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特长隧道3#斜井改线施工技术探讨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w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建天平铁路六盘山小断面特长隧道全长16690m,为天平铁路全线第一特长隧道,是整个铁路线的控制性重难点工程。隧道穿越六盘山山脉中段,隧址地形、地貌复杂,Ⅳ、Ⅴ级围岩占69%,F4、F4-1、F5断层及影响带共长1580m,地下水丰富,施工难度大。为加快施工进度,全隧采用长隧短打施工,共设置4座施工斜井,其中,2号和3号斜井本身及其间主洞施工为控制工期的关键线路,是本项目的重中之重。在3#斜井的施工中,隧道穿越了大段的砾岩和白云质灰岩的透水交接面,导致隧道塌方。为快速、安全通过该透水交接地段,在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和施工技术基础上,采取了绕行通过技术。论文详细介绍了六盘山特长隧道3#斜井改线施工技术,探讨了隧道施工安全保障技术,指导了六盤山隧道的施工。
  关键词:隧道工程斜井绕行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c)-0046-03
  
  1 概述
  新建铁路天水至平凉线工程TP-TJ2标段内六盘山特长隧道(DIK83+500~DIK100+190)为新建天平铁路第一特长越岭隧道,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六盘山山脉中山区。隧道起讫里程为D13IK83+500~D13IK100+190,全长16690m。隧道为下坡,分别为5.0‰/2750m、13.0‰/13550m、6.0‰/390m;进口端574m为莲花台车站双线隧道。本区域年平均气温7.8℃,最热月(7月)平均18.9℃,最冷月(1月)平均-4.4℃,年平均降雨量586.6mm,最大季节冻土深度75cm。六盘山隧道共通过3条断裂带,2条不整合接触带。岩体工程性质较差,主要围岩等级为Ⅲ、Ⅳ、Ⅴ级。其中Ⅲ级围岩5280m,占31.0%;Ⅳ级围岩9000m,占54.0%;Ⅴ级围岩2410m,占15.0%。隧道区地下水主要有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及岩溶水。根据设计单位勘测,全隧道正常涌水量约1.58万m3/d·km,最大涌水量约为5.1789万m3/d·km,属水害严重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为围岩失稳、突水突泥、有毒有害气体溢出。概括起来六盘山特长隧道工程具有以下“七大特点”:(1)隧道特长:天平全线第一特长隧道,控制性重难点工程。(2)地质复杂:Ⅳ、Ⅴ级围岩占69%,F4、F4-1、F5断层及影响带共长1580米,地下水丰富,施工难度大。(3)环境较差:新建与改扩建施工便道长达48公里;进口段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关山林业局),交通运输不便;出口段村庄密集,地方干扰多;单线隧道,断面较小,工序多、干扰大,不利于大型机械化施工作业。(4)通风困难:2号斜井独头掘进预计4.14km,通风困难,施工条件较差。(5)地材匮乏:隧道施工所需地材均需要远运。(6)工期紧张:2号、3号斜井及其主洞施工为控制工期的关键线路,施工进度强度大。(7)风险巨大:工期、安全、环保、成本等管理均存在巨大风险。
  在3#斜井的施工中,在斜1+58掌子面施工中,隧道发生了大塌方。为快速、安全通过该透水交接地段,在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和施工技术基础上,采取了绕行通过技术。论文详细介绍了六盘山特长隧道3#斜井改线施工技术,探讨了隧道施工安全保障技术,指导了六盘山隧道的施工。
  2 六盘山隧道3#斜井塌方绕行施工方案
  2.1 3#斜井塌方情况
  六盘山隧道2号、3号斜井本身及其间主洞施工为控制工期的关键线路,是本项目的重中之重。根据兰州铁道设计院有限公司《新建铁路天水至平凉线施工图六盘山隧道设计图》第一册(图号天平施隧20),六盘山隧道设有四座单车道无轨运输斜井和一个横通道(见图1所示),分别是:进口横通道(长205m,综合坡度0.5%)、赵家山斜井(长1332m,综合坡度10.5%)、湾湾河斜井(长2177m,综合坡度11.6%)、磨坪斜井(长1280m,综合坡度11.8%)、山王沟斜井(长729m,综合坡度9.4%)。
