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而居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l8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扉上的木栓别着两把弯刀,一把宽大笨重,镶着茶木柄,那是父亲的柴刀;一把窄小轻盈,杵着杉木把,是专为母亲打造的。老蓝色旋风一闪,母亲便飞奔至灶房门口,麻利地抽出属于自己的那把弯刀,一闪身便站到了去往后山的缺口处。看着手握弯刀的母亲,我觉得别扭,疑心她什么也砍不了,她根本不具备使用弯刀的力气,可母亲不管这些,坚定地走向通往柴山的路。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也确实没有砍回什么硬柴,她总是一个人爬上佬儿峪的“自由山”(禁山以外可以自由砍柴的山),喘匀气,弯下腰,刀便咔嚓咔嚓动起来。有经验的人一听就知道,母亲砍柴时,山上响起的根本不是斫木的铿铿声,而是击打柴蓬的噋噋声。母亲一会儿便揪出一个蕨草柴个子,不消半天,她会齐整地摆放一溜蕨儿窝柴捆。一一沿偏坡推到山下,她再蚂蚁搬大米一般挑回家中。
  晒干的蕨儿窝柴特别起焰,一遇火“轰”一下舔去老远,灶膛前烧火的人躲避不及,眉毛、刘海都得燂去,火舌还没来得及回转,火鳞便一下暗了下去。
  小伙伴松林最爱在我家晒场边逡巡,觑着眼看那些铺散开来晾晒的蕨草柴,上前用脚碰一碰地上的茸茸柴,说:“哈,这东西,赶不上筢来的枞毛。”还眉飞色舞地说他家不用专人烧火,架一炉膛硬柴,一餐饭便搞定了。我家却不然,总要派一个人在灶膛前专司烧火一职,我常常被母亲指派填灶眼。有时,火力接不上,我急得用吹火筒朝着灶膛里闪着明火的灰烬鼓腮猛吹。母亲见了,打着哈哈取笑我成了花脸猫——我的脸上沾了不少炭黑。为此,我特别眼馋松林家那一码码的硬柴。
  那时节,男劳力要求出队工,家务活都分配给女人和孩子干。松林的母亲余三还像个新嫁娘,常穿一件花洋布衬衫,背着一捆棒子柴从我家门前经过,她吹火筒一样鼓胀的手臂,手起刀落,腕口粗的枝丫便一下飞离枝端。她磨盘一般结实的臀部往后一拱,百十斤重的硬柴便像插上了翅膀。她的身强力壮更加衬托出我母亲的弱不禁风,我不由地从心底羡慕起松林来。依山吃山,傍水吃水,我们生在柴山,当然靠山吃饭。硬茬的柴须得硬茬的身板才能带回家,从此,瘦弱的母亲成了我心中的隐痛。
  蓝色、灰色对襟衫勾勒出母亲细细的腰身,我担心她无法带领我们几个姊妹在山里讨生活。我不敢把这个担心透露给别人,只是一见母亲负重,心便悬吊起来,更加矮小的我总爱在母亲身旁转悠,企图寻找机会把她与那些重负隔开,母亲却总能不动声色地绕开我,够上那些需肩背手扛的重物。我大气也不敢出,跟在母亲身后,母亲挑一担柴禾,吭哧吭哧直喘气,她不敢歇肩,生怕一不小心柴个子从冲担尖滑出去,滚落到田塍下的陡坎去。母亲赛过风箱抽拉声的喘息,碾碎了我对原野的好奇,我蓬勃的想法旋即瘦成一片落叶,飘落到不知名的去处,眼睛随她踉跄的身体摇摆。在她挑一担薯米上山顶的岩石晾晒时,我终于找到出力的机会,把撮瓢从箩筐中拿出来,我替她扛着,减少她肩上担子稍许的重量,然后飞快跑上前,用手拂净石面,帮着母亲把薯米撮出,倒在岩石上。母亲坐在旁边的石头上歇息,看着我磕磕碰碰使着撮瓢,她眼光望着别处,开始讲述那些稀奇古怪的神话故事。印象最深的便是种种的捉妖故事,在我沉溺于那些意料之外的神来之力时,母亲回过神来,捡拾起掉在岩缝间、杂草里的薯米,清点好工具,牵着我的手回家。
