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创站在了京东云上

来源 :安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656lk55lk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20日,在京东“互联网+2015年战略发布会”上,锋创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寒燕博士与京东电商云事业部总经理任成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锋创与京东将联手打造产业园020服务平台:“锋创云”。对于张寒燕来讲,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锋创科技园正式走向“云”端,也让锋创科技园再一次引领潮头。
  锋创科技园正式走向“云”端
  “十几万家供货商,数千家服务商共同托起产业园服务”,这不是广告和梦想,是现实!
  10月20日,锋创科技园与京东云在“互联网+2015年战略发布会”上将联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创新基地,联手打造产业园020服务平台:“锋创云”。根据园区入驻企业的实际需求,将京东云上的资源导入锋创科技园。
  这是一场“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园的革命,是云服务的盛宴。锋创科技园的入驻企业在服务平台上,在线享用园区的个性化、政策性服务的同时,还能增值享用京东导入的优质资源。线下传统服务在“锋创云”一键完成。这标志着京东云技术向产业服务领域进军,是京东020战略的创新,是传统产业园服务平台“互联网+”时代下的破冰之举!
  锋创科技园位于北京亦庄,与京东总部隔街相邻,以美景和经典校园风情惊艳业界。园区入驻企业已有350家,有正在向互联网电商化转型的传统央企、民企,更有一大批电子商务类企业在此聚集。作为创业者的聚集地,毛大庆的优客工场在园区“一枝独秀”。
  “锋创云”使园区内外企业互联互通,接入全社会的企业服务资源,创新建立了一个开放共享的园区服务平台。
  中国有三十年的产业园发展历史,经历了第一代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园、第二代以科技研发及制造为主的科技园,而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产业园也在经历一次新的革命。
  唯有“互联网+”才能让产业园生态真正“被激活”,毫无疑问,锋创科技园与京东共同打造的云产业园是对传统产业园的创新与升级,是第三代产业园的典型代表。现如今,共享经济像空气、水一样不可缺少。依托云技术,京东与锋创联手打造产业园020平台,平台化移动互联网服务体系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经之路。与技术实现类公司相比,对锋创来说,京东最有价值的就是导入其云平台商户及服务资源,使京东云技术产品具有无可复制的增值优势。锋创科技园服务平台,即“锋创云”,打造自身独有特色服务,针对园区入驻企业需求进行精细化服务定制,利用互联网的数据对服务进行优化升级,园区服务到达率节节攀升,服务能力日益高效。
  经过甄选认证后导入“锋创云”的京东商户和服务,能为入园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云平台将从开放市场接驳更多社会性服务商,加上锋创自主专享服务,实现优秀资源对园区企业服务的无限聚集。“锋创云”对“互联网+”下的产业园服务具有重要的“示范性”。而锋创科技园作为产业园代表,将率先扛起中国第三代“互联网+”产业园的大旗。地产拓荒者张寒燕
  22年前,张寒燕放下高校教师、经济学硕士的光环,和冯仑、潘石屹那样一批人共同选择了投身房地产业。
  那时候,中国的地产代理行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行业,公众总是批判它的“一夜暴富”,让无数淘金者都怀揣梦想投入到这个行业。其实,这是个危险的行业,至少代理行承受的压力比开发商要大得多。
  1995年,张寒燕一手创业成立了成业行房地产经纪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投资顾问、产品规划、营销策划、销售代理工作,被誉为海淀房地产代理第一人。成业行在业界,业绩曾多年名列前茅。曾获得北京十大代理行、北京金牌代理行,中国百强顾问,百强经纪公司等荣誉称号。
  自从选择做了代理行,张寒燕和她的团队每年都要经历数十次“相亲”、“谈判”和“成婚”。常年跟数字较劲,经常被时间绑架和恫吓。
  但公众并不了解的是,到底有多少业主通过成业行买到了房子,早已无法统计。不过,如果将成业行销售代理出的房子排成队,那么足足可以绕北京二环路10圈。
  但张寒燕似乎远不满足一直做乙方,因为这恐怕是所有乙方的同一梦想。
  2000年,张寒燕这位满脑子创新意识的女性企业家选择了“归零”。她渴望转型,渴望“变身”。
  在思索了很长时间后,张寒燕选择了转型开发企业。一个从乙方变身甲方的个人选择。
  转型的路总是充满荆棘,但坚守和努力可以让荆棘变成坦途。
  刚做开发的那几年,张寒燕非常坚信凭借产品和服务才能脱颖而出,更贴近地服务客户,优质的产品才是市场不倒的不二法宝。
  她也曾经这样问自己:是不是手拿“专业精细化”和“创新模式”两根大棒就可横扫市场?是不是强调最有执行力就一定可以赢跑?