  六盘山隧道3#斜井掌子面斜1+57此段施工设计为Ⅲ级围岩,因岩体破碎,呈碎块状,调整为Ⅴ级围岩,支护措施按Ⅴ级支护。2010年10月20日晚21时左右,掌子面斜1+57在进行支护施工时,边墙,拱顶、掌子面前方岩层掉块严重、发生坍塌。根据现场坍塌情况判断,掌子面前方坍塌约3m,掌子面上方坍塌约3~4m。该处地层为压碎岩夹断层角砾,黑灰色,原岩以白云岩为主,受构造挤压严重,原岩结构被严重破坏,岩体呈块状、碎块状,岩石敲击易碎,岩石表面具镜面、擦痕,掌子面未见基岩裂隙水。因此斜1+57前方8m经业主、设计、施工和监理四方现场确认,处理掉块、坍塌时按Ⅴ级加强支护措施实施。该段处理措施如下:
  (1)在掌子面塌方处,左则边墙和拱顶施做φ42超前小导管,小导管间距40cm,长度5m;小导管施工完成后进行注浆加固。
  (2)注浆稳定后,对裸露岩面进行混凝土初喷。
  (3)斜1+57~斜1+49段初期支护参数按照V级采用I16型钢,间距为1m,喷射砼厚度按20cm施做。
  (4)对于坍塌空腔用混凝土回填。
  (5)待处理完毕后续支护参数需四方确认后实施。
  2.2 3#斜井塌方绕行方案
  在按以上方案进行施工中,在完成超前小导管和注浆施工后,在进行掌子面移出钻爆台架和准备开挖作业时,大方量的滑塌碎石随即从掌子面涌出。为阻止塌方的进一步发展,在距离掌子面约9m的位置,用垂直中线的钢管做成简单的挡砟墙,挡砟墙做到掌子面最后一榀拱架后,开始沿着拱架环向施做1.5m长注浆小导管,改为上下台阶法开挖,拱架间距调为30cm至50cm,但是在进行开挖时仍有小碎石坍塌。基于以上原因,决定在磨坪斜井内进行改线。自掌子面斜1+57至斜1+95段由于围岩地质条件不好,施工中增设了I16型钢拱架。斜1+95至斜2+39由于围岩差,在拱顶增加了φ22钢筋拱圈。斜2+39至斜2+60由于围岩差,施工中增设了I16型钢拱架。高压进洞后在斜2+70至斜2+85处增加了变压器洞室。斜2+90至斜3+35为一个大的斜向切面,且拱顶施工时增加了φ22钢筋拱圈。改线自斜3+60里程开始,改线线路与正洞相交里程改为DIK93+040,自斜360直线与DIK93+040相交,则线路与主线和斜井间的距离及夹角见图1所示。改线长度为324.36m。考虑到改线后的中线与已开挖的斜井和正线相交的角度较小,不利于三角区的支护,且坡度过大,不利于出碴,因此改线方案中改线后纵坡调整为30m5%、270.95m11.09%、50m12.5%三个坡度,改线总长为350.95m。
  改线开挖断面采用斜井施工断面(6.5m×6.9m),由于线路纵坡较大,首先采用12.5%纵坡进行降坡,降坡施工长度50m,然后采用11.09%的坡度施工,在距离正洞交点30m距离将坡度改为5%,以便车辆掉头和会车。
  
  3 3#斜井塌方绕行施工技术
  3.1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包括熟悉、审查改线图纸及相关改线参数。施工现场准备包括做好测量放样、供水、供电等工作,安装现场照明设备。劳动组织准备。隧道三队的施工管理、操作人员已准备就绪,项目部已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培训教育工作。材料准备主要是现场所需的各种材料都已进场,并且考虑到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所有材料现场都有一定的储备,以备雨、雪期间能够保证现场的正常施工。
  3.2 改线斜井开挖技术
  为保证工期,实现快速施工。改线段Ⅳ、Ⅴ级级围岩全部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光面爆破施工,采用无轨运输。施工时及时采用物探技术对围岩地质情况进行超前探测,坚持“光面爆破、喷锚紧跟、监控量测、及时反馈和修正”的原则。积极应用隧道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机械设备配套施工,形成开挖、出碴、喷锚支护相配合的流水作业。施工时坚持“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快封闭”的原则,开挖作业加强掏槽爆破,控制周边光爆,合理进尺,加快施工进度。
