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序排列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透视
  语序排列题的设题形式一般有这样几类:一是直接将乱序的句子重新排列;二是在给定的语境中将乱序的句子重新排列;三是从几个句子中,选出与语境最为衔接的一句放入语境;四是将某一个句子放入语段中最为恰当的地方。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两点:
  1. 探明顺序。这类语段在文义之中、各句之间业已存在某种顺序,比如时间、空间、逻辑顺序,答题时要能够准确探明。特别是逻辑顺序,要辨清诸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顺序;或者个别到一般、一般到个别、具体到概括、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辨清各句话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层进关系,是总分关系还是分总关系,是正面陈说还是正反对比等。特别要注意有无总括句、领起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要利用这些句子辨别它们之间的起承转合、过渡照应关系,从而找到合适的答题切入口。
  2. 寻找捷径。为了给考生制造干扰,语序排列题的各个句子摆放凌乱,内容无序,如果直接依次阅读,大多会影响内容理解和语序排列,这时候可以考虑讲点技巧、走点捷径。比如,直入选项,考察选项中的各种排列组合,探寻某些句子间正确扣合的蛛丝马迹,将逻辑关系恰当的部分句子先行组合,然后将其余句子排入其中,这样就可以降低排列难度,提高答题效率。再比如,采用错项排除法、句端比较法(直接比较各句开头或结尾的词语,看哪些词语之间扣合紧密,先将这些句子组合在一起)等,都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典题诊断
  1. (2014·湖北黄冈)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 ⑥②③⑤④① B. ⑥①④②③⑤
  C. ⑤③④①⑥② D. ③⑤④⑥①②
  2. (2014·湖北武汉)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创设“清明”这个节日的人无疑是一个大智者。“山水”同在为“青”,“日月”同在为“明”。这里的“同在”,道出了天地的秘密,也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秘密。______________。山因水不枯,水因山不浊;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A. 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
  B. 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
  C. 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
  D. 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水之山少了情韵
  反馈评析
  1. 从段首的前置语境看,这段文字的中心应该是葫芦的容器功能。浏览六个乱序语句可知,围绕这一中心,语段还陈述了与葫芦的容器功能有关的其他信息,包括葫芦的历史记载(①)、对葫芦容器功能的赞叹(②)、葫芦的生物本性(③)、葫芦容器的制作方法(④)、葫芦的外形特点(⑤)、葫芦容器的使用历史(⑥)。其中最主要的信息是葫芦的“容器”特点,其他信息或是为了引出或是加以拓展,都属于附加信息。因此恰当的顺序应该是先说葫芦的生物现象(③⑤),再说葫芦的容器功能(④),然后说葫芦的使用历史和历史记载(⑥①),最后对这一智慧行为总结赞美(②)。这样由现象到本质,由生物特点到社会功用,由当下到历史的顺序,才符合我们认识和描述事物的一般顺序。
  解答此题也有捷径可走。比如,句⑤写形状,属现象,不可放于句尾,据此排除B项。同时,句⑤说的是葫芦形状,与前置信息葫芦容器很难衔接,故不宜放在开头,据此排除C项。再将剩下的A、D两项比较分析,就简单多了。正确答案是D。
  2. 与上一题不同,这一题是典型的照应排序题。后文“山因水不枯”的着眼点是“山”,山主“风骨”而少有“情韵”,有水则山增情韵,无水则情韵全无,对应的句子自然应该是“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接下来,“水因山不浊”的着眼点是“水”,水主“柔情”而欠缺“风骨”,有山则增加风骨,无山则风骨无存,对应的句子应该是“无山之水少了风骨”。以此类推,“日因月不烈”,对应“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月因日不晦”,对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故正确答案是B。
  专题强化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青春时代不只是为了成年生活做准备,它不是人生的一个过渡的阶段。青春时代,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既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具活力的时段,也是一生中最热情洋溢的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美好的青春年华,我们岂能任由它混混沌沌地虚度?