  我做梦都想搬出柴山,住到坪上去,坪上一马平川,不用上山砍柴压力气,多好!母亲却说住在柴山好,她说战争时期,坪上的人大老远跑来我们山里躲藏,没有山,血肉之躯能躲过丧心病狂的机枪?但这遏制不了我对坪上大世界的渴望,我坚信那些神来之力一定有着广阔的生长空间,我的梦云朵般飘在坪上,我决意去追逐它们。
  然而,许多年我都囿于狭小的山野里。令人奇怪的是,年岁稍长,我竟对柴山起了一层依赖,我清楚地知道山对依山而居的山里人意味着什么,不仅谋生存倚靠山,丰腴内心也得依恋着山。山幻化成我内心一座坚固的堡垒,默然而无形地挺立在我柔软的身后,它是迷宫,贮藏了我零散而游离的快乐。
  春天到来的时候,杜鹃花红遍了山头,野兰草的花香氤氲了山谷,树木新叶涌动着绿的潮水,一阵风来,山坡上荡漾着呵呵的笑声。我们背着小柴篓,预备着捡拾枞树、油茶树下漾着琥珀光泽的食用菌。山上一簇簇、一丛丛、一蓬蓬不知名的野花兀自绽放着,红的像燃烧着的火焰,粉的像孩儿面,白的像天上的云朵。欢呼雀跃的我们睁大新奇的眼睛,目不暇接地悦纳撞入眼帘的稀罕,“哗——”一声,一只野鸡“嗖”地惊飞,我们好奇地扒开茅草丛,还有一窝蛋呢。
  入夏,深绿色的树叶密密匝匝地缀满枝柯,如同一柄粗壮的大伞,遮蔽了下方的圆形区域,圆形区域阳光漏不下来,雨水也渗不进来,积年垂落的叶片腐殖成黑褐色蓬松的土壤。土壤上光溜溜的,没长杂草和荆棘灌木,只有一株株野兰草席地而坐,背倚着树干,纷披的窄窄的绿叶涌成一团。山顶有一个大坪子,大家都叫它山禾场,山禾场的泥地紧实得平坦如砥,从来不生杂草。也许,若干年前它也是一户人家的晒场,也许这家的主人也如我一样,坐在晒场,看着帷幕一般荫蔽出的一块块小小的天地,也如我们这般,感动盈满心怀;也许他也曾在繁星璀璨的夜晚,独自倾听阵阵山风,向往着外部的世界。如今,那位山的主人或许已变成山的一部分。我们一次又一次登临,没有沾襟之泪,有的只是好奇与慨嘆,一切已是陈迹,只有那方山坳如今变成昆虫、蚁族们的乐园,它们在此躲避风雨,将人间房舍屋内的点点温情模拟呈现。阵阵香风袭来,蚂蚁、蝴蝶、小鸟们安之若素,从容如常,没有人类的喧嚣扰攘,它们更悠然自得。
  时序进入秋天,太阳光变得有些硬度,啪啪地打在树林里,花草上,但你却感觉不到阳光的灼烧,只闻到弥漫在树林里的泥土馨香,还有瓜果醇厚得有些醉人的味道,红薯甜香得悠长的味道,落花生清新得有些飘逸的味道。我们常常因为喜欢混着泥土的秋天味道,趁牛埋头吃草时躺在山间草地上贪婪嗅闻,草地彼时已将色彩沉淀下去,变成透着清香味的黛青色,连狗尾草那长穗般的花序也有一种淡淡的甜香味。牛儿悠闲地啃着草茎,我们闪入林中,一股甜酸味迎面袭来,小伙伴们便知道前面一定有一丛野葡萄。在香味的牵引下,我们飞快跑过去,果然,一蓬墨绿色的葡萄藤在几棵参天大树间搭起了凉棚,棚下缀满了一串串的暗黑色、紫红色、黄绿色的葡萄。我们将掐摘的葡萄提到山涧溪水旁,洗净后,坐在岩石上品尝起来。葡萄还没吃完,又一阵紧实的透着桂花的果实味儿随风而来,我们闻味便知毛栗球子一定咧开了嘴,那泛着翡翠光泽的暗红色板栗一定刚被风从枝头吹落下来。我们站起身来,闻香寻觅,果然,前面有一棵高大的毛栗树,地上掉了不少栗子,从色泽上看,显然刚离开刺球。   突然,林梢“扑——”的一声惊起一只飞禽,我们追去很远,想辨认清楚是野鸡、野鸭还是鹌鹑、竹鸡,正怅然间,“嗖——”的一声,积着厚厚落叶的地面上猫一般大小的动物箭一般蹿去,小伙伴松林和竹林会争论很久,那到底是一只野兔还是黄鼠狼?
