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葡萄图》形式张力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一件优秀的作品都要传达一种情感,表现一种精神,从而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张力,作为艺术作品中获得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形式因素,逐渐显现了它的价值,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并使其服务于我们的艺术创作。作品正是因其内部矛盾因素的相反相成、微妙统一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张力美。《墨葡萄图》在空间处理、平衡、笔墨运用,题款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张力,使作品极具力度,给人的心灵以极大的感染和触动。
  【关键词】:张力;空间;情感
  张力概念本是个物理概念,指同存于某一物体内分子间互相作用而又方向相反的一种牵引力。它被引入美学与哲学领域是因为这一概念所标示的物理现象体现出了一种事物存在的独特状态———张力状态,即一事物内部或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对立,却又相互吸引并收缩为一个整体的状态。而作品正是因其内部矛盾因素的相反相成、微妙统一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张力美。
  显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绘画形式张力借用了自然科学中的概念。从物理学角度讲,张力是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的一种牵引力,一种紧张状态,是一种动态标志,它受到结构的影响。同时,对对立的均衡也有一个大体的度的把握。与常态有距离的和超过心理‘度‘的刺激就会产生张力,拉开距离越大,张力感越强。张力美是一种矛盾调和状态下产生的弹性魅力。其形成应具备两个因素:第一,艺术作品内部存在相互对立的冲突因素;第二,这些对立因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艺术作品内部微妙地统一在一起。艺术作品正是在这种对立因素的微妙关系中产生强大的势能,形成独特的张力美。下文从空间处理,平衡,题款,笔墨运用四个方面分析《墨葡萄图》所体现的形式张力。
  一.空间处理
  《墨葡萄图》采用截取式构图,上部的题款,左侧的枝叶,右侧的枝条,下部的枝条,都延展到边框,仿佛要冲破边框的局限,向我们展示它的画外空间,观看者不仅视觉在运动,思想也在想象未画完的藤条,想延续这幅画的画外构图。截取式构图的基本因素是延续性,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紧密联系,画内空间作为大自然整个空间整体的暗示。画面的四边四角与画外画材相关联,气势相承接,画内物象在二度视觉空间上向四面无限延伸。但是,四边四角同时又限定了这个大自然空间整体,唤起空间运动张力。作者没有刻意去经营完整的构图,这种简洁单纯的截取性构图,其视觉元素相对较少,但传递的信息却没有因此而减弱,而是使画面显得更集中、更整体、更扼要、更强烈。
  二.平衡
  在画面当中追求一种平衡,首先是一种生理需要,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否则,人就不能产生和谐的运动。如果平衡被打破,人自身就会产生一种恢复平衡的生理调节机制。其次,平衡也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如果一个艺术家创造一件艺术品主要意图就是获取平衡的形式关系,而不顾及这种平衡究竟要传达什么意义,他就会陷入无目的的游戏当中。只有当平衡显示某种意义时,它的功能和张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在徐渭艺术中他是借助了平衡张力去追求一种纵逸洒脱的艺术品格。