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写作兴趣,提高表达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mur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应该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表达能力。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丰富情感,开拓创作的源泉;二要鼓盛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词句,厚积薄发;三是要求学生养成勤练笔的好习惯;四是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反复推敲,精雕细琢;五是教师要及时评价,激励导航。
  关键词:作文教学 兴趣 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一直以来,怕写作文成了学生的“顽疾”,许多教师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致使学生写作要么内容假、大、空,要么就是仿照范文草草了事。曾记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习作教学过程视为一种内心世界的唤醒和建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敢与表达、善于表达。
  一、观察体验,丰富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不仅仅用眼睛去看,还要用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参加活动,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到心灵相触、情感相融。此时,我们只需稍做点拨,学生的思维就显得特别活跃,自然会有灵感,写出生动的文章。其次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反思生活。这样的体验会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及思想感情。如有的同学围绕秋收的劳动体验,写出了劳动的辛苦和对父母的感恩。
  二、广泛阅读,注重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先生也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两句话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性。学生生活面狭窄,阅历较浅,需要每天阅读来获取和储存信息,并形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材料,从而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动机,产生写作的冲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刊杂志,并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更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我们班设立了“图书角”,童话、名著、历史、科幻等方面的书一应俱全,每天阅读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摘录本,每天摘抄一些好词好句,有目的地积累,这样也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坚持不懈,随时练笔
  美国著名教育家唐纳德·格雷夫斯认为,孩子可以先学写作,后学阅读的。因而和国内相比,美国更关注写作训练,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都安排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劝说信等文体,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央教科所的张田若先生就极力倡导把“写”挤进课堂。而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也很重视练笔,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我一是提倡学生写日记、周记,鼓励学生记下自己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们班的日记经常有生花的妙笔、惊人的言辞。我建立了“写作小能手”板块,将优秀的习作刊登其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与阅读紧密结合,编写、改写、仿写、想象作文等。如学完《斑羚飞渡》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斑羚头羊和斑羚群的命运;学完《我的叔叔于勒》,续写故事《于勒叔叔回来了》等。
  四、认真修改,提高质量
  叶圣陶先生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作文写好。”由此可见,作文修改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是学生的职责。努力培养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是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要让学生明确作文修改的内容。一篇作文可以修改的地方很多,但对中学生来说不能面面俱到,从作文的整体来看,主要从四个方面修改:1.修改主题,看作文的内容与题目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新颖深刻;2.修改材料,看材料的取舍是否恰当,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是否具有代表性;3.修改结构,使文章层次清晰、过渡自然,首尾照应;4.修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经得住推敲。二要让学生明确作文修改的方法。文章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修改的地方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句段调整、文字增添、赘述删除、内容改动等。
  五、及时反馈,评价激励
  学生辛辛苦苦地将作文写完,非常渴望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是,如果时间隔得太久,学生对当时写作的情景情感的变化、语言的组织等会逐渐忘记,所以教师应及时将学生的习作情况予以反馈。我在作文教学中,就力争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在写评语时老师一定要讲究艺术,让学生通过评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明白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勰 文心雕龙之物色篇。
  [2]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
  [3]郭沫若 题矛盾书斋联。
  [4]唐纳德·格雷夫斯 比较教育研究,1982(4)。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由熟知的生活现象自然过渡到课堂学习中去,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之一。结合物理学科知识特点,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和问题性。  关键词: 教学情境 生活性 形象性 学科性 问题性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教师们越来越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索、操作实践、亲身体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感受数学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具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具的操作者是学生,可以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主动地接受学习。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强化学具操作实验教学,让小学生充分发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以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作为横向结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都将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语文 新课程标准 应用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国家对未来人才规格的要求,反映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前瞻性、适应性和一定的操作性,
期刊
“绿色教育”是人本主义的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育,是一种在良好的物质、心理、人际环境下的教育,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绿色的物理教育是指充分发挥教学民主的,学生积极参与的,不断有新见解、新思维、新方法孕育产生的生机勃勃的物理教育,它有别于死气沉沉的、照本宣科的、一言堂式的“灰色”的物理教育。“绿色的物理教育”与“灰色的物理教育”的分水岭,就在于
期刊
摘 要:“等效假设”是解决化学试题的常用方法,它包括极端假设法、过程假设法、转向假设法、赋值假设法、中值假设法,本文就这五种方法解题分别举例作出了说明。  关键词:高中化学 等效假设 解题    等效假设是一种解题思维模式,它是指以效果相同出发,对所研究的对象提出一些方案或设想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在化学解题中常见的“等效假设”包括极端假设法、过程假设法、转向假设法、赋值假设法、中值假设法,这些方法
期刊
新课改后,全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热潮,以“高效课堂”作为改革方向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的一项有效教育方法。“先学后教”的核心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在小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就针对“先学后教
期刊
《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课标》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转变即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重要内容,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同时加强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是
期刊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大幅度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寓教于乐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想方设法提升课堂的可
期刊
在新课改中,我尝试着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新课改的实施为契机,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积极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但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希望学生顺从、
期刊
摘 要:课改,让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然而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师永恒的追求。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让新理念走进课堂,如何让新理念渗透于教学,从而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有效性 教学     伴随着课改的实施,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