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应在学生“问题”上用力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o_h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评课的实效性至关重要。笔者以为讲评课应按照呈现、诊断、矫治、巩固的形式进行,先是呈现学生的典型答案,展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诊断,查找问题所在;再次,组织学生进行矫治,归纳出如何规避错误的方法策略;最后,再进行同类试题的巩固训练,提高学生的课堂达成度。
  一、课例分析
  第一步:原题再现。
  越中览古【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第二步:案例呈现。
  课前通过批改练习,选出有代表性的答案。
  答案1:作者以乐景衬哀情,写勾践破吴、战士衣锦、宫女如花等昔日繁华景象,反衬了今日的荒芜颓败。
  答案2: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昔日越王大破吴国的繁华景象与如今凄凉萧条之景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之感,揭露了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第三步:甄别诊断。
  教者先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对两个答案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两个答案来自于学生,属于学生的典型答案,让学生进行自我发现,既能有一种亲切感,同时又能唤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个体思考、群体讨论,达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效果。虽然学生可能不会一下子将问题看得很清楚,但这种发现式的诊断手段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纠偏能力。
  在学生甄别诊断时,教者应适时引导:这两个答案的区别点在于手法以及情感的理解差异。先让学生分析研讨三四句,过去是“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的热闹、繁华景象,而现在是“惟有鹧鸪飞”的凄凉景象。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里应该是对比而非衬托。再说情感,这里是不是哀情?是否表现作者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这些在诗歌中并没有体现,只是一种臆想,诗歌鉴赏情感的把握必须有依据,我们应该学会知人论世,要了解李白所生活的时代,以及李白在当时时代的心理状态,体会其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所以这首诗是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历史感慨。忧国伤时和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根本就是硬贴标签。
  第四步:探寻规律。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归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让学生反思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找规避问题的良策,建构知识的网络体系,以达到做一题,明一法,通一类的理想效果。这种来自于学生自我实践性的小结才是最有价值的,远远胜过教师的单纯的“告诉”。比如引导学生反思问题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总结规避问题的策略,就是“抓手法特征,找情感依托”;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体系,比如什么是衬托,什么是对比,衬托的类型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以虚衬实、以乐景衬哀情等多种形式,归纳衬托与对比的区别,总结出“找双方,析关系,看重心”的答题策略。这种规律的总结是建立在学生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对文本的深度解读的基础上,因此,更能让学生加深印象,形成能力,促发课堂思维的有效拓展,使固化的知识演化为学生的能随身携带的能力。
  第五步:二次训练。
  讲评课如果只停留在对所训练的试题的讲评上,学生的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必须通过巩固训练以达到反馈检测的目的,使所得到的实践到理性的认识再回到实践的平台加以检验。讲评课应当采用不练不讲、讲后必练的形式,才能让本堂课归纳出的规律性认识得到实践性的反馈,让学生在二次练习中通过实践验证,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对考点的反复,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能力。如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就进行了二次训练,精心选择了高考试题为练习材料,使训练效度得到很好地保证。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2012年福建卷)
  在学生当堂限时训练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衬托这种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具体运用。在此基础上对照参考答案进行感悟。
  参考答案:“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二、教后反思
  1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
  不少教师往往在讲评课的开始,就试图从方法入手,给学生一大套术语。如果本节课上课伊始,教者就给学生讲述什么是衬托,衬托与对比有什么区别,怎么区别衬托与对比。这些内容在开始呈现,只能采用“告诉”的方式,因为学生可能对衬托的手法还没有形成理性的认识,这种告诉的方式并不能真正化成学生的能力。因此,讲评课必须找寻讲评的依托,即学生的问题。课堂应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以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核心,以学生的成长为根本。
  2讲在关键处,评在易错处
  高三语文复习效率的评价指标核心应该是看学生的习得状态,那么,一堂高效的语文试题讲评课,应该看学生对所讲评的试题获得了怎样新的认知,取得了怎样的收获。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备课时就不仅要备试题本身,知道答案是什么,知道怎样讲通答案,更要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困惑之所在,找到破解难题的关键,教师的“讲”应该在关键处用力,易错处发力。
  3以学生为讲评的主体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导读、导思,把发现问题、拨乱反正的权力交给学生。课堂上绝不能由教师一讲到底,担任评的主角。当下,很多教师缺乏以生为本的讲评意识,认为自己是讲评的主体,满堂讲,满堂评,缺乏课堂的互动,缺少课堂的生成。事实上,任何一堂课都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应关注学生的有效思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精讲精练,充分让学生展开自评、互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讲评课的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226401)