  张寒燕认为自己品尝过失败的苦果,也走过弯路,但好在一直在向前。随着宏观形势和微观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紧逼,张寒燕和她的团队多年来不断调整自我,提炼内功,以变应变,在这个被很多人称为“粗暴的行业”里获得同行的尊重和市场的认可。
  张寒燕总是强调,做企业并不仅仅是赚取金钱,而要赚取人心,并不仅仅要获得利润,还要获得认可和尊重,她坦言自己从不搞煽风点火和行为艺术,更不会张牙舞爪,不搞数字注水。
  在2000年到2010年间,张寒燕投资成功开发了领秀硅谷和翠林漫步这两个项目,让她深知企业之间比拼的是创新、实力、产品、品牌、文化、艺术、审美,同时,她深信真诚面对客户,有助于公司准确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找到企业共同成长的真正源泉。
  2002年,张寒燕开始进行二度转型,与中关村软件园合作,开始小试产业园。在中关村软件园投资建设了中小企业研发中心,以及做了很多产业地产方面的投资、运营和招商。
  2004年,张寒燕首度荣获北京市房地产协会颁发的北京十大优秀企业家,这让她信心备至,并且将更大的热忱与努力寄托在在产业地产上。
  2008年,张寒燕选择到亦庄投资开发自己的产业园,开始以产业园地产与住宅地产并重的转型转型之路。   张寒燕殚精竭虑,笃定自己可以孵化一颗又一颗发光的金蛋。
  作为亦庄区域中心之上打造的16万平米产业综合体,锋创科技园倾力缔造的有机生态科技园区得到了业内一致好评。
  锋创科技园容积率有1.92,绿化覆盖率惊人的高达50%,是集企业独栋、写字楼、精装商务空间、配套商业、文化创意产业于一体的产业型综合体,以工作、生活及自然融合的理念,倾力缔造高品质的有机生态科技园区。它的建成,标志着商务花园在北京的真正确立。
  锋创科技园还拥有独占亦庄总部集群得天独厚的产业环境优势,以“办公社区化”为理念,整合产业生态环境、绿色生态环境,为企业营造开放、宽容、自由的文化氛围。
  目前入驻企业有中铁十二局、航天易联、云农场、康辉瑞宝、集佳知识产权、新中明朗天科技、兴齐眼药、中晶微讯、润禾泰华生物制药、中兴立科技等数十家国内外知名科技类及服务类等企业进驻。
  对此,张寒燕表现得很低调,她经常对公司里的同事讲,如果选择了房地产这样一个备受争议却艰难蜕变的行业里做事,一定要将你心中的“创新”与“执著”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就像两条渴望的鱼一样游到了一起,同时与团队志同道合,努力而艰辛地汇集所有的小善之流,才能让企业基业长青。
  联手毛大庆
  2015年3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一股创业创新的风潮席卷全国,千千万万创业者的激情与梦想再次被激活,喷薄而发。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新增登记企业超过160万户,日均超过1万户。
  浑身充满创新细胞的张寒燕也按捺不住再次创新的冲动。于是,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她遇到了跟她有一样创新梦想的毛大庆。
  时间跨越到2015年5月25日,毛大庆和张寒燕真正走到了一起。
  这确实是一桩难得的地产合作,两位充满智慧、脑洞大开的地产大咖双手牢牢地握在了一起。但众多媒体却宁愿不合时宜地把“联盟”解读为“联姻”。
  深耕6年,张寒燕终于因为共同的创新理念和毛大庆走到了一起。与阳光100优客工场旗舰店不同,锋创·优客工场侧重在已经完成天使轮融资,从初创期过渡到成长期的成长型创业企业。
  产业园+优客工场开创了产业园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首次将产业园中互联网下的社群服务平台理念植入,意义深远。
  北京最美办公园区
