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线 整体感知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hp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庆老师在《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一文中说:“阅读感悟忌琐碎,要提倡整体感悟,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语来切入。”文本中那些精彩、传神的关键词语,如同一颗颗美丽的珍珠,特级教师薛法根十分精当、巧妙地“串珠成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片段一】提炼主线,整体感知课文(《雾凇》)
  师:课文中出现了水汽、雾气、霜花这几种事物。根据课前预习,你能说说“雾气”是怎么回事吗?
  生:雾气是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中的小水滴。
  师:雾气是飘浮在空中的小水滴。那么“霜”是怎么回事呢?
  生:霜是在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水汽遇冷凝结的冰晶。
  师:霜、霜花是小小的冰晶。那么“雾凇”又是怎么回事呢?
  生:寒冷的水汽在树枝上结成了冰花,就是雾凇。
  师:雾凇实际是也是一种霜花,但是这种霜花并不是结在地上,而是结在哪里?
  生:树上。
  师:凝结在树上,树枝上就挂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形成了“树挂”,那便是——
  生(齐):雾凇。
  师:谁能将饱和的水汽、雾气、霜花、雾凇之间的关系用几句话说清楚呢?
  生:空气中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飘浮在空气中,就成了雾,这些水汽如果遇到很冷的空气,到零摄氏度以下时,就凝结成小冰晶,成了霜花。一般的霜花是结在地上的,而结在树上的霜花就成了雾凇,俗称“树挂”。
  师:你这样一说,就把本来模模糊糊的事物说得清清楚楚了,其实,这就是雾凇形成的科学原理。这些都藏在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当中。
  【赏析】《雾凇》是一篇文辞优美、说明性很强的文章。文中介绍的吉林雾凇,距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其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学生在理性阅读的层次上也欠缺建构的知识基础。薛老师精心提取了课文中“水汽、雾气 、霜花”几个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预习,一步一步梳理,将原本感到陌生、遥远的“雾凇”还原成生活中的“小冰晶”,拉近了与文本文字的距离,阅读中的认知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化解。词串的梳理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再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者角色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在对话中一步步走进文本深处,初读课文时模糊、不准确的认识逐渐清晰、精准起来,文本主线得到了清晰提炼,整体感知深刻而又生动,为后续的品味文字、积累语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片段二】丰富内涵,整体感悟人物(《九色鹿》)
  (出示词语: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师: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描写调达的。
  生:都是写一个人品质很坏的。
  生:都讲这个人没有良心。
  生:这样的人就是灵魂很肮脏的人。
  师:“灵魂肮脏”的“肮脏”和“环境肮脏”的“肮脏”有什么不同?
  生:“灵魂肮脏”是说一个人的品德不好;“环境肮脏”是说这个地方不清洁、不干净。
  生:“灵魂肮脏”就是小人,很卑鄙的小人。
  师:同学们对这三个词语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会。的确,这三个词语刻画了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调达!那么,调达到底做了什么见利忘义的事,做了什么背信弃义的事,做了什么恩将仇报的事,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借用课文中调达的具体表现,描述一下这三个词语的含义,让别人一听,就明白这些词语的具体意思。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讲述?
  生:王妃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头九色鹿,她想用九色鹿的皮毛做件衣服,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调达就进宫告密。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没有听明白。调达怎么被九色鹿救起的事没有讲,后面的内容就不清楚了。
  师:对呀!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完整,才能把词语的意思讲清楚。想一想,调达在被九色鹿救起后的表现?看到皇榜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再来说一说,行吗?
  生:调达被九色鹿从河里救起,发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是,当他看到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的时候,心想发财的机会来了,就忘记了自己曾经发过的誓言,向国王告密。
  师:这就叫——(生齐答“见利忘义”)老师指的是他的进步!(众笑)谢谢你,说得多具体、多清楚啊!
  生:调达看到张贴的皇榜,一心想发财,顾不得对九色鹿发过的誓言,进宫告密,还带着国王的军队前去捕捉九色鹿。
  师:违背了自己的誓言,丢弃了应该有的道义。这就叫——背信弃义!
  生:九色鹿从汹涌的波涛中将落水的调达救了上来,调达本应该知恩图报才对。谁知道他一见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就妄想发财,进宫向国王告密,把自己的救命恩人出卖了,而且还真的带着国王的军队包围了九色鹿,想置九色鹿于死地。这就叫恩将仇报。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齐):听明白了!
