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约”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读了彭富春教授的新作《论中国的智慧》,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静。作者以极富智慧的哲学语言,立足于中西文化交错碰撞的历史长河,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独到的解读,表现出一个哲人的理想情怀、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书中语言字字玑珠,句句生辉。论“智慧”的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细细研磨与立体观察,对传统与现代交错、断裂的严谨考证与深刻关切,对当下中国智慧的理性重塑与积极探路,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掩卷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笔触的犀利与深刻。全书所有的论述无不指向这样一个核心:如何为“后自然时代”的中国构建一种新的智慧。而如此,首先要了解我们的传统,了解我们的世界,在古今中西对比中,发现中国智慧中死去的和活着的东西。
  经过近代以来的革命变革,中国以划时代的方式,彻底跳出了王朝更替、朝代变更的历史循环,最后以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确立而蓬勃发展,引来世界瞩目的眼光。有人称赞,有人批评。无论怎样,在经历了半个世纪后,我们都应驻足反思。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中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语言、思想和文化传统,已经逐渐在西化,特别是中西文化的交流激荡中,面临分崩离析甚至灰飞烟灭的境遇。这种瓦解,表现在五个方面:首先是“天崩地裂”。人虽然仍然生存于天地之间,但天地已经丧失了它的神圣性,没有了任何宗教和道德的意义,天地蜕变为一个纯粹的天文、地理概念。在这种意义上,人无须敬畏天地,反而要去改造征服它。其次是“帝王没落”。随着天塌地陷,君主不再是真命天子和天地之子。人们更相信“天赋人权”,而不是“天赋君权”。再次是“家庭解体”。“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人身依附关系和前者对后者的绝对支配权力不复存在。最典型的是人们冲出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走向恋爱自由。最后是“先师已死”。在中国古代,孔子被认为是圣人,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其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但从新文化运动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后,伟大的先师被当作时代的羁绊而遭遇遗弃。同时,道家和禅宗的大师也结伴而忘。
  中国的智慧是丰富而悠久的,不因死去的部分而消解。新的智慧,必须从中国的浩瀚烟海中提取。作者认为,新的中国智慧的核心是“天人共生”。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与天地的关系。我们必须重新理解“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不是天与人的合二为一,而是忽略二者的差异;不是天合人,而是人合天。天与人不是等级关系,而是伙伴关系;天需要人,人也需要天;天化人,人化天。追求天人合一,不是一个现实的过程,而是一个思想的过程。二是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他人之间不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的等级关系,而是一种平等、自由、友爱的关系。处理人与他人关系的关键点,是对个体存在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尊重。三是人与自身的关系。无论是人与天地的关系,还是人与他人的关系,最终都要回归到人与自身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依附关系,也不是心灵对身体的禁锢或身体对心灵的屈从,而是身心的交融与合一,即身心自在。在“天人共生”的世界里,厘清了天与人、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关系尚不够,还必须用新的游戏规则(即天人之约)来规范天人的演化生成。而此规则,就是一种新智慧。这种智慧既不是来源于天,也不是来源于人,而是天人的共同约定。
  这就是彭富春教授所揭示的新的中国智慧。这种智慧,见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烂熟于心和辩证思考,见诸于对哲学语言的游刃有余和哲学思想的万斛泉涌,是对中国新的历史道路和发展方向的期许和憧憬,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奠基和方向指引。
其他文献
