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宁两优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toh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宁两优1号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168S为母本,以R185为父本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籼稻。2004年开始配组,2008—2011年通过江苏省区域试验,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02)。该品种生育期为141.8 d,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强;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稍深,叶姿较挺,熟期转色较好;米粒长宽比3 ∶1,整精米率61.8%,垩白粒率26.0%,垩白度3.1%,胶稠度85.0 mm,直链淀粉含量16.2%,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关键词:杂交籼稻;选育;产量;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2 1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073-02
  宁两优1号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籼稻,母本168S是从培矮64S与盐稻4号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来的光温敏核不育系,于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15);父本R185是从9311/常规4185//R527三交后代中选育而来的配合力强、株型紧凑、生育期较短的恢复系。2004年开始配组,2005—2007年参加公司组织的品比试验和示范,2008—2011年通过江苏省区域试验,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02)。
  1 选育过程
  1.1 母本168S的选育
  一个优良胞质不育系必须具有良好而稳定的雄性不育性,并且不育系的不育性不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可恢复性好;还要求包颈程度轻,花器官结构适合异花授粉,即柱头发达且外露、柱头可授性强、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以利于提高制种和繁种的产量;此外还要求稻米品质好、配合力高[1]
  2001年夏季在江苏省盐城市用培矮64S作母本与盐稻4号杂交;同年冬季在海南省三亚市种植38株F1,混收。2002年夏季种植F2群体近1 000株,通过镜检花粉活力,从中选择花粉败育类型为无花粉型的无色稃尖的7株优异单株,割茬再生留种;同年冬季在三亚市F3种成株系,选择可繁性好、植株较矮的9个单株留种。2003年夏季,从农艺性状较稳定的株系中选择异交结实率高、花粉败育最彻底的15个单株,同年冬季在海南省三亚市种植成15个株系,p160-174农艺性状整齐一致,其中p168株系表现突出,从中选择5个单株与R185配组。2004年夏季,新组合168S/R185杂种优势显著,产量高、米质好、抗性强,同年冬季在三亚市不育系繁殖0.133 hm2。经过2005—2006连续2年的提纯加代,形成稳定的不育系群体,定名为168S。
  168S属早熟中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在盐城市春播,播始历期85~95 d,主茎叶片数在14~16张;在盐城夏播,播始历期70~77 d,主茎叶片数13~15张。株高83 cm左右,株形紧凑,株叶形态好;叶片狭窄,叶色较深,芽鞘、叶鞘绿色,叶耳、叶枕淡绿色;剑叶挺直稍内卷,分蘖力强,单株有效穗数 9~10 穗,平均穗长23.8 cm,每穗总粒数155~178粒,千粒质量在23 g左右。开花习性好,花时较集中,正常气候条件下,08:30—09:00始花,09:30—11:30盛花,阴天会推迟;柱头自然外露率为76%左右,其中双边外露率为47%左右,制种调查异交结实率达50%左右,开颖角度在31°左右。2011年送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进行育性鉴定,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无论是在长日高温(14.5 h,25.0 ℃)、长日低温(14.5 h,23.5 ℃),还是在短日高温(12.5 h,25.0 ℃)下,168S不育性均很稳定,其自交结实率均为0,花粉不育度均在99%以上。
  1.2 恢复系R185的选育
  2001年8月在江苏省盐城市以9311作母本,以常规品系4185作父本去雄杂交,次年春季在海南省三亚市加代,其F1与恢复系527继续杂交。2002年夏季从该F2代群体中选择出中熟、大粒、茎秆粗壮、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42个。2003年春季在海南省将入选的42个单株种植成株系,其F3代至F6代经海南省和正季连续加代选择。2004年春季,选择株型紧凑、生育期适中、米粒透明、垩白度低、抗病性强的单株8株,并分别与168S侧配,2004年夏正季进行杂种F1优势鉴定,其中编号为R18-5株系与168S配组组合表现为农艺性状优良、穗大粒多、杂种优势显著,于是将R18-5恢复系定名为R185。
  1.3 宁两优1号的选育
  2004年夏季,新组合168S/R185表现为杂种优势显著、产量高、米质好、抗性强,同年冬季在三亚市繁殖168S 0.133 hm2,168S/R185小面积试制0.013 hm2。2005年在公司内部的品种比较试验中表现较好,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28%且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组区试,比对照Ⅱ优084增产3.57%,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继续区试,产量与对照Ⅱ优084相当,米质达国家三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抗稻瘟1级,综合表现优异。2011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9 397.5 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8.0%。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杂籼组区试,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8 310 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1.79%,2009年比对照增产且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生產试验平均产量 9 397.55 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8.0%。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籼稻新组合宁两优1号表现高产、稳产的特点,并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3 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江苏省区试数据表明,该组合全生育期为141.8 d,较对照Ⅱ优084早熟1 d左右;株高127.7 cm,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强;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稍深,叶姿较挺,熟期转色较好。有效穗228万/hm2,每穗实粒数147.3粒,结实率84.1%,千粒质量28.2 g。
