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任何人骑自行车都会得到好处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243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香港《今日世界》三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为《脚踏自行车,健康又愉快》,摘要转载如下:
  一般美国人通常都把自行车看作儿童玩具,一俟长大到可以驾驶汽车,便立刻把自行车弃之如敝履。可是,全美国好几千万的成年人现已再度发觉脚踏这种两轮车,不仅是一件赏心乐事,同时还大大有益身心健康。
  据美国自行车制造商协会的统计,一九七二年,美国销售的新自行车比新汽车为多,这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在过去三年来,骑自行车的美国人几乎增加了五千五百万,总数几达七千五百万人。
  美国成年人现在所买的自行车和过去那种轮胎充气而笨重的怪物大不相同。他们现在所买的是很轻而机件精细的、三速度或十速度跑车;配有离轨变速器及向下伸延把手的自行车。
  医生们都认为,几乎任何人骑自行车都会得到好处;尤其是对心脏、循环及呼吸系统更为有益,同时也是控制体重的最有效方法。踏车一小时,耗热量约六百卡路里。许多不大爱柔软体操或是剧烈运动的人都发觉,骑两轮的自行车减肥,不仅毫不费力,而且还感觉有趣。
  政府的研究也显示,在市区内与工作有关的外出,百分之四十三通常都在四里的路程之内,骑自行车去十分容易。如果这样的话,显然还可以节省汽油,减少交通挤塞,并可大量空出泊车位。
  使骑自行车更安全和更方便的特别路线——自行车路,在美国正增加好几倍。自从一九六三年以来,各类自行车路线已开辟了大约二万五千里。许多自行车路都设在国立或州立公园休憩区内。其余则是穿插于风景或历史名胜地带的长途路线。市区自行车路显著的增加,使宁愿骑自行车上学、工作或被短途差遣的人倍感便利。
  (1977年3月14日《參考消息》)
  ◆点评:大道至简,简约而不简单,自行车绿色健康出行,正暗合这一理念。
其他文献
瓜皮帽,很多人以为它是满族服饰,却不知它是正宗的漢族“土特产”。它的真正发源地是南京,创制于明太祖时期,而且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制定的一种样式。据《中国服饰史》记载,其创制之初,由六片黑色绒、缎合成,呈半球形,顶缀帽珠,称“六合一统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  至于流行,似乎从明代开始就是全国性的,明人陆深《豫章漫钞》云:“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缝,下缀以檐如筒,阎宪副闳谓予言,亦太祖所制,若曰
由党派代表、社会贤达参加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一个专用词语“界别”作为划分委员身份的标准。界别,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显著特色之一,它有别于人大代表以地域为依据区分的方式。  1954年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成立时,有了最初的界别提法,例如“医药卫生界”“教育界”“新闻界”等,而此前都笼统地称为“参加单位”。事实上,从政协工作分析,界别是指政协组织按照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和社会各界等不同类别,分配委员名
近来,我们听到许多居民反映,有些投机倒把分子经常串街走巷,或者聚集在公共场所附近,鬼鬼祟祟,交头接耳,进行非法交易活动,有的人还经常以走亲访友为名,大肆贩卖大米、棉花、木材、粮食复制品(如年糕、糕团)等,甚至有些投机倒把分子公开地背着帆布袋,挨家挨户地向居民进行非法地购买票证活动。我们认为这是当前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我
河南兰考、安徽凤阳,是两个穷名远扬的地方,曾“盛产”要饭花子。  后来,兰考来了个焦裕禄,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积劳成疾,壮烈殉职,成为“中国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凤阳来了个县长吉诏宏,深入基层,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顶着各种压力,“甘从头顶落乌纱”,偷偷扶持小岗村的分田到户,成为全国“大包干”的“第一推手”。  2012年12月,吉诏宏病逝,曾任凤阳县副县长的沈维骥(后来任滁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在
汉宣帝时,西北边境上传来警报,说羌人时常出没骚扰,攻占城池,杀害官吏,情况十分严重。朝廷得报,立即召集会议,商量对策。大臣们都主张立即派遣大军,前去攻剿。可是当宣帝征询谁可以率领大军前去的时候,大臣们却个个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做声。  这时,赵充国老将軍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到西北边境地区去看一看究竟。宣帝很高兴,对他说:“依你估计,羌人实力如何,你需要多少兵马,多少武器和粮草,尽管提出要求。”赵充国说
现代黄金最常见的形状是长方形,俗称“金条”,古代流行的形状则多种多样。先秦时,人们喜欢把黄金做成饼形和方块形,前者称为“饼金”,有圆形和不规则形;后者叫“金版”,每一版上加盖十几个到二十几个印记,故又称“印子金”,使用时就割下一块。  到汉代,黄金被铸成麟趾形和马蹄形,每枚重约一斤,称“麟趾金”和“马蹄金”,这种金子后代仍时有发现,据《梦溪笔谈》,北宋就有人挖出过。20世纪70年代,在西安西南郊鱼
一个令我难忘的生活细节  我在家排行最小,小孩子难免因顽皮而闯祸,而父亲从来没大声训斥过我,我也没挨过打。  “诚实本分、勤于学习、诚信待人、为人切忌张扬”,这是父亲的教诲。对我们几个子女的教育,父亲向来是抓大放小,牢牢把握大方向。他不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以家长设定的目标来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在我的记忆里,他从来没问过我考试得了多少分,学习成绩排名班级第几,连择业这种大事,父亲也尊重我的意见,所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举国上下,开始了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一大批冤假错案得到澄清。当时“平反”一语,可说是老少皆知。  “平反”最早出现在《汉书·隽不疑传》中:“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辞海》说:“王先谦补注引《通鉴》胡注:‘平反,理正幽枉也。’谓把冤屈误判的案件纠正过来。”  隽不疑,西汉渤海人,字曼倩,对《春秋》颇有讲究,且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行为举
如今的菜,鸡鱼肉蛋都包括。但在古代,“菜”一点荤味也没有,至少在清代以前还没有荤的味道。  《说文》曰:“菜,草之可食者。”《荀子·富国》记载:“古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这里的“菜”都是蔬菜之意,没一点肉味。  明代郎瑛的《七修类稿》说荤菜的由来与东南沿海渔民有关,那时蚌肉“贱之如菜”,但并未将肉归入“菜”中。把荤素都称为“菜”,应源于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满菜多烧煮,汉菜多羹
刘甫江,湖南隆回县七江乡水源村人,1943年出生。1963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10月调入总参谋部管理处,任林彪内勤警卫。1969年6月转业,任邵阳市纺纱厂保卫科长。林彪“九一三”事件后被调出保卫科,一直在粮食部门工作,现已退休。下面是他任林彪内勤警卫期间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1963年12月中旬,我光荣地成为河南省洛阳总字352部队一名解放军战士。在此服役3年,年年被评为“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