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心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了11天的痛苦煎熬,终于可以站起身走出医院了。母亲走过来,拉起我的手臂,我低下头迎向母亲欢欣的目光,然后主动拽起母亲的手,坚定地走向回家的汽车。
  母亲略有些迟疑,受宠若惊地抬头注视着我,眼神中的情绪是复杂的。我知道,这种亲昵的举止对母亲而言是稀罕的,因为我已经习惯了对母亲的排斥,习惯于远离母亲的亲近。看着母亲的惊喜,我不禁有些惭愧。
  这种僵局的打破来自一次突如其来的变故。在医生确诊我病情的那一瞬间,坚强冷静的母亲少有地出现了慌乱。虽然她反复唠叨着“没事的,是个小手术”,但是我能感受到母亲的紧张与苍老。
  与母亲的紧张忙碌相比,我倒是很轻松。直至躺在手术床上推向手术台时,我仍对无菌区、麻醉剂感到好奇。一针打下去,就失去了知觉。醒来已是六个小时以后的事了。从手术室被推出来,身体背后涌起了阵阵疼痛,母亲红肿的眼睛像胡桃似的,“儿子,儿子,还好吧?”我忍着疼痛,点点头,触碰到母亲焦灼的目光。
  医生简单交代了术后24小时的注意事项后就离开了病房。母亲站在我的床头,不时地用棉签蘸水来润泽我的嘴唇。疼痛撕扯着我,身上插的各种管子又使我不敢动弹,呻吟、呻吟,唯有呻吟能缓解疼痛。母亲轻抚着我的额头,揉搓着我的手掌,拼尽全力地帮我小心移动着身体,一边按动着镇痛棒,不断地嘱咐我:“儿子,勇敢点,明天就好了。”
  就在这样的疼痛伴随下,我终于熬过了24小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母亲又恢复起骄傲的本色,她总是追求做得最好。病房里她成为最会照料病人的家属,其他家属遇到困难都来向她讨教,都赞叹母亲的能干。他们哪里知道,生活上的照料其实是母亲最不擅长的,但是就这短短的一段时间,母亲学会了为我洗漱、清理生活垃圾等生活琐事,而且做得圆满。这样的母亲,我有什么理由去疏远呢?感谢上苍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读懂了母亲的心。
  动作描写,写出“我”对母亲的亲昵和感激。
  神态描写表现了母親的惊喜;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惭愧。
  神态与语言描写,刻画了母亲的紧张担忧。
  未刻画出母亲经过一夜辛劳所呈现的状态。
  照应文题,但立意不够深刻,且与开篇照应不紧密。
  本文描写细腻,综合运用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母亲形象。面对儿子病情的担忧紧张;照料术后儿子生活的无微不至;面对叛逆儿子转变后的受宠若惊以及对自己工作生活的责任担当……母亲的这些品质都表现得较充分。但文章的结构还不够紧凑,立意也欠深刻,对主旨的深化拓展还需加强。
  做足铺垫,使文章立意自然生成。
  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要自然流淌,不是硬性“贴标签”。前文要做足铺垫,比如可以借助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可以交代“我”与母亲情感疏离的原因,写“我”对母亲的不理解,从而为下文“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做铺垫,突出母爱的伟大。
  强化对比,使文章立意丰富深邃。
  文章可以丰富对比手法的运用,将“我”对母亲的前后态度进行对比;将“我”与母亲对待病情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将母亲日常的坚强与“我”生病后母亲的紧张担忧进行对比。在诸多对比中,自然流淌母爱的力量。
  换位思考,使文章立意辩证全面。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应该是相互的,当母亲为我们付出辛劳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思考如何理解她们、感恩她们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当代少年必须去面对的人生话题。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72页有这样一道习题:  如图1,在△ABC中,AD是高,矩形PQMN的顶点P、N分别在边AB、AC上,QM在BC上. 设BC=48,AD=16,PQ∶PN=5∶9,求矩形PQMN的面积.  ∴S矩形PQMN=PN·PQ=x(-3x 48)=-3(x2-16x)=-3(x-8)2 192,  ∴当x=8时,S矩形PQMN有最大值192. 此时PN=-3x
