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文、悟意、审美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li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对选文的要求是“文质兼美”,选文的语言表达要规范优美、合乎语法、生动形象。通过组织学生学习语法、修辞技巧等知识,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选文的思想情感要向善、向美。语文中的阅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语文的阅读要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唤醒、思想的滋养、精神的洗涤、审美的熏陶,要立足学生成长本位,从生命的高度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教材中的文言文是古人用文言这种书面语写成的文章,是古人用来描摹现实生活景观、抒写内心情感和阐发有关人生、历史哲理思考的载体,作为语文教材的选文,和现代文一样,有着“文”与“质”的范本功能。学生在这些文言文所提供的语境中,熟悉并掌握基础的古代汉语知识,通过古代汉语知识这一工具理解文章所写内容,在赏析文章的章法技巧的过程中,接受民族文化熏陶,吸收文化精髓。文言文的阅读教学要着力于文章的阅读和文化的阅读两个层面。
  一、文字层面的阅读
  以释义为主要活动,通过对字、词、句的疏通,将文字符号还原成意义,使学生基本掌握文章传递的信息,理解文章内容。要真实再现文本内容,消融时代代沟、促成学生与古人交流,关键是正确、准确把握字词的字典义,能够掌握文言常用字词、古今异义、通假字、常用句式等文言知识。这个阅读过程并不是将文章阅读变成汉语知识的考证,而应是在整篇文章的语境下对文字的理解。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在汉字造字之初就已经确定字的本义了,在汉语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引申义和比喻义,因而一个汉字在现代汉语中和古代汉语中的意义,不会超出本义的范围,学生在初读文言文时即使不借助字典等工具书也可以“猜”出大概意思来,因此文字层面的阅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通过反复朗读揣摩字义。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什么不用讲解分析,只要读上多遍就能感知其义?就是在反复的朗读中,结合上下文语境猜出不明白的字词意义,再放在语境中不断纠正、整合,从而使整篇文章意义渐渐明朗起来。文言文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解字识义”。在长期的“猜”的活动中,学生辨别语句意义的灵敏度会不断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其次是借助工具书,规范对字词的解释,积累文言词汇、语法,纠正对文意的误解和偏解,为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打好语言基础。整体朗读可以让学生猜出文字及文章的大概意思,但毕竟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有时代的距离,语言现象、文化背景都存在着差异,文言文中会有一些词汇、句法是学生不借助工具书不能理解的,要准确地解释字词义,从而最接近文本内容,必须查阅工具书。
  读懂文言文是文言文阅读的开始,但不是终止。文言文是作者所处那个时代的美的创造物,也是那个时代美的标志。这些文章创作的目的不是将古代汉语知识传承给后人,而是作者按照时代的审美标准,以自己个性的语言、精当的写作技巧组织文章,抒发情感,表达对生活、人生的认识。因此,在阅读中,文言文美的感知不是来源于各个字、词、句、段,而是来源于字词句段有机结合成的整体,文言文要作为文章来阅读。
  不同的文章体式,审美活动的切入点不同。文言文文体要求比较严格,体类划分也比较细,所以文体特征也比较明显,阅读重点应该不同。论说文应审视其说理是否透彻,论据是否典型,论证是否严密,语言是否严谨;赋则审视其情感是否饱满,音韵是否和谐,铺叙是否充分;传状审视叙事是否流畅、吸引人,形象是否传神,语言是否生动等等。文体格式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表达的方式都有限制,也限定学生阅读时采用的方式和阅读重点,通过细节品读,体会文章的表现力。一些细节看似可有可无却牵一发而动全身,看似随手拈来却独具匠心。
  二、文化层面的阅读
  文言文作为古代文章的典范,不仅涉及语音、文字、修辞等工具型的内容,更涉及语言形式之外的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心理情趣等内容,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也是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阅读应该挖掘文言文中的精神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将之内化为学生的完美人格。
  求真、求实的生活态度。在许多作品中,作者不仅描绘了山川景物的秀丽、雄伟、奇谲,而且抒写了他们的喜爱之情,展现了古人陶醉山水的情感,流露出古人对自然界所有生命的尊敬之情和对和谐的“物我”关系的追求。他们不敢亵渎自然,以平等的态度与自然相处,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心情,获取生活的灵感,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古人在和谐的“物我”关系中形成的不温不火、气定神闲的精神气质,恰是现代学生所需要的。文言文中常见到作者对“时光易逝”“生命不可复得”的感慨,在对深刻的人生哲学认识下,古人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时光中增加生命的厚度,求真、求实既是民族文化中科学精神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中敬畏生命的哲学精神体现。
  在《游褒禅山记》中,苏轼不仅考证了“华山”和“褒禅山”得名的原因,而且亲自到洞中游览体验,更是通过这一次体验提醒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苏轼为了解开“石钟山”得名原因,于月夜到山中择石而扣,并在“舟人大恐”的环境中仔细观察,终于得到真相,告诫人们:“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求真、求实的理性态度让人保持对社会现象的清醒的认识和力排众议的勇气,形成了平等、独立的人格。在众人都以“从师”为耻,“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的社会环境下,韩愈却高举“从师”的旗帜,指出“耻学”的危害,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等高于时代之上的观点。
  向善、求美的道德追求。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作者处在怀才不遇的尴尬境地,远至先秦时期的屈原,近至清末的龚自珍,无论是尚为小官还是被贬流放,作者都秉承了中国知识分子那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责任感,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来捍卫“美”的人格,坚守“善”的理想。
  在现阶段,大多数的文言文教学仍侧重于“言”的层面,把知识技能的熟练化作为教学目标的全部,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通假字、字词意义、虚词用法、一词多用、古今异议和特殊句法,师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停留在文字层面。文言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古代汉语词句知识的掌握,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文本内涵的把握,对文化的传承。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有从“通文”到“悟意”再到“审美”三种境界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中学(223900)
