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贾煜小说的语言风格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88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贾煜是一名80后女性小说家,作品产量不多,近年来创作的小说作品却引起文坛关注。鉴于此,本文从叙事风格进行剖析贾煜的写作特点。探索小说写作的语言艺术,以及故事在语言艺术中的地位。
  关键词:短篇小说 语言研究
  短篇小说语言在小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好语言是表现好小说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短篇小说写作中,语言应该是短篇小说的灵魂。下面我拿贾煜的两部短篇小说《死亡尽头》和《黑色漩涡》为例,浅析语言在短篇小说写作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提高小说审美的手段。总体上来说,短篇小说的语言可分为两类,一是叙述特色,二是描写特色。叙述特色是说话的语气,方式。描写特色是制造氛围,构筑环境。两者在小说中都缺一不可,这就像演出,有好的演员,还需要有好舞台,舞台上的音响和灯光,这都是需要准确的描写才能够体现出来的。从艺术上来说,叙述特色是要技巧的,就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各自交流的效果都是因语言影响造成的。现实中,有语言挑拨打架,也有劝和。因此,小说中什么样的人物,该在什么时候出场,出场时的语言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都是需要布局的。贾煜这点就做得很好,所有的语言都是与社会现象密切安排的,在保证小说故事尽可能好看的前提下,人物的说话方式也是让人记忆犹新。再者,描写特色也十分鲜明。就像场舞台剧,光亮安排得非常得当。
  我认为“特色”是短篇小说中特定的个性,这也决定了短篇小说人物是否鲜明,这与个性小说语言特色有着莫大的关联。贾煜的小说语言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小女人味。这点是模仿不了的。就如是“小曲”,“小曲”在古代艺术中代表的是一种细微。这种细微,就像是大海里的各种动物,各自展示着自己的姿势。甚至说,发出的声音估计很柔很小,听起来却能够安静心灵。因此,她的小说语言叙述特点非常透明,而且独具个性(这里的个性指灵性)。就像书法家的笔锋,歌唱家的咽喉。有了其特立独行的艺术特点,从而小说引起了文学评论家的高度关注。
  《死亡尽头》所写的是小题材,所谓小题材是没有大的历史背景,或者说没有大的现实背景。所写的故事是日常化的。讲述中,故事完全被精彩的语言替代。就像是一部正在播放的电影,前后逻辑缜密,没有丝毫的破绽。
  好的小说自然要有好故事。故事是小说的看点,一个没有故事的小说,就像一个没有故事的人,苍白的像一张白纸。故事是串联小说情节发展的针,语言是发展小说的线。再好的针,没有巧手的线,小说不会是成功的小说。它只是个好听的故事,就像一个雕塑,有好的材料,没有人打造,它不会是艺术品。如何把好故事,打造成为好小说,这点贾煜给我们传递了经验。《死亡尽头》和《黑色漩涡》显而易见都是好故事。两个故事可以说非常好看。她是如何把故事转化为小说的呢?艺术语言在中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如何运用艺术化的语言去讲述小说的故事,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首先我要说的是,贾煜的语言是娴熟的。“位于南方的县城,本到了多雨的夏季,可却烈日炎炎,酷暑难耐。陈鸣躲在南沃山上的一家度假村里,烦躁地按着遥控器,最后他干脆关掉了电视,拉开窗帘。此时已是日落,紫红色的霞光照着天空,一群乌鸦盘旋在他窗前的老槐树上。”从小说的开头可以看出,贾煜在交代环境时,让人感觉到了几分紧张和不安。“多雨季节”“力而言言”“乌鸦盘旋”等,小说充满了许多“瘴气”。从这些语言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安排小说时,对语言的运用费尽心机。再者要说的是,贾煜的语言是具有特色的。她的口气始终在不停地说,而读者是不会说话的好听众。你能够耐心地听她把故事讲完,中途没有不明白,或者产生任何质疑的地方。这就是她的成功。像河中的渔船,在静止中,船已经悄悄地抵达了对岸。而且满载而归。能够做到这点,足见她的语言高明。
  最重要的是,贾煜小说的语言与西方语言很是接近。非常明显,她已经海纳百川。学会用各自“柔术”,或者说吸取百家,练就“小曲”最高本领。中西方语言最大的区别就是差异性,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之间摩擦出文化的差异。所以,中国与西方的文化特点差异非常明显,于是语言让各国之间交流变得十分繁琐。当然,语言多元化发展是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度假村刚接到通知,今晚有特大暴雨,让我们马上撤离。”“该死的破车,偏偏这个时候出毛病。”“小兄弟,来帮个忙!”“我只是略懂一些医学常识,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吴京国,是县城第一中学的老师。”语言是思想的交流工具。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用语言来构筑的。贾煜用她的说话方式,构筑了语言的自由个体。在她特定的空间里活动,最后表现她思想里左右的东西。可见贾煜博览群书,通过中西文化差异性特点的因素,促进小说语言的叙事变革。
