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财富化:实践生成、现实挑战与建构路径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财富是新时代财富建构的重要实践视域.生态财富化,即生态财富的实践生成,它既离不开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和精神财富的不断创造,更离不开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协调共振.当前生态财富化面临资本逻辑扩张生态空间、全球生态矛盾冲突增强、人片面发展与生态发展的不可持续互动等造成的现实挑战.因此,树立科学发展的生态财富观、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培育新型的全面发展的生态实践主体成为推动生态财富化的重要路径.这能够高质量地推动新时代生态财富的创造,助力美好中国建设.
其他文献
本文以2013年由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设立的“鄂尔多斯历代城址历史沿革与环境变迁”调查项目为基础,结合已发表的城址资料,对鄂尔多斯地区城址现存遗迹的分布情况、规模及其形制进行整理分析,初步掌握了鄂尔多斯地区现存城址的整体面貌,同时发现不同时期的城址所表现的差异以及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线索.通过本文的探索以期对鄂尔多斯地区城址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目前考古资料所发现的辽代西域胡人形象包括侍者、乐舞人、驯兽师、打马球者及其他类别.基于考古资料和认知的限制,这些发现可能仅是生活在辽代西域胡人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存在反映了辽代时期东西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人群之间的交流,这些从辽代丰富多彩的金银器、玻璃器等都可发现,前人也对此做出了大量的研究.相较而言,对于直观反映胡人形象的相关考古材料的关注可能较少,本文根据目前发现的相关实物资料,对其进行图像分类,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对辽代西域胡人的生活面貌进行研究,拟为研究辽与西域各国间的交流与影响进绵薄之力.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文献史料为依据,概述纺织考古发展历史,梳理纺织考古学科发展脉络,让大家了解纺织考古对于纺织科学技术史研究的重要作用,同时认识我国纺织考古学科所处的发展水平和面临的问题.
平定城自宋初迁至现址后沿用至今,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和平定地方志等文献资料,梳理平定城内多个主要建置的历史沿革,推断其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明代后期至清代平定州城的基本格局进行复原.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平定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及其作为微地貌影响下的山地城的营建特点,阐释相关因素对城市形态布局的影响.
提到内蒙古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历程,田广金和郭素新两位先生自然不能不提.两位先生皆出生并成长于美丽的大连,上世纪六十年代自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以来,扎根内蒙古自治区几十年,将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这片广阔的土地,为了内蒙古的文物考古事业,青丝染成华发,青春镌刻印记,成为草原上最美的考古人.
期刊
采用金相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和X荧光半定量分析检测方法,对济源王虎遗址出土的铁器进行了分析检测,明确了这批铁质文物的材料类型、制作工艺以及锈蚀物矿物组成成分等,并根据分析检测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层逻辑,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体现.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路中践行着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将解放主体具象化为人民,并关注人的自由时间获得与扩大.在践行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能动地创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解放,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发展思想、立体节制资本和思想文化教育的解放.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特征,以及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中,再一次实现了人类解放理论
2006年,蒙古国和日本联合考察队调查研究青陶勒盖城址.四年期间,我们规划并重建了青陶勒盖城址的三维地图.为了确定城墙外的建筑属性和构造,在选定的150米×150米区域,用NOGGIN-500型雷达和G-858型磁力仪等仪器做物探调查研究.调查结果为城南墙外4处地点共发现十几座陶窑,编号为1-10.我们发掘了编号为“窑-1”的遗址.此窑与分布于北亚的馒头窑相似,且经历了翻新和重复使用的过程,适应了蒙古国寒冷天气.在发掘时出土了支具,为烧造陶器的辅助工具.支具上有三个通气孔,高温通过孔,进入陶器内部,将陶器
东欧平原是欧亚早期人类群体定居的重要区域.东欧平原第一批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活动的年代为距今4万年前,如克罗马农人.对于克罗马农人的区域性群体而言,可以肯定的是,动物形雕塑出现于大约3.4万年前,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初始段.至奥瑞纳文化(Ориньяк,Aurignac)末期至格拉维特文化(Γраветт,Gravettian)初期,移动艺术中的动物形象成为当时人群精神文化中一种典型的现象.在东欧平原的斯皮岑文化遗存、松基里等遗址中,出土了用兽牙等材质制成的垂饰.穿孔兽牙与代表男性社会的狩猎者群体之间存在着
2021年7月23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暨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市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主办,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考古学会联合承办.本次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边疆考古研究领域相关专家学者近90人,涉及省市区文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及网络媒体等50余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