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腰椎横突综合征诊治附124例报告

来源 :按摩与导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62315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腰椎三、四横突综合征 诊断 小针刀治疗
  
  笔者自1998年以来临床观察腰肌劳损病人中近60%具有4组相同症状群,其既涵盖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以下简称k横突征)的症状,亦包括了第四腰椎横突综合征(以下简称L4横突征)的症状及剩余症状既不属于L3横突征。也不属于L4横突征,采用小针刀进行双侧第三、四腰椎横突尖部闭合性切割松解术治疗后,效果确切,故将此类病人暂定为第三、四腰椎横突综合征(以下简称L3-4横突征),附124例临床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24例患者中男48例,女76例;病程最长24年,最短5年;年龄最大55岁,塌小19岁,平均42岁。
  
  2诊断
  
  2.1病史 患者多有腰部损伤、劳损及受潮、受凉病史。
  2.2症状
  2.2.1腰酸胀痛(以弯腰工作时明显),病人自感腰板硬(以晨起明显),疼痛可放散至臀上部,大腿外侧,腹股沟区,长时间行走及站立可觉双臀及骶后区坠胀酸痛。
  2.2.2有下肢血液循环障碍症状:即下肢酸沉无力,行走后小腿后部酸胀、硬感、双下肢或足部凉感明显。
  2.2.3大便异常:可表现为大便秘结,大便溏泻,大便干稀不调及大便规律紊乱。
  2.2.4女性病人出现经前腰酸痛明显加重,月经周期紊乱及经前腹胀、腹痛。经质、经量异常,多数病人伴有白带增多现象。
  2.2.5男性病人出现性欲下降,阴囊潮湿及排尿不畅。
  2.3体征 第三、四腰椎横突尖端压痛明显,可扪及硬化,条索改变,深压可有向臀、腿牵涉性酸、麻或胀痛。
  2.4影象改变
  2.4.1腰椎正位x光片可见多数病人第三、四腰椎横突尖端密度增高影,椎体可见双边双突影及大部分病人腰椎椎体边缘增生及关节突增生改变。
  2.4.2腰椎间盘CT扫描:多数病人未发现椎间盘突出影像改变。
  
  3治疗方法
  
  3.1选点 选双侧腰椎3、4横突尖部,共四点,用龙胆紫标记,并于标记点及四周用碘伏皮肤消毒2遍。
  3.2局部麻醉 选用6号无芯腹腔穿刺针于标记点刺入至横突尖端背侧,针尖触及骨面后稍退针0.5mm注药,每点注入1%利多卡因注射液5~6ml即可,若遇局部疼痛或压痛明显者可于利多卡因液中混入确点舒松混悬液每点0.2ml。
  3.3局麻后3-5分钟,术野用碘伏重新皮肤消毒一次,铺洞巾,术者戴手套持针刀,刀口线与腰大肌平行压皮刺入缓慢进刀至横突背侧骨面,行切割松解,松解范围以横突尖部、背侧及横突上下缘为度,刀下松动即可出刀,术毕创可贴敷伤口。
  
  4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病人全部症状消失,腰部各方向活动自如,无不适,大便、月经等恢复正常;好转:病^症状基本消失,腰部活动不受限,长时间弯腰工作略有不适,大便、月经基本正常;无效:病人症状无明显改善,腰部活动多无明显改善,大便、月经异常无明显改善。
  