  “他的瞳孔还没散大,但心跳在减慢,如果真的形成了颅内血肿,”中年人顿了顿说,“那可能活不过明天。”从这段对话,我们不难发现,在贾煜的小说里,现场语言感是十分强烈的。语言把现场气氛调节得十分均称,而且还散发出各自气味。
  小说天生就是虚构的,这是小说的本质。当然我们不排除在现实的基础上,或者说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虚构。这种虚构,是要对现实或者说历史负责的。比如《三国演义》,这是部历史小说。历史上有三国,但其中的故事和人物,基本是真实的,唯有虚构的是故事的情节。这是小说精神的升华。也就是任何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是高于生活的,这是文学创作的取向。
  接着说虚构。很多人认为有好故事,罗列在一起就是小说。我要说的是,有了虚构的故事,不等同完成了小说。民间有很多非常神奇的故事,或者神话,这些故事和神话都是很好的小说素材。有人把故事和小说的关系,比较成为猿猴,说故事是进化成为小说的前提,这点我也认同。小说之所以与故事不同,是因为小说有它的艺术性,而故事仅仅是个故事,它没有文学上的艺术价值。
  把好故事转变为好小说,语言艺术是重要的转变途径。贾煜天生就是“故事大王”,她讲出来的故事让人耳目一新。
  从《死亡尽头》的语言风格来看,它与《黑色漩涡》走得很近。几乎两个小说放在一处,发现不了另同的东西。两个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活跃”,在不停地跳动。准确、形象、简洁地表现人物形象,塑造出来的人物有血有肉。比如,《死亡尽头》就是这样结束的:“陈鸣站在残垣断壁上,突然觉得,只要能够重见天日,看见希望的曙光,即使是走在废墟上,又何尝不是一种惬意和全新的自由。”这个结局不是读者能够预料到的,开头的所有焦虑和不安,在末尾却相反变得光亮和温暖。可见贾煜预料到了《死亡尽头》其实是另外一个新的开始。   与《死亡尽头》相比,《黑色漩涡》里的语言风格也十分鲜明。在古代文学里,很多小说都是从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上表现小说力量的。这两者都在小说语言中充当主导者。语言塑造人物,或者说语言塑造性格,在短篇小说里很难得到全面的体现。而语言反映心理,却是短篇小说里必备的。
  显然,《死亡尽头》与《黑色漩涡》都是比较突出的题材,想象力丰富是贾煜语言的惯性和特点。不会因为小说里的人物困住语言。来看这段对话:“据说?危险?”周驿不可思议地盯着她:“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我……”邓莹莹刚想开口,突然钻机发出一阵怪异的轰鸣,在场的人都愣住了,只有陈经理马上跳起来,跑向机长询问怎么回事。机长弱弱地答道:“经理,卡钻了。”细致的观察,丝毫没有超出生活的范畴。所发生的,正在发生的,都是小说语言的真味。
  贾煜通过叠字的使用、气势如虹的反复排比、丰富出彩的句式打造了整个小说笔触起伏的美学。具体体现在各自美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人物之间的对话中体现出来的。比如:“我们怎么办?”陈鸣低沉地问道。中年人看了看身后急速上涨的水势说:“去另一个山头,山顶有座小亭,可以暂时避一避雨。”每句对话都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一种解说的补充,这种补充无形中有了语言的跳跃,小说的语言形象性变得十分明确。贾煜是个外冷内热的小说家,她独有的艺术感觉是用心在捕捉色彩,巧妙运用彩色盘,通过不同色彩的对照、色调和光线的变化,带领我们走进小说色彩的艺术世界,使小说语言充满了准确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黑色漩涡》这样描写:“周驿杵在原地,惊愕地看着两人,好像看见他们的身下出现了一个漩涡,那是名利的漩涡,人性贪婪的漩涡,比东汀湖上的黑色漩涡更为可怕。但此刻,他再也没有把邓莹莹救出那漩涡的信心,那份残存在他心里的爱情,顿时荡然无存了。”完整的语言环境,是小说的磁场。贾煜是会打造磁场的工匠,不难看出《黑色漩涡》是她制造出的小说场地。
  《死亡尽头》和《黑色漩涡》这两篇小说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小说语言与阅读紧密倒挂,形成了美学上的阅读愉悦。由此,让人从习惯进入内心,很容易读懂作者的性格。同时,也从性格里反映出了人文精神和社会百态。
  因此,我认为,一个好的小说家,一定要学会创造语言。用独特的语言去写短篇小说,这是贾煜短篇小说的“个性”特点。她现在正处在精神旺盛的创作期,也是成长期,相信在今后的写作中,还会有更大的潜质,有更好的作品问世。同时对中国文学发展,尤其是80后小说写作会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西方语言文化的特点及其比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2).
  [2] 贾煜.死亡尽头[M].
  [3] 贾煜.黑色漩涡[M].
  [3] 刘恪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4.