  在号称“北京最美办公园区”的锋创科技园,在这个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为特色的园区,已然拥有上市公司、国际品牌公司等280多家入驻企业,共享含金融、商业、法律、税务、专利、娱乐、社交等企业社区服务完整生态链。
  在毛大庆的优客工场进驻后,锋创科技园已形成一条从小微创新企业到产品龙头,从小鱼到大鱼的产业规模生态链。
  摸索的过程或许会有刺痛感,但累积下来的一定具备颠覆价值。
  张寒燕一直记得那句话,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企业家对自己的使命有所认识的时代。
  张寒燕真的穿上红舞鞋,在商业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一直翩翩起舞,旋转自如,一直不落幕!
  对话·张寒燕
  关于市场热点
  《安家》:您认为2016年北京房价是涨,是跌,还是持平?为什么?
  张寒燕:学区房和核心区的房子还会继续小涨,六环外无良好配套和环境欠佳的项目略跌。
  《安家》:您认为2016年什么样的项目会好卖,什么样的项目会滞销?
  张寒燕:学区房、刚需房会好卖,商业地产项目会滞销。
  《安家》:在京津冀一体化大背景下,您认为未来10年哪个区域将成为最热门的开发区域?
  张寒燕:亦庄区域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桥头堡会持续升温。三地交界的区域,比如廊坊、固安、武清等地方,我相信都会成为热门区域。
  《安家》:有观点认为,地产白银时代,房企的开发模式将快速向高周转、高杠杆、轻资产转变,您如何看待这—观点?
  张寒燕:房地产企业将向多元化经营方式转变,向细分市场转变,不会向一个方向齐步走拐弯。
  《安家》:目前房企“互联网+”思维、产品、模式层出不穷,请您用一句话表明您的观点。
  张寒燕:积极拥抱,摸索新路。
  《安家》:您认为地产营销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的是什么?
  张寒燕:产品有效需求的挖掘。
  《安家》:目前,中国的商业地产受到高度同质化、电商冲击、海淘等因素冲击非常大,导致招商和运营步履维艰,您认为有什么解决之道?
  张寒燕:电商是消减路径成本的一个方式,其过程对中国线下商业的冲击不可小视,政府应在网络垄断的方向做一个政策引导,同时鼓励企业健康发展,企业亏损还能大行其道,应该不是长久之路。
  《安家》:您认为北京房价20年后有无可能和纽约、东京、伦敦看齐?
  张寒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计算,中国已经有五座大城市(包括北京)的房价进入了全球最昂贵的行列,甚至超过了东京、伦敦和纽约。
  《安家》:您认为10年后,北京、上海、香港三座城市的房价排名是怎样的?
  张寒燕:我个人认为,随着北京国际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应该是北京>上海>香港。
  《安家》:您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中国房企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开发?
  张寒燕:在商业全球化的时代,房地产投资也一定会全球化,因为中国人走出去了’投资就会出去。
  《安家》:您认为60后、70后、80后地产老总(高管)有哪些差异?
  张寒燕:第一个差异是年龄,第二差异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60后的人更加务实、肯吃苦。70后的老总会相对更加灵活一些,而80后的老总是接受新知识的一代,更以自我喜好为主。当然,这与社会环境和个人成长环境有关。   《安家》:您认为评判一家房企是否健康和成功最重要的一个标准(指标)是什么?