  师:这就叫“会讲”!三个词语的意思都讲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基本清楚了。
  【赏析】“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是书面语味道很浓的三个词语,生动地刻画了调达肮脏的灵魂、丑恶的嘴脸。在上述教学片段中,薛老师首先引导学生从文字表面感受三个词语的意思,获得“灵魂肮脏”的整体认识。但是,这种认识显然是浮于表面的,如果就此轻轻地滑过文字的表面,文本的整体感悟不免流于浮光掠影。薛老师继续引导学生展开与课文的深度对话,启发学生“借用课文中调达的具体表现,描述一下这三个词语的含义”。通过具体事例的描述,词语的含义得以丰富,文本的关键词语活了起来,变成了学生头脑中的生动形象。人物可憎、可恶的形象在词语的生动诠释中彰显出来,课文的主要内容也不言自明。
  阅读教学中精心构筑词串,“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主要信息,学会了重组言语材料,也就学会了主动阅读”。薛老师的词串教学就像是一曲欢快轻盈的旋律,让教学充满灵动之美,让人如沐春风。它使课堂阅读教学重点突出、思路流畅、容量丰富,让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场所。
  (作者单位:安徽省东至县至德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其他文献
阅读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阅读,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是强调思考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怎样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呢?  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我们知道,从学生阅读的方式来看,有默读,有朗
期刊
欣赏了特级教师周益民《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后,感受到他的课堂新颖别致,让我们享受了一场瑰丽的儿童文化盛宴。  【片段一】看“新装”前的匠心开局  师:上课前咱们先玩游戏。这回游戏不动胳膊不动腿,光动大脑和动嘴。第一个游戏叫“词语背对背”。想想,什么关系的两个词儿是“背对背”的?  生:是反义词。  师:对,就是说反义词。下面请听题:真——  生:假。  师:真实——  生:虚假。  师:真情—— 
期刊
阅读教学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挥他们敢于探求的精神,在相互交流中内化情感,碰撞思想,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阅读的审美能力。下面是来自《五柳先生传》的课堂教学记录,学生跳出了教师的教学预设,而课堂更自然、活泼,彰显理性的思考和认识的升华。  【片段】  师:请同学们说说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志趣,并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生:他的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非常实在,为人本分。和这
期刊
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关注细节来源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来源于教师与文本先期对话的深度与广度。在《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特级教师丁雪飞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的高度研读文本,发掘与把握文本提供的教学资源,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从而收获精彩生成。  细节一:关注标点的妙用  (出示: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师: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生:已经近30年不见刘老
期刊
“静影沉璧”一词出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二泉映月》,学生在阅读时较难理解。王文丽、王崧舟、薛法根三位名师依据学情,运用多种方式解词,使“静影沉璧”成为学生心中诗意、醇美的独特风景。  【片段一】(王文丽)  师:对于“静影沉璧”,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某个人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了。  师:他认为是影子投在了墙壁上。请你仔细看一看,是哪个“bì”?  生:带有玉字底的璧。  师:这个“璧
期刊
各市、县(区)教育局:  为了全面贯彻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激发中小学生(幼儿)对优秀课外读物的阅读兴趣,强化广大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推动读刊用刊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充分发挥优秀教育期刊的育人功能,经研究,决定举办2012年“新蕾杯”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师生优秀教育期刊读刊用刊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读刊用刊活动
期刊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它要求写文章时,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充实,有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其实,语文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两位特级教师孙双金和孙建锋,在“同课异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的教学时,诠释着这一语文阅读教学新主张。  一、凤头——不一样的导入形式,引入相同的教学内容  1.孙双金执教。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听一支
期刊
特级教师郑大明通过创设数学情境,借助 “○”与“□”的拼摆活动,让学生自主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效建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数学体验,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片段一 有形的游戏活动,无声数学思想的渗透  师:我们来做个抢凳子的游戏,请4位同学上台来。我先给大家编个号,不然一会儿谁赢了都不知道。  (教师在学生胸前贴号牌。学生第一轮抢凳子……)  师:如果我们还要继续做游戏,这次游戏的
期刊
有幸聆听了四川省特级教师郑大明执教的“○与□玩数学”一课,很受启发。他大胆地对教材资源与学生经验资源重新整合,利用○和□学具,带领三年级学生将第一学段已学过“比差”与“比倍”关系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构建并符号化陈述,有效诠释符号化思想的渗透方法。听后让笔者感受到:数学的抽象符号,原来也妙而可“言”。纵观此节课,体现了前瞻性、系统性、延续性。  片段一 玩中感知对应,言之有“实”  课前,组织学生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学习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在获取感性知识的同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积累经验。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