《墨葡萄图》的主体枝干取倾斜之势,画面中部右侧枝叶繁茂,左侧枝叶稀少,使画面上的力严重不平衡,造成心理上的紧张,获得张力。这是作者有意识的省略了葡萄藤的一部分形象,而存在的这部分葡萄藤的形象在视觉上会向省略的地方扩张,进而获得完整的形象。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人的视觉知觉具有主动完形的倾向,当不完整的形象呈现于眼前时,令人激起一种将其补充到完整形态的冲动。藤条与画边相接利用纸边的排斥力和撑持力去获得平衡,但这不足以使整个画面平衡。我们看到作者在画面上部左侧做了题款和印章,这在画面上部做到了平衡,但这仍不足以使整个画面平衡。我们发现到了画面下部,左侧的藤条画的饱满,有重量感,右侧的藤条势单力薄,这在下部做到了平衡。这样作者在画面中部极强调右侧的重量感,但在画面上部和下部强调了左侧的重量感,这样整幅画便达到了平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主体枝干的倾斜调动起画面上的所有元素,真像是一场拉力赛。
  三.笔墨运用
  《墨葡萄图》的画法以大刀阔斧,纵横恣肆的写意著称,以书入画的用笔,泼墨晕化的墨法,使画面产生笔墨飞扬,畅快淋漓的效果,丰富和提高了水墨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力。《墨葡萄图》的笔法灵动跳跃,不拘一格。跳荡的笔势相比和缓的笔势张力大。跳荡的笔势强调上下运动,提按动作强烈,顿如山安,导如泉注,易生气势,感觉亢奋激昂。和缓的笔势强调平面移动,轻重快慢和粗细的变化都比较小,感觉松懈、静穆、闲适。《墨葡萄图》笔势跳荡激烈,粗细变化大。
  在《墨葡萄图》中情感的运动和笔势的跳荡相互生发——情感的运动依靠笔势的跳荡来表现,笔势的跳荡以情感的运动作为心理依据。画面的全部内蕴转化为运动,转化为与笔势、布局紧密相依的情感运动,使画面具有了最生动、最丰富的节奏,具有了最强烈、最深刻的感染力。
  在墨法的运用上,《墨葡萄图》采用泼墨的画法,随意点染,信笔挥洒,传达出一种纵逸的美。这种泼墨的技法,恰如其分的洒脱,更是为作品带来灵动的飞跃感,泼墨写意的画法,相对于工笔画法,更多的体现出了作品的张力。
  四.题款
  清钱杜《松壶画忆》中有“画之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出不工者,多落低背。至宋始有年月纪之,然犹是细楷一线,无书二行者。唯东坡行款多大行楷,或有跋语三五行,以开元人一派”。宋画有题记,但不认作是画面有机组成部分,题款至元明而渐多,作为画面境界上的一种补充。《墨葡萄图》的题款是整幅画面不可缺少的部分,就题款的位置来说,左上部的题款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从字体上分析,徐渭的书法以行草为主,从米芾,黄庭坚等人风格中化出,纵横弛聘,抒写胸中郁愤。《墨葡萄图》的题款风格放逸。题款整体呈向左倾斜之势,这种行草的题款,再加上倾斜的形式,更是增加了画面的表现力。
  张力是形式中一个重要因素。搞清楚形式张力及其有关的艺术问题,可以减少理论研究上的许多混乱认识。有了张力才能使作品的形式丰富有活力;有了张力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准确到位而又更鲜明,是它架起了艺术品与观赏者心灵的桥梁,从而更有效地传达艺术家所要表现的主旨、思想、情感。追求张力是一种生命的需要,它能打破生命的单调和平庸,体验到生命的丰富和圆满。张力往往与内蕴的隐寓深浅相联系,张力愈大的绘画作品寄寓着愈多的精神内容和审美意义,也愈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从对《墨葡萄图》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整幅画处处体现着张力,彰显着张力,张力中蕴涵着美,张力中显示出气势,画面中的张力呈现着和谐,我们在解读作品本身的同时,也解读了心灵,感受到了生命力中的张弛。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知觉[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
  [2]何平《徐渭艺术风格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449、71.
