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高原肺水肿176例临床体会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indsw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438-02
  高原肺水肿是由于低气压、低氧环境下的一种肺动脉压力升高、肺血容量增加、肺血管血栓性阻塞性改变引起的高渗岀性、高蛋白含量肺水肿。在六十年代初死亡较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认识及治疗手段的提高,尤其是高压氧舱治疗的介入,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及死亡率,自2000年以来我科共收治高原肺水肿176例,均采用高压氧治疗基础上,辅以内科对症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76例患者中男性115例(占 65.3 %),女性61例(占34.7 %);年龄8-65岁,平均45岁,其中147例进藏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占83.5%),首次进藏者141例(占 80.1%),多次进藏者35例(占19.9%)(其中多次进藏均发病者33例),大多数发病于进藏后6-96小时。汉族:157例(占89.2%);世居藏族:5例(占2.8%)外籍人士14例(占8.0%)。
  1.2 临床表现:(1)病史:进藏时间不长,多数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受凉、饮酒史,或有高原恐惧心理,或既往有慢性心、肺疾病病史等。(2)症状:乏力,头痛、头昏、精神萎靡,表情淡漠,不断干咳、咯白色、黄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气促,多伴有心慌、胸闷,胸前区紧迫感、失眠,呕吐等不适,尿量少或无尿。(3)体征:紫绀,个别脸色苍白,发热或体温正常,心率快,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快,肺部可以闻及水泡音、痰鸣音或湿啰音,合并心脏疾患者可以闻及相关心脏杂音,重者可见颈静脉怒张,颜面、双下肢浮肿出冷汗、四肢发凉及脉搏细弱等。
  1.3 辅助检查:(1)肺部肺部X片可见以肺门为中心双肺纹理增粗,或点、片状、絮状模糊阴影;(2)心电图检查:可见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右偏,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及S-T段改变。
  1.4 诊断标准:按照《高原医学临床教程》推荐之标准〖1〗进行诊断。
  1.5 治疗方法:本报告176例肺水肿均采用高压氧治疗,辅以内科对症治疗,具体为: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绝对卧床休息、吸高浓度氧、抗感染、利尿、抗心衰、缓解支气管痉挛、镇静等,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我科采取的治疗方案:治疗时舱内压力0.2-0.23MPa,治疗压力要略高于平原所用方案,升压时间一般20-30分钟,吸氧时间50分钟×2次中间休息5分钟,对重症患者利用急救供氧设备,边吸氧边升压、边吸氧边减压,减压时间控制在45-60分钟以上(以防止病情反弹),高压下工作时间一般为160-180分钟,(视肺水肿是否被控制而定),压力在0.006和0.003 MPa时分别稳压5-10分钟,重症患者可在4小时后重复治疗一次。(也可将舱内压力控制在1个大气压环境下病人不出舱间断吸氧4-8小时),同时辅以内科治疗。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125例患者在1-3次高压氧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X片及心电图正常,51例患者在经高压氧治疗3-6次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X片及心电图恢复至进藏前水平。
  3 讨论
  高原肺水肿常见于急进高原地区(海拔2800米以上)所引起的一种由于低压、低氧所导致的以肺部充血水肿、肺血管扩张、肺渗出等病理改变为主的一种高原特有的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快速进入高原低氧环境,急剧的缺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肺动脉压升高,肺毛细血管流量增加,肺血流分布不均,肺微血管血栓性阻塞,使心脏前后负荷增加,肺血管内皮ATP减少,致“钠泵”失调,通透性增加,血液内水分外渗致肺水肿。〖2〗此外由于低气压、低氧分压环境使机体缺氧,全身外周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肺血容量增加。或者在诱因的刺激下(如寒冷、气候干燥、恐惧、剧烈运动、失眠等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因素)血流重新分布,使肺血流增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大量体液渗入肺泡,此外缺氧还可能引起肺内纤溶系统障碍,引起肺内纤维蛋白的积集和肺毛细血管纤维素性血栓形成,低氧分压可进一步加重心脏疾患,从而进一步加重肺部损害。
  由于高压氧治疗能提供高气压、高氧分压的治疗环境〖3〗。(1)高气压的作用:使呼吸道内细小泡沫体积缩小或碎裂,改善肺部通气,减轻肺水肿及肺部淤血。(2)高压氧提供高氧分压治疗环境,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改善机体多器官组织新陈代谢和缺氧状态,改善全身血循环阻力,减轻肺循环阻力。高氧环境可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释放,抑制纤溶系统的激活,从而抑制肺及全身血栓的形成,有效地改善肺部血循环。(3)高压氧还可以通過肾脏起作用,因低氧可反射性引起肾脏及其他器官的循环血量的减少,以保证心脑血液供应,而肾循环血量不足又可引起血管外液重的水、钠潴留,从而导致水肿,高压氧纠正了肾缺氧、水、钠排出量增多,促使水肿消除。
  总之,高压氧治疗提供高气压、高氧分压的治疗环境,有效地治疗肺水肿发病的各个环节,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预防脑水肿,降低死亡率,是治疗肺水肿的安全、见效快、疗效显著、无创伤的可靠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彭先胜.高原医学临床教程.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64
  [2] 李温仁.倪国坛.高压氧医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539-540
  [3] 李宁.黄怀.高压氧临床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27-131
其他文献
期刊
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厕所整洁专项行动的通知》,部署开展医疗卫生机构的“厕所革命”.《通知》提出,到2019年年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厕所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鼓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430-01  静脉输液是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常规手段,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可供选用的药品越来越多,在输液中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滴”,以及多组输液序贯联用,在住院患者的治疗中普遍应用〖1〗。然而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药不断出现,而新药的配伍禁忌在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中查不到,且药物说明书也未说明
期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432-02  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进行闭式引流,有如下优点:(1)操作简单快捷,技术难度较深静脉穿刺低,内科医师可常规操作,熟练者数分钟即可以完成。(2)中心静脉导管柔韧性好,不易损伤肺组织,组织相容性高,对胸腔刺激性小,患者(尤其对老年体弱者)的耐受性好。(3)体表固定不易滑脱,术后患者行动方便,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432-01  甲醛水溶液(亦称福尔马林)因渗透力强,固定均匀,组织收缩小〖1〗,价格较低等特性,常用于临床上手术室病理组织标本的固定,但因甲醛是一种约有40%重量溶于水的气体,易挥发,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2〗,又给手术室的临床工作带来较大困惑。特别是将甲醛溶液配置在开盖式瓶装容器中,在进行病理组织固定液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436-01  近一个月,我院收治了2例破伤风患者,一例为女性,最终死亡,一例为男性,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某女,50岁,田中劳作时腿部受伤,局部未清创,也未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傷后4天出现抽搐、牙关紧闭,而入院。入院时神志欠清,间断抽搐。予以安定镇静,并静点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但抽搐间断出现,入院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436-02  肱骨外上髁炎又叫网球肘,是手外科常见病,随着现代手工业劳动者逐渐增多,发病机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其病治疗方法很多,早.中期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局部理疗.冷热敷,局部药物注射,外用药物以及患肢挟制活动和口服药物等治疗方法。笔者近年运用综合治疗肱骨外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438-01  经鼻胃管插入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基础护理操作,而意识障碍患者因舌后坠、吞咽反射消失或迟钝,置管时不能配合吞咽,用一般胃管插入法操作,成功率较低,为提高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胃管插入一次成功,减轻或避免胃管插入困难对人体的不良刺激,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我科自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