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知识分子眼中的普京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几个月前一次民意调查中,普京与梅德韦杰夫总统的支持率虽达到82%,但与此同时,94%的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对政治没有影响力,68%的人觉得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只有4%的人感到财产是安全的。俄罗斯人似乎陷入这样一种僵局:他们越是对生活缺乏信心,越是渴望强有力的领导人,不受制约的政治权力就越是加剧了生活的不安全感。它像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循环,甚至令人想起托尔斯泰在一个多世纪前更令人沮丧的判断:他期望新的俄国人能打破这个“铁环”。
  
   “你不了解俄国人,我们需要这样的强人。”卡琳娜这样为普京辩护。她今年28岁,算是“革命”后的第一代俄国人。在20世纪,“革命”是个因过度使用而暧昧不清的词汇,对于俄国尤其如此,除非你加上清晰、准确的定语,否则人们很容易被你口中的“革命”弄得迷惑不已。
   对于卡琳娜这一代来说,“革命”当然不是1917年的十月革命,也不是我们这些外来者习惯性误认为的柏林墙倒塌的1989年,而是1991年,苏联在那一年解体了。
   她那年才9岁,对这场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共产主义体制下的生活都记忆不清。她的成熟与一个新俄国的成长紧密相联,一个旧时代结束、新时代却没有随之而来的俄国。经济崩溃、社会动荡、大国地位迅速衰落,这些创伤记忆都增强了普京的合法性。
   像此刻世界的很多地区一样,这里的青年人对政治没太多兴趣。像是对被政治运动、意识形态弄得乌烟瘴气的20世纪的逆反,新世纪的青年生活在一个“去政治化”的氛围中。40年前,一名西方的摇滚歌手、先锋艺术家,都要表明对于第三世界革命、越南战争、政治丑闻的看法。在另一个意识形态阵营里,一首诗、一本书、一次公开谈话、一件服装的款式,都拥有政治含义。而现在,对立的东西方阵营消失了,不是作家、艺术家要扮演政治角色,而是政治人物纷纷让自己富有娱乐价值。
   对于卡琳娜的绝大多数同代人来说,普京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他的个人魅力,而不是政治理念。他会开战斗机,是个柔道高手,赤裸的上身没一块赘肉,他既会在镜头前不苟言笑,也会在综艺节目中唱上一曲,最近还和一群被释放的间谍进行一场“哈雷”摩托车赛。政治生活变得越来越私人化、琐碎化,需要很多小小的性感。
   这是我与卡琳娜第二次见面。她英语流畅,这在俄国青年中并不多见。她是个“陀思妥耶夫斯基迷”,熟知从曼德尔施塔姆到布罗茨基的20世纪诗人,甚至很清楚六七十年代的地下文学传统。这一点很不常见,对于很多青年来说,勃列日涅夫的苏联与“图拉真时代”的罗马差不多,都是遥远的历史。那些微弱的反抗声音,更早已被忘记。
   卡琳娜的知识缘于她的父母,一对出生于50年代的工程师夫妇。我很遗憾没有见到她的父亲,一个成长在苏联帝国中的蒙古人,一个文学爱好者。他退休了,正在忙于写一本关于苏联地下文学的书,他没指望出版,只是个人兴趣。他也对晚期的共产主义时代颇有怀念,那是个更单纯的岁月,人们既开始逃离意识形态的束缚,也没有被市场与消费的力量弄得心慌意乱。或许,那也是个更有秩序的年代。这秩序既包括政治、经济上的,也包括文化与道德上的。布尔加科夫的小说、阿赫玛托娃的诗,都是书店中的畅销书。因为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无能为力,人们把精力都投入到精神世界中。对于卡琳娜父母这样的工程师来说,这似乎是尤其好的安排。
   普京意味着秩序再度恢复。卡琳娜的政治观点或许不成熟,却在俄罗斯广为流行。90年代的混乱再度印证关于俄国人古老、顽固的看法——这个民族不适合自由,它渴望强有力的统治者。我还记得别尔嘉耶夫惊心动魄的论述:“俄罗斯民族不想成为男性建设者,它的天性是女性化的、被动的,在国家事务中是驯服的,它永远期待着新郎、丈夫和统治者。”伊凡雷帝、彼得大帝、亚历山大一世、斯大林都曾是它的新郎,但结合的后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即使此刻,在对普京的期待中,又多少蕴涵着矛盾。
   尼基塔·帕甫洛维奇·索科洛夫可不相信什么“历史的陷阱”。在莫斯科南郊的一幢刷成粉红色的3层楼中,我遇到这位《环球》杂志的副主编,一名受人尊敬的历史学家。
