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韩军的“一”和“三”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f012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摩北京特级教师韩军的公开课,笔者感悟最深的就是“一”和“三”。
  一篇一千三百多字的美文,他仅用几个“一”:背一段,范读一遍,感知一下形象,揣摩一次情感,咬文嚼字一次,想象一番,再来一个全文概括,就简简单单地完成了。
  安徽五河的老师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学校七年级学生,一到韩军老师的课堂上就变了样。对一篇陌生课文,三分半钟就能背诵五六百字。听读一遍,跟读一番,就能感受出大雁有百倍信心、不畏艰难险阻的形象,揣摩出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咀嚼一次,就能体会出“夏日的炎阳烤焦大地”比“夏日来了”更有热感和画面感;“凝视”比“仰望”更能突出“我”深沉的思绪,更能引起读者思考的用意。想象一番,好像杨利伟第二,即将升入太空,豪迈的情感变成了汩汩的水流溢出笔端。笔者暗想:倘若课文《南来北往》的作者赵丽宏在场,也会为之默默惊叹。
  韩军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因为他抓住了感知积累、分析概括、想象表达这些基本的语文素养,单刀直入进课堂,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惊叹之余,又生疑问:这堂课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处于什么位置?一篇需要三课时的课文,他一堂课教完,剩下两课时让学生干什么?
  “我这节课用意在于一个‘引’字。剩下几课时让学生读书,我会找到类似的19篇文章给学生读,让学生体会。”韩军老师如是说,“我的语文课是举三反一的,而不是举一反三的。”
  韩军并没有认为这堂课已圆满结束了。相反,他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开端。韩军的话促使笔者重新思考教学中的“一”和“三”。流行的举一反三教学理论,是讲透一个基本原理,让学生在多次运用中体会,属于演绎思维教学法。而韩军的举三反一理论,是从大量例子中,具体观摩体会,变成自己的理解,属于归纳思维教学法。举一很难反三,举三才能反一。就像新课改,所有老师都学过心理学、教育学、新课标,却把握不住,无法运用。但观摩一些名师的公开课,就能吃透基本原理,跃跃欲试了。
  再细细品味韩军的“一三”观,就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学抢拍了。韩军的教学思路是:由一引出三,举三来反一,再由一来反三。具体地说:由一篇经典课文,引出一类文章来,让学生来感悟。得出自己真正理解的“一”后,再在语文实践中体悟。而我们的做法是:直接讲解某一基本原理,在学生半懂不懂的情况下,就立即让他们去做题。
  重读《论语》,发现我们误读了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这里的“反”是类推的意思,并没有我们理解的演绎之意。
  相反,在《述而第七——论诲人不倦》中,记录了让笔者对“一”与“三”关系最终彻悟的话。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也,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知之,知之次也。”说的是,不了解那件事,就别去做。如何才能知晓一件事的内在性质,要多听多做多看多记,并在此基础上悟道。在这句话中,孔子还特别地帮我们区分了“识知”与“知”:“识”,记之义;知,口中说出的道理。 学生多听多做多看多记而内心领悟,并从口中说出的道理为“识知”;从老师口中直接传递出的道理为“知”。并以“知之次也”,从反面强调了学生“识知”的重要,也就是学习过程中举三反一的重要。
  细细比较而不得不感叹:韩军的“举三反一”理论与孔子的教学思想是那样的契合!
  [作者通联:安徽五河临北中学]
其他文献
文章对咎城教棠厦部北地区秘密社会情况进行了考证与梳理,分析了秘密社会组织在谷城教案中担任的角色,并对秘密社会组织反对西方教会的原因进行深入探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探讨了
<正>焦虑是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
文章是对java领域中影响较大的三种O/R Mapping技术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实际的性能测试,通过直观,有说服力的数据来对三者进行比较。
农村“留守子女”生存状况已经引起各方的关注,是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文章从情感、监护、教育、社会关怀等方面分析了他们现实的生存状况
简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黄灼明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显得特别耀眼,为世人所瞩目。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
L-S方法是处理非线性方程的分歧性一个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文章用L-S方法处理典型方程φ"+λφ-φ^3=0,并求出它在分歧点附近的近似解。
本文介绍了袋泡茶叶包装机计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在特定生产条件下工作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根据特定生产条件进行改造的设计方案和取得的效果.
近日读到聂剑平老师的文章《如何理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见于《语文学习》2010年第5期),它正好解答了长期以来笔者在教授这篇课文时的一个疑难。在向聂老师学习的同时,也对聂老师提出的理解产生了一点疑问,现在此请教于大方之家。  诚如聂老师所言,“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的确是不能作为意动用法来讲的,聂老师所说的“意动用法的典型语法结构”足以证明了这一点。既然不能作为意动用法讲解,那么是不是一般教材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环境会计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有效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文章阐述了我国典型能源城市实践环境会计的意义,并以“三大基地”和“生态淮
本文介绍了国内酒厂现有制曲压块机的技术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