  开挖进尺情况:Ⅲ级围岩每循环钻眼深度3.5m,进尺为3.2m,Ⅳ级围岩每循环钻眼深度3m,进尺为2.5m,Ⅴ级围岩每循环钻眼深度2m,进尺为1.8m。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加强围岩监控量测,做到安全第一。
  施工工艺流程:超前地质预报→测量放线→钻孔→装药起爆→通风排烟→清危排险→出碴→锚喷支护→进入下一循環。
  改线斜井接近正洞段施工。3#斜井进入主洞后,天水和平凉两个方向都为主攻方向,在斜井距离正洞10m,斜井断面宽度增加至10m。以利于洞内的交通运输。图2为3#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段剖面图。
  3.3 斜井与正洞交叉段施工方案
  鉴于斜井接近正洞口处与正洞交叉处的岔口锐部交角偏小,而且正洞断面宽度无法会车,在斜井接近正洞段落沿轴线方向10m斜井断面宽度增加到10m。同时为确保岔口三角区的稳定性,在斜井距正洞5m处平行于正洞轴线进行护边加固。加固方案如下:
  (1)斜井开挖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快支护”的原则;开挖施工采用光面爆破,每循环进尺控制在2m以内。
  (2)靠近正洞侧5m范围内施作锚杆、网喷;锚杆采用Φ22两端胀紧锚杆,锚杆长度3.0m,间距1.0m×1.0m,梅花型布置。网片采用Φ8钢筋,网格间距20cm×20cm,单片1m2,两片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
  (3)靠近正洞侧5m范围内采用I16工字钢拱架,间距50cm,采用25cm厚C25喷射混凝土支护。其余加宽地段采用I16工字钢拱架,间距1.2m,采用25cm厚C25喷射混凝土支护。
  (4)及时施作二次衬砌。
  斜井进入正洞后,按斜井宽度上挑开挖至正洞拱顶位置;断面开挖采用两台阶法,每循环进尺控制在2m以内;锚杆网喷支护。开挖至正洞远斜井侧边墙,按正洞支护参数进行支护。方案如下:
  开挖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快支护”的原则;采用光面爆破,两台阶法开挖,上台阶上挑至正洞洞顶。上台阶开挖至正洞远斜井侧边墙后,进行下台阶开挖。
  支护采用Φ22砂浆锚杆,锚杆长度3.0m,间距1.0m×1.0m,梅花型布置。网片采用Φ8钢筋,网格间距20cm×20cm,单片1m2,两片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
  正洞锐角区5m范围内采用I16工字钢拱架,间距80cm,25cm厚C25喷射混凝土支护。
  正洞施工坚持“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勤量测、强支护、早封闭”的原则,在超前支护完成后进行开挖,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及时支立型钢拱架,并做好拱脚支垫、连接钢筋焊接和锁脚锚杆的固定,严格控制各作业面之间的距离,做到及时封闭,以监控量测数据指导施工,以便调整初期支护参数和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3.4 正洞段施工安排和机械配置
  在斜井进入正洞开挖、支护完成后,自交界处向小里程进行施工,正洞开挖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向小里程施工45m后封闭掌子面,在该段组装衬砌台车,衬砌台车组装完成后由斜井与正洞交界处向小里程进行衬砌。从目前斜井与正洞相交处,小断面施工人员配置,施工作业面每道工序各安排两组开挖工班,每工班14人,两组安装拱架工班,小断面每工班7人;两组喷混凝土工班,每工班7人共计56人。正洞施工人员配置, 每个施工作业面每道工序各安排两组开挖工班每工班14人,两组安装拱架工班,每工班6人;两组喷混凝土工班,每工班6人,共计52人。每个施工作业面每个24小时不停的施工。以便能够保证业主要求的总工期的实现。
  施工机械配置如下:挖掘机2台,装载机3台,自卸车6台,1000L混凝土搅拌机2台,YT28风动凿岩机30台,混凝土喷射机11台,8m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3台,注浆机2台,20m3水冷式空压机6台,630KVA变压器1台,315KVA变压器1台,交流电焊机6台,弯筋机1台,切筋机1台,弯拱机1台,直筋机1台,200KW发电机2台。
  3.5 改线斜井处的通风和排水
