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fen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的年纪小、能力弱,很难快速地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鉴于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很多教师都默认为学生不需要进行深度学习理念,只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殊不知,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要重视深度学习理念,本文从精讲多练、学法指导、教学形式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开展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学生
  深度学习最大的作用是学生可以通过其让自身得到发展.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深度学习可以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是有一定的乐趣的,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将深度学习重视起来.
  一、深度学习之精讲多练
  (一)迁移定律要运用起来
  虽然小学阶段的知识是最为浅显的,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是很紧密的,通常教师利用学过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快速地理解新知识[1].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迁移定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也可以使课堂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去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在前面的课堂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積,你们还记得这些面积公式吗?”因为学生对这些知识已经掌握得十分牢固了,所以会快速回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除以二.”此时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进行追问:“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要除以二?”学生会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回答:“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除以二.”教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想起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时就可以继续鼓励学生尝试对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进行思考、探索.在学生个人产生了一定的想法后,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分享,让组员们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思维碰撞,学生可以将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实现了深度学习,学生也能从中学有所获.
  (二)动手操作要重视起来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相较于抽象的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自己看到的、触摸到的东西.所以在进行深度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将动手操作重视起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时候,教师不能因为这部分知识的重点为让学生记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就掉以轻心,因为度数对于学生而言很抽象,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没办法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概念.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对内角和公式进行背诵,学生很有可能没办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动手操作重视起来.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长方形纸片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对长方形进行观察,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一个长方形有多少个角?长方形每个角的度数是多少?长方形四个角的度数加在一起是多少?假设沿着对角线把长方形剪开会成为两个什么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关系是?其中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这些问题层层递进,学生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动手操作,而通过动手操作,这些抽象的知识一下子就变得形象了,原本很难理解的知识就会变得清晰明了,学生也可以知道原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记忆.
  二、深度学习之学法指导
  (一)阅读指导要重视起来
  1.勾画重点词
  教材中的每个句子中都是有重点词的,比如,“0乘任何数都等于0”中的重点词为“任何”“都”“0”,将这些重点词划出来,原本难懂的句子会瞬间变得简单,学生也可以快速地理解知识、吸收知识[2].
  例如在学习“倒数”的概念的时候,学生很难快速地理解怎样的数字才能算倒数,在看到1/5的时候会说其的倒数是1,令教师哭笑不得的同时也觉得发愁: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将概念吃透,不明白倒数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倒数的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字就互为倒数”来看,其中的关键词为“两个数字”“乘积为1”“互为倒数”.通过划出这些关键词,学生可以快速地理解倒数的概念,明白哪些数字互为倒数.
  2.学习时思考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适宜的自学方法,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阅读、思考获得一定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不要急着对知识进行讲授,可以先将以下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其进行计算:①计算2.5 3[]4-6[]7,并思考这个算式用小数计算更方便还是用分数计算更方便,说一说你的理由.②计算2[]9 7[]5-0.1,分数和小数哪种方法更方便呢?原因是?通过以上两个问题,学生会立马明白学习的目标,在自主学习的时候寻找计算方法以及思考为什么这么算会更方便.这样一来,教师就在无形中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度学习.
  (二)独立思考要重视起来
  数学学科的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思考的,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有所获,才能得到提高[3].所以在进行深度学习前,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例如在教学“解分数应用题”的时候,教师知道分数的计算并不难,重点是学生可以从数学题中找到关键词句,总结出相应的信息,并借助这些信息求出最后的答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看到分数应用题的时候不要急着解答,要仔细地读题、认真地思考,直到找出单位为1的量及与其对应的数量的关系再解题,从而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可以掌握解分数应用题的有效方法.不过教师不能将其当作教学目标,因为这并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并没有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鼓励,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并让学生将这些方法进行对比,直到找出最方便快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将这样的题目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个班级的总人数为52人,女生的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5,请问这个班级的男生有多少人?女生呢?解决这个题目的方法不唯一,学生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把男生的人数设为x,女生为2[]5x,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x 2[]5x=52.同时,学生也可以用普通的算数法进行解决,即52÷1 2[]5.   三、深度学习之教学形式
  (一)采用故事法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虽然抽象,但是都是数学家们通过不断探究得出来的,且数学家们在探究数学规律时会发生许多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法对知识进行讲授[4].