  ①最真的人生态度 ②最美的梦想
  ③最强的求知欲 ④最纯的情感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①③②④
其他文献
你敷衍人,人也敷衍;你敷衍工作,工作也敷衍你;你敷衍爱情,爱情也敷衍你……在习惯性的敷衍中,敷衍掉了自己的一生……  搞美术的弟弟来家。当女儿想起将最近的画作拿出来让她舅舅过目一下时,时候已不早了。总共四、五幅素描十来幅速写,没想到弟弟细看细说竟然花了两三个小时,起身告辞已是深夜,他那六岁的儿子已在沙发上睡熟了,他是如此认真地来对待这桩事情,我没料到,女儿也没料到。    人之初,应当是不懂也不会
泪水能够融化冰雪吗?  在照片凝成的冰挂里,我们寻找抗冻救灾的热点。悲情、同情、亲情、温情、爱情、真情、热情、激情、豪情……所有的情感都动员了足够的热泪、感动、激动和热度。  与每张照片中的人物对望,都是一次震天动地的心灵对接、情感交融和自我净化。  危机来临,草根就是英雄;  灾难当头,小人物砥柱中流。  十幅照片,定格的只是沧海一粟、惊鸿一瞥,却传送了重于泰山的感动。  当这些感动流淌成河,汇
晨光点击了夜的一角,静默已久的密林舒展开来。满眼绿色的生命欢悦地尖叫着,拥抱晨曦,拥抱新的一天。  我彳亍在小路上,仰头撞见一剪阳光。席卷天地的绿意中,我回首来路,发现竟也满路芬芳。  采撷一点星绿  星辉散落。城市像只安静的小兽,浅浅地呼吸着,伴着灯火明灭。高楼丛中,我的窗口,吐出柔柔亮光。  夜的静谧是首歌。我长长地叹息,从书山题海中暂且逃离。捧起茶杯,视野中,雾气袅袅。我思索:每天忙碌于学业
记得那次去南京栖霞寺,正恰红枫醉染古道之时。  依旧难以忘怀,那般睿智大觉的一群人。  霏霏细雨飘在清幽的屋檐下,孤寂而冷清。我寄住在寺里,已入深夜,却依然难以入眠。独伴一盏青灯,思绪随烛光摇曳,炙热而纷繁。冥想中,倏地传入耳室的低沉而厚重的钟声,打破宁静,悠扬,入心。  推门而出,寻觅。烟雨朦胧之中,偶遇了这样一群人。几位僧侣在林荫遮蔽的葱蘢中前行,身着朴素,手捧佛珠,神态淡然,步伐一致,从容不
经过了11天的痛苦煎熬,终于可以站起身走出医院了。母亲走过来,拉起我的手臂,我低下头迎向母亲欢欣的目光,然后主动拽起母亲的手,坚定地走向回家的汽车。  母亲略有些迟疑,受宠若惊地抬头注视着我,眼神中的情绪是复杂的。我知道,这种亲昵的举止对母亲而言是稀罕的,因为我已经习惯了对母亲的排斥,习惯于远离母亲的亲近。看着母亲的惊喜,我不禁有些惭愧。  这种僵局的打破来自一次突如其来的变故。在医生确诊我病情的
妩媚的蔷薇花,在啁啾的鸟鸣声中,放任而浪漫地开遍了整片围墙。春风乍起,浸在春意里的花,便好似大梦初醒般,徐徐掉落一地。  围墙前,有木桌、木椅和一家小摊。  我坐在木桌旁,一边享用着我的午餐,一边享受着这高楼大厦间难得的一隅美好。  “哈哈哈……”一阵爽朗的笑声在我耳畔响起,笑声里恣意的快乐引我回头看去——一对老夫妻坐在木桌旁享用午餐。两人的头发都已花白,眼角的皱纹层层叠叠,可他们眉梢眼角闪烁着的
人生匆匆走過十六载,我已是受教无数。我已从懵懂无知的孩童长成人高马大的小伙。我欣喜于自己已经长大,也渴望独当一面,可父母还是把我当小孩。至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的嘘寒问暖更是让我抵触——因为在他们眼里,我分明还是个“囡囡”,还要他们照顾。但那件事后我意识到:孝顺是人生的必修课。  2016年3月18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前往护理院慰问老人。一走进护理院,我就看到广场上坐满了老人,一
力谓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于物而欲比朕?”力曰:“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十八。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而困于陈、蔡;殷纣之行不出三仁之上,而居君位。季札無爵于吴,田恒专有齐国。夷、齐饿死首阳,季氏富于展禽。若是汝力之所能,奈何寿彼而夭此,穷圣而达逆,贱贤而贵愚,贫善而富恶邪?”力曰:“若如若言,我
图书简介:《我与大家面对面》  主 编:张彩萍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集中展示了《初中生世界》小记者采访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著名作家、导演等各领域“大家”的成果。阅读此书,可以让你与杰出人物“亲密接触”,分享他们的成长历程和成功经验。  精彩片段:  小时候的刘院士好奇心很强,是个“好奇宝宝”,总喜欢刨根问底,在书本上看到的东西,只要能试一试的,他就一定会亲自动手去试一试。比
平行四边形是中考必考的题型,常常与全等三角形、特殊三角形结合在一起作为基础题考查,这类基础考题如何做到“会而不错”是十分关键的.下面选取2015年两道中考题讲解思路,给出规范解答,引导回顾,并讲评注意事项.  例1 (2015·常州)如图1,在?荀ABCD中,∠BCD=120°,分别延长DC、BC到点E,F,使得△BCE和△CDF都是正三角形.  (1) 求证:AE=AF;  (2) 求∠EAF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