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四五”规划引领区域教育迈入新征程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规划是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区域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变革起到把方向、明定位、预判和引导作用,对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起着推动和引领作用,是实现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制定区域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找准着力点,即科学分析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准确把握规划的基本结构要素,包括区情分析、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区域教育创新;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3-0009-04
  当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精心谋划今后五年的区域教育发展,并为203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基。规划是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实现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那么在制定区域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其现实意义,把握内容的着力点和基本构成要素,从而保障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适切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行政管理经验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正确认识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现实意义


  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是对区域教育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人财物等资源投入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区域教育发展的蓝图,对于保障区域教育有序管理、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区域教育的全面发展起着把方向、明定位作用
  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对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做出了系统架构和具体部署。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意志,把各项教育要求转化为可以具体实施的项目,并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对区域教育的整体变革起着预判和引导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知识来源发生很大变化,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拓宽。同时,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再加上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教育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处于转型发展的拐点处。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应告诉大家,我们将以怎样的姿态来应对这些变化,一起拥抱这巨变的时代。
  3. 对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起着推动和引领作用
  新时代的学校教育还面临内涵发展的一系列新问题。比如:如何正确认识由丰富线上学习资源所催生的学习空间的流动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如何关注新时代公民的基本特征,在呵护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如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育决策中,如何在关注地方性、短时利益的同时,增强全球性、长远发展的视野?等等。这些都需要区域教育从整体角度做出规划,从而推动和引领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

二、科学分析区域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制定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着力点。规划制定要紧扣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来保障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愿景的达成。虽然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很多,但从结构上不外乎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同时又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1. 分解教育问题的组成要素
  一是现状,即问题的初始状态。其中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绘制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并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评价改革、教育督导机制建设、激发办学活力等多维度提出了工作要求。这些教育改革面临的新任务都是区域教育规划制定的起点,是构建教育新格局、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依循。
  其次,地方政府对区域发展的总体安排。比如:有的地方要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大量吸引人才,常住人口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将有大规模增长。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做好人口结构的预测,在新建和改扩建学校方面提前規划,同时在职业教育方面优化专业布局,以便为当地提供更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建设人才,等等。
  再次,区域教育自身面临的痛点和难题。比如:面对区域人口增长和人民群众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期盼,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编制扩容、学历提升、薪酬制度改革、名师名校长工程建设、“四有”好老师和骨干队伍锤炼等方面有新的举措。又如:面对线上学习、学习空间多元化以及教育转型的新形势,需要重新梳理教育产品的供给方式,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建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管理流程再造、教学方式重塑等方面做出新改变,等等。
  二是目标,即经过努力要实现的状态。
  首先,目标的确定要长短结合。比如:各地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都会有2035年的远景目标,对这些目标必须要认真研究,并结合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统筹考虑,然后将其分为三个五年的阶段性目标依次实施。
  其次,目标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量力而行上,一方面要仔细考量区域教育当下的实际,思考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不能好高骛远,目标定得很大;另一方面目标不能太多,区域教育可以调动的资源毕竟有限,目标太多会分散各种力量,在痛点和难处上不易聚焦,也很难取得突破性成果。尽力而为,就是通过区域各种资源的调配,保证规划的各项目标稳扎稳打,按照既定的时间和节点有序推进。
  三是障碍,即问题的“起点”和“目标”之间的距离。
  障碍是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的总和,其中客观因素包括问题本身的深奥性、复杂性,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不确定性等;主观因素包括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寻求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等。比如: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很长时间,但人们对它的概念界定还没有达成高度一致,客观层面存在认知障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没有具体的、各方认可的评价指标,以至于一些地方就将素质教育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2. 区分教育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
  结合教育问题三个组成要素的特征,我们还可以将问题进一步划分为标准性问题和探索性问题。