  例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相关的数学故事引入,大约在200年前,德国出现了一位科学家叫作哥德巴赫,某一天在工作的时候,哥德巴赫发现了数字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小于6的任意一个偶数都可以由两个质数相加组成.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一辈子都想把自己的猜想证明出来,但是因为能力有限,到死都没有将其证明,后面的200多年,一些数学家也对其十分感兴趣,并参与到了探究中,却仍旧沒有将其证明.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上中学的时候,偶然听到了自己的教师说到了这个猜想,说这是当今数学界的一个难题,不服输的陈景润立马就有了一个伟大的理想,就是将这个难题解决.通过千万次的运算、推理,陈景润终于将这个难题攻克了,这种证明方法也以其的姓氏冠名,被称为“陈氏定理”.在这个故事中,陈景润之所以能够将难题攻克是因为他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不断对知识进行探索.通过这个故事,学生的深度学习的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也会对知识产生一定的好奇,想要主动学习.
  (二)采用启发法进行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引导、指导作用,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启发法利用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证明.
  例如在教学“能化成有效小数的分数特征”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将自己放在引导者的位置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将几个数字写在黑板上,如:1、2、3、4、7、9,然后让学生将数字组成分数,能组成最简分数的放在一起,不能组成最简分数的放在一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先将这些数字全部写出来,如:1[]2、1[]3、1[]4、1[]7、1[]9、2[]3、2[]4、2[]7、2[]9、3[]4、3[]7、3[]9、4[]7、4[]9、7[]9等.在写完这些分数后,学生要将其按最简分数和非最简分数进行分类.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将这些最简分数化成小数,如果遇到了没办法除尽的小数需要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在学生计算完后,教师让学生再次进行分类,把能除尽的放在一起,把不能除尽的放在一起.这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起来,将这样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为什么有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行呢?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进行深度思考,对相关的分数进行观察,并将答案找出来.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将数学规律找出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也学会了怎么进行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教师要将其重视起来.上述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开展深度学习的方法:迁移定律要运用起来、动手操作要重视起来、阅读指导要重视起来、独立思考要重视起来、采用故事法进行教学、采用启发法进行教学.只有教师足够重视,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深度学习,才能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并对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索,才能使得课堂教学质量、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廖景凤.浅议小学数学深度学习[J].读与写(上,下旬),2019,16(08):136.
  [2]蔡彬彬.浅谈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0(04):28.
  [3]聂应波.浅谈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原则与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3):74.
  [4]吴春燕.浅议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内容组织策略[J].考试周刊,2019(51):70.
其他文献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十四五”时期社会发展的首要原则。目前,党建引领与基层社会治理之间的有机融合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嵌入式党建适应了我国基层治理实际情况,有助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嵌入式党建以党组织为核心,通过结构嵌入、功能嵌入等方式,实现党组织的有效引领,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摘要】数学文化包含数学思想、数学精神、数学方法、数学观点、数学语言及数学形成和发展过程.数学文化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兴趣、方法、习惯的养成与发展,是中小学生必备的数学素养.本文以近五年高考数学试卷为样本,从数学文化试题的题型分布、来源价值、考查频率以及呈现方式对比分析高考数学文化的出题特点及规律.最后发现高中数学教学要通过数学史及生活中的数学来渗透数学文化,以高考题作为导向结合数学文化知识,从
【摘要】加强和落实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新时代的要求,如何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加强和落实劳动教育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新的课题与挑战.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劳动教育有其独特的内涵与价值,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要做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本文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劳动教育以及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建议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教学”的手段,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得更高质量的学习效率.本文基于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课前自主微课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运用课堂以学定教提升学生自主能力”“通过课后师生互联网交流巩固学生自主能力”三点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广大同仁能够探寻出一条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创新路径,以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