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配伍变化是物理与化学的因素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bir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临床用药的品种不断增加,以及一些治疗理论的不断更新,随之而来也出现了新的、不常见的药物配伍变化。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体外配伍变化,出现药液变色、浑浊、沉淀等现象。配伍变化可大致分为药效学配伍的变化与物理学配伍变化。药效的配伍变化是药物合并使用后,在机体内一种药物对某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或受体作用产生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性质和强度、副作用、毒性等有所改变,疗效显著加强。物理化学的配伍变化是药物配伍后产生物理化学下的改变,如物理状态,溶解性能、物理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的变化,这样也必然影响其作用和疗效。物理变化还可再分为物理的化学的配伍变化。
  1药物间物理化学的配伍变化
  固体状态下配伍的物理变化主要是配伍时出现润湿、液化、硬结、变色、分解型时及产生气体等现象。
  1.1固体药物配伍时发生润湿和液化
  润湿与液化制造固体型时为了有利于成型,大多数成分保持固态,但有时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固体药物配伍时在制造或贮存过程中发生润湿和液化,给制造上带来因难和影响产品质量。造成润湿与液化的原因主要有四个:药物间反应,含结晶水多的盐,混合物的临界相对湿度下降而吸湿,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1.2结块散剂、颗粒剂结块散剂、颗粒剂由于药物吸湿而后又逐渐干燥会引起结块。结块会使这类剂型的质量变坏,有时会同导致药物分解失效。
  1.3变色药物
  变色药物间引起氧化还原、聚合、分解等反应时,有时产生带色化合物或发生颜色上变化,如含酚基化合物与铁盐间相互作用使混合物颜色有变化。有些药物容易氧化变色,而与另一药物配伍时则反应加速,如水杨酸盐与碱性药物配伍。有些药物在光线照射,高温及湿度下反应更快。
  1.4 产生气体
  产生气体也是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如碳酸盐、碳酸氢盐与酸类药物,铵盐及乌洛托品与碱类药物混合时也可能产生气体。如溴化铵与利尿素配伍可放出氯气。固体剂型中药物配伍变化特别是化学变化比在液体剂型中慢。药物分散程度越细则越容易引起反应。在空气干燥的情况下反应可能变得更慢些。
  2注射液之间的相互作用
  除将两种以上的注射液混合以外,还常常将两种以上的注射液加入输液中一起作静注。两种注射液混合后的药物浓度比与不混合者大,因而更容易出问题。这方面的配伍变化,大部分是由于 pH 改变的影响。如盐酸四环素注射液与乳酸钠注射配伍时,则使盐酸四环素注射液 pH 上升而析出四环素的沉淀。在输液中,加入两种以上的注射液,由于最后体积的增加而增加了溶解量以致有时不致出现沉淀。
  3 药师提示
  3.1药物间体外配伍变化现象再次提醒临床医护人员,用药时应认真查阅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正确用药方法,避免发生药物配伍变化。如奥硝唑注射液(普司立)说明书【注意事项】中已有注明:本品溶液显酸性,与其它药物合用时注意本品低PH值对其它药物的影响;本品与半合成抗生素类及头孢类药合用时应单独给药,两者不能使用同一稀释液稀释,应分别溶解稀释,分别滴注。又如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妥苏)说明书中也明确规定:本品不宜与其它药物混合使用。由于本品配伍禁忌药物甚多,所以应单独给药。故建议奥硝唑注射液不要与其它药物直接配伍,避免与碱性药物伍用。配液时切不可用已-配过头孢类和青霉素类的针管和针头。如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两组药液应间隔给予。在序贯输注时,应科学安排药物输注顺序,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输一段0.9%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不少于50ml)冲管,必要时更换输液器,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此外,奥硝唑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药液配制及输液的操作规程,药液应现配现用,还要注意避光。
  3.2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相关要求,如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易善复)只能用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稀释;配制后的溶液PH值不得低于7.5,在输注过程中保持澄清,并只可使用澄清的溶液!此外还应注意:使用本品时,输液管及输液袋中不应混用其它药物;与其它药物连接使用,在无资料报道和证实其药物性质时,二者间用葡萄糖冲管。建议根据患者病情,尽早用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进行治疗。
  4结论
   综上所述,药物体外配伍变化经常发生在联合注射给药,尤其是联合静脉输液时,故药物应尽量单独使用。在没有资料证实可配伍的情况下,建议不要几种药物同时配伍。对已知可能发生配伍变化的药物应分组并间隔给药,以避免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配伍变化。再次建议临床医师在应用药物时,认真查阅药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有关规定,合理应用药物,尽量避免因用药不当对患者造成的损害,避免产生药物配伍禁忌和医药费用的增加。
  应当着重指出,配伍禁忌往往是物理与化学的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造成的,其结果也必然影响到疗效。所以在分析配伍禁忌处方时决不可单独考虑一方面而疏忽另一方面,特别是药理和疗效方面。许多药物配伍制成某些剂型后,在贮存及应用过程中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而降低了它的稳定性。因此判断药物配伍变化是否会影响制剂质量及治疗效果,需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丁力.318种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变化快捷检索及应用手册[M],天津科学技术,2006.01: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05年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附录.