  突然我们脑中灵光一闪,从缓坡草地上一跃而起,空气中飘来了食物的香味,我们欢快地牵牛回家。离吃食越近,香味越浓,那注定又将是秋天特有的饕餮大餐。
  冬天到来的时候,雪下得后山早已银装素裹,碗口粗的楠竹、枞树高高挺立,清绿、黑褐色的树干像镀上了一层透明的玉釉,光洁、冰彻,隐隐映出树体上的暗花。一阵风来,发出“叮铃铃”的脆响。我们踏在树下深深的积雪上,在林间奔跑,耳边响着珠玉撞击的梵音,一回头,珠倾玉溅,好像天空破了一个窟窿,洁白的雪团从天上倒下来,惊得我们一边大呼小叫一边抱头鼠窜。
  我们常常在雪下的树林里玩打仗的游戏,有一次我跌进深坑,等母亲将我从阴蔽处的雪坑中拉出来时,我全身冻僵了。母亲说,不许再去雪深的山阴处,只能在缓坡玩。可是缓坡上的雪不深,不好玩。我想做几杆竹枪,枪膛利用竹子的空腔,用竹片做弹弓发力,将捻紧的雪团子发射出去攻击目标,那可好玩了。只可惜竹子是队上的集体财产,不能随便砍伐,于是我盼望着雪下得再大些,压断一根竹子,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晚上睡在床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炕聊着雪天趣事,我支起耳朵听着后山的动静。“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我心里乐开了花,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将竹枪做得更美观些。
  早上推开门,向后山一望,我呆愣在那里,一根断竹也不曾发现,只有漫天的雪花飞舞,后山已成一个冰雕玉砌的世界。披上玉质铠甲的楠竹更显粗大,枝上还垂着无数根冰凌,叶片的绿俨然是玉上的翠根,让人有进入宝山的错觉。“小立,快来做枪。”邻居松林将斫下的竹子枝干递给我,他起得早,捡到了一根断竹。我沉醉在山林雪景里不能自拔,早将做枪的事忘到九霄云外。
  父亲看了看雪野,动了童心,他提着一把安了长柄的弯刀,扛着一杆冲担,尖端挑着两根麻绳,招呼着我们姊妹上山。父亲的脚步沉稳有力,虽身形瘦削,可一举一动都蕴蓄着令我心安的力量。我曾见父亲搓一根长长的麻索捆在腰间,背部插一把弯刀,傍晚收队工时,呼啦啦冲进远处的自由山,用那把宽大的弯刀呈弧线贴坡面一挥,划拉一下就是一铺柴,一袋烟的工夫,两大捆夹杂着灌木的半硬柴个子便横在一片光秃秃的土坡上。
  我们欢呼雀跃涌进屋后禁山,枞树、杉树、樟树、檀树、枥树繁茂的枝叶篷拢在一起,遮蔽出一块块干爽地面。父亲手举钩刀,站在爽净处钩摭高大树木冠顶的干枝。“咔嚓”一声,一根干树枝扑向地面,父亲要姐姐抬去拢到一块,他感叹道:“这棵大树这下轻松了。”说罢便发动我们寻找更多需要减负的大树,一时间,我的小心脏和颤巍巍的雪山跳到了一起。外面阒无人迹,我们的呼吸与山上的树木相吞吐,我恍惚觉得大树朝我们张开了友谊的臂膀,紧紧地将我们搂在怀里。
  父亲带着我们来到不同的山坡,分析树枝干枯的原因,让我们感知树木生命的顽强,教我们寻找那些稍纵即逝的乐趣。若干年后,当孤独寂寞潮水般涌来,总有令人怦然心动的快乐像星星一样闪烁在我们寂然的心灵夜空上。那些沉默如山的情愫漫上我们的心海,唤起我们沉睡的豪迈,深情回应许多年前大山里的声声呐喊。
