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他们的健康品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bin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地方特别重视的一项教育阶段。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幼儿作为家庭的宝贝以及民族的希望,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笔者认为,幼儿正处于各项认知观念的形成时期,幼儿教师作为他们的引导者,最应该重视他们的健康品质教育,以便他们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个性特征。本文笔者就教育观念的树立以及幼儿个性品质的培养策略进行论述,旨在为幼儿的教学的有效进行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 理念个性 培养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从教师角度做好榜样引导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理念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需要的,特别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的进行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可能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首先,教育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一位哲人说过:尊重是教育的最高原则,没有尊重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和教育实践中,省视一下自己是否有以教育者自居,居高临下地对孩子缺乏民主平等的态度,稍有过失或错误,就打骂出气,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而不是泯灭其心。俗话说的好:树怕伤根,人怕伤心。一个人的成长可以没有鲜花和掌声,但绝不可没有自尊心,否则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与发展,甚至对成长产生严重的后果。
  其次,教育要讲究教学的方式方法。同样是教学,但是有些教师教出来的孩子乐观向上,但是有些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却较为普通,在这期间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考虑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打骂出来的。表扬、激励就像春风、雨露,激励孩子迅速成长。孩子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弱,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有限。如果批评惩罚过多过度,容易产生负面效应,达不到教育的初衷。我们教育孩子要善于换位思考,不要只图一时痛快,解决眼前的麻烦,而是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以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去疏导孩子。作一个善于发现孩子优点的教育者,不要轻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再次,教育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对孩子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常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事情,这是一种尊重的表现,对孩子而言,对增进其自重、自爱、自尊的品格十分有帮助。具有这种情感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能尊重自我又能尊重他人,因此也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在生活中,也会展现出自信心,责任感及进取精神。如果认为“孩子永远是孩子”,甚至随意拿他来做取笑或迁怒的对象,这样会严重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陷入自卑或产生反抗情绪。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孩子当众出丑,特别不能在别人的面前揭孩子“疮疤”和“隐私”。
  二、重视幼儿的品格个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个人品质
  首先,应尽早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都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如独自睡觉、自行进食、控制二便、自己洗手洗脸、穿脱衣鞋等,年长儿应培养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从小“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能增强他们动手做事,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如让三四岁的孩子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自己吃饭、漱口、洗脸、穿脱衣服等,让五六岁的孩子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擦桌椅、扫地、洗手帕等,并要注意安全、卫生,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孩子的劳动与成人不同,不应以他们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为目的,而是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人还应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孩子,以巩固其良好个性的发展。
  其次,引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绪,重视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健康的情感,对于孩子来说,像是成长中的阳光、雨露。没有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但儿童时期情绪常不稳定,由于受心理与生理的发育限制,年幼的孩子没有标准的判断能力与接受讲道理的水平能力。因此,年龄越小越容易无理哭闹发脾气,这就需要靠成人的帮助和正确地引导。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安慰劝规或诱导的方法,不能用打骂强制手段,以减少儿童的对立情绪。有时也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来对付,逐渐在日常生活或游戏学习中稳定情绪培养意志,使孩子增强自觉和自制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另外,当孩子有合理的要求时,应适当地满足孩子,但不能一味地满足和迁就孩子的所有要求,要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再次,要善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从小给予孩子愉快和爱的感受,能适应社会交往是孩子今后在社会发展中很重要的个性品质,我们可以通过抚摸、拥抱、说活、做游戏、讲故事等各种活动使他活跃灵敏,多让孩子与同龄儿童玩耍,及早接触外界,这样就会养成团结友爱关怀交流也能促进语言发展,建成良好的社交能力。例如可以让幼儿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其身心愉悦,同时注意成人的表率作用,不管有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不如成人的以身作则,令孩子能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身心的影响,在父母、老师的和睦生活气氛下“熏陶”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具备良好的社会品质的人。
  另外,也要进行一定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在孩子的成长中,有意识适当地制造一些“挫折”“困难”是很有必要的。面临的是新时代的竞争挑战,知识能力的较量、人才的选择、复杂的人际交往等,都难以避免一个现实而又无情的事实:经历失败!要适应当今新时势,必须先学会承受失败的挫折,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一个人连一点挫折都难以承受的话,又怎么能立足于社会呢。当前,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宝贝、小太阳,作为家长,许多人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甚至会包庇孩子的过错,如果从小不能给孩子一定的挫折感教育的话,那么,对于孩子今后成长与发展将会有更多的难题。因此,让孩子试着去面对失败,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体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从而有利于磨炼其意志,增強其心理素质,才有助于孩子适应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玉宇.黄育云 幼儿人文教育浅谈《学前教育研究》2004第1期
  [2]王瑞云.浅谈幼儿意志品质的培养《莱钢科技》2006第2期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抓住这一最佳时期,灵活采用教育方法和手段,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本文结合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从多角度对幼儿语言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语言 教育 发展  幼儿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语言教学的质量关乎到幼儿未来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高低,更会间接影响幼儿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所以
对于孩子来说,发自内心的梦想、兴趣等,就是求知欲的通道。兴趣来自于孩子内在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探索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好奇心是孩子发自内心去求知的愿望,即对知识的饥饿感,渴望将事情弄明白,渴望将事情做得更好,渴望能通过学习去解决和处理问题。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却逐渐丧失了求知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個孩子把母亲刚刚买回来的一个闹
近年来,由于幼儿园越办越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有大部分家长不懂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用孩子写字多、识字广来选择上哪家幼儿园。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招揽生源,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一味用“填鸭式”、“灌输式”地教幼儿写字、识字、背诗,算算题……,让幼儿的童年在枯燥乏味,超负荷的课堂中度过,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利。马卡连柯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就像活动。游戏的过程也
对杀菌剂的分析,以往多采用化学法,因干扰因素较多而难以得到准确的 定量结果,目前对杀菌剂的测定已普遍采用气相色谱法, 但在中国有关文献资料中,分析不同农药用的色谱柱常常不同
PUSH,曾经被广告界快要遗忘的词,再次在移动互联时代发光发热。但它的对象已经不再是漫无边际,而是要锁定在一公里以内。这或许是大数据时代最快速吸引眼球、而且最可具操作
一、课题研究背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了有效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必须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课程衔接。而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的语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