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bios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不难发现:《大纲》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强调学习的结果和以教促学,教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而《标准》则关注的是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要依附在学生的学中。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标准》要求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可见,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当前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学生的
  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学生对一个学科缺乏兴趣,就不能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他的学习就是不情愿的、被动的,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对学生在听讲、回答问题、作业、考试等方面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恰如其分的肯定、鼓励,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感受到别人的赞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增进对数学的兴趣。
  
  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质疑和释疑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学习过程就是生发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疑问(解决问题)的过程。带着疑问学习,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反之,没有疑问的学习,是没有目的的、盲目的,学生的学习就不可能是主动的。
  问题的发现或提出,要有适当的情境。如笔者在讲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首先利用电脑在屏幕上演示旭日东升的画面,让学生观察,从而使学生产生在太阳逐渐升起的过程中,它与地平线有几种位置的疑问,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活动中,这种探究源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因此是主动的、有目的的。
  
  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经历和体验
  
  体验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听、说、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参与。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验时间、空间和方法指导。如在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首先让学生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几个不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然后教师通过电脑在屏幕上演示一个动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移动时,点的纵坐标随横坐标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这样,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画图,动脑思考,动口归纳,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尊重每个学生的
  独特个性和独特思维方式
  
  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是个性化的,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表现在同样的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解决方案也不同。对一些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肯定的同时,要给予必要的鼓励。如有这样一道图象信息题:两个长方体水池,甲池中的水以一定速度注入乙池,题中给出了两个水池中水的深度y(米)与注水时间x(小时)的一次函数图象,函数表达式很容易求出。其中第3个问题是:甲、乙两水池底面积之比为3:2,求注水时间多长时两水池蓄水的体积相等。由此可得到3y甲=2y乙这样一个相等关系。学生按这个思路很快求出答案。这时,一个成绩并不很好的学生却说,不用所给出的两池底面积之比是3:2这一条件,也可以求出,全班学生都非常惊讶。这个学生解释说:由所给图象不难看出,水全部注入乙池后,乙池水深为4米,则当乙池水深为2米时,两池蓄水量相同,即乙池深度y乙=2。然后给出解题过程和结果,思路清晰,易于理解,过程简单明了。对这一奇思妙想式的思路,笔者当时就给予充分肯定,并带领全班同学对他的精彩分析及解答报以热烈的掌声。后来,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直线上升,成了一名尖子生。这个实例说明,一份尊重和鼓励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九百户学区中心校)
其他文献
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外语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高职计算机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可以程序设计语言课为切入点。在教材的选用上可同时配备中英文教材.在考核方式上.采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及自动控制等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专业基础课。信号与系统教学过程有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2部分[1]。用信号分析软件MATLAB帮助完成信号与系统分析,把抽象的理论可视化,同时用信号分析软件MATLAB帮助完成数值计算、信号与系统分析,可更快速、形象地得到可视化计算机模拟与仿真,实现最佳教学效果[2]。将MATLAB引入信号与系统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特殊部位妊娠终止妊娠时应用经导管子宫动脉药物灌注及栓塞术+宫腔镜下刮宫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40例特殊部位妊娠患者,其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患者33例,宫颈妊娠(CP)患者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采用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内灌注甲氨蝶呤每侧各25 mg,然后予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结果:子
针对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面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对教学方法和学生考核方法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网络专业的发展之路。
C语言既具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对于C语言课程,如何进行授课,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最终能够编写程序并上机进行程序的调试
目的:评价利妥昔单抗(R)联合FND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MALT淋巴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入组初治MALT淋巴瘤患者随机分入CHOP方案组及FND方案组,并根据是否加用利妥昔单抗分为4组:FN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先导。可以说,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没有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尽管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以促进教育教学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
基于教育生态化的理论,从英语教与学的角度看大学新生ICT应用的现状,讨论它是否符合生态化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