  一是标准性问题。标准性问题的现状是已知的,目标是明确的,为了达成目标所要选取的方法和依据也是现成的,关键是抓落实。比如新学校的建设、老学校的改扩建等,都属于此类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难点往往不在项目本身,而在资金的落实上。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善于将这些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建设规划纳入地方政府的整体规划之中,充分发挥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区域政府部门的作用。
  二是探索性问题。探索性问题要么是目标清晰但障碍不明的问题,要么是目标和障碍都不明晰的问题,区域教育规划中所要解决的大部分问题都属于探索性问题。比如:对于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这一问题,现状是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做了很多没有任何价值的重复性劳动,耗费了大量时间,并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解决这一问题的目标也很明确,要把这些低效重复的劳动从教师的工作中剥离出来,交由机器来处理,从而让教师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那具体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不同地方和学校选择的路径和方法各不相同:有的着眼于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有的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有的将着眼点放在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上……如果某区域要将此问题作为规划中的一项内容,就要仔细分析和研究这些路径和方法的差异,找寻最适合的解决之道。

三、准确把握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的基本结构要素


  一个好的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具有综合性、战略性、长远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通常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1. 区情分析:描述区域教育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一是区域教育在“十三五”时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总结区域教育在“十三五”时期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时,所获得的各种奖项固然可以罗列,但最重要的是要介绍解决了哪些教育瓶颈问题,形成了怎样的工作新机制,有哪些教育教学成果具有在更大范围内实践和推广的可能性等。
  二是当前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对教育投入的资金保障等都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些因素对教育改革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三是目前区域教育的基本特点。不同学段教育的基本特色、区域教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方面的长效机制、激发教师内在潜力的各种做法、促进教育有序发展的保障机制、区域教育的优势发展项目和特色等,共同组成了区域教育的整体样貌,规划中要言简意赅、提纲挈领地将这些基本特色勾勒出来。
  2. 指导思想:强调区域教育发展的基本依循
  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现代化发展蓝图、区域教育发展愿景等都是确立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指导思想的基本依循。为此,要牢牢把握其中几个关键词,理解其内涵和要义。
  一是新发展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國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正在走进新阶段,正在从由工业革命理念主导的以班级授课制为特征的教育模式,转向由信息革命主导的以个性化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模式。
  二是新发展理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成为“十四五”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教育发展的主旋律。线上线下教育要融合创新;城乡教育、经济发达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教育要协调发展;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好学、乐学,健康快乐绿色成长;要开门办教育,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学以致用;要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人民对教育有更高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等。
  三是新发展格局。要着力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在品格涵养、素养培育、能力提升等方面目标协同一致;要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新机制,着力改变过去重智育、轻其他四育的畸形做法。
  四是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牢牢把握三个关键:发展是第一要务,在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内涵发生了变化,对此必须有清晰的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有破旧立新的勇气和决心,着力解决好教育供给侧的矛盾和痛点。
  3. 发展目标:绘制区域教育发展的愿景蓝图
  一是发展愿景。愿景是对“十四五”教育规划各项任务都顺利完成后区域教育将达成的景象的一种描绘,其中包含了学校和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人群,以及区域教育所推进的重大教育改革的各种细节、动作等,画面是当事人深深渴望可以实现的,具有吸引和打动人心的力量。
  二是发展目标。这是依据SMART等原则,在对区域教育发展的诸多事项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判断、推理之后所制定的,包括具体的衡量维度、数字指标、时间限定等。相比较而言,目标是比较抽象的,其中包含诸多理性元素;而愿景则是比较感性的,是人们在达成目标后希望获得的体验。
  三是基本指标。在规划的编制中要有相应的指标体系,以便对规划的实施状况进行监督和考量。教育指标体系由两类指标组成:一类是约束性指标,是为实现规划目标在规划期内不得突破或必须实现的指标;另一类是预期性指标,是指按照区域教育发展预期,在规划期内要努力实现或不突破的指标。
  4. 重点项目:确定推进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
  要保证规划落地,必须将规划确立的各种目标转化为一个个项目加以推进。
  项目按照时间划分有大有小,既包括短期的、一年半载就能完成的,也包括长期的、贯串规划实施全程的;按照实施的难易程度,既有一般项目也有重点项目,需要在规划中明确实施主体和配合部门,要求各方打破部门间藩篱,凝聚工作合力,全力保障项目有序推进。在此过程中,如何确定重点项目非常重要。
  教育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环境几个核心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教育改革的重点项目往往就是协调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动态平衡。从这个角度切入,重点项目大致就比较容易梳理出来。比如说,在转变育人方式中,“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培育、教育评价改革、学段育人实践等都是可选项;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建设与实施、个性化学习的实践、课程资源建设与供给方式新探索、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等就是值得探索的项目;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教师发展层级模型的构建、教师职业标准的落地、教师学历提升机制的建设、校长职级制的探索等,还有值得深入研究的空间;在教育基础保障中,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架构与推进、产教融合的教育机制建设、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建设等,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牢牢抓住重点项目的推进和实施,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领作用。
  5. 保障措施:提供推动区域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
  要让规划按照预期目标顺利落地实施,仅靠教育系统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讨论规划实施中的难点和问题,确保人、财、物及时到位;需要建立教育决策和咨询机制,聘请区域内外的教育专家作为推进规划实施的顾问,定期组织相关研讨,让大家形成共识,合力攻关;需要加强教育规划的宣传和引导,让区域教育系统都能理解、认识规划的价值和意义,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规划的实践中。
  (编辑 王淑清)
其他文献
万玛才旦文学和电影的汉藏双语创作,观照传统与现代、边地文化与全球化中的个体境遇,既展示少数民族文化景观,其修辞又"去奇观化".在边地文学、少数民族电影、华语电影谱系下对照分析其作品,对于构建多元一体、千灯互照的中国文学和华语电影具有建设性意义.
