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学视角看《通灵的按摩师》中莉拉的自我异化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kjhg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奈保尔在《通灵的按摩师》中刻画了一个在殖民地流散环境中不断寻找自我、改变自我最终失去自我的女主角莉拉。本论文从符号学角度出发,通过莉拉服装、语言等表层符号的改变,深究殖民地区女性在流散位移中自我异化的现象。
  【关键词】: 符号;自我异化;《通灵的按摩师》
  一、引言
  跨国作家奈保尔在其第一部长篇小说《通灵的按摩师》(The Mystic Masseur)中,以流散之笔勾勒了印度英属殖民地特立尼达人们在文化流散中不断失去自我的一生。莉拉作为奈保尔笔下为数不多的女性人物,其自我异化过程是殖民地女性异化的缩影。索绪尔符号学当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即“能指”(signifer)与“所指”(signified);本文将以服装和语言符号为切入点,分析其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探究殖民地女性自我异化的现象。
  二、服装符号的改变
  服装作为人物的外在形象,能对其内心状态进行表征。据皮尔斯一般符号学对符号的分类,服饰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其所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服装符号的刻画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莉拉在《通灵的按摩师》中的服饰形象经历了三次改变:布衣——普通纱丽——高雅纱丽。她一出场,便是一袭布衣,淳朴干净,吸引了甘涅沙的注意;与其婚后,为配合甘涅沙通灵师的身份,她改穿纱丽;随着甘涅沙成立联合党,她已披上高雅的纱丽。奈保尔在小说中数次提到莉拉的衣着,出其不意中凸显巧思。服装作为小说人物形象的表达途径之一,具有有力的能指作用。莉拉服装符号的改变指向其社会角色的转变,是其自我身份异化的“能指”。开篇时的一袭布衣,不仅表现了她淳朴的天性,更是其未受外界影响,依然寻求自我的表征。纱丽作为印度教的象征,从婚前布衣转向婚后的纱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她为了迎合甘涅沙“通灵师”的身份而改变自我;而从普通纱丽转向高雅纱丽,这里的“高雅”是宗主国所认同的合乎事宜,这不仅表现了她身份的转变,更是她向宗主国的审美靠拢,发生自我异化的表现。
  奈保尔对莉拉服装改变的刻画,实则是从细节上昭示着莉拉对质朴身份的转变以及对其角色的不断容纳和深度参与,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异化,成为一个“异化人”。
  三、 语言符号的变化
  斯皮瓦克(王岳川 1999: 59)曾强调:“语言本身包含着世界和意识的范畴,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其拥有自己的世界和自我的历史意识; 反之,则表明世界和意识对其的 ‘外在化’。”
  小说中,奈保尔凸显莉拉对口头语言的运用发生了变化。小说中提到,在甘涅沙创立自己政党后,莉拉开始“操一种特殊的口音,使得原来粗声粗气的元音发音变得柔软,她的语法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其中包括一种极其个人化的动词词形变化法”。这一“极其个人化”的特殊口头语言其实是莉拉在文化流散中失去自我身份,对碎片文化进行拼贴,最后以支离破碎的形式呈现。口语的变化是莉拉内心状态的能指,指向其在后殖民语境中流散、异化的自我。
  除口头语言外,莉拉的书面语言也发生了变化。小说中,奈保尔几次凸显莉拉与众不同的标点符号使用,正是借此刻画莉拉的内心世界。莉拉与众不同的标点符号说明她在不断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虽然这种“追寻”是流散的。甘涅沙为了进行政治宣传,将她的标点符号悉数去掉,这是他对莉拉自我身份的改变,说明甘涅沙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对莉拉进行规约和知识内化,抹杀了她认识、表达自身的能力,这进一步表现了莉拉身份的异化。
  由此看来,从口头语到书面语,莉拉的语言都在随着其身份流散而发生改变。这一变化是其意识改变的客观对应物,说明她在后殖民流散语境渐渐依附于宗主国势力,失去自己的思想和声音,最终实现自我身份的完全异化。
  四、结语
  经过以上研究,从莉拉服装符号改变、语言符号改变这些“能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所其指向的印度宗教教义以及宗主国对莉拉在社会身份、自我认识、思想意识上进行的改造,使她从一位有思想的女性变成被边缘化的“他者”,最终在为甘涅沙及其事业贡献出智慧和劳苦后,失去了她质朴活泼的自我,也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最终成为一个异化人。莉拉只是殖民地女性的缩影,还有许多像莉拉一样的女性,在后殖民语境的身份追寻中渐渐失去自我,最终实现自我异化。女性的地位和声音被宗教以及宗主国所压制,在历史上不断被他者化,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自我身份,成为本族与宗主国的异化人,似“无根”的浮萍,消失在历史语境中。
  参考文献:
  [1]F.de Saussur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65-69.
  [2]奈保尔.灵异推拿师 [M].吴正,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2008.
