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世界纪录是如何诞生的?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633426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我国成功实现了超级稻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目标。
  2004年,第二期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提前实现。
  而今年此次湖南省隆回县百亩范围内平均亩产超900公斤,这是我国超级稻攻关一个重大突破,意味着中国的杂交稻研究水平已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金秋时节,年过八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迎来了他和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又一次大考:9月18日,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对杂交稻“Y两优2号”108亩高产攻关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9月19日下午,农业部验收专家组组长程式华研究员宣布: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108亩超级稻高产攻关片加权平均亩产926.6公斤,世界水稻史上大面积(100亩以上)亩产的最高纪录诞生。至此,袁隆平终于放下了那颗“忐忑”的心。
  “这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遥遥领先世界水平。”在媒体见面会上,袁隆平院士难掩心中喜悦,“这不仅为我国粮食增产提供了技术支撑,更增强了中国人能养活自己的信心。”
  历经7年奋斗,平均亩产926.6公斤——这个新的世界纪录是如何诞生的?
  “Y两优2号”,一粒卖出“天价”的神奇种子
  按照袁隆平院士的攻关方案,保证水稻高产,良种是核心。
  创下纪录的这片百亩稻田,种植的就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Y两优2号”。2008年,这个品种曾被国内一家企业以650万元的“天价”拍下了专属使用权。当时的拍卖底价是400万元,经过6轮竞价后成为那场拍卖会的“榜眼”。
  “Y两优2号”之所以卖得“天价”,在于它出身“高产世家”,具备产量突破900公斤的潜力。Y2系列杂交水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2001年成功研发出“Y两优1号”杂交水稻品种。2002年,在“Y两优1号”的基础上开始研发“升级版”。2007年底,“Y两优2号”在海南三亚试种,亩产高达754.74公斤。而普通的水稻产量也就三四百公斤。现在,“Y两优1号”全国种植面积已达500万亩,居超级杂交中稻推广面积首位。“Y两优2号”则在超级稻高产攻关隆回考场大显身手,为创造世界纪录立下汗马功劳。
  “良种就是要将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结合起来,就像好的运动员,既要高大壮实,还要体力充沛。”袁隆平描述他心中的良种。而笔者在验收现场看到的“Y两优2号”,1.2米高的稻秆迎风而舞,30公分长的稻穗齐刷刷、沉甸甸。这个品种的优点非常多:前期生长快便于机插、耐肥抗倒、穗大粒多、抗病性较强、增产潜力大。
  说起“Y两优2号”此次的优异表现,其领衔选育人邓启云研究员一脸兴奋。“要是这回在生长晚期少追点肥,估计产量还要增加一二十公斤,这应该是它的最大潜力。”
  科学栽培,水稻高产的第二驾马车
  除了良种,保证水稻高产的第二驾马车是什么?袁隆平院士提出:科学栽培方法。
  干了38年农技服务的肖利民,是隆回县羊古坳乡农技站站长,也是此次高产攻关片的良法指导员。他介绍说:“搞栽培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攻关组5个成员基本上天天吃住在攻关田,观察、记录水稻生长情况。根据这7年攻关积累的经验,在常规的栽培方法外,今年我们还搞了一些新法子。”
  深耕后,每亩掺几百担黄土,再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四周开沟,有利于水的灌溉和循环,让作物好“喝水”。
  播种时,东西对行,南北通风。
  插秧时,要求非常严,每兜禾要插两粒谷子,比以往多1倍,这样稻田里的有效苗才会多。移栽时要带着土插秧,这样上午插完,下午就能长新根,比以往快了1天。
  对水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肖利民也很有心得。“水稻生长前期要控水,中期保持有水就行,孕穗期和抽穗期要多水,后期则是干干湿湿。病虫害以防为主,打了四五次农药,没出现大的病虫害。除草剂对水稻生长帮倒忙,所以我们是人工除草。”
  “有一个超级稻专用肥,去年没用,今年用上了,亩产增加了四五十公斤,了不起。”说起此次攻关的良法,袁隆平院士还特别夸奖了一位“功臣”。就是这位“功臣”,让百亩攻关片首次享受了量身定造的“配方精确施肥法”。据丰惠肥业技术负责人闻蔚宏介绍,项目组首先拿出了两三分地不施肥种植“Y两优2号”,发现土壤只拥有供给亩产500公斤的肥力。而要达到亩产900公斤,必须给土壤补充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补充营养很有讲究,既要全面,又不能有短板,而且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所需的养分不同,要投其所好。”
  袁隆平说,除了种子和栽培方法两个因素,水稻超高产还需要得天独厚的栽培环境。此次创下世界纪录的百亩攻关片,位于雪峰山余脉望云山脚下的隆回县羊古坳乡。这里土地肥沃,排灌方便,小环境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超级杂交稻。
  “我希望再努力10年,实现亩产1000公斤!”
