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三叠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王晓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山西文学》《山东文学》《中国铁路文艺》《佛山文艺》《小说月刊》等。已出版作品集《微笑向暖,安之若素》《深情地活着,优雅地老去》等二十余部。
  葵园
  总觉得时间是有纹理和脉络的,记忆是有框架和温度的,有月亮的晚上,我越发惊奇地发现,我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在时间与记忆的网格上跳来跳去,试图寻觅最初的时光。
  老家是记忆最活跃的地方,一次次沿着时间的脉络回到最初的那片葵园,看到一些无忧无虑的少年,还有那个野得像风一样的我,在那片一眼望不到边儿的葵园中和即将开始的青春捉迷藏。
  满眼都是铺天盖地的金黄,千株万株地盛开,生命以花朵的形式铺排开来,展现出生命中最宏大的场景。那种美,惊心动魄。可惜那时候很少有人懂得欣赏这样阔大的美丽,大人们都忙着生计,花儿开得再好,也是你开你的,我忙我的,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倒是我们几个年少的孩子,趁学校没课时,骑着单车去那里玩耍。
  每次到葵园都迫不及待地将单车随手丢在地头,然后肆无忌惮地在花海里穿行,在乡野小路上招摇。明媚的黄色,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挨挨挤挤,彼此簇拥,鲜活而热烈,像海浪一般,一浪卷着一浪,奔袭流溢,让人生出窒息的感觉。浓重的色彩,蓬勃的生命力,让人感到震撼,像流动的诗行,像行走的画面,充满生命的玄机和能量。
  很长一段时间,葵园是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高兴的时候,忧伤的时候,我们喜欢去葵园坐坐,葵花不语,却懂得我们年少的心事。我们远远地坐在树荫下,细心地观察那些向日葵,我惊奇地发现它并不是一株简单的植物,而是一株会“行走”的,会“奔跑”的植物。它的花冠不知疲倦地随着太阳的方向慢慢移转,全身心地追逐光明的方向。这个世界上可能再没有一种花比它更迷恋光明,更热爱太阳,更疯狂地依偎着火一样的灵魂。
  广袤的田野里,晴朗的天空下,葵花朵朵,无一例外地向着太阳的方向,腰身挺拔,笑意盈盈,在一片绿色植物中骄傲地站立着,在风中站成一片扎眼的风景。那片明艳的黄色,纯净、浓烈,明晃晃的,美得无所顾忌,亮得饱满而酣畅,足以把整个世界都点燃。心型的叶子硕大如扇,和着风,奏着一首我听不懂的曲子。
  后来,后来的后来,一想起这个画面,我就想起梵高的向日葵。梵高笔下的向日葵,热烈真诚,疯狂美丽,笔触恣意,色彩浓烈,轮廓饱满,淋漓尽致。那些怒放的生命,无一例外地向着一个方向,那就是明亮的方向。花瓣纤柔,花盘饱满,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照亮内心,照亮世界。当然,它也不仅仅是向日葵,更是一种信仰和希望。我不懂画,也不懂梵高,更不懂得梵高的精神世界,可是我懂得向日葵这种植物的纯粹和美好。
  在城市里穿行多年,再也没有见过年少时那样规模宏大的葵园,偶尔在边边角角的花坛里见到一株向日葵,心里也会有小小的惊喜,但也只是一刹那的突现,然后仓促间就熄灭了。花圃里姹紫嫣红,大朵的月季,小朵的雏菊,娇媚的虞美人,迷人的郁金香,争奇斗艳,明媚生香,越发显得那株向日葵娇小纤弱,单薄苍白,岂止是没有“势”,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和想象中的向日葵相距甚远,更不能和葵园相比。