  张寒燕:
  一是持续的利润成长;
  二是有社会责任以及忠实的客户;
  三是拥有愿意为企业长期工作的员工。
  《安家》:您最欣赏的房地产企业家是哪位?为什么?
  张寒燕:绿城的宋卫平。对企业出品的产品项目有高度的责任感。
  《安家》:您认为中国最成功的标杆房企是哪家?为什么?
  张寒燕:万科集团。员工职业化、全程服务优质化、管理科学化。
  《安家》:您认为豪宅最重要的核心标准是什么?
  张寒燕:
  一是对生活服务的环境营造;
  二是入住业主的相同属性;
  三是大隐于市。
  《安家》:您认为目前中国高净值财富人群投资国内高端物业时最看重哪些方面?
  张寒燕:安全、稳定、优质的回报。
  《安家》:有声音认为,北京很多所谓的豪宅项目是“被豪宅”,您的看法是什么您认为中国的顶豪项目和国外相比,最大的短板是哪个方面?
  张寒燕:北京几乎没有真正的豪宅,只有最贵的房子。真正的豪宅应该融于内在文化,完美的服务,而不仅限于外部环境。
  《安家》:您认为最能代表北京的地标建筑是哪个?
  张寒燕:故宫。
  《安家》:您认为媒体应该做哪些升级以适应开发商和媒体环境的转变?
  张寒燕:与企业增强交流,更好的服务企业。
  关于个人
  《安家》:您进入房地产行业是哪一年?当时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
  张寒燕:1993年我进入一家香港的地产公司,这是我从学校出来后的第一份工作。进入房地产行业也算是机缘巧合吧。
  《安家》:您认为一个人获得成功最大的成功法则是什么?
  张寒燕:一个人获得成功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灵活的应变能力、钢铁般的坚毅人格、乐于吃苦的精神和对市场的敏锐判断力。
  《安家》:您未来还会有哪些职业目标?
  张寒燕:现在互联网的浪潮向我们席卷而来,我也希望可以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一些产业园区运营与互联网的融合尝试。
  《安家》:您认为操盘一个项目,最大的难点、痛点和快乐点分别是什么?
  张寒燕:开发过程中一个最优秀的团队十分难得,痛处在于政策多变。而快乐来源于目标的实现及市场认可。
  《安家》:您每周的工作时间大概是多少个小时?
  张寒燕:除了睡觉,都在工作,甚至梦中。
  《安家》:如果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您会选择去哪里?
  张寒燕:我想一定是不太热闹的地方,我喜欢比较宁静安逸的地方。
  《安家》:您最喜欢的城市是哪个?
  张寒燕:巴黎。
  《安家》:您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您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什么?
  张寒燕:我比较喜欢的书是《地球是平的》,比较喜欢的电影是《纯真年代》。
其他文献
一、从“互联网+”转向“商业+”  近两年,中国实体商业一直在苦苦探索“互联网+”,如今终于意识到“互联网+”是互联网主导下的商业,重模式而轻服务,重价格而轻品质。新一代商业先锋开始尝试商业主导下的“商业+”:商业+文化+旅游+科技+健康等等,“商业+”既不固守传统,也不单纯比拼价格,而是强调营造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将体验做到极致。互联网只是实体商业工具之一。亚马逊的线下书店业绩再次超过线上,让实体
期刊
2015年的商业地产似乎经历了最不乐观的—年,购物中心等业态面临电商狙击的态势已经愈发明显,毫无疑问,2016年,这场狙击与突围仍将继续。在这场外部行业侵袭、同质化竞争已经给开发商带来严重伤害的战争中,商业地产的冬天是否已经来临?商业地产能否通过升级自救等问题也开始成为当前商业地产开发商都在思考的问题。  “线下”与“线上”之争  行业大举入侵各大商业生态圈,商业地产亦不能幸免于难。越来越多的^被
期刊