《岁时杂记》作者吕希哲"食相门之德,既目击旧礼,又身历外官,四方风俗,皆得周知",其著保存了许多重要的节日生活史料."非日常"节日生活是"日常"生活的高度凝现,《岁时杂记》聚焦节日生活细节,关注具体而有趣的节俗、节物及节物的精美制作流程,这些微观生活叙述视角体现了宋人的节日审美与节日生活情趣.吕希哲对节日生活的记录与书写,既有文人诗词的雅致表达,又用世俗俚言俗语、谚语、咒语、俗说、世传等民间语言来讲述民俗事象与民俗活动,使节日生活富有趣味性.
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改革,尤其离不开教学改革。当下教学改革流派众多,影响力有大有小,认可度有高有低,为何有的日趋落寞、有的日渐盛开?自有内隐的逻辑在其中。人类文明数千年,大至一个政策的出台与优化,小至一节课的改进与创新,广义而言,其实都无外乎“改革”二字,都有改革的逻辑在其中。其逻辑贵在哪里?  逻辑贵真。任何改革,都是要基于真实情境的。  任何无视具体情境的教学改革,任何声称为了未来更美好而无
期刊
摘要东北育才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以构建学生生命场域为核心追求,逐步建立起富有育才特色的现代学校治理模式。学校创新治理体系,从集团运作方式、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监控体系等领域入手,建立教育集团治理的基本框架;从课程建设、教学改进、教师发展等角度,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激活家长能量,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支持体系,营造良好治理生态。  关键词 现代学校治理;集团化办学;学校治理现代化;多元共
少数民族作家培养政策是当代少数民族文艺政策的重点,其发展史有建国初“十七年”建构期、20世纪后20年拓展期和21世纪初20年深化期三个重要阶段,也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即丰富多样、突出重点和主线、国家地方联动中有分工。总结思考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培养政策史,可得出三点结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文艺政策始终是制定实施少数民族作家培养政策的基础;少数民族作家培养政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当前少数民族作家培养政策要进一步聚焦全面提高作家水平和质量。
中国学界较为关注柳田国男的民间文学研究,但对于日本民间文学的其他研究路径却不甚了解.事实上,在日本民俗学的初创期,口承文艺(民间文学)研究是日本民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柳田国男外,折口信夫、南方熊楠等著名民俗学者也在口承文艺领域建树颇丰.之后,由于日本民俗学界重民俗学轻民间文学的研究倾向,以关敬吾为首的一批学者,只好另外成立了有别于日本民俗学会的独立学术组织——日本口承文艺学会,积极推进口承文艺的国际比较研究,并对柳田国男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和超越.近年来,日本口承文艺研究形成了朝向当下的都市传说研究
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化学理论知识,更需要重视化学演示实验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下面主要介绍目前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演示实
期刊
摘要面对乡村学校规模相对较小、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现状,乡村校长应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文化建设之路。要提炼并落实符合乡村学校实际的理念文化,而不是刻意求新求异;要带领师生一起创造“我们的校园”,而不是片面追求环境的“高大上”;要着力发掘乡土文化特色,而不是停留于刻意模仿、照搬照抄;要以文化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不是将文化停留在墙壁上。  关键词 农村校长领
1rn黄昏,山坳中的牧区小镇苏阿塔斯显得分外古朴而安静,村庄上空,炊烟袅袅.牧区小道上,苏阿塔斯派出所所长张浩和他的战友们策马扬鞭,在广阔的春牧场巡视着,直到太阳即将落山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为衡量中小学治理现代化的程度,基于概念辨析、文献综述及政策分析,提出一个综合性框架,从自主办学、多元共治、依法治校、监督问责、效率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等五维度进行分析。在未来,要在实践中深入推动治理现代化,中小学要加强治理主体的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现代学校治理的体制机制,以测评驱动学校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 现代学校治理;治理现代化;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