  年少时光,向日葵是我心中最美的花,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就爱它那点儿倔犟和傲骨,就爱它那点儿疯狂和热烈,不管环境多恶劣,不管境遇多困窘,它都始终如一。就算卑微到贴地而生,也能突破内心的黑暗,昂起高贵的头颅,向着阳光,向着明亮,坚守到底,把温暖和明媚刻进骨头里,把晴朗留给世界,不知疲倦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我一直觉得向日葵这种植物是会行走的,就像我认识的一些人,他们热情開朗,自信正能量,不为琐事烦恼,不为小事抓狂,心性纯净自然,灵魂高贵不俗,不焦虑,不悲伤,有着简单奔放的性格,有着洒脱随性的人生。在别人的眼里,他们活得简单透明,甚至有点傻,其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简单纯粹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活成一株植物,活成一朵向阳花是多么惬意和美好。
  记忆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有月亮的晚上,舍不得睡时,会突然蹦出一些画面,吓人一跳。一些人,一些事,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时间与记忆的网格上,就像葵园,那些明晃晃的黄色,始终不曾散失。
  稻草人
  那天下午,我在田埂上奔跑,风扬起我的头发,尘土迷了我的眼睛,我停下来把头发掖到耳后,然后用手使劲儿揉搓眼睛,揉了几下,眼泪不知怎么就流下来了。一回头,发现身后有一个人影,猛然间吓了一跳,以为是谁偷偷尾随在我身后,定睛细看才知道,不过就是一个稻草人而已。
  它的表情夸张而且滑稽,头颅是用一个葫芦做成的,不知哪位心思灵巧的人,用碳笔给它画上眼睛鼻子和嘴,眼睛睁得圆圆的,大得吓人;鼻子像一个洋葱头,俏皮而滑稽;嘴不但大而且红,看上去很有喜感。它的身体是树杈做成的,上面绑上晶亮的稻草秸秆,当然,那些稻草的秸秆也是它的肌肤,外面罩上一件宽宽大大的旧衣衫,头上戴着一顶破了边的旧草帽,手里拿着挥赶鸟雀的长鞭子。它不漂亮,像一个马戏团里的小丑一般,风一吹,伶仃的身躯便在田野里摇摇晃晃……
  故乡的田野里,没有大片的麦子,更没有大片的稻田。高低不平的山地上种着一小片一小片的谷子和高粱,秋风起时,籽粒渐渐饱满成熟,成群结队的鸟雀叽叽喳喳前来偷嘴,于是山间田野,隔不远便会立起一个稻草人,守护那些尚未成熟的果实。
  我慢慢蹲在田垄,蹲在稻草人的脚下,脑子里想一些奇怪的事情,涌出一些奇怪的念头,稻草人不会生病吧?不管风吹雨淋,它始终都保持一个姿势站在那里。
  外祖母犯了旧疾,上秋以来,越发的重了,每每半夜喘息得二里地以外都能听到,呼吸困难。我夜里睡在她身边,心里很难受,虽不忍,却帮不上半点忙,不能让她得以缓解。母亲拿药给她吃,却总不见好转,母亲叹息,我也叹息。
  稻草人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它在我的身边偷偷地笑了。我瞅它的脸,圆圆的眼睛,葱头鼻子,大而红的嘴,笑得夸张而变形。它不能体会别人的心情,只是一味地傻笑,连它脚底下一朵小花,也红透半边脸,在风中摇头晃脑,傻呵呵地乐。   那些鸟雀都回家了吧?太阳在山边使劲儿往下坠,我背起书包,慢慢地往回走,回头看稻草人,它站在田野里,还在张着嘴傻笑。
  隔了一个星期,我又来到田埂上,看着稻草人依旧孤单地立在那里,保持着一个不变的姿势,它的执着让我有些恼怒,每天都咧着嘴笑,不累吗?有那么好笑吗?难道它就没有烦心的时候?
  稻草人似乎完全不懂别人的心情,自顾自地在田野里傻笑着,我走出去很远,回头看它,它在风中摇摆,挥舞着手中长长的鞭子,笑容依旧。
  那年秋天,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令人沮丧。外祖父得了肝癌,起初没经意,后来人便越来越消瘦,脸色蜡黄,食不下咽,终于瘦得像田野里伶仃的稻草人一般,看得人揪心。
  夜里起来小解,发现母亲偷偷在被窝里哭,努力压抑着不发出声音,肩膀一抖一抖的,隐忍,委屈,伤心,难过。那个小小的人儿,立在门边,看得呆住,忘记了去厕所,心中说不清什么滋味,一时间,只觉得眼睛酸涩难受,心口发疼。
  成长,有时候是刹那间的事吧!
