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K1激酶域抑制剂的构效关系与作用模式

来源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s 1,PLK1)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标,在过去十年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已有多个PLK1抑制剂进入临床研究.已报道的PLK1抑制剂的化学结构类型较多,本文主要针对激酶域ATP抑制剂,总结其构效关系和作用模式,阐述研究进展,以期对PLK1抑制剂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以中黄20、周豆02005、周豆11和周豆18整体子叶节为材料,以MSB为基本培养基,通过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6-BA、IBA和KT 9种浓度组合对大豆整体子叶节丛生芽再生的影响;并将大豆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s,GPATs;EC 2.3.1.15)是植物种子中储藏性油脂三脂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TAGs)合成中的一个关键酶,它催化甘
通过Real-time PCR分析了不同生育时期7个大豆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PAL,C4H,4CL,CHS,CHI,IFS和F3H)的相对表达情况。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籽粒发育过程中豆荚(含籽粒)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法可准确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具有稳定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建立基于HRM的SNP检测方法,确立最佳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是后续基因分型研究的前提和基础.Fad3
为对转基因大豆新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科学评价,对已获得耐盐碱性状显著的转GsCa2+-ATPase基因大豆的3个株系HF50-CA-1、HF55-CA-1、HF55-CA-2的T3植株进行种子萌发率、种
研究了商豆6号3 784.5kg·hm-2产量的群体生育动态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密度181 350~191 850株.hm-2、单株成荚65.4~72.3个、单株粒数137.3~145.2个、百粒重16.6~17.2 g条件下
对吉林省中部两种栽培模式下大豆干物质及养分累积特征的分析,拟探明不同栽培模式下植株生育特征及氮磷钾累积特性。结果表明,高产栽培模式产量为2 268.0kg·hm-2,比常规栽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世界各地交往的不断扩大,我国人民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多元化。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文化塑造上面临诸多困境,
大造桥虫是危害大豆的主要食叶性害虫之一。为了明确大造桥虫幼虫发育龄期及各龄期对大豆叶片的取食量,深入研究其取食危害规律,采用离体叶片单头饲养法,系统观测幼虫生长发
以两个转W16基因小麦株系及相应的受体对照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控水的条件下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转基因小麦抽穗期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对转基因株系的抗旱性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