  3.2 稻米品质
  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的检测结果:长宽比3 ∶1,整精米率61.8%,垩白粒率26.0%,垩白度3.1%,胶稠度85.0 mm,直链淀粉含量16.2%,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3.3 抗病性
  江苏省杂交中籼组区试抗性鉴定结果:对苗稻瘟病ZB15、ZC15、ZD1、ZE1、ZF1、ZG1等6個生理小种免疫,穗颈瘟2级;对白叶枯病浙173、JS-49-6、PX079、KS-6-6等4个菌株抗性3级;感纹枯病。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净秧板播种量 150 kg/hm2 左右,旱育秧播种量300 kg/hm2左右。
  4.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 d左右,大田栽插27万~30万穴/hm2,基本苗105万~120万/hm2。
  4.3 科学肥水管理
  一般施纯氮量225 kg/hm2左右,肥料运筹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并重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水分管理上,注意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足苗后适时分次搁田,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1周断水。
  4.4 病虫草害防治
  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中后期综合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穗颈瘟、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注意黑条矮缩病、白叶枯病的防治。
  5 讨论与结论
  杂交水稻的生产应用在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育优质高产水稻已成为杂交水稻育种的主攻方向。
  稻米品质包括外观品质、碾米品质、蒸煮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4个方面。作为商品的食用稻米必须外观好、易加工和食味佳,才会有更高的价格,赢得更大的市场。稻米品质的形成是遗传和栽培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4]
  垩白是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垩白主要受稻米品质形成期“源库”水平的影响[5],“源”不足是垩白形成的主要原因[6]。“源和库”不协调也是产生垩白的重要原因,籽粒大小与垩白形成有关,籽粒越大,垩白出现的概率越高[7]。宁两优1号灌浆成熟期表现籽黄秆青,籽粒大小中等偏大,“源和库”协调,垩白度低。
  杂交水稻的稻米品质性状在遗传上主要取决于双亲的品质特性。在优质杂交水稻育种中,必须选用品质均优的双亲配组,或双亲之一为优质亲本,而另一亲本也应具备中等偏上品质[8-9]。因此,优质杂交籼稻育种的关键是选育优质不育系和优质恢复系,宁两优1号是选用优质两系不育系168S与自选优质恢复系R185配组育成的优质两系杂交籼稻组合。其中R185米质达国标优质稻谷三级以上。宁两优1号的育成证实了优质杂交组合的选育需选用双优质亲本的理论是成立的。
  参考文献:
  [1]曹立勇,申宗坦. 广亲和籼稻不育系选育方法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8,24(1):61-67.
  [2]杨世佳,韩证仿,刘美佳,等. 氮肥用量对江淮粳稻稻米品质及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2,28(4):703-708.
  [3]钟海明,柳美南,颜春龙,等. 稻米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及水稻品质育种技术策略[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6):5-11.
  [4]龚红兵,曾生元,李闯,等. 环境条件对江苏粳稻食味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0):55-57.
  [5]蔡一霞,徐大勇,朱庆森.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2004,21(4):419-428.
  [6]赵式英. 稻米的垩白[J]. 国外农学:水稻,1982(6):43-46.
  [7]谭震波,况浩池,阴国大,等. 杂交稻碾米和外观品质性状遗传及相关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1993,21(3):212-215.
  [8]廖伏明,周坤炉,阳和华,等. 籼型杂交水稻杂种与亲本的稻米品质比较[J]. 中国水稻科学,2003,17(2):134-140.
  [9]周开达,李宏伟,成 宇.优质是杂交稻发展的必由之路[J]. 杂交水稻,1994(增刊1):42-45.
其他文献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中考中如何对电学实验进行考察,是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初中物理电学实验基本内容出发,就考什么,怎么考等问题,通过几个典型问题与广
本文以化归思想的概述为出发点,并从降次法、分割法、消元法和增元法等方面,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化归思想的方法,以期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借鉴意义.
以阿维菌素废水为处理对象,在工业化中温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研究了污泥无载体颗粒化过程中的污泥特性。研究表明,接种絮状污泥,经过189 d运行成功实现污泥无载体
研究外部光注入波长1.31μm半导体激光器激光混沌同步及其同步特性,当系统有较大的参数失配和外界噪声时同步仍可保持;数值模拟了该系统具有正弦调制信号0.25GHz在保密通信中的应
该文介绍研制成功的发射药床动态挤压破碎物理仿真试验装置。用半密闭爆发器作为压缩动力源,其可控性使该装置能物理模拟火炮发射装药弹底药床点燃前所处的力学环境。用活塞压
为了获得高质量卷丹百合鳞叶基因组DNA,在传统CTAB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和优化,筛选出较理想的D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卷丹百合鳞叶基因组DNA电泳条带清晰,
从呈花叶症状的芥菜病株上分离到毒源,经CP基因克隆、序列分析以及电镜观察鉴定为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利用提纯的病毒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TuMV多克隆抗体,
第三节常见不适症的保健按摩(二)五、肩部酸沉肩部酸沉是指肩部无明显压痛和功能受限,以肩部酸胀、沉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自觉症状。(一)原因1.感受外邪:因肩部坐卧当风、睡觉
电功与电热的实验有三个方面:1.实验探究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实验探究小灯泡的额定功率;3.探究影响电流做功放热因素的实验题.中考命题一般是从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评估的角
合适的旅游同伴可以为旅行添姿加彩,不合适的同游者可以让景区的风景绚丽不在。旅游同伴的选择也会限制我们的出行。在此背景下,本文设计了一个以旅游决策感知为前提的基于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