  那个晚秋,山上的谷穗都颗粒归仓,连秸秆都没有剩下,只有稻草人还孤零零地站在田野里,有几分落寞。放学后,我磨磨蹭蹭走在田埂上,残阳如血,有飞鸟向着太阳的方向扑棱棱地飞,苍山幽远,荒野无人,暮色四合,我一路跑到稻草人的身边,放下书包,坐在它的脚下,想着那些沉重的心事,眼中发酸,心中绞痛。
  那一年,我第一次感知到死亡的味道,那种慢慢袭来的死亡的味道令人毛骨悚然,使我充满惊恐和慌张,无法逃避,无法抗拒,又无法接受,像一张巨大的网,罩得人透不过气来,我坐在稻草人的脚下,抱住双膝,哭了……
  我哭了很久很久,哭得有些累,眼睛也肿了。稻草人却一如往昔,瞪着大大的眼睛,张着炽艳的红嘴,笑得夸张而滑稽,尽管田野里的粮食已经归仓,再没有需要它守护的东西,可是它仿佛毫不介意,在晚秋“嗖嗖”的冷风里依然故我。
  我看着它,不错眼地看着它。守护,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真心守护一片田野,真心守护一个人,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尽管这之前我根本不懂这两个字的含义。这之后,我会像稻草人守护田野一样守护我的亲人,不管遇到什么,都要笑着面对,我摸了摸稻草人的手,然后抓起书包,飞奔着往家的方向跑去。
  苍耳
  那天,我从山上下来,从那些花草树木中间穿过时,偶然与苍耳相遇,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哦,原来你也在这里。那些苍耳长在必经的路边,植株苍绿浓郁,轻轻随风摇曳,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
  有几颗苍耳仿佛意犹未尽,像小淘气一般粘在我的衣襟上,挂在我的裙角上,恋恋不舍地跟着我回家。我轻轻摘下那几枚苍耳,放在手心里端详,这些椭圆形的小东西浑身长满了刺,像一只只小刺猬一样,活得卑微、野性,却也勇敢、顽强。
  故乡的村头沟渠、河边、地垄,到处都有这种植物,花开纯白,果实有刺,春风夏雨过后,这种小小的果实便由淡绿渐至土黄,颜色暗淡无光,藏在叶子下面,不仔细分辨看不出来,路过时冷不防扎你一下。
  小时候,我觉得这种植物并不怎么招人待见,觉得它百无一用,不但长得丑陋,而且还到处粘人、扎人,肆无忌惮,无所顾忌。村里人喜欢叫它“老苍”,我们这些半大孩子也就跟着“老苍老苍”地叫。
  那些调皮的男生趁下课的间隙,跑去田间地垄或沟渠边,偷偷采一些“老苍”装进口袋里,下课之后,把那些“老苍”当成暗器,对准女生的麻花辫,挥手之间,“老苍”已被射出,弹无虚发且百发百中。
  胆小的女生只会对那些爱恶作剧的男生翻白眼,胆大的女生身手敏捷,会从发辫上摘下“老苍”,回敬过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的把戏,男生们乐此不疲,女生們却是不屑一顾。生活在乡间,很多快乐都是植物或动物馈赠给我们的。
  从春天开始,花草树木踩着节气的鼓点,纷纷登场,或妖娆妩媚,或长袖善舞,每一朵花,每一棵草,都会倾尽所有,去美丽,去芬芳。苍耳却是一个另类,虽然也开花,但却是细碎娇小,说不上美,果实也是丑而有毒,仿佛世间一切的美好都与它无缘。虽然春夏时节,它也曾蓬勃过,也曾碧绿过,也曾骄傲过,却始终与美丽无缘。
