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性急性前交叉韧带撕裂骨挫伤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关节伴随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xleo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非接触性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撕裂者的骨挫伤分布特点,并分析骨挫伤部位与内外侧半月板(MM、LM)、内外侧副韧带(MCL、LCL)及关节软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经临床证实为非接触性ACL撕裂患者的MRI资料.201例病例均行常规MRI斜矢状位T1WI、T2WI,冠状位和横断位PDWI序列扫描.对所有患者损伤部位进行分类统计,并采用独立卡方检验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1例病例中,发现骨挫伤172例(85.6%),其中单纯内侧间室骨挫伤6例(3.0%),单纯外侧间室骨挫伤50例(24.9%),联合间室骨挫伤116例(57.7%),29例(14.4%)未见骨挫伤.无骨挫伤组、单纯外侧间室骨挫伤组、联合间室骨挫伤组并伴发LM损伤发生率、MCL损伤发生率和关节软骨发生率逐步提升(20.7%、44.0%、53.4%,P=0.006;10.3%、24.0%、37.9%,P=0.008;0、12.0%、23.3%,P=0.006).对伴发MCL损伤:无骨挫伤组与联合间室骨挫伤组间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5),单纯外侧间室骨挫伤组与无骨挫伤组、联合间室骨挫伤组间无明显差异(P=0.136、0.082);对伴发LM损伤:联合间室骨挫伤者和单纯外侧间室骨挫伤者其发生率较无骨挫伤者均有显著差异(P=0.002、0.037),联合间室骨挫伤组和单纯外侧间室骨挫伤组间无明显差异(P=0.264);对伴发关节软骨损伤:无骨挫伤组与联合间室骨挫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4),单纯外侧间室骨挫伤组和联合间室骨挫伤组间及无骨挫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95、0.052).结论:非接触性急性ACL撕裂后骨挫伤常见,骨挫伤分布部位与伴发LM损伤、MCL损伤及关节软骨损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骨挫伤范围的扩大,LM、MCL和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生率逐步增高.联合间室骨挫伤者和单纯外侧间室骨挫伤者较无骨挫伤者更易于伴发LM损伤,联合间室骨挫伤者较无骨挫伤者更易于伴发MCL损伤和关节软骨损伤.
其他文献
回顾医学发展史,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探索未知和创新精神,从真丝人造血管、心脏直视手术、人工心肺机、心肺联合移植术、人工肾透析机等医疗新技术,到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数字化医疗、多学科团队协作、精准医学治疗等领域,创新是医学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创新思路来源于临床诊治需求,如何攻克难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化医疗和科技资源,研发效果更好损伤更小的治疗方式和药物,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期刊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不明原因发热(FUO)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因FUO行18F-FDG PET/CT检查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病理学依据为诊断标准,不能获得病理诊断的以临床诊疗和随访结果作为诊断标准.统计PET/CT对FUO病因及不同病因组的诊断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不同病因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视觉分析评分(将病灶代谢强度与纵隔血池代谢比较,分为0~3分)的差异.结果:FUO病因构成:感染性疾病35.2% (38/108)
目的 总结40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术前建立多学科心脏团队,完成护理人员培训,建立TAVI手术标准化术中配合流程,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加强监护、并发症预防,做好临时起搏器、高压注射器的管理;术后注重转运安全.结果 4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瓣叶开放良好,启闭规律,术后均返回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转运过程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 落实相关培训,建立标准化手术流程,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加强转运管理,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目的:利用脑白质纤维密度成像(TDI)研究不同年龄段胼胝体(CC)内纤维数目的分布规律,分析CC随年龄增长变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对照研究TDI是否能在CC体积变化之前检测到其内纤维数目的变化,以及FA值、胼胝体体积的变化.方法:纳入131名健康志愿者,根据年龄分为6组.通过球面反卷积方法来重建轨道密度图.将CC分割成5个子区域,并使用T1W-3D图像测量所有组中每个子区域的TDI,体积和分数各向异性(FA)并进行比较.结果:CC2、CC3和CC4的TDI值增加到40岁时最高,随后降低.CC2、CC3和CC
目的 本研究对2021—2025年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报告发病率进行预测,为未来当地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利用2010—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报告发病数据和常住人口数计算各年报告发病率;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回归模型、灰色模型对2010—2018年数据进行拟合,通过2019—2020年数据进行外部验证;最终拟合全部数据对2021—2025年报告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3种模型拟合效果均较好,残差均不超过1%.3种模型预测结果均显示,预计到2025年,结核病报告发病率较2015年下降约28.
近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显著升高,虽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近期死亡率,但是AMI的远期事件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AMI后发生心室重构,进一步导致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本文就无创影像手段在左心室重构评估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2011年Littmann将一种特殊类型的ST段抬高命名为尖顶军盔征.目前尖顶军盔征主要分为表皮机械牵拉及QT间期明显延长两种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此外,尖顶军盔征出现在不同的导联时提示不同的疾病.本文汇总了2011年至今国内外报道的共计25例尖顶军盔征病例,发现尖顶军盔征在危重症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评估局部晚期(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腹部脂肪及肌肉组织变化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7例经病理学证实为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经历同步放化疗,测量治疗前后L3横突水平内脏脂肪横截面积(VFA)、皮下脂肪横截面积(SFA)、肌肉横截面积(SMA)和总脂肪面积(TFA),计算VFA/SFA和体重指数(BMI),统计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率,分析治疗前后身体成分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晚期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有关的因素是肿瘤最大径≥5 cm,低分化,同步放化疗后VFA减
随着癌症幸存者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肿瘤幸存者继癌症复发转移后的第二大死因.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了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射线暴露、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心脏毒性.本文通过总结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脏毒性的预测因子,介绍现有的心脏毒性风险预测模型,并分析模型的评价效果,以帮助临床医生利用模型来识别高危患者,通过个体化的监测和治疗来减少心脏毒性的发生率
临床资料rn1.临床病史rn患者,女,55岁,10个月前开始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右眼严重,前往其他医院检查未见异常.1Od前出现不明原因摔倒2次,无头晕,无头痛、恶心,前往当地医院行头颅MRI检查,提示鞍区占位,考虑脑膜瘤可能性大.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拟“鞍区占位”收住院.患者发病以来神清,胃纳可,二便正常,夜间睡眠好,体重无明显减轻.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既往史.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71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32 mmHg/72 mmHg(1 mmHg=0.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