其他文献
抛开语言壁垒,文言文依旧是阅读教学范畴。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选取好的切入点直接影响到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只有选择好的切入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层次清晰。  一、切入点要围绕目标  众所周知,解读文本首先要感知文本,其次是理解文本,之后是领悟作者创作意图,最终联系实际总结体验感受。这是一个在文本阅读中提取价值取向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解读文本就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感知、理解
期刊
一谈到写作,学生皱眉,教师苦恼,这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写作训练课上,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个题目或范围,稍作提示或者让学生稍作议论,然后就让他们在沉闷的课堂上“创作”。这样的写作训练,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不能燃起学生创作的热情。  究其原因,这与教师习惯于一厢情愿,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无关系。传统的写作教学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灌输,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只把学生当成拥有共性的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遵循命题、指导、写作、批改、修改的常规思路,长此以往,当然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我们是否感觉到,学生对作文还是心有畏惧,写出的文章有形式没内容,有技巧没真情?而我们是否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是不是可以回过头来思考一下,是否忽略了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作文的源头。  我们要求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题材要新颖,但始终不能如愿。叶圣陶先生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
期刊
众所周知,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文言文部分的内容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命题者的选文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看出命题组对“三国”这段历史的重视程度。而作为学生了解三国的主要渠道——《三国演义》,也应当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对于提高文学素养、发展思维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
期刊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为人教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篇目,人教社的课后练习题第二题这样说:“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第四题这样说:“进一步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对于这两道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天伦之乐”的友情和自然景物描写中透露的热爱及李白的乐观开朗性格等信息。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诗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向社会和用人单位输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当前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大都学有一技之长,也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但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中职生将来大都要从事基层服务行业,要实现对服务对象高质量的服务,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话,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中职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  然而,长期以来
期刊
浙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中有马克·吐温的寓言故事《生命的五种恩赐》,编者的意图是为了告诉学生:一个人只有拥有强烈的死亡意识,才会珍惜短暂而宝贵的生命,才会通过自己的不断奋斗去创造丰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经营朴实美好的爱情,赢得不一定崇高但却真实的名望,享受所有这些带给自己的饱含泪水与欢笑的真实人生。这样的主题对于十六七岁的职校学生来说,显得有些沉重且难以理解。他们的人生阅历毕竟太浅,加上平时课外阅读
期刊
把《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加以比较,可以化用四句诗来概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三个女人三台戏,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作者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作品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被压迫劳动人民强烈的反抗精神,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感天动地“第一悲剧”。《西厢记》是王实甫最成功的作品。它鲜明地表现出反对传统礼教和婚姻制度的主
期刊
《雪山的长夜》是著名作家迟子建在2003年春发表的文章,文章用一个短句“午夜失眠,索性起床望窗外的风景”开篇,而后描写“在不经意间领略到的冬夜的那种孤寂之美”。然而当亲人永诀之后,贪恋窗外好山好水的作者连看风景的勇气都没有了,当远处灯火泯灭后,雪山在星光下却显得格外光华,天上的星星成了作者心中永久的神灯,雪山成了作者灵魂依托的地方,最后作者获得了再次看风景的勇气。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莫衷一是。辨
期刊
《苏幕遮》是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一首小令,选入了人教版新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首词天然不事雕琢,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笔者在这首词的教学中,正当学生都陶醉于欣赏“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意趣时,却突然一转,集中到关于“侵晓窥檐语”的解读上。学生针对“窥”“语”的主语是鸟雀还是人这个问题,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论。  学生分为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