  多年之后,我在药房里遇到它,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苍耳”,只是我不知道罢了。在那些瓶瓶罐罐、药匣抽屉之中,有一方小小的天地属于它。我不由地开始重新审视它,苍耳在瓦罐里上下翻飞,随着汤汁的起舞,和那些草药的气味混合在一起,我不由地爱上了它。它虽然丑陋、扎人,却并非一无是处。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曾经把苍耳叫成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说是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在路边采摘卷耳,一边采摘一边思念远方的情人,因为心有旁骛,所以她的筐怎么也装不满。斯时斯刻,她想把自己变成一枚小小的卷耳,挂在情人的袍袖上,随情人一起天南海北,四处漂泊,永不分离。
  《诗经》给这种古老的物种赋予了灵性、诗和远方,隔着两千多年的光阴,让我们领略到苍耳丑陋粗糙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多么柔软和多情的心。苍耳的诗是写给爱情的,纵然相思成灰,也要等到那个人前来赴约。
  苍耳的远方是流浪,天之涯,海之角,奔赴一场永不破灭的梦想。小小的一枚苍耳,它会随着风,随着各种际遇,随着一切可能,去遥远的地方,然后落地生根,繁育生长,蓬勃茂盛。
  那天,我在路边看到一株苍耳,巴掌大小的叶子苍翠碧绿,上面挂满了一颗颗小刺猬一样的苍耳。我忍不住掐了一枝,回家请供在瓶子里。于是早晚都有事情干了,早也瞅,晚也瞅,仿佛听到《诗经》里那首古老的歌谣朗朗上口,品咂有声:“采采卷耳……”
  大眼镜先生忍不住笑,问我:“你瞅啥?一株老苍而已,还能瞅出花来?”我不语,苍耳虽然平凡,但它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能带给我清新自然的味道,能带给我泥土的厚重与温润,还有植物独有的清冽芬芳以及童年被定格的小快乐。
  在植物面前,在一株小小的苍耳面前,我的心被融化了,柔软得如同一滴水。也许这辈子我都活不成苍耳那般野性和勇敢,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它,喜欢它的素朴不羁、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责任编辑 丽娜
其他文献
来吧狗日的,给我照张相!  当初升的朝阳把红艳艳的霞光聚焦在土伯身上时,土伯兴奋不已,立起弯了老半天的腰身,手拄锄头,挺直身杆,像凱旋归来的大将军,豪迈地冲着太阳喊出了这么一嗓子。  土伯把太阳叫作狗日的,由来已久。  逢到连阴雨,老天哭个没完没了,田里的水快满出田埂了,刚浇的粪水眼见着就要白费,土伯开骂:“狗日的,跑哪去了,就是戴孝也该出孝了。”酷暑季节,河水已经干了,田地干裂得像土伯的手,土伯
期刊
呼救  童年时玩捉迷藏,不小心掉进一口  深井里,冰冷的水刚好漫到肚子  呼救声亮如萤火,周围荒无人烟  只有淮河在远处低低地应答  一个夜晚,我都在抬头用饥渴的目光  在浩瀚的苍穹上寻找救援  不知不觉中停止了哭泣和呼喊  井口大的星空,渺无边际的未知  我的仰望绝对比这走得更远  脚下的水在渐渐长高,仿佛是  闻讯而至的淮河想把我托上地面  头顶的天空始终没有把井口盖实  有颗慈祥的星辰伏在井
期刊
不要错过  此刻,我拒绝回答  拒绝反复袭来的夜风  那些聚拢在内心的晨光  撕破宽容  更深的夜晚,等我叫醒  也许,我应该出去看一看  路边的梅花  放几朵在怀中,告诉  纷飞的大雪  捧起的暖,让你我  不要错过下一个相遇的春天  一朵桃花  微笑着,她低着头  眼波,水一样流过  心,点亮一道闪电  我抬头看天,看云,看似有似无的风  春天,带走的这朵桃花  倒映在幽谧的河流上,芬芳的样子
期刊