  年关时,阿姨派表姐和调皮的表哥来我家砍柴,表哥比我大不了几岁。父亲谈笑风声,兴高采烈地筹划着农闲时带我们上大山砍柴。我们走上远处大山脚下的一个土台,发现嵌在泥土中的巨大石碾,直径足有五米,边上有碾槽,圆心处有榫眼,一看就知道这里原是一处榨食用油的碾房,难怪四周还有一人多高的石墙。冬天日子短,一下就过了晌午,一下就到了黄昏,姐姐提议,我们何不在这个有石碾的石头围子里过夜呢?我想起夜晚看到的从大山深处发射出来的宛如两个灯笼一般的蓝色光束,心里特别畏惧,大山上的虎、熊一类野兽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大声说出我的顾虑,父亲和表姐他们却采纳了姐姐的建议,我拉住父亲的手,嚷嚷着我的惧怕。“有什么可怕的?安上一道门不就行了?”父亲胸有成竹地说。
  父親和表姐、姐姐们用圆木扎成一道结实的门,他们还垒高了围子。那道门真的将恐惧和黑暗拦截在外面。关上门,我一边享受着篝火和竹筒饭,一边听表哥讲坪上发生的新鲜事。那些峰回路转起死回生的故事,听得我如醉如痴。表姐却骂自己的弟弟纯粹胡说八道,父亲慈爱地摩挲着表哥的头,告诉他男子汉有勇力是好事,但不能逞强。这个儿时失怙的少年听了,第一次柔软地倒在我父亲的怀里,温顺地点头,稍后几天,他画风突变,一下由桀骜不驯变得文质彬彬。
  晚上,我们在碾子中央烧一堆篝火,在围子四周的土坪上铺上稻草,我们和衣躺在稻草上,一会儿,便响起了父亲的鼾声。我睁着眼,数着天上的繁星,细心地听着姐姐们的呼吸声,我在心里推测她们是否睡着。山上各种野物的叫声传来,山鲤鱼(穿山甲)的叫声最是铿锵,也最为恒久,听姐姐们讲,它是吃死人尸身存活的,是个秽物。夜晚听到它们此起彼伏的叫声,仿佛有无数无处可依的灵魂一下从慈航道人的清净琉璃瓶里涌出来。我抬起头,在月光下四处搜寻,总感觉有一张面目可憎的脸悬浮在半空中。偶尔有鸟从空中掠过,“唧呀”一声刺破了我的天灵盖,我僵在那里不能动弹时,一声“嗷——”的嚎叫在围子后山响起。“好家伙,有狼呢。”表哥说着话,一骨碌坐起来。父亲示意他躺下,并拿起几块顺在围子边的劈柴,添加到火堆里。父亲坐到我的身旁,暖烘烘的气息袭上来,我一下便进入了梦乡。
  早上醒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对面青山顶上一层浓郁的冰凌子,石碾下的水库也结上了薄冰,万籁俱寂,真有一种自己被大自然搂在怀里的感觉。堆放在水库边的柴个子上也涂上了一层霜花,等柴个子攒到够装满一只机驳船,它们便会在表姐、表哥的押运下,从水库堤坝走水路顺流进入三阳河,再从河畔卸下,阿姨家就住在河边,无需费什么周章。
  过早后上山,我们才发现山下靠近围子处密集的野兽脚印。父亲说那些杂乱的印迹里没有老虎和狼的,全是野猪、狍子、野兔的。我回头看了又看那道围子上开的圆木门,一开一合,随心处之。关上,就可让恐惧、危险消失在门外;打开,便可将温暖、热闹放进来。这是祖上传给我们的一道选择按钮,它帮助我们选择接纳抑或抵抗。多少年后,每每面对困厄,我们都会想起那几个夜晚,头顶明月,脚踩松毯,手触摸着大山的脉搏,心跟着山风悸动。穿过涨潮的人海,穿过变幻的季节,我默默将心燃成火炬,揣着大山曾给予我们的滋养,一次次在暗夜前行。   如今,坐在办公室,掀开窗帘,我张眼搜寻着阳光的踪迹,只在鳞次栉比的大楼侧面,平坦宽阔的马路边缘行道树上,看到苍白单调的光斑。时光一转身,我又站到了故乡树林间,彩色的瀑布如流动的霓虹,绕过万千树木绿莹莹的树冠,缤纷的色彩如万花筒一般,弹射、折转、跳跃在耸动的绿海里。阳光也喜欢那一座座山峰,静静地趴伏在树林间,岩石上,草尖处,一寸一寸挪动着脚步,那些荡人心魄的自然瞬息,在我们心里绵延成永恒,成为永不消失的精神山峰。山里人一辈子都咀嚼着笼山络野的风毛雨血,淬炼成自己的骨骼和意趣,人生便有了硬度。