  5治疗结果
  
  124例患者中:治愈98例,好转16例,无效10例。其中:1次治愈lO例,2次治愈48例,3次治愈30例,4次治愈10例。
  
  6讨论
  
  6.1就本病症状,体征及影像改变可见其既有L3横突征特点,又有L4横突征特点,单用哪一个又难以解释以上复杂的症状群,治疗上单独治疗其中之一又达不到满意的疗效,故索性将此病暂定为L3-4横突综合征。
  6.2本病多因:①腰部闪挫,创伤,持续弯腰工作等。②腰部受寒凉、潮湿侵袭。③风湿、类风湿病人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腰肌筋膜致自身免疫损害。④盆腔脏器慢性炎症致细菌毒素随淋巴及血液循环侵害腰肌筋膜,致腰肌筋膜炎变。
  以上病因导致腰肌筋膜急慢性炎症改变,导致炎症区渗出、机化、粘连,压迫刺激肌筋膜内血管引起肌肉供血不足。腰肌缺血引起腰肌痉挛,肌内压增高,造成腰肌进一步缺血,如此恶性循环日久致肌肉挛缩、硬化,最终发展为腰肌劳损。
  6.3根据体壁,脏器牵涉性理论,腰部肌肉病变及腰部肌肉组织血运障碍、腰肌筋膜炎症刺激神经,通过交感神经反射,必然导致盆腔脏器发生功能紊乱,出现肠道、卵巢功能紊乱,采用小针刀切割肌筋膜。松解粘连,降低肌肉高压,改善了肌肉及粘连区的血供,促进炎症吸收,通过交感反馈作用就能调节盆腔脏器的功能,使其功能正常。
  6.4治疗中无效的10例病人中,除3例治疗一次后效果不满意拒绝继续治疗外,其余7例中3例出现了松解后重复粘连的现象,系病人为粘连性体质造成。就粘连松解后如何抑制重复粘连,笔者尚未找到可行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4例虽未见明显二次粘连改变,但仍未达到满意疗效,考虑为广泛腰肌筋膜炎改变,行横突局部性松解无法改变整个腰肌的紧张状态,故笔者认为单纯腰三四横突周围病变患者以上治疗效果较理想,对广泛腰肌筋膜炎病人是否适合上海宣氏大松解术有待商确。
  以上为笔者临床中的些许体会,不当之处肯请同道指正。
其他文献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影响护理安全隐患的诸多隐患因素及制定管理对策,提出在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要强化安全管理,簪高风险意识,严防护理缺陷和纠纷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关键词:护理管理 安全隐患 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29(2010)02—0110—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医疗护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人们对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小儿咳嗽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运用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对照组I(50例),单用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Ⅱ(50例)用纯西药治疗;对以上三组患儿通过10天的治疗,观察各组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率98%,对照组176%、对照组Ⅱ66%,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资料是均
期刊
摘要 在冯盛才提出的经络的实质是机体内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实验资料及基础理论分析推动经络运动的动力。目的:探索推动经络运行的动力来源;方法:利用实验资料及基础理论进行分析;结果:探明推动经络运行动力的种种来源;结论:心脏和脑的活动运动是经络动力学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经络 经络生物电 经络动力学 能量传递    经络理论是中医药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基
期刊
根据本人多年临床经验运用推拿方法治疗颈椎病有一定疗效。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发病患者多见于40岁以后,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向,可能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工作性质改变有关。近几年来,我对几十例颈椎病采用推拿方法治疗颈椎病。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6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23~35岁6例,36~55岁22例,56~75岁8例;病程1月者8例,2~6月者21例,7~12月者7例。 
期刊
关键词 桡神经麻痹 针刺治疗 推拿治疗    桡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神经科疾病,其主要症候为前臂伸肌群瘫痪,致使腕关节不能伸展,呈典型的“垂腕”征其常见病因有肱部外展位垂吊过久,酒精中毒或昏迷时压迫皆有,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而出现之症。    1临床资料    本组37例均由门诊收入,37例中有3例不能说明致病因素,4例为酒醉后过久压迫上臂所致,&例为腋下撑杖过久引起,10例是感冒后逐渐出现症
期刊
关键词 产后尿潴留 推拿治疗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的常见症。一般是指在产后6小时以上,膀胱潴尿不能自行排出者。多是由于产程较长,膀胱颈和骨盆底长时间受到压迫,造成暂时性的神经支配障碍,或膀胱底水肿等原因所致。是暂时性的排尿功能障碍,使尿液部分或完全不能从膀胱自行排出。本人采用推拿治疗53例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53例患者,全部是住院病人,且均为经产道分娩患者。其
期刊
关键词 颈椎病 按摩治疗 电动自控牵引治疗 中药薰蒸治疗    颈椎病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大多是经常低头及伏案工作者,常有颈部疼痛,反复发作,僵硬,甚至颈部活动受限,手指麻木等症状,x线平片或CT检查常见有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生理曲线消失等。其治疗方法很多,常有报道和研究。我院对130例颈椎病用按摩配合电动自控牵引及中药薰蒸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们
期刊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按摩治疗    椎间盘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髓核三部分构成,它具有联合椎体,减轻震动,缓冲椎体间压力的功能。    1病因    ①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损伤、慢性损伤(慢性劳损);②受风寒湿因素的影响;③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    2病理    由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造成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的前后径变狭窄,椎体小关节错位,这样会直接挤压相邻的神经根,使神经根发生急性
期刊
关键词 颈椎病 按摩治疗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由于姿势不当、外伤、感受外邪引起的颈椎病越来越多。药物治疗可以缓解颈椎病出现的颈部僵硬、疼痛、肩背酸困等症状,但因刺激消化道的副作用使其应用受到局限。本人按摩治疗54例颈椎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54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20~35岁者5例,36~45岁者
期刊
关键词 肩关节周围炎 按摩治疗    从2006-2008年,笔者采用传统按摩疗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7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5例,其中男31例,女44例;年龄45-65岁,平均54岁;病程1-6个月27例,7-12个月35例。13-24个月8例,24个月以上4例;静止痛27例,活动痛32例,两者均有16例;刺痛34例,酸胀痛4l例;结节间沟及相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