刈倒的秋草,顺着秋雨流淌的方向  空置秋野的悲伤,落单的雏鸟  定格在阳坡下的秋草丛中  挚爱的亲人,在远远逝去的方向  我像孱弱的秋日雏鸟,难寻归巢  我不知死亡轮回的无常缘由  雏鸟跌落,为了死得像一只飞鸟  浮在晚秋夕阳的虚空中  降落,飞起,念念南方  妈妈,别害怕  雪白的冬天,在小镇的冬夜里  泛白,我的妈妈  总是不愿意独自一人盘坐老宅  她这是怕孤独啊  妈妈不知道,她心爱的孩子们
期刊
M局的老党员老张,三年前被派到乡下驻村扶贫,以村为“家”,很少回家。女儿三年前大专毕业后,一直待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三年中,单位上,每年招聘干部职工的子女就业,总是因岗位太少,轮不到他的女儿。  这年是老张即将退休的最后一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老张的妻子突然病倒了,辞去了在小区当保洁员的那份工作。家里的生活来源全靠老张那份微薄的工资了。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一年三百六十天驻扎在乡下扶贫的老
期刊
仿佛已无路可逃  竟以双唇亲吻大地  急匆匆  投入草原的怀抱  仿佛是无比绝望  晴空为乌云遮蔽  凄厉的疾风  发出夜枭般的哀号  夕阳被幽禁于山坟  斑驳的世界沿着沙阶  一层层逐阶而下  瓦砾、树木、屋顶……  都被无情卷入云霄  本就是异类  为何还要忍受尘世的猜疑与嘲笑  重见光明的价码于无形中标好  可它偏不要  呵!这是沙尘暴  时间缝隙的雨水  走不完的路  渡不尽的舟  时空断
期刊
在最寒冷的季节里,年轮咔咔作响,一场清晨出发的雪从四面八方向我靠拢。我昂首伫立在海上,天空映满我蔚蓝色的身影。我猎猎扬起的衣袖是两片欲飞的翅膀,那些个仓皇逃窜的流年,我曾细心地为每一朵雪花注明出处。沿着这场雪向更深更远处泅渡,那些雪里正藏着我此生全部的沧海。  冬天的第一场雪到来之前,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从四面八方急着往家赶。草垛是第一个到家的,羊群牛群和马群从遥远的出牧点差不多同一时间赶到家。父亲挥
期刊
早上,李强买了早点刚进门,母亲就打来电话,让他晚上带妻子和儿子回家一趟。李强问有什么事?母亲说:“就吃个饭……”  “再说吧,很忙呢!”李强不耐烦地打断母亲,“啪”地挂了电话,喊儿子起床。  李强刚到单位,父亲又打来电话,口气强硬地说:“今晚你们必须回家吃饭!”还没等李强开口,父亲“啪”地挂了电话。  晚上,李强一家到父母家时,父亲系着围裙正在炒青菜。餐桌上摆着丰盛的菜肴:红烧蹄膀、清蒸螃蟹、手抓
期刊
司机把车停在了路旁,低声嘟囔了一句:上厕所的在这儿下车。乘客们都没有动,有人在吃东西,有人在说话,没人理会司机。我有点替他尴尬,为了证明还有人领受他的好意,我在座位上站起来,挤过过道,下了车,转到车旁。为了把好人做到底,虽然我没有方便的需要,但还是解开裤带。但就在这时,车启动了,迅速从我身边驶过。我着急忙慌地边系裤带边在后面追,但车很快就走远了。我忽然发现这是一个阴谋,司机让乘客下车方便,其实就是
期刊
七月是草原最美的季节。  七月的每一天呼伦贝尔都洞开着窗口。  在这个窗口遥望草原,掠过的是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在这个窗口回望远方,万千气象扑面而来。  如果说地大物博、历史厚重雄浑的呼伦贝尔是我们灵魂栖息的家园,那么呼伦贝尔文学就是我们向世界展示风采并与之进行交流的文化窗口。今天,风雨兼程的《骏马》,承担着几代人的重托。  在这个窗口,我们的许多文学作品不断向世人推出一部部、一篇篇反映民族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