  [3]韦曦,刘丽珍.易善复注射液与其它输液药物的配伍变化[J].柳州医学,2008,21(1):33-35.
  [4]金晓玲,等.奥硝唑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分析[J].海峡药学,2008,20(6):32~33.
  [5]吕计青,等.普司立与几种常用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中国误诊学杂志[J],2007, 7(16):3713.
其他文献
在星载AIS信号的单通道分离研究中,针对传统EMD算法中存在的端点效应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EMD算法和KL散度相结合的单通道分离方法。首先采用改进EMD算法将观测信号分解成一系列频率不同的本征模态函数(IMF);然后根据KL散度(相对熵)的值,提取IMF分量中真实部分,将提取出的IMF分量组成新的多维信号;最后利用Fast ICA算法实现星载AIS信号分离。方法克服了端点效应,去除了IMF分量中的
以8个不同居群野生白及的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染色体的核型分析,研究不同居群野生白及核型特征。结果表明,8个居群白及均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为x=16,染色体数目为2
2014年8月15日,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在山西忻州开展了气溶胶和浅积云的飞机观测,本文利用机载云物理资料,详细分析了华北地区气溶胶、云凝结核(CCN)和浅积云微物理特性
紧急状态下候选通信网络信息的实时生成效率决定了信息传输性能,生成效率越高,则信息传输效率性能越好。针对当前信息生成方法难以全面覆盖通信网络传输路径,存在通信网络信息生成效率低、路径覆盖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烟花爆炸优化的紧急状态下候选通信网络信息实时生成方法。上述方法首先将通信网络信息生成问题建模为一个函数优化问题,通过定义合适的适应度函数,将紧急状态下的候选通信网络信息生成问题转换为函数优化问题,
目的:探讨医院药房中药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从目前我国医院药房中药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提高医院药房中药材质量管理的途径和方法,确保中药材的品质。结论:目前我国医院药房
对数字图书馆中借阅信息资源的快速获取,可有效降低图书馆借阅图书过程出现信息错误的概率。信息资源获取过程,需要先确定存取代价最小的目标函数,可调整资源数据存放位置。传统方法引入调度因子来确定节点的状态,来获取相应信息资源,但忽略了对节点位置的调整,导致资源获取效率较低。提出基于K均值聚类的数字图书馆图书借阅信息资源获取方法。将信息资源数据获取问题抽象为网络节点聚类问题,建立信息资源获取能耗模型,计算
由于网络动态数据在不断影响着企业动态竞争环境的形成,因此需要进行动态数据环境下网络重复数据检测方法的研究。但是采用当前方法进行重复数据检测时,无法详细的计算出各数据属性的最终取值种类数,存在重复数据检测精度低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综合加权法的动态数据环境下网络重复数据检测方法。上述方法先利用均值法计算出网络中每个数据属性的最终统一等级,得到数据属性的主观等级向量,给出数据字符串间的编辑距离,对
对无线终端资源传输路径的目标识别,能够提升通信链接服务质量。对路径目标的识别,需要综合考虑链路信息,获得多种路径目标识别方案,完成路径的目标识别。传统方法通过资源传输区域限定模型,实现网络路径目标识别策略,但忽略了获取多种路径目标识别方案,导致识别精度偏低。提出基于蚁群优化的通信链接无线终端资源传输路径目标识别方法。分析通信链接无线终端资源传输中所需要考虑的受限制因素,降低路径目标识别计算量,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