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同行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esh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9年秋天到1990年初,我在英国牛津大学做研究工作,有机会与牛津大学国际关系讲座教授亚当·罗伯茨经常交谈。在我快离开牛津回国时,这位态度谦和、行事低调的英国学者送给我4篇他在1987~1989年间写的学术论文,这些文章分别发表在英国一些大学的有关刊物上,而这些学术刊物并不像美国的《外交》、《外交政策》和《国际组织》那么声名显赫。
其他文献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要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什么遗产?中国的抗日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遗产?这些是值得我们不断反思的问题。所谓“遗产”,我想主要是指战争的后果以及它对战后世界和中国的影响。战争的过程造成物质毁灭、生灵涂炭,但战争的后果和影响远不止这一点,其影响所及包括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各方面发展,也包括人类思想和心灵的改变。
很长时间以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的历史经验的研究等,都受到冷战的巨大影响。可以说,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和总结中,也存在着冷战思维。在冷战结束十几年后的今天,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应该有超越冷战意识形态的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
作者在对学生群体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生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基本认知。学生认为在中国国家安全建构中,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互相交织并重,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传统安全威胁依然严峻。经济安全与国家内部产生的安全威胁构成我国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化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内部因素。中国与美国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大相径庭。
今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既是二战结束与联合国诞生60周年,也是亚非国家的盛会万隆会议举办50周年。这些涉及对历史的总结和对现实的评估。眼下国外对于雅尔塔格局就有不同的总结,美国人和俄罗斯人的看法大相径庭。中国学术界如何从思想史、学术史研究的角度来看60年的进程和趋势,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60周年。作为战争的发动者和纳粹的受害者,60年来德国始终没有中断对历史的反省,而且这种反省还在继续。德国人认为,对历史的反省至今仍非常必要。德国对历史的反省是深刻的和发自内心的,有时甚至显得过于苛刻。这种正视历史的严肃态度和对历史的深刻反省,使德国人民真正认清了纳粹极权统治的实质及其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对战争的深刻反省不仅奠定了反抗极权主义的基础,而且保证了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2005年7月13~14日,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环境与中国和平发展2005年高层论坛在辽宁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68个单位的109名国际政治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年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军、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张锡林、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李树森和辽宁大学党委书记王山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辽宁大学校长程伟教授主持开幕式。
当前,国际关系中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却十分重要的特征是,观念在快速行走,规范化进程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生活。
绿色,是生命朝气蓬勃的象征,是活力喷涌奋发的体现。顺着巨龙般蜿蜒的沪嘉浏高速公路嘉定匝道而下进入嘉定工业区,你就会被一大片夺目的新景象所深深吸引,更会融入到蔚为壮观的绿色林带之中;大树林立,绿草如茵,河水清辙,群鸟竞飞……恍若置于世外桃源一般!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进展迅速,可以说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学者对国际关系新理论的介绍、评价以及同期跟进等方面,还表现在他们有了建立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自觉与初步尝试。本刊编辑部尝试对2005年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以及国际热点问题研究进行述评。理论研究部分仅仅采撷了建构主义、英国学派和女性主义三个流派。这些述评旨在补充同类研究只是针对2005年6月以前发表成果不足。
国内国际关系学界存在着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两类研究取向孰是孰非的争论。从实证主义的含义及其遭受的质疑出发,作者深入阐述了用实证主义研究国际关系和其他社会事实的可能性,认为用实证主义研究国际关系是可能的、必需的,也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就是必须将其限于特定的适用领域——研究活动的观察和描述阶段,从而初步解决了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的对实证研究的误解或滥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