  由于改线斜井在不到400m的长度内,连续有4个弯道,因此进入主洞后通风和排水存在很大困难。通风采用常规风管压入式通风的风压损失较大,无法保证工作面供风需求量。因此在弯道处采用外套钢管以减少风阻,风管穿越衬砌台车时,尽量减少缩径变化,管路出现破损漏风时及时修补或更换。当隧道过长,一台风机无法满足通风需要时,考虑采用串联风机进行接力通风,在1000~1500m之间,增设一台风机串联接力供风。为加快隧道内混浊气体的顺利排出,降低隧道内风压,在隧道主洞及斜井内布设射流风机。根据磨坪(3#)斜井已施工段揭示地质,六盘山隧道地质复杂,岩性多变;隧道地处六盘山山脉地区富水,隧道已开挖洞段多处出水,且涌水量较大。在接近正洞30m的缓坡平台处增设大型汲水泵站,并配备备用泵站。
  3.6 安全保障措施
  (1)安全监测技术:在斜井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地层稳定性变化规律,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结构稳定。
  (2)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施工过程中加强斜井内的安全巡查,发现有掉块和喷层裂缝的地方及时进行反馈,并及时采取加强措施,以保证安全。在靠近掌子面的安全区域内存放能保证工班应急10天的食品,并且食品每天由专人更换。施工过程中加强斜井的围岩量测,通过监控量测及时了解各施工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和支护可靠性。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地层稳定性变化规律,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质量控制,实施安全包保责任制。安全包保责任制由项目部安全总监主管,安质部长和主管工程师主抓安全,施工队队长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施工过程中,现场质检人员确保初期支护按支护参数进行施工,对于围岩破碎地段,在支立拱架时,确保锁脚锚管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做。同时保证拱架的拱脚置于基岩上,如拱脚悬空,则必须对悬空的拱脚施做混凝土护脚,并确保拱脚底部回填密实。
  (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将严格坚持“集中施工、快速施工、文明施工”的方针,并利用在其他项目施工中的经验,精心组织,科学安排,规范作业,文明施工。
  
  4 结论
  新建铁路天水至平凉线工程TP-TJ2标段内六盘山特长隧道(DIK83+500~DIK100+190)为新建天平铁路第一特长越岭隧道,六盘山隧道共通过3条断裂带,2条不整合接触带。岩体工程性质较差,主要围岩等级为Ⅲ、Ⅳ、Ⅴ级。其中Ⅲ级围岩5280m,占31.0%;Ⅳ级围岩9000m,占54.0%;Ⅴ级围岩2410m,占15.0%。隧道区地下水主要有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及岩溶水。根据设计单位勘测,全隧道正常涌水量约1.58万m3/d·km,最大涌水量约为5.1789万m3/d·km,属水害严重隧道。为加快工程的施工,隧道采取了长隧短打的施工技术,其中2号、3号斜井及其主洞施工为控制工期的关键线路,施工进度强度大。工期、安全、环保、成本等管理均存在巨大风险。在3#斜井的施工中,在斜1+58掌子面施工中,隧道发生了大塌方。为快速、安全通过该透水交接地段,在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和施工技术基础上,采取了绕行通过技术。论文详细介绍了六盘山特长隧道3#斜井改线施工技术,探讨了隧道施工安全保障技术,指导了六盘山隧道的施工。2011年2月,改线绕行后的隧道施工顺利进入正洞施工,改线绕行顺利完成,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加快了施工进度。
  
  参考文献
  [1] 高谦,乔兰,吴顺用,等.地下工程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2] 郗举科,吴军,宋战平.软弱破碎围岩大断面隧洞开挖支护技术[J].西北水利发电,2003(2):36~39.