  [3]王岳川. 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人文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徐鹏.皮尔斯一般符号学初探[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3-66.
其他文献
【摘要】:德国莱比锡市每年三月份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活动,吸引了各个国家的设计师积极参与。因此每年所评选出的书籍不论其内容、形式或是设计方式,对于现在的书籍设计具有指导性的影响。本论文希望通过分析研究“世界最美的书”这项活动的获奖书籍以及评选理念,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找到中国书籍设计受到这项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回归本质;以人为本  科技的进步,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类阅读方式
期刊
【摘要】:《夏洛特烦恼》是开心麻花、新丽电影与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一部爆笑喜剧电影。在当代精神分析与解构主义理论中,拉康的理论成果对研究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以拉康镜像理论探讨电影主人公夏洛自我意识的产生与重新塑造,并关注镜像自我与符号他者在该过程中的意义。  【关键词】:《夏洛特烦恼》;拉康;镜像理论;自我;他者  在拉康“镜像理论”里,认为“镜像阶段”是将婴儿产生的模糊自我逐步在镜中能辨认出
期刊
【摘要】:本文以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张艺谋的电影《归来》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解读,对影片中女性角色的塑造进行分类探讨,阐述电影《归来》中对女性的人性关怀,探究女性主义在张艺谋电影中的深层含义和女性主义主体意识的觉醒的意义。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身体;父权  一、女性主义及女性主义电影概述  在西方二十世纪中叶,曾爆发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由此诞生了一种社会政治运动与文化批判思潮——
期刊
【摘要】:西方现当代艺术大致上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现代主义时期,第二阶段是当代艺术时期。现代艺术如果从库尔贝开始,目睹了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直到抽象主义绘画的辉煌,孕育了马奈、莫奈、雷诺阿、凡高、塞尚、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勃纳尔等一批批大画家。塞尚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关键词】:现代艺术;表现主义;艺术批评;塞尚  西方现当代艺术大
期刊
【摘要】:《狼图腾》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记叙了文革时期主人公在内蒙古草原插队的过程中,对草原游牧民族生活的认识及对于草原狼文化的所历所感。该书自问世以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外读者和媒体对其评价褒贬不一,各有侧重。本文透过东西方不同视角,分析《狼图腾》收获的评价,并探究评价背后的立足点。  【关键词】:《狼图腾》;跨文化;中西方  《狼图腾》描绘了草原狼奇谋善战的智慧和桀骜不驯的性格和草原牧民原始的
期刊
【摘要】:殷海光先生是20世纪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一生奉行独立、理性、公平、民主的价值,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想,思考中国未来道路和走向问题。但在20世纪政治动荡、风云变幻、极权暴政当道的中国,他的独立思考必然被那个时代所拒绝和抵制,因而他的命运与其思想一样,受到了极大的不公正待遇。本文试图分析殷海光先生思想发展变化历程,以及他与之相关的人生遭际,从而更为清晰地了解先生的治学方法、思想和人格,启发自己的
期刊
在日本文化的根基中,充满了出世离群,未经雕琢的残缺之美和轻欲寡言、谦逊而克制的温柔。日本的料理文化诠释了日本这种典雅的美学意识,每到秋天,日本人喜爱将掉落的一小片叶子和花瓣放入料理或点心当中,纪念生命的初发和凋零。又比如面对满庭院掉落的叶子,日本人在打扫时通常不会把落叶扫干净,而是留些许叶子在地上,顺应自然界的不可控制性,这种对渐逝生命的审美都包含在日本美学Wabi-Sabi中。Wabi-Sabi
期刊
【摘要】:舞蹈与杂技作为两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二者的生存、发展存在着些许的相似性——均是以人体本身作为其物质载体进行表演、研究。现如今,随着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的显著提高,人们的审美相继产生了一些变化,舞蹈艺术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要革新,改变已有的创作手法、创作观念,来满足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舞蹈杂技化正是基于此才成为现在人们进行舞蹈创作时的“宠儿”,深受大众喜爱。  【关键词】: 舞蹈
期刊
【摘要】: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数字化多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时代也给予当下高校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本专业来说,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在“互联网+”下我们需要更高的技能,更广阔的思维;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更广阔的未来。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安于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同时对于单一的高校课程来说,也已经
期刊
【摘要】:吴彬,字文中,莆田人,明末画家,擅山水,人物、佛像。初为宫廷职业画家,在南京期间,与文人圈交往频繁,表明其文人画的倾向。吴彬信奉佛教,以居士自居,自题住处枝隐庵,大为南京栖霞寺创作的五百罗汉,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名气。他的山水画以“奇”著称,特别是晚年成熟时期的作品运思造奇,小笔玄妙。本文以吴彬的身份变换为切入点,以期阐释他不同时期绘画面貌转变的深层含义。  吴彬最早的研究始于高居翰(Ja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