  大山日复一日的濡染,山里人大都沾上了硬茬的心性。兰花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城里的高中,她舍不得离开山林,就在下面坝上中学读了三年,为生活在山里的父母减负不少。只是高考的时候,她失败了,她看到了送她进城参加高考的母亲的泪眼,失眠导致了她考场发挥失常,分数只达三本线。
  三本需要高昂的学费,兰花说,当空姐挣钱多且学制只有三年,她选择了三年空乘大专班就读。大学最后一年,她硬是没增加那一公分的身高,达不上空姐的身高要求,她将面临着毕业便失业的残酷现实。寝室里像她这样的姐妹多的是,大家除了唉声叹气就是悔不当初。兰花此时迸发出山里人的韧劲,她咬紧牙关,一口气考了很多证。然而,毕业之前,她被告之因为不是师范生,走从教之路行不通。兰花再一次重拾信心前行,她先是报考了专升本,尔后又报考了全国名牌大学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这一次,她遇上的全是绿灯。
  工作在沿海城市的兰花,每年都会回来几次。她说每当科研攻关到一个新阶段,她就想回到山里来,汲取大山磅礴的力量,再次上阵,每一次山野都给予她出人意料的惊喜。
  其实,不仅仅是兰花,还有松林、竹林、菊花和我这样一些在外讨生活的人,隔一段时日便都眷念起故乡来。“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与故乡山峦相依,豪迈逸致的情怀油然而生,山的气韵缓缓流进我们的骨血,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几年后,父亲倒下了,能说而不能行。想起曾雷厉风行、虎虎生风的父亲,我内心无比地焦虑,我这个父亲四十岁生的满崽,人生的历练大有欠缺。父亲抓住我的手,说,人生自古谁无死,只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他担心我们的将来,尤其是我,内心浮躁、好高骛远,让他怎么也卸不下心里的牵挂。我拥着父亲,告诉他,我会努力让自己活得光鲜起来。父亲听了我的话,垂下的眼睑奋力睁开,慈爱地望向我,问我可懂“光鲜”的含义?我轻轻点了点头,尔后又摇了摇头。
  父亲含着热泪,向我讲述了母亲的故事。母亲因为家庭变故在花信之年失去双亲,一夜之间母亲由富家大小姐变为一无所有的大资本家“狗崽子”。许多不怀好意的人主动给母亲提供避风港,可母亲意志坚定,她不为生存和舒适而放弃爱情,最终她找到了父亲,这个与她惺惺相惜的人。经年的风雨侵染了母亲的健康,侵蚀了母亲的容颜,可母亲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仍然不悔当初的決定。父亲说,母亲从没有过自己的光鲜,她一心一意让所爱的人过得光鲜,如同那一座座静默的峰峦,博大而深沉,掏尽了自己的全部成全了爱。
  父亲后来躺到了那座柴山上,我悲恸难抑,一圈圈在柴山上打转,母亲喊住我说,我们山里人就跟山上长出的百合、野菊一样,吮吸着泥地的养分生存,最后又回到土地里去,其实也算一种圆满。九奶奶、四伯母、明伯伯、成伯伯等许多生于斯长于斯的山里人,哪一个最后不是笑着回到了山里?