  [4]李天锁潘天寿绘画形式张力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5]刘旭光《文艺中“张力”概念的精神实质极其限度》《文艺理论研究》,[J]2008年第2期
  [6]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舞蹈与杂技作为两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二者的生存、发展存在着些许的相似性——均是以人体本身作为其物质载体进行表演、研究。现如今,随着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的显著提高,人们的审美相继产生了一些变化,舞蹈艺术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要革新,改变已有的创作手法、创作观念,来满足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舞蹈杂技化正是基于此才成为现在人们进行舞蹈创作时的“宠儿”,深受大众喜爱。  【关键词】: 舞蹈
期刊
【摘要】: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数字化多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时代也给予当下高校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本专业来说,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在“互联网+”下我们需要更高的技能,更广阔的思维;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更广阔的未来。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安于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同时对于单一的高校课程来说,也已经
期刊
【摘要】:吴彬,字文中,莆田人,明末画家,擅山水,人物、佛像。初为宫廷职业画家,在南京期间,与文人圈交往频繁,表明其文人画的倾向。吴彬信奉佛教,以居士自居,自题住处枝隐庵,大为南京栖霞寺创作的五百罗汉,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名气。他的山水画以“奇”著称,特别是晚年成熟时期的作品运思造奇,小笔玄妙。本文以吴彬的身份变换为切入点,以期阐释他不同时期绘画面貌转变的深层含义。  吴彬最早的研究始于高居翰(Jam
期刊
【摘要】:奈保尔在《通灵的按摩师》中刻画了一个在殖民地流散环境中不断寻找自我、改变自我最终失去自我的女主角莉拉。本论文从符号学角度出发,通过莉拉服装、语言等表层符号的改变,深究殖民地区女性在流散位移中自我异化的现象。  【关键词】: 符号;自我异化;《通灵的按摩师》  一、引言  跨国作家奈保尔在其第一部长篇小说《通灵的按摩师》(The Mystic Masseur)中,以流散之笔勾勒了印度英属殖
期刊
【摘要】:在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史上,冯雪峰有着特殊的地位,其以人民大众为本位的文学理论影响深远,尤其对于鲁迅地位的评价以及对鲁迅杂文、小说创作的分析更为后来学术界研究鲁迅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其在鲁迅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其鲁迅批评更具真实性,更接近鲁迅创作的本意,其选择鲁迅作为其文论批评的重要部分以及对鲁迅创作进行持续关注的热情和根源,也是有目共睹的。本文拟对冯雪峰文论中的鲁迅批评进行大致分析
期刊
【摘要】: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个清晰的研究领域和独立的方法体系是必需的,但是争议和分歧对于艺术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使得艺术学的发展基点始终难以确定,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对中国艺术包括它的各种主要门类进行系统的,学理性的学科探讨。  【关键词】:艺术;艺术学;综合性;整合性;研究目的;研究方法  (一)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假如把人心比作花朵的话,那艺术
期刊
【摘要】:《城南旧事》是著名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成名作。《城南旧事》的文学成就极高,本文从三方面讨论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分别是:儿童视角;“陌生化”叙事;京味儿中的乡愁。  【关键词】:儿童视角;陌生化;京味儿  一、儿童视角  所谓儿童视角,就是指“以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通过孩子的别一种眼光的观察与透视,揭示为成人世界所难以体察或忽略的生存景观” 。作者在运用儿童视角的创作过程中以儿童的感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生态建筑的发展历程及生态建筑美学的探索,阐述了生态建筑美学的核心范畴与三大特征,指出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协调为宜居性写字楼建筑的的审美标准,其理论核心是建筑与人、建筑与自然的互融共生与可持续发展。从而倡导一种崭新的、健康的、富有生气的工作办公模式。  【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建筑;美学;建筑设计  在世界范围内大量存在工业化现代建筑代表了人类的现代文明和工程技术的进步,但随
期刊
【摘要】:色彩是人类用来感知世界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一种色彩都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视觉感受甚至影响人的行为。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所以说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精神气质和行为,所以颜色对人心理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然而多数设计师在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色彩对空间设计
期刊
【摘要】: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始尝试从“文的形式”,即叙事学角度研究鲁迅小说,通过小说内在意味的把握,建立了一些分析小说的方式,这是一种方法论的突破。从叙事学理论对小说内部的切入,拓宽了鲁迅研究,让我们触摸到了鲁迅复杂的现实精神结构。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切入,简析《阿Q正传》,以更深刻地去理解鲁迅这个著名的清醒的现实主义大家。  【关键词】:鲁迅;现实主义;叙事学  Lu Xun --sober re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