  [3] 孙钧.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 张弥,刘维宁,秦淞君.铁路隧道工程的现状和发展[J].土木工程学报,2000(2).
  [5] 徐则民,黄润秋.深埋特长隧道及其施工地质灾害[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6] 于学馥,郑颖人,刘怀恒.地下工程围岩稳定分析[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3.
  [7] 池春生,宋战平.严寒地区大断面浅埋大断面土质隧道施工方法探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6(3):74~77.
其他文献
新丝绸之路已开始向太平洋地区延伸,将来可能会越过白令海峡,到达美国。目前,它仍处于不断“生长”阶段。
摘 要:膨胀土特性决定了其胀缩性大、吸水膨胀软化、失水收缩硬裂等特征。国内很多边坡都遇到了膨胀土防护治理难问题,且膨胀土边坡容易出现坍塌、滑移等问题,为后期施工和运营留下了安全隐患。本文结合南京市浦口区某公路膨胀土边坡工程实例,探讨了膨胀土边坡防护技术,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实践证明,该设计及施工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且经济合理,可为同类工程所借鉴。  关键词:膨胀土边坡 工程实例防护技术  
摘 要:本文作者通过对配电网线损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同时就电力市场中配电网经济运行所面临的问题及降低配电网总损耗的有效手段作了全面的探讨,为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关键词:配电网降低线损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057-02    1 配电网线损现状  目前,我省与发达地区相比,配电网的线
本文介绍BSY108型油泵试验台测试功能的二次开发的方法、测试原理,通过实际应用表明测试功能完全符合JB/T8886《内燃机机油泵试验方法》,可以测试汽车发动机机油泵的各种工作
目前干混砂浆混合设备存在混合均匀度和混合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在剖析现有混合设备结构与物理作用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复合运动高效混合原理,设计一种基于外筒旋转与叶片搅拌复
摘 要:天然气是为工业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提供能源支持的一种基础性资源。本文主要针对天然气计量方法的种类、测量原理、优点及其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天然气计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天然气计量;差压流量计;涡轮流量计;超声流量计  1 概述  天然气相对于煤、石油而言,属于高效节能的一种资源,因此广受社会各界的青睐。我国是一个天然气资源储备丰富的国家之一,而工业的发展、城
摘 要:明一联分离器在生产运行中常出现流量计卡、过滤器堵塞等故障,为了满足各种生产情况下的排除故障需求,我们在计量间安装了一套集泄压、扫线等多种用途的工艺流程,便于遇到过滤器脏、进出口压差大、流量计堵、更换等情况时,能够快速泄压放空进行故障处理,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同时避免介质外泄,做到了清洁生产。  关键词:原油计量排除故障快速泄压清洁生产  中图分类号:TD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维修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汽车专业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通过学习这些专业课
摘 要:简要介绍了十一五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情况,重点介绍了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推进产学研工作。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合作模式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c)-0002-0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明确地阐述了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而重点之一就是建设以企业为
自从上海国际车展诞生以来,"她"就一直生活在北京国际车展的阴影下.虽然号称国际车展,但始终没有几家国际著名汽车商参展,因此在我们的印象里,上海车展更像是一个地方车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