  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那么,超级稻“Y两优2号”能不能在我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院士表示,良种、良法、良田是保证水稻高产的三个基本条件,良种是核心,好的栽培技术是手段,良田是基础。“缺了其中之一,那么900公斤就很难达到。”同时,他指出,高产超级稻培育需要较高的技术规范,因此要推广到普通农户尚待时日。“如果推广的话,产量要打个八折。”袁隆平说,但就算如此,也可达到亩产720公斤,“这也是个不得了的产量。”
  但是,现今已逾80岁、自称“80后”的袁隆平院士依然难掩他的雄心壮志。“依照光能利用率2.5%来计算,从理论上讲,水稻亩产1500公斤是具备潜力的。我希望再努力10年,在‘90后’时实现亩产1000公斤!”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辉介绍,当前国家下大力气来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在我国现有耕地增量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水稻单产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
  水稻超高产也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现在每公顷生产的稻米可养活27人,据估算,到2050年,每公顷必须养活43人。据介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水稻单产最高的地区,其亩产平均约660公斤,日本水稻的亩产为445公斤。目前,我国已经大面积推广的第一、二期超级稻的亩产已经分别达到550公斤和600公斤。
  袁隆平说,中国杂交水稻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适合种植,如果世界上杂交稻种植面积增加7500万公顷,每公顷按增产2吨计算,可增产粮食1.5亿吨,能多养活四五亿人口,将有效保障世界粮食安全。
其他文献
教育必须以教师的思想转变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一些生动、活泼且开放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
记述采自中国重庆的叶蝉科大叶蝉亚科窗翅叶蝉属Mileewa Distant1新种:箭竹窗翅叶蝉Mileewa jianzhuensis Menget Yangsp.nov.。详细描述了新种的外部形态特征,绘制了雄虫外生
不久前,我国科学家首次宣布,成功研制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这是由浙大一院与香港大学联合研发的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种子株”。该成果打破和改变了中国流感疫苗株需由外国提供的历史,为及时应对新型流感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首次摆脱外国疫苗依赖症  今年3月,我国首先发现一种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可导致人感染,主要表现为肺炎。目前,我国共报道136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
以山东聊城分布的7种蛇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鲁西平原区蛇类的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区蛇类平均分布密度较高的是白条锦蛇Elaphe dione、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
世界上没有完美至极的事物,事物总是或多或少、或迟或早、或大或小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任何事物都是人们创新改造的对象。那么,对于普通发明爱好者来讲,该从哪些事物着手进行发明创造呢?发明创造的实践表明,着手点就是大家常做的事和常用的物,这就是劳动工具、学习文具和生活用具。    一、劳动工具  我们接触到的劳动工具很多,例如,锤子、镰刀、剪子、锯、扳手、刀、铁锹、锄头、改锥等等。劳动工具
厕蝇属Fannia为Robineau-Desvoidy于1830年以Fannia saltatrix R.-D.,1830=F.scalaris(Fabricius,1794)为模式种建立的1个属,隶双翅目Diptera环裂亚目Cyclorrhapha有瓣类Calypt
能记录汽车行驶状况,还能拍摄到车身周围的视频画面,“汽车黑匣子”日渐受到不少有车一族的青睐,但专家认为这一装置还不是很完善,消费者应理性对待。  北京市交管局根据公安部通知公布了三项机动车管理新政。新政要求,从2011年1月1日起,大中型客车(包括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必须按规定装备汽车行驶记录仪(俗称“黑匣子”)。一时间,“汽车黑匣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汽车黑匣子”与人们熟知的飞机黑匣子有什么
以朊蛋白基因(PRNP)为研究对象,从GenBank中选取代表哺乳动物的17目61属共84个物种PRNP的编码区序列,分析了该基因的结构及其在不同层次分类阶元间的进化关系。发现由于在基因
采用双抗体夹心光化学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了3种性类固醇激素在四角瑞利绦虫体内含量及其相应受体在组织内的分布.结果 显示:睾酮浓度从头节和颈开始逐渐升高,幼节含
目的:为了实现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动力学模拟计算,需要对该系统中涉及的大量生物化学反应进行结构分析,以确定该系统中各反应物之间在化学计量上的守恒关系.方法:对细胞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