杨花落尽,斑斓岁月里,仍记得你与我分享的那一抺青色。  那年仲夏,来到爷爷的老家浙江。古朴的青石板,泛黄的墙面,沉淀下我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原以为成长就是头也不回地疾行,如今才发现,成长亦可在悠悠古巷中穿行。  缓步于这个浙北乡村,在巷口摆着一家小小铺子,卖的是浙江特有的青团,看店的是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女孩,见我在她家门前驻足,疾步向街边跑来,眯着眼冲我笑:“青团要吃吗?要吃我给你蒸。”  她随即
本期主持  陈玉剑,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盐城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  主持人语  六月,栀子花的清香已盈盈袭来,毕业的磬音仿佛已轻轻敲响。回首与你们相伴的日子,初初觉得心中有满满的幸福;抬眼展望屈指可数的初中时光,初初心中是浓浓的不舍。虽然别绪依依,但日子依旧“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既然挽不住时光的小手,那么,我们索性洒脱笑看白云苍狗,潇洒走进
纵观《邹忌讽齐王纳谏》,有六个“三”值得品味。  三次对话。三次对话分别发生在邹忌与妻子、妾及客人之间。同一个问题,表达不尽相同。对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对妾“吾孰与徐公美”,对客人“吾与徐公孰美”,行文活泼,有变化。针对同一个问题,三个人的回答不尽相同,反映了对话人物间的关系的亲疏远近不同。妻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庭中地位卑微,因为害怕,不得不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
太阳已经西坠,落日的余晖让学校的操场抹上了一层晕彩。  一方简易的舞台,布置得也算精致。探照灯、闪光灯的光,把舞台照得透亮。同时聚集在这里的,是全校学生闪耀的渴求的目光。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艷中交舞着变……”随着主持人充满激情的开场白,“朗读,遇见最美的自己”经典诵读大赛也就开始了。  这里是学生们的舞台,一个个年轻的朗读者在这里展现风采。看着他们专注投入的神
亲爱的孩子:  你的来信中提到对挫折的看法,其基本观点我是赞同的,不过我仍觉得你对挫折的看法,深度不够。爸爸想陆续给你写信,深入探讨关于挫折的问题。  先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谈起吧。  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领导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只过了一个半月就损坏了。经过7年准备后又开始铺设第二条电缆。但电缆铺设到中途,突然折断。电缆公司已耗资数十万英镑,付出了九年时间的代价把钱扔进大西洋,只有傻
你敷衍人,人也敷衍;你敷衍工作,工作也敷衍你;你敷衍爱情,爱情也敷衍你……在习惯性的敷衍中,敷衍掉了自己的一生……  搞美术的弟弟来家。当女儿想起将最近的画作拿出来让她舅舅过目一下时,时候已不早了。总共四、五幅素描十来幅速写,没想到弟弟细看细说竟然花了两三个小时,起身告辞已是深夜,他那六岁的儿子已在沙发上睡熟了,他是如此认真地来对待这桩事情,我没料到,女儿也没料到。    人之初,应当是不懂也不会
泪水能够融化冰雪吗?  在照片凝成的冰挂里,我们寻找抗冻救灾的热点。悲情、同情、亲情、温情、爱情、真情、热情、激情、豪情……所有的情感都动员了足够的热泪、感动、激动和热度。  与每张照片中的人物对望,都是一次震天动地的心灵对接、情感交融和自我净化。  危机来临,草根就是英雄;  灾难当头,小人物砥柱中流。  十幅照片,定格的只是沧海一粟、惊鸿一瞥,却传送了重于泰山的感动。  当这些感动流淌成河,汇
晨光点击了夜的一角,静默已久的密林舒展开来。满眼绿色的生命欢悦地尖叫着,拥抱晨曦,拥抱新的一天。  我彳亍在小路上,仰头撞见一剪阳光。席卷天地的绿意中,我回首来路,发现竟也满路芬芳。  采撷一点星绿  星辉散落。城市像只安静的小兽,浅浅地呼吸着,伴着灯火明灭。高楼丛中,我的窗口,吐出柔柔亮光。  夜的静谧是首歌。我长长地叹息,从书山题海中暂且逃离。捧起茶杯,视野中,雾气袅袅。我思索:每天忙碌于学业
记得那次去南京栖霞寺,正恰红枫醉染古道之时。  依旧难以忘怀,那般睿智大觉的一群人。  霏霏细雨飘在清幽的屋檐下,孤寂而冷清。我寄住在寺里,已入深夜,却依然难以入眠。独伴一盏青灯,思绪随烛光摇曳,炙热而纷繁。冥想中,倏地传入耳室的低沉而厚重的钟声,打破宁静,悠扬,入心。  推门而出,寻觅。烟雨朦胧之中,偶遇了这样一群人。几位僧侣在林荫遮蔽的葱蘢中前行,身着朴素,手捧佛珠,神态淡然,步伐一致,从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