践中总结得失,摸索出切实有效的方法;在教育部进行的高校教学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在质量工程体系下,不断地将大学英语改革朝更深更广的程度推进。
  
  参考文献
  Chaudron C.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董耐婷. 加拿大外语教学条件和中国外语教学条件的差异[J]. 外语界,2005(1):54-6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彭静、刘幼昕. 论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发展[J]. 教师教育研究,2006(7):16-19.
  王守仁. 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 外语界,2006(5):2-6.
  谢徐萍. E时代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探论[J]. 外语界,2005(4):11-12.
  周玉林.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及教师发展中的作用[J]. 外语界. 2005(6):36-38.
  庄智象. 全国高校“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试点方案[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7.
其他文献
The Scarlet Letter is one of the great works by Nathaniel Hawthorne, who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novelists in 19th century. This paper con
期刊
摘 要:大学英语教师队伍普遍存在职前教育不完善、教学观念落后、科研意识和能力薄弱、缺乏合作发展意识等现象。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对教学进行观察和反思、探索和研究。通过个人努力和群体发展途径,使自己在学科教学能力、文化和现代信息素养、科研能力、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持续的、终生的动态化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职业;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教师自主是继学习者自主之后,外语教育领域引入的一个新兴话题。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都限于对教师自主概念进行界定、对其实施策略进行阐述以及对教师
摘 要:目前,从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看,学生语言写作能力差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英语教学的质量远远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迫切需要建立起适应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本文运用结构分析理论,主要从词语、句子和篇章等结构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  关键词:结构分析理论;英语写作;词语;句式;篇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本文从口腔舌位的对比入手,抽取书写相同或相似的英语音标与汉语拼音,分析其细微的区别,以期对英语音标和汉语拼音有更深入的理解,使初学者在学习之初就有明确的区分意识,并为学习中期的纠音者答疑解惑。  关键词:英语音标;汉语拼音;同形对比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11-0157-4 doi:10.3969/j.issn.1006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风格。他在代表作《乌鸦》一诗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只令人印象深刻的乌鸦。本文从内
记忆度(Unajded Ad Awareness)是当前评定广告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英语印刷广告为例,从认知心理学(注意和记忆)视角探究提高广告记忆度的策略。研究表明,掌握受众的认知
本文通过竞赛型英语写作指导实践,提出了注重实际能力培养的“实效型”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文章通过对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策略研究和学习计划定制的阐述,说明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
语迹与大代语、省略位同为语言中的三种主要语缺。虽然它们都表现为句子语音形式中的空缺,但其句法特性却各有不同。文章经过句法分析对比研究,发现根本问题在于它们的生成时
本文总结比较了21部汉英辞典关于成语“事到临头”的英文译义,介绍了成语“事到临头”的另一个可选译义——“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笔者认为,推出质量一流的汉英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