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盛世 玉雕件美轮美奂 天然品质突显收藏价值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lip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礼·考官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如来玉佛像
  和田玉作品选料上乘,雕工精湛,造像躯体浑厚,造型敦实,体态优美大方,面相宽平,呈低首俯视状,体现了其慈祥的姿态,显示出当时匠人高超的雕刻技法。格局规整,形态端庄,面庞圆润,低眉垂目,又有丰盈华贵、富丽堂皇之美感。身形优雅得体,温厚圆润,色泽柔和,更显其圣洁华丽之美,精美绝伦,光彩照人,悲天悯人的意韵通过佛像的面容刻画得以永恒留存在美玉之上,弥久不息,整件佛像玉质致密,细腻温润,琢工精致,线条流畅,是一件不可不赞的精品佳作。采用静寂相以示清净生喜的佛家真谛,大士冰肌雪肤,端庄素美,佛光伴玉色生辉,呈自然流线,衬托出法相无比高贵,让人不由自主生出崇敬之心,一扫胸中尘埃,只愿此生干干净净。(图1)
  玉琮
  《周礼》中就有“以黄琮礼地”的记载,也就是说在礼仪活动中用琮来祭祀地神。多数学者认为琮是一种沟通天地的法器,上大內圆象征天,下小和外方象征地。
  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此玉琮为造型大、制作精、纹饰最美的玉琮。釉质温润,抚之如婴儿肌肤,包浆自然透露着历史的气息,堪称“玉琮王”。玉琮的造型是内圆(孔)外方,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巫师也常用劣质的玉琮、石琮,或被烧过的玉琮,来镇墓压邪、敛尸防腐、避凶驱鬼。玉琮造型精湛,外观呈长方柱体,上下两端为射,琮壁四面中间有竖槽。整个器表与孔壁都经过仔细打磨和抛光,显得十分平滑光润。(图2)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瓷器历史悠久,制作技艺精湛。从商代原始瓷的古拙质朴到成熟瓷器的细腻精致,从青瓷的一枝独秀到不同瓷种的百花竞艳,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缩影。中国古代瓷器深刻影响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烟台市博物馆的《瓷苑掇英》展厅展出了馆藏部分瓷器精品,各具特色,各有源流,为观众们展开了一幅瑰丽的瓷器艺术画卷。在此选取博物馆所藏几件珍品与读者分享。
期刊
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展出过一批雍正珐琅彩瓷器,笔者有幸观赏,大开眼界。  雍正珐琅彩是在康熙珐琅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帝王喜爱,于是便邀请了具备珐琅制作技艺的洋人人宫,设置珐琅作坊,研制出用珐琅彩料在瓷胎或紫砂胎上绘制图案。雍正年在怡亲王监理下,研发出珐琅彩料,令景德镇窑厂烧制出莹润薄透的瓷胎,由宫廷画师以色彩明艳的珐琅彩料在白胎上作画,并在宫中设炉二次烧造。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雍正珐琅彩瓷特展,
期刊
【摘要】:高安元代窖藏自发现至今,仍属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热点。究其原因当属窖藏出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其数量之多、品质之精、造型之众、器型之硕大令世人瞩目。窖藏发现30余年来,虽先前的窖藏研究对主人早有定论,然而随着近来对其出土器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主人及身份出现的诸多疑点也逐渐显露。此次对窖藏主人的再研究,是在剖析窖藏器物的文化属性、使用功能基础上,以高安明正德《瑞州府志》之所载的、元代瑞州路与之有
期刊
鎏金银瓶(见图1),北周,1983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中,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该瓶是通过丝绸之路流传到中国的具有萨珊风格的金银器,精美绝伦,独一无二,号称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为“国宝”。  银瓶通高37.5厘米,最大腹径12.8厘米,重1.5千克。银质,表面鎏金,环形单把,把上方铸一头戴贴发软冠、高鼻深目的人头,面向瓶口,瓶口
期刊
和田青玉马车全套  玉车马也称玉辇,为天子所乘之车。此件和田青玉马车全套,长70cm,高18.5cm,重13.4kg,起拍价为人民币4000万元。  该套和田青玉马车藏品由马匹、车辕、车身、车厢、车轴、车轮、驭手车夫及帝王乘坐者所组成,各部件独立,组合起来便成为一套完整的玉车马,车轮可转动。玉马车车厢顶盖及三块厢板拼合处均以四边公母槽口作联合,整体镶入下部的厢底凹槽内,各部件的边缘连接处严丝合缝,
期刊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它凝结者千百年来的艺术创造、辛勤勞动和聪明智慧。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也是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对瓷器的传承和保护是亩个人的责任。瓷昌精美。却易碎;古瓷高价,却容易被造假;器形繁多,却不知如何入手……这些都成为困扰爱瓷之人的大难题。“瓷器有纹,不值一文;缺一角,不值一角”。只青掌握技巧和方法,才催保荠好瓷昌,使瓷器“永葆”价值。  青釉竹节盘口瓶  器形规整,造型端庄,口部
期刊
海兽葡萄纹铜镇  该铜镜圆形,厚重,质地泛白,以高浮雕葡萄纹为主题纹饰,间飾海兽、鸟雀、蜂蝶、花草等图案,华丽而繁缛。其构图方式分作内外两圈,由于葡萄及长瓣花之枝蔓由内圈连亘于外圈,甚至延及外缘,古时人以神灵为佑,其有辟邪消灾之功,尤为难得和珍贵。这件镜子上手较重,手感比较圆滑,没有棱角,不刮手;这件铜镜敲击声音比较低沉、圆润,符合老铜镜的特点。工艺精美,包浆肥厚滋润,开门的硬锈,古朴大气,保存完
期刊
五彩狮子祥云纹观音瓶  侈口,颈部较短,丰肩,肩下弧线内收,至胫部以下外撇,浅圈足,瓶体修长,线条流畅。整体造型端庄秀美,胎质莹润腴厚,疏朗俊逸。底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识,值得收藏。(图1)  青花几仙人物赏瓶  撇口,细长颈,圆腹,圈足。此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青花发色纯正自然,构图较为疏朗。器身所绘纹饰栩栩如生,人物神态逼真,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款识,极具收藏价值。(图2)  青
期刊
翡强也称翡翠玉。是玉石中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其颜色丰富多彩、鲜艳明媚、质地细腻温润、光泽动人,为其他种类玉石所难达到,翡强因此又青“玉中之王”的美誉。  翡强原石  翡翠之名由来已久,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载:“余(欧阳修)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颍州时,尝以示僚属。坐有兵马钤辖邓保吉者,真宗朝老内臣也,识之,日:此宝器也,谓之翡翠。云禁中宝物皆藏宜圣库,库中有翡翠
期刊
一、晋国兴衰  西周初年,周成王将自己同母的兄弟唐叔虞分封到今山西南部故唐国之地,由此开创了晋国600年历史之端。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父继位,改唐为晋。  西周末年,周幽王荒淫无道,王室内乱,犬戎进犯京畿。公元前771年,晋文侯率军与郑武公、秦襄公等合力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晋国始强。  文侯之子昭侯继位后,封其叔叔成师于曲沃,不久,曲沃影响力不断增强,大有取代晋国公室之势。公元前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