  我突然忆起父亲再三说过的话,问母亲,她可明白父亲嘴里“光鲜活过”的意思?母亲思忖良久,摇摇头,旋即又点了点头,提出带我上一趟碾盘的那块柴山。
  亦如过去的许多年,已拄上拐杖的母亲坚持爬到了坡峰,母亲说这是她最后一次上这山顶了。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她一直纠结于两种不同的生活选择,每次站到这里,她更加清楚自己的使命:不是只过好自己一个人,而是必须和我爸并肩作战,与饥饿、灾害和人祸作斗争,把我们带大,让我们过上她曾向往的生活,为此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把自己心中的失落、愁苦推进远处烟雾渺茫的云海里。柴山的博大和洒脱给予了她纾解自我的空间,柴山的经脉和骨骼强健了她原本瘦弱的身体,她最终站成了我们家的一座山峰。
  母亲也睡在那方柴山时,我深切感受到,他们一辈子烧自柴山、用自柴山,许多的吃也来自柴山,与柴山相濡以沫的点点滴滴,早将他们的生命与柴山交缠在一起,最后血肉相连,无法分离。
  夜阑人静时,远方的我在梦中又撩开了柴山的薄雾,像儿时拨开母亲的蚊帐,飞奔向父亲和母亲身旁,他们正从山野纵深处向我走来,柴山的味道四合而来。
  责任编辑 丽娜
其他文献
M局的老党员老张,三年前被派到乡下驻村扶贫,以村为“家”,很少回家。女儿三年前大专毕业后,一直待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三年中,单位上,每年招聘干部职工的子女就业,总是因岗位太少,轮不到他的女儿。  这年是老张即将退休的最后一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老张的妻子突然病倒了,辞去了在小区当保洁员的那份工作。家里的生活来源全靠老张那份微薄的工资了。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一年三百六十天驻扎在乡下扶贫的老
期刊
仿佛已无路可逃  竟以双唇亲吻大地  急匆匆  投入草原的怀抱  仿佛是无比绝望  晴空为乌云遮蔽  凄厉的疾风  发出夜枭般的哀号  夕阳被幽禁于山坟  斑驳的世界沿着沙阶  一层层逐阶而下  瓦砾、树木、屋顶……  都被无情卷入云霄  本就是异类  为何还要忍受尘世的猜疑与嘲笑  重见光明的价码于无形中标好  可它偏不要  呵!这是沙尘暴  时间缝隙的雨水  走不完的路  渡不尽的舟  时空断
期刊
在最寒冷的季节里,年轮咔咔作响,一场清晨出发的雪从四面八方向我靠拢。我昂首伫立在海上,天空映满我蔚蓝色的身影。我猎猎扬起的衣袖是两片欲飞的翅膀,那些个仓皇逃窜的流年,我曾细心地为每一朵雪花注明出处。沿着这场雪向更深更远处泅渡,那些雪里正藏着我此生全部的沧海。  冬天的第一场雪到来之前,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从四面八方急着往家赶。草垛是第一个到家的,羊群牛群和马群从遥远的出牧点差不多同一时间赶到家。父亲挥
期刊
早上,李强买了早点刚进门,母亲就打来电话,让他晚上带妻子和儿子回家一趟。李强问有什么事?母亲说:“就吃个饭……”  “再说吧,很忙呢!”李强不耐烦地打断母亲,“啪”地挂了电话,喊儿子起床。  李强刚到单位,父亲又打来电话,口气强硬地说:“今晚你们必须回家吃饭!”还没等李强开口,父亲“啪”地挂了电话。  晚上,李强一家到父母家时,父亲系着围裙正在炒青菜。餐桌上摆着丰盛的菜肴:红烧蹄膀、清蒸螃蟹、手抓