简言之,好的微博作品,乍泄的是“抖机灵”的瞬间才情,逗人眼珠的是荤段子与严肃无味杂交的语言错位造成的怪诞感,挠中读者痒痒肉的是冷幽默能力与社会压力之间毫无预兆的短兵相接,但它不解决任何问题。在歇斯底星式的叫爽之后,一切依然沉寂与消极,依然是留下读者自个儿去面对一切。    老王潜伏图书出版业近30年,整体印象是:出版人个性含蓄,远不如成功、半成功甚至落魄的房地产商生猛,人家拢共成本一千多块一平方的
期刊
绘本并非一种形式艺术,但绘本呈现给人的“美”,却是扑面而来的。这种美源于自然,是随心的原始感动。它是爱,在书中绽放;它同样可以有宏大主题,有独特思考,深刻且睿智。这些爱、美和思考,最终将抵达灵魂,在我们的内心长存。    绘本并非一种形式艺术,但绘本呈现给人的“美”,却是扑面而来的。这种美源于自然,是随心的原始感动。它是爱,在书中绽放;它同样可以有宏大主题,有独特思考,深刻且睿智。这些爱、美和思考
期刊
《与生命相约:一行禅师的  人生幸福三讲》第一辑   一行禅师 著明洁 明尧 译  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定价:38.00元    曲指算来,从我第一次得缘翻译一行禅师的著作《步步安乐行》(Peace Is Every Step),至今已经十几年过去了。还记得当时被他文中叙述的禅法所吸引,尤其是在翻译《正念的钟声》和《儿时的甜饼》两篇时,好像被带到一个祥和而宁静的世界,那个世界不是遥不
期刊
严春宝博士撰写的《一生真伪有谁知——大学校长林文庆》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这本书可以说是目前最为翔实地记载与刻画林文庆丰富多彩一生的力作。作者在查阅了大量中外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以历史的邃密眼光、哲学的理性与逻辑谋篇布局,集多年的功力,不拘泥于陈见,大胆提出新说,澄清了一些长期困惑人们的历史问题,终于在林文庆研究上有所突破。  概括起来,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作者采取纪实性手法,
期刊
人文社科书比起其他版块更强调“以人为本”。无论它针对职场人士、青少年、还是针对其他多种受众群体,叫好又叫座的人文社科书不仅仅拘泥于对社会现状等宏观层面的探讨,而是进一步地“以人文本”,准确满足读者需求,这也是社科书立足市场的关键。    人文社科书往往最体现人的思想与智慧,对作者和读者的要求也最高。每一年都有人文社科书新的热点出现,在畅销书榜上的反映就是作品类别的扩散和转变,社会心理的流变和思考。
期刊
看完了刘猛的新书《子弹上膛》,我长叹了一口气,终于看完了!本书我前前后后看了不下三次,每一次都有很深的感受,每一次都看得很过瘾,情绪被完全地调动起来。  这是一本非常不错也非常另类的军事小说,说它不错的原因在于此书完全打动了我,使我在阅读的时候随着故事的情节而产生相应的情绪。在我第一次看到强子等人厮杀,卫生员死亡场景的时候我大骂作者刘猛的“变态”,第二次看到这个场景心中依然十分的不爽,尽管知道了后
期刊
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出版物流是贯穿出版企业上下游所有渠道间的物理流动。尤其是原材料到成品的流动过程往往被忽略,而这一过程的好坏却直接影响着出版社的竞争能力。    出版物流是与出版物有关的各类原材料及最终出版物成品等物理流动的过程,依次包括原材料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及其相关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传统观念认为出版物流就是出版物从出版社转移到读者手中的过程,包含一系列所有权转移、
期刊
每个人都渴望年轻的时候拥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年老的时候有白头偕老的人在身旁。爱情和婚姻不同:两个人相爱,你爱我,我爱你,就OK;而婚姻则不然,明明相爱的夫妻,有时候谁都没错,而婚姻本身却错了。从爱情到婚姻,我们如何才能在漫长岁月里保持爱的恒久温度呢?这可真是个难题!  捧起王宛平、丁丁的《金婚风雨情》读起来,找寻爱情和婚姻的完美答案。王宛平说:“《金婚风雨情》可以说,有花儿一样的浪漫与激情,也有
期刊
谭跃,1958年生于江苏泰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协常委,现任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谭跃先生在出版界,有着一系列耀眼的光环:一是 “双百亿出版旗舰”——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领军人的身份;二是 “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和“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身份,他是新闻出版界首次获此殊荣者。  认识他的人都说,谭总从政府投身出版,头发白的
期刊
这本《白雪乌鸦》,封面铺着素白底色,青黑的乌鸦羽毛像半个异化了的向日葵压了上去,腰封上写到“重现哈尔滨大鼠疫生死传奇”。文本内容上,小说描述的是“一百年前爆发在哈尔滨傅家甸(今道外区)的那场大鼠疫”,行文风格正如这本书的名字——《白雪乌鸦》一般舒缓宁静。与她以往的文字一样,让人读来舒服。  写鼠疫,作者并没有从宏观的角度着重刻画当时的执政者“载沣”以及顶住重重压力控制住鼠疫的防疫官“伍连德”,而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