   对他来说,普京的10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可与“尼古拉一世时代”、“勃列日涅夫时代”放在同一个序列。表面看来,这3个时代都曾显得强大一时,国家力量迅速成长。尼古拉一世时代的俄国仍挟着战胜拿破仑的荣耀,很多人觉得西方的自由和自由主义制度在危险时没有什么用处,强有力指导一切的专制制度是保持民族伟大的唯一手段。而且在30年的时间里,西欧甚至觉得尼古拉的专制代表着更好的制度。勃列日涅夫的年代,苏联则一度咄咄逼人,嘲笑美国的衰落。但在国家内部,这两个时代都是惊人的停滞,各种改革的倾向、自由思想的碰撞都消失了。尼古拉一世统治方式的问题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表露无遗——原来俄国已经如此严重地落后于西欧。勃列日涅夫的政策导致苏联体制的最终崩溃。索科洛夫相信普京在过去十年来的统治,是彻底的失败,刚刚生长的自由市场、言论自由、非政府组织再度被压制,俄罗斯社会必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循环吗?”我问他。俄国与中国一样,迟迟不知道如何建立一个多权力中心的政治体制,如何培植市民空间与社会力量来制衡政治权力的垄断。
   “陷阱与循环这样的描述太笼统、太模糊了,”他盯着我的眼睛说,“好像真的存在某种历史定律,你逃不出它的控制。”而他列举的3个时代,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特性:尼古拉一世的保守趋向,是对法国大革命引发的浪潮的反应,他要保护沙皇的专制;勃列日涅夫是为了延续苏联官僚集体的生命,扼杀各种改革的倾向;普京试图完成统治的私人化。
   似乎没有理由怀疑尼基塔的历史判断力。他声称8岁就意识到苏联制度的问题:他的科学家母亲每天勤奋工作,却不得不用一条细线把肥皂切成两块,一半留给自己,一半让他带到寄宿学校。他体验过80年代末的无比希望,也经历过90年代市场乌托邦的幻灭。他是个坚定的自由派,你也可以说他是个“亲西方派”,他对最近几年重新泛起的“俄罗斯特殊论”深感不安。自从恰达耶夫在1836年发表《哲学书简》以来,亲西方派与斯拉夫派之间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前者相信,唯有借助西欧观念,俄罗斯才能最终走上变革之路;斯拉夫派则沉迷于俄罗斯的特殊性与神圣性,他们相信人类的全部历史就是精神与物质力量之间的斗争,而俄罗斯代表这种拯救人类的精神力量。这也是一场遮蔽真实动机的辩论,在文化、精神这些词汇背后,是对政治形态的主张。因为不能直接攻击沙皇专制,亲西方派选择了赞扬西欧,当斯拉夫派为俄罗斯传统辩护时,他们也巩固了现有的政治制度。
   对于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来说,这一切太过熟悉了。多年来,我们不也正在“普世价值观”与“中国特殊论”之间反复摇摆吗?我问了尼基塔很多问题:俄国知识分子的角色,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和西方的关系。它们关乎俄罗斯的过去与未来,也都指向中国。
   但是中国从未蕴育出俄罗斯式的反抗精神。在谈到俄国知识分子传统时,没有一个中国读书人不发出由衷的赞叹。两年前当索尔仁尼琴逝世的消息传出后,我记得一个画家在北京的798艺术区发出这样的感慨:“什么时候,我们能产生出这样的人物?”面对同样的人类悲剧,他们产生了道德与知识上的巨人,而我们这里却什么也没产生。在另一本论述中国知识分子的书中,我则发现更为绝望的类比:当萨哈罗夫依靠谈论核竞赛、环境危机与世界和平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中国的萨哈罗夫”则在呼吁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学生的伙食。他们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辽阔、也更纯粹的精神世界。
   尼基塔不赞成我的溢美之词,在他看来,整个苏联时期的知识分子群体是暗淡无光,他们大多对邪恶选择了沉默与合作,除了那少数几个传奇人物,比如萨哈罗夫、索尔仁尼琴,或是政治性更淡的约瑟夫·布罗茨基……但他们太少了。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个游荡者的世界》 作者:许知远)
其他文献
准妈妈在各方面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饮食也应格外讲究一些,这里概括地列出可能影响孕期胎儿健康的20种食物,以供参考。  1.螃蟹。味道鲜美,但性寒凉,有活血祛瘀之功,故对孕妇不利,尤其是蟹爪,有明显的堕胎作用。  2.甲鱼。虽然它具有滋阴益肾的功效,但是甲鱼性味咸寒,有着较强的通血络、散瘀块的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堕胎之弊,尤其是鳖甲的堕胎功效比鳖肉更强。  3.猪肝。芬兰和美国已向孕妇提出了应少吃猪肝
期刊
“女比男强,幸福不长”是极有历史的老话儿了。当然,这已不符合今天两性平等的婚姻观念。但在我所接触过的婚姻困境中,不乏女比男强被当事人理解为是重要“祸根”的。我常常自问:根本症结何在呢?   下面便是我收到过的一封比丈夫强的女人的来信,以及我的思考。       我的婚姻令我困恼。我已经结婚近6年,我的丈夫是我的初恋。我们可以说平平稳稳度过这些年,还没有孩子。但是一直以来我内心对婚姻和丈
