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视角下安徽省农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研究

来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任务,而物流业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撑产业,推动作用显著.本文通过构建安徽省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2004—2019年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安徽省农业与物流业发展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虽然在部分年份由于外在因素导致些许下降,但总体朝良好方向发展.(2)安徽省农业与物流业发展相互融合联动,且融合程度逐渐增强,总体趋势由初步的濒临失调阶段向目前的良好协调阶段发展,但仍然没有达到优质协调发展阶段.(3)安徽省各地级市中,大部分地区农业与物流业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其中合肥市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基于此,提出建议,期望为安徽省相关地区的农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提供帮助,从而促进安徽省农村经济进步,为安徽省乡村振兴的发展助力.
其他文献
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我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普惠金融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在测度精准扶贫时期粤东西北地区12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分位数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减贫增收,且对农村低收入水平群体的减贫增收效应要大于中高收入水平群体.但是对于农村低收入水平群体,减贫增收效应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来实现.为此,提出改善普惠金融供给结构、优化供给方式,深化发展“普
哈维的剥夺性积累理论是以资本生产过剩为出发点,研究原始积累在资本主义确立之后的形态特征.在数字资本积累阶段,剥夺性积累依然是主要模式,数据是核心资源,数字劳动体系是主要实现方式,随之数字劳动模式和数字消费模式也呈现出剥夺性特点.在数字平台中,数字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数字价值还具有数字社会关系性的本质特点.数字劳动者的剩余数据是数字剩余价值的来源,对其的剥夺而获得超额利润是数字剥夺性积累的关键所在.数字资本积累形式的变化使得数字劳动解放的革命具体路径从暴力革命转向“数字公地”的建设.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产要素,驱动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平台作为其中主要的活动主体,构建了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与复合生态,实现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近年来,围绕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泄露、大数据“杀熟”、数据垄断和数据黑灰产业链等问题日趋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产业发展和公民权益.然而,当前全球对互联网平台数据权责尚未形成广泛认可的法律共识及治理框架,政府、企业和个人等数据主体在数据权属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和激烈争议.跳出传统的“物化思维”,文章通过引入数据价值链,构建了互
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关键,我国农村的多样性与异质性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村庄应走不同的产业振兴道路,产生不同的政府角色.通过对云南W县政府在产业振兴中的角色分析,发现在西南资源贫乏型地区的产业振兴中,政府扮演着主导者与实践者的双重角色,基层政府通过对农户的权威抵押型强动员和对企业的弱约束合作完成产业的组织建设,但这也导致由产业转化为发展面临较大风险、政府公信力下降等潜在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提出资源约束下的政府强动员困境以及该困境中的政府角色补位现象,并对该现象的产生进行了社会学分析,认为农民个体主义的发展取向与
以中国规模生猪养殖为研究对象,测算中国24个省(区、市)大、中、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以及生猪产业集聚程度,并通过面板Tobit模型考察产业集聚程度与生猪养殖生产效率的关系.研究表明:2005—2018年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逐年下降,中小规模生产效率缓慢上升;南方地区产业集聚程度普遍高于北方地区;产业集聚程度与中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关系呈“倒U型”,但与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负相关.建议降低产业集聚中大规模生猪养殖比重,着力推动中小规模生猪养殖适度集聚,并引导南方生猪养殖业向北方转移、增强饲料工业基础
从供需两端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共享经济分为仅在需求端存在共享的商业模式和在供需两端均存在共享的商业模式;从平台与供给端用户关系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共享经济分为相对自主型、关系对等型、平台掌控型、依赖平台型.在不同的商业模式下,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不同的问题,主要包括盈利模式不明确、过度进入市场、“赢家通吃”、供给者与平台关系界定问题等.为促进共享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可从平台和政府层面进行规制,主要包括政府运用行政手段避免过度进入和市场垄断问题,平台建立严格的用户准入制度,与政府共建个人信用体系,鼓励相关市场进入一
异地扶贫搬迁对于减轻生态压力和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扶贫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H县作为深度贫困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搬迁基数大、资金需求多,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搬迁户迁入移民社区后,面临着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资源处置困难、社会融入艰难等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应着力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正确处理好客观环境与主观因素的关系、政策执行的程序性和灵活性问题、搬迁户的社会隔阂与社会融入问题.
选取2003—2019年浙江省各市的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使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方法,考察浙江省不同区域内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农民就业增长、城镇化的长期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农民就业增长、城镇化三者均具有自我发展的惯性;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浙东北片区正向作用于农民就业增长,在浙西南则产生抑制性效果;浙东北地区城镇化抑制农民就业增长,而浙西南的城镇化对农民就业具有促进作用;浙东北、浙西南地区的城镇化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呈正向促进关系.因此,应强化农民就业对集聚的正向效
本研究基于社会比较等理论,采用重复测量研究方法考察同伴求职努力对大学生自身求职努力的影响,实证检验心理权利在同伴求职努力影响大学生自身求职努力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同伴求职努力能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自身的求职努力水平.(2)求职初期心理权利能显著调节同伴求职努力对大学生自身求职努力产生的影响.当心理权利水平较高时,同伴求职努力对大学生自身求职努力的正向影响减弱;当心理权利水平较低时,正向影响相应增强.
劳动力市场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能促进产业发展,而就业问题的复杂性又给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更多挑战性.本文基于产业关联视角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结合福建省大学生就业实习活动开展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福建省就业实习活动存在行业动员不足、实习质量有待提高、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学生权益难以获得保障和内卷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因此,下一阶段有必要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校企协同配合的多方联动机制,积极调动劳动力市场多方主体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高校的沟通桥梁作用,重视实习学生和企业的双向评价,提高就业资源配置效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