其他文献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逐步的推进发展,燕郊成为广大青年置业者的意向区域。作为燕郊规模最大的楼盘之一,首尔·甜城从2012年开盘至今,一直备受市场瞩目。  据燕达地产集团副总裁赵增志透露,借京津冀一体化之势,燕达地产集团已经把眼光放在京津冀辐射区域内,已经在秦皇岛、廊坊拿地,还会布局更多的城市。  早在项目建设之初,首尔·甜城的开发商燕达集团就以“造城”理念规划开发它,项目涵盖了360度现代生活元素,从人
期刊
他被京城房地产界归为“少壮派”,同时也被业界认可为资深的操盘手,两种称谓却毫无违和感。曾任职珠江地产华北公司住宅经营中心营销总监,2014年任职合生创展住宅经营中心营销总监,率领北京营销团队稳扎稳打,奇招频出,为京城楼市奉献了众多精品楼盘。  他在担任珠江摩尔国际中心营销总监期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办公空间革命和商务楼宇投资浪潮,创造20亿销售佳绩。从“零首付”、“降价险”到“全民赊房”,每一次都成为
期刊
近年,在世茂快速稳健发展的背后,是世茂对发展战略的精准把握,对产品品质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用户体验和满意度的关注。探寻世茂业绩稳定增长的原因,不难发现世茂不但有精准的产品策略,而且紧紧把握市场脉搏,并苦练内功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刘辉,作为执掌世茂环渤海区域的总裁,他认真严谨,雷厉风行,业绩卓著。他专注在房地产领域深耕整10年,主张为梦想而活,为不断深耕产品而不懈努力。  环渤海是世茂必争之地  刘
期刊
摘 要:《玉君》在中国文学史上因其不再是“极要描写民间疾苦的”而地位尴尬。实际上《玉君》这部作品的创作与杨振声早期作品“发生不同”并不是杨振声文学观和创作观“由现实到主观”的彻底转向的结果,而是杨振声自始至终的未曾大变的文学观的生发。  关键词:《玉君》 杨振声 文学观  《玉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尴尬:《玉君》1925年作为“现代丛书”中的“文艺丛书”第一种出版后引起极大反响并被陈西滢推崇为
期刊
从2011年西山壹号院到2015年北京壹号院、使馆壹号院,融创中国在北京上演了令所有房企敬畏的弯道超车。而楼艳青作为融创中国北京区域的营销负责人也成为融创快速前行的重要推手。  1997年,楼艳青进入房地产营销领域,18年后,楼艳青依旧做着被认为地产最富有挑战的环节 营销,依旧接受着各种沉重业绩压力的考核,并乐此不疲。而今,不同的是,她心中的销售数据已开始用百亿元作为单位计算,她带领团队创造了一个
期刊
2015年10月20日,在京东“互联网+2015年战略发布会”上,锋创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寒燕博士与京东电商云事业部总经理任成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锋创与京东将联手打造产业园020服务平台:“锋创云”。对于张寒燕来讲,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锋创科技园正式走向“云”端,也让锋创科技园再一次引领潮头。  锋创科技园正式走向“云”端  “十几万家供货商,数千家服务商共同托起产业园服务”,这不是
期刊
刘宏兵像一条智慧的鲶鱼,不仅牢牢黏住北京金科的团队和客户,同时顺畅地游走于他倾力打造的做好每个细节的标杆项目间,更让金科北京公司的开发高度、开发厚度和开发尺度得到完美提升,让这家来自重庆的品牌房企一举实现坡道提速,成为品质地产的新导师。  他的个人成长历程,他不落窠臼的谈吐举止,为金科“做好每个细节”做着最好的诠释。采访中,他总是妙语连珠、思维敏捷,散发着气场很强的沉稳和自信,用“一个能量满格的完
期刊
凯德集团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房地产集团之一,其开发足迹遍布全球,深耕北京市场11年,业已形成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服务公寓、办公楼、住宅等房产地产行业多业态全产业链,资金实力毋庸置疑;而外界对于企业的印象,一是稳健、二是品质,这一点亦是业界共识。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凯德集团以“树人建宇”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不论是购物中心、住宅,抑或是综合体、办公楼,都持续传达“使用者为上”的理念,使人们在居住、生
期刊
作为中国房地产新领军人物,苏波却不是一个有强烈个人标志的职业经理人,他谦逊、一丝不苟,言谈中又处处闪现着睿智,这些和新华联的气质都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气场的匹配,让苏波在新华联的土地上找到了新灵感,带领公司稳健中寻求新突破。在新华联创立25载之际,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己开启。  天时:这是坏的时代,也是好的时代  这是坏的时代,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不会有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连续十几年走高而不进行
期刊
摘 要:文种以其在吴越争霸史中忠而被戮的悲剧结局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被铭记。通过对《史记》和《吴越春秋》“文种之死”的细读,可以发现,太史公通过文种之死勾连起吴越史中最为关键的三人的结局,最终将矛头指向了薄情寡恩的君王,而东汉赵晔则对文种进行了一番儒家化改造,使其死亡带有了王霸之道对立的意味。  关键词:文种 吴越史 史记 吴越春秋  文种是吴越争霸史中的关键人物,他存亡越,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