期刊
“法国悖论”是指法国人的日常饮食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不利于心肌健康,但法国人患心肌病的几率却非常低。      “法国悖论”一直是营养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健康生活方式,法国人与之相关度不大,但他们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却相对较低。一些人认为这与法国人嗜好葡萄酒的生活习惯有关。不过,有人对相关数据进行细致挖掘后又发现,葡萄酒不是造成“法国悖论”的主要原因。  那么,“法国悖论”究竟是什
期刊
血液像一条奔腾的河流,输送着氧气和营养物质,浇灌着全身的组织和器官,同时,它也在输送着体内的垃圾和废物。年龄的增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食物、被污染的环境……所有这些都会使垃圾和废物在体内越积越多。如果不能及时清理与维护,生命之河就会被污染,血液垃圾就会在血管内越积越多。垃圾逐渐沉积,血管变细、变硬,直至堵塞,就如同被污染的河流,河床变高,河水变臭,压力升高,生命的河路变得不再清澈、欢畅。 
期刊
起风了,邓士兵使劲地往上拽了拽军大衣的领子,骑在改装自行车上的身子躬成被颠簸着朝后甩去的山梁。出了江村,往北到北庙,往南到涿县,50多个村子间,有河,有沟,有山,也有乱坟岗。过去10年,这136公里几乎是北京军区空军某通信总站三级军士长邓士兵生活的全部。他的任务是缆线巡护,简单说,就是保护蜿蜒于此间的通信线路不受破坏。   12岁父亲车祸去世,母亲丢下他和弟弟改嫁他乡。在拾荒、收破烂养活弟弟
期刊
2011年11月4日上午,一位身材瘦小的年轻姑娘,走进了四川省泸州现代运业时代有限公司财务部,拿出厚厚一摞钱,交到了公司财务人员手中。   姑娘名叫黄冬梅,是这家公司原职工黄某的女儿。6年前,黄某卷走公司4万多元现金,从此杳无音讯。当时,年仅15岁的黄冬梅来到公司承诺:“爸爸欠的钱,我长大后一定偿还。”   公司的管理者认为,这只是小姑娘随口说说,大家并没有将这一承诺放在心上。  
期刊
“好莱虎”,国内对好莱坞的另称。   导演冯小刚表示:此次放“30头好莱虎”进入中国市场的好处是:1.“好莱虎”来得越多,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空间就越大,因为把关的尺度是一个标准,他们能拍的内容我们也同享;2.政府必须加力打击盗版,不然“好莱虎”跟你急,这成果我们也分享;3.对观众是好消息,优胜劣汰,怕什么呢?   最近,中国与美国就电影工业交流和电影文化发展等相关问题达成部分协议。中国将
期刊
据统计,1980年以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2008年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到1.65亿,占总人口的12%以上。少儿人口绝对数呈大幅下降趋势,1995年前后中国0~14岁少儿人口绝对数达3.34亿人,2008年减少到2.52亿人。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将会达到3.2亿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4。很显然,“少年中国”正在逝去。   一般而言,人
期刊
在全球化加速行进的今天,各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国家发生关系。因中国之大,人口之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对世界的影响与日俱增。如果中国具有光明伟大的前途,世界的前途也是坏不了的。如果中国前途暗淡,世界的前途也绝不会光明。   若是对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和命运进行预测,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结论。但排除若干种预测,只选择其中两种,一种是坏的,一种是好的,那将是如何?     1.坏的前途和
期刊
一杯美味咖啡的关键就是高质量的咖啡豆。咖啡树一般生长在接近赤道的地方,南北回归线之间。许多国家都生产咖啡,各地的风味各不相同,有些会非常特别。土壤、水源、海拔、气候及周遭植被等自然因素都会影响咖啡的味道。首先选择你喜欢的风味——是清新明快的拉丁美洲咖啡、香醇顺滑的印尼咖啡还是丰厚浓郁的非洲咖啡;然后就可以开始煮咖啡了。煮咖啡的4个基本事项包括比例、研磨、水和新鲜度。  比例:煮一杯美味咖啡的比例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