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探析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曾被恩格斯称之为“作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包含着天才萌芽的众多思想中,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的思想,在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中的基础上,对人与环境和教育的思想进行了科学的阐述,不仅在理论上为人们正确认识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我们今天树立科学教育观、建设美丽中国、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人与环境;人与教育;实践;新时代
  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旧唯物主义机械的提出了:“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把人看作是一种被动的接受。”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提出了环境的改造和人的自我改造的一致性,人与环境所体现的具有辩证意义的统一,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实现。马克思对人与环境和教育关系的科学阐述对我们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教育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提纲》马克思对人与环境和教育关系的表述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的第三条对人与环境和教育关系做出表述,即“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旧唯物主义机械的认识其中的关系,马克思在对以前旧的唯物主义关于人与环境关系批判的基础上,立足于实践,提出了“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造”是统一实践过程。
  马克思认为,在人和環境相统一的实践活动中,人是主体,环境是客体,实践是连接主客体的中介。在这里,相统一的在实践活动中,即环境的改变与人的自我改造同一的过程。马克思“一方面肯定了人作为主体对环境的改变,另一方面,又认识到改变环境的同时,环境可以给人以影响,制约人的活动。”人们在实践中受教育后,又反过来更好地改造环境,所以,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造”都是统一的实践过程。
  二、从《提纲》看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
  (一)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一致性的基础
  《提纲》的中心思想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他以实践为主线,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认识论和社会生活,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获得了新质要素的特征。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指明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一致性上基础作用。
  在《提纲》的第一条,马克思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在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中得出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放到人与教育和环境的关系中,就是环境和教育影响人,人能动的改造环境和教育,是实践活动的两个辩证方面,在实践中实现统一。
  (二)在社会历史中去研究人与环境及教育的关系
  在《提纲》的第六条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特定时代下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定了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完全是在于它能从事最基本生产劳动活动,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必然结合成一定的关系即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人的本质就在于它的社会性,所以不能离开社会历史去探讨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
  正如马克思在《提纲》最后一条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不仅揭示了人与环境及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而且将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去考察,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也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把握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南,我们正确的认识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教育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理论的当代视域
  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理论展现了其唯物主义立场,辩证的方法以及其前瞻性的眼光,这不仅在理论上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而且对我们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理论价值
  1.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辩证的看到了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从实践的角度看到了人与环境和教育的统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否认实践作用的错误思想,加深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推动我们确立正确的实践观。马克思把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南,这不仅是对人与环境和教育关系的理解,也是《提纲》中所蕴含的精髓所在。
  2.为人们认识正确认识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批判了环境决定论、英雄史观错误的论断,指出了人自身具备的主观能动性,人不仅受环境的影响,而且能够通过实践能动的该着环境,在它们的关系中,人与环境是相互创造的,我们不能单从一方面去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还指出,教育是被人的社会实践决定的,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知识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教育传授给受教育者的是间接经验,而间接经验也是前人实践的直接经验总结出来的,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实践过程,人们的知识和才能归根结底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对人和环境、教育的理解从人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当做实践去理解,为我们当代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价值
  1.为我们正确协调和处理人与环境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在批判“环境决定论”时,并没有否定环境对人的影响,而是把人看做能动的主体,人通过实践改造环境同时也在改造人自身,环境也会作用于人,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统一。十九大指出:“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句话就反映了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论断。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追求GDP产值、追求现代化发展速度等等,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重视。近年来,雾霾、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频发给我们敲响警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实现资源节约和能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环境保護已形成三大政策八项规定,在刚过去不久的十九大中我们对生态环境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提出了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2050年达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布局中加入美丽,也体现了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身,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正确的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2.在教育工作开展中,必须正确对待和处理人和教育的关系问题
  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由教育的特殊功能决定的。教育分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而这里着重说到是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通过教育者培养人,而受教育者也是受教育的。2014年9月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时,总书记对随行人员说,“古人说‘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只有具备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一位好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我们听说过学生因老师体罚侮辱而自杀的事例,也见识过学生以老师为榜样考取名牌大学的事例。十九大提出我们要优先发展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发展教育的各项措施中也提到了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因此,重视教育不得不提的就是教育者的素质和专业知识的提升。
  受教育者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环境和教育不可能创造出同样的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校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自我辨别能力。另一方面,还应根据每位同学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因材施教,应多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是一味灌输知识,使他们通过实践去自己获得知识。我们应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人的进步来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和教育关系的论断在理论上正确的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不仅为我们把握人与环境和教育的关系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当代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的关系给予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比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根源与时代特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方向引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57.