期刊
司机把车停在了路旁,低声嘟囔了一句:上厕所的在这儿下车。乘客们都没有动,有人在吃东西,有人在说话,没人理会司机。我有点替他尴尬,为了证明还有人领受他的好意,我在座位上站起来,挤过过道,下了车,转到车旁。为了把好人做到底,虽然我没有方便的需要,但还是解开裤带。但就在这时,车启动了,迅速从我身边驶过。我着急忙慌地边系裤带边在后面追,但车很快就走远了。我忽然发现这是一个阴谋,司机让乘客下车方便,其实就是
期刊
七月是草原最美的季节。  七月的每一天呼伦贝尔都洞开着窗口。  在这个窗口遥望草原,掠过的是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在这个窗口回望远方,万千气象扑面而来。  如果说地大物博、历史厚重雄浑的呼伦贝尔是我们灵魂栖息的家园,那么呼伦贝尔文学就是我们向世界展示风采并与之进行交流的文化窗口。今天,风雨兼程的《骏马》,承担着几代人的重托。  在这个窗口,我们的许多文学作品不断向世人推出一部部、一篇篇反映民族发展
期刊
作者简介  王晓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山西文学》《山东文学》《中国铁路文艺》《佛山文艺》《小说月刊》等。已出版作品集《微笑向暖,安之若素》《深情地活着,优雅地老去》等二十余部。  葵园  总觉得时间是有纹理和脉络的,记忆是有框架和温度的,有月亮的晚上,我越发惊奇地发现,我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在时间与记忆的网格上跳来跳去,试图寻觅最初的时光。  老家是记忆最活跃的地方,一次次沿着时间的
期刊
吕君招聘到B电视台工作已经有两个年头了。B电视台引进淘汰机制,能者留用,庸者弃之。  又是一年一度淘汰人员的时日了。B电视台台长写了一篇广播评论,交到招聘人员手中传阅,让大家提提修改意见。  全台大部分招聘人员在传阅中都说台长的评论写得好,文字精练,论据充分,说理透彻。而吕君总觉得这篇评论,还可以改得更好,但在这淘汰人员的节骨眼上,如果给台长提修改意见,就会显得自己的水平比台长还高。  其实不然,
期刊
蒙古马一路向前  蒙古马一路向前  阳光的瀑布斜跨鞍鞯  又迅疾地向后飘去  草浪翻滚 江流回环  从一个平面转换到另一个平面  远处 亘古停泊的峰峦  因为蒙古马的感染  似在移步景换  蒙古马一路向前  四蹄轻易地抛弃一些山川  又俯拾一些花团  并为草原修正和丰富了内涵  一些梦幻遗失于蹄窝儿  又一些诗意诞生于天边  蒙古马一路向前 向前  牧马人  牧马人坚实的足迹  都印刷在山岭的周围
期刊
晨曦草香飘毡房,出将踏草牧牛羊。  正是七月草葳蕤,草长草嫩草妩媚。  隰①原廖兮草无边,尽是葱绿怡人眼。  芊芊草茵成天毯,清风来兮绿浪卷。  接天连地草萋萋,花团草簇蝴蝶旋。  株株叶叶呈瑶姿,漫山漫野皆离离。  水兮潺潺绕草甸,九折铮淙银如练。  草丛荫荫湖似盘,湖泊星罗满月圆。  月中湖水波不惊,照见嫦娥花容颜。  大泽深深草欣欣,群莺草巢出纷纷。  天高振翼任逍遥,苍穹浩荡恣汪洋。  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