消费升级成为中国经济最大引擎。2015年,我国GDP增长6.9%,是25年以来最低,但是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相当于25年前的10倍。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施瓦布说:“中国6.9%的GDP增量相当于瑞士全年的GDP总量”。2015年,我国消费品的市场规模首次超过30万亿,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至66.4%,创15年新高。可见,消费已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和“顶梁柱”。  今年的两
期刊
所有的持有性物业现在一个最大的刚需,或者最大的难点是要解决资本化退出的问题,因为做生意一定要赚钱。简单来说一种是通过REITs来上市,这是股权性质的退出,还有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严格来说是一种债券性的产品,跟REITs是两类的产品,REITs不属于资产证券化,国内很多人认为REITs也是资产证券化,这是错误的。还有并购,卖给第三方,这是很多公司在走的路。如果企业实力足够强大,像新鸿基、九龙仓这样
期刊
刘文斌,在房地产领域一直以其前瞻性的智慧与敏锐的行动力而闻名,他曾经对于房地产未来发展做出的多个判断和预言都被事实一一验证。因此,很多地产界从业人士将其观点奉为圭臬与不二法则。如今房地产发展进入白银时代,地产商惯用的打法几乎都被推翻,而随着互联网对行业影响的逐渐深入,很多传统媒体陷入恐慌,面对这一切,刘文斌却胸有成竹。因为,他已经又一次“窥得天机”,将冲击转化为机遇,带领安家传媒集团率先完成转型,
期刊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逐步的推进发展,燕郊成为广大青年置业者的意向区域。作为燕郊规模最大的楼盘之一,首尔·甜城从2012年开盘至今,一直备受市场瞩目。  据燕达地产集团副总裁赵增志透露,借京津冀一体化之势,燕达地产集团已经把眼光放在京津冀辐射区域内,已经在秦皇岛、廊坊拿地,还会布局更多的城市。  早在项目建设之初,首尔·甜城的开发商燕达集团就以“造城”理念规划开发它,项目涵盖了360度现代生活元素,从人
期刊
他被京城房地产界归为“少壮派”,同时也被业界认可为资深的操盘手,两种称谓却毫无违和感。曾任职珠江地产华北公司住宅经营中心营销总监,2014年任职合生创展住宅经营中心营销总监,率领北京营销团队稳扎稳打,奇招频出,为京城楼市奉献了众多精品楼盘。  他在担任珠江摩尔国际中心营销总监期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办公空间革命和商务楼宇投资浪潮,创造20亿销售佳绩。从“零首付”、“降价险”到“全民赊房”,每一次都成为
期刊
近年,在世茂快速稳健发展的背后,是世茂对发展战略的精准把握,对产品品质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用户体验和满意度的关注。探寻世茂业绩稳定增长的原因,不难发现世茂不但有精准的产品策略,而且紧紧把握市场脉搏,并苦练内功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刘辉,作为执掌世茂环渤海区域的总裁,他认真严谨,雷厉风行,业绩卓著。他专注在房地产领域深耕整10年,主张为梦想而活,为不断深耕产品而不懈努力。  环渤海是世茂必争之地  刘
期刊
摘 要:《玉君》在中国文学史上因其不再是“极要描写民间疾苦的”而地位尴尬。实际上《玉君》这部作品的创作与杨振声早期作品“发生不同”并不是杨振声文学观和创作观“由现实到主观”的彻底转向的结果,而是杨振声自始至终的未曾大变的文学观的生发。  关键词:《玉君》 杨振声 文学观  《玉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尴尬:《玉君》1925年作为“现代丛书”中的“文艺丛书”第一种出版后引起极大反响并被陈西滢推崇为
期刊
从2011年西山壹号院到2015年北京壹号院、使馆壹号院,融创中国在北京上演了令所有房企敬畏的弯道超车。而楼艳青作为融创中国北京区域的营销负责人也成为融创快速前行的重要推手。  1997年,楼艳青进入房地产营销领域,18年后,楼艳青依旧做着被认为地产最富有挑战的环节 营销,依旧接受着各种沉重业绩压力的考核,并乐此不疲。而今,不同的是,她心中的销售数据已开始用百亿元作为单位计算,她带领团队创造了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