其他文献
一谈到写作,学生皱眉,教师苦恼,这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写作训练课上,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个题目或范围,稍作提示或者让学生稍作议论,然后就让他们在沉闷的课堂上“创作”。这样的写作训练,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不能燃起学生创作的热情。  究其原因,这与教师习惯于一厢情愿,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无关系。传统的写作教学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灌输,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只把学生当成拥有共性的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遵循命题、指导、写作、批改、修改的常规思路,长此以往,当然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我们是否感觉到,学生对作文还是心有畏惧,写出的文章有形式没内容,有技巧没真情?而我们是否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是不是可以回过头来思考一下,是否忽略了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作文的源头。  我们要求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题材要新颖,但始终不能如愿。叶圣陶先生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
期刊
众所周知,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文言文部分的内容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命题者的选文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看出命题组对“三国”这段历史的重视程度。而作为学生了解三国的主要渠道——《三国演义》,也应当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对于提高文学素养、发展思维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
期刊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为人教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篇目,人教社的课后练习题第二题这样说:“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第四题这样说:“进一步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对于这两道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天伦之乐”的友情和自然景物描写中透露的热爱及李白的乐观开朗性格等信息。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诗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向社会和用人单位输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当前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大都学有一技之长,也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但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中职生将来大都要从事基层服务行业,要实现对服务对象高质量的服务,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话,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中职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  然而,长期以来
期刊
浙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中有马克·吐温的寓言故事《生命的五种恩赐》,编者的意图是为了告诉学生:一个人只有拥有强烈的死亡意识,才会珍惜短暂而宝贵的生命,才会通过自己的不断奋斗去创造丰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经营朴实美好的爱情,赢得不一定崇高但却真实的名望,享受所有这些带给自己的饱含泪水与欢笑的真实人生。这样的主题对于十六七岁的职校学生来说,显得有些沉重且难以理解。他们的人生阅历毕竟太浅,加上平时课外阅读
期刊
把《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加以比较,可以化用四句诗来概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三个女人三台戏,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作者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作品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被压迫劳动人民强烈的反抗精神,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感天动地“第一悲剧”。《西厢记》是王实甫最成功的作品。它鲜明地表现出反对传统礼教和婚姻制度的主
期刊
《雪山的长夜》是著名作家迟子建在2003年春发表的文章,文章用一个短句“午夜失眠,索性起床望窗外的风景”开篇,而后描写“在不经意间领略到的冬夜的那种孤寂之美”。然而当亲人永诀之后,贪恋窗外好山好水的作者连看风景的勇气都没有了,当远处灯火泯灭后,雪山在星光下却显得格外光华,天上的星星成了作者心中永久的神灯,雪山成了作者灵魂依托的地方,最后作者获得了再次看风景的勇气。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莫衷一是。辨
期刊
《苏幕遮》是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小令,选入了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首词天然不事雕琢,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笔者在这首词的教学中,正当学生都陶醉于欣赏“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意趣时,却突然一转,集中到关于“侵晓窥檐语”的解读上。学生针对“窥”“语”的主语是鸟雀还是人这个问题,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论。  学生分为两
期刊
讲评课的实效性至关重要。笔者以为讲评课应按照呈现、诊断、矫治、巩固的形式进行,先是呈现学生的典型答案,展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诊断,查找问题所在;再次,组织学生进行矫治,归纳出如何规避错误的方法策略;最后,再进行同类试题的巩固训练,提高学生的课堂达成度。  一、课例分析  第一步:原题再现。  越中览古【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