  [2]刘丽琴.论《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J].甘肃农业,2006(11):275.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40.
  [4]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10.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21.
  作者简介:史敬文(1995—),女,汉族,山东滕州人,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注: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8MY002。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调查独立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获得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对策。方法:319名独立学院大学生被试完成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问卷。结果表明:①独立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是较为明显的。②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大环境被认为是主要原因,家庭与学校教育也是重要影响因素。③对于提升策略,营造良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已经迅速走上前台。当前,自动化已广泛应用于日常文件处理等多项办公领域并取得了积极效果。高校办公室作为高校服务师生、联通上午的重要环节,对于办公自动化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多数高校办公室办公自动化整体推动缓慢。本文正是基于此问题,希望通过对高校办公室办公自动化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剖析,为高校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建言献策,从而对高校办公自动化的发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依旧停留在现象对比与分析,基于跨文化背景下对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结果较少。因此,本文对学生事务管理概念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并从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中美文化心理观差异分析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不同之处,为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基于跨文化背景下,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最终,在借鉴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方式时,应考虑文化因素,对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共同点可以吸
期刊
摘 要:资历架构是香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香港职业教育推行以能力为本的资历架构,有利于沟通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四级资历架构的课程特点给目前内地职业教育带来了深厚的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香港;职业教育;四级资历架构;课程特点  一、香港职业教育特色之一“资历架构”  资历架构是以行业标准为导向的、用以整理和编排学历教育资历等级的制度。它涵盖了学历及不同行业所需的资历,并制订应达到的标准,
期刊
摘 要:逆商,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目前医学生面临培养周期长、课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医患关系紧张的压力,因此在医学生中开展逆商教育,提高其应对逆境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逆商;医学生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在引人扼腕的同时让人深思,应该如何预防自杀事件的发生。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信心全球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他们思维活跃、对新鲜事
期刊
摘 要:天方学文化是中国伊斯兰教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学派之一,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方学文化所倡导的许多内容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相通之处,通过对“敬事”“归根”和“复命”等思想探讨,探索出要继续保护和传承天方学文化遗产、推广天方学文化美德实践融入生产生活、加强“一带一路”及中阿文化交流等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关键词:天方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  一、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介技术迅猛发展,当代大学生在信息传播交往中逐渐呈现出封闭性、个人性、同质性等圈层化特征,阻碍着主流声音的传达,影响着高校宣传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效性。如何在网络圈层困境中有效发声,守握意识形态战场主导权,成为高校宣传阵地治理研究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要解决圈层危机,高校必须革新观念、整合平台,在突破与融入信息圈层的基础上重塑圈层,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大学生对校园“共享钢琴”的使用意愿为研究主题,对南昌市八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借助SPSS和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结合UTAUT模型理论,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感知风险、感知乐趣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对“共享钢琴”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出绩效因子对“共享钢琴”使用意愿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大学生;“共享钢琴”;使用意愿;影响因子  共享经济
期刊
摘 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在教育改革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灌输教育、填鸭式教育的影响,当前的英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面对当前这样的现状,找到相应的对策成为现在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目标;学习动力  自主学习是指人本身进行自发、主动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进行自发、主动学习时
期刊
摘 要:本研究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平台中所有积极行为支持治疗自闭症儿童的随机对照实验(RCT)。运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四个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进行META分析,研究积极行为支持对自闭症儿童治疗的有效性,为社会工作者和医疗工作者有效治疗自闭症儿童提供较高质量的证据。  关键词:积极行为支持;自闭症儿童;系统评价  一、研究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