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校园文化建设与大众体育运动发展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ge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式和目标之一的大众体育运动的发展一直是师生关心的基本问题。本文从校园文化建设中探讨大众体育运动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大众体育运动发展的具体对策,对于促进校园文化事业的发展及构建和谐新校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众体育;价值
  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承载着陶冶和影响青年学子精神的重任。建设和谐的中专校园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基础性工作。中共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作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勾画出了新的蓝图,也给中专校园文化构建提供了可能和方向。在校园文化中,大众体育运动带给广大学生的向心力和精神的张扬是其他活动形式无法取代的,尤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运动,它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已超越了体育本身,在促进广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与活跃校园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育着青年學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热情。“文化育人”工程建设实施以来,我国广大中专学校文化基本面貌及大众体育运动发展迅速,但较多学校在大众体育运动观念的普及、大众体育设施的投入及大众体育运动发展对策的思考上还滞后于中专学校规模上的快速扩张。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由校园里的师生长期共同创造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实质上,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硬件的投入,也包括软件的更新;既要促进学校发展,提高师生的文化活动质量,也要营造欢快的文化氛围,形成积极健康的师生精神家园。大众体育运动的发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广大师生对大众体育的认知与态度及参与大众体育活动的动机与意识不断强化,广大师生参与大众体育运动的方式和数量不断增加,大众体育运动的场地器材状况不断改善。中专学校由于重在学生技能的培养,较少地关注整体的育人环境。如果说建设中专校园文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么更新师生大众体育文化观念、改善中专学校体育设施、开展丰富的大众体育运动既是实现中专学校发展的基础,也是中专学校发展的根本目的。因为没有大众体育文化活动,就谈不上校园文化的建设;没有健康丰富的文化样式,就没有中专学校的科学发展。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中专学校大众体育运动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对于促进校园文化事业的发展、维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专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大众体育运动发展的必要性
  大众体育是指参与群众在闲暇时间里,自愿参与的适合自己兴趣和有益自身身体健康的体育活动。大众体育还称为休闲体育、闲暇体育、群众体育、余暇体育等。校园是我国社会的缩影,中专学校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培养基层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构建中专学校校园文化的实践中,要有效实现中专学生的实践参与意识,培养中专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大众体育运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1.校园文化生活的需要
  广大中专学校由于自身教学方式的限制,无法像高校一样有多重文化开展的可能性。中专学生在专业学习、生产实习之余需要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样式以缓解身心的疲惫,而大众体育运动由于其趣味性强、参与人数多、场地不受限制等特点,已经成为中专学校主要的活动方式。大众体育运动在中专校园文化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没有学生的身体健康就没有学生的职业发展,没有中专学生的职业发展就没有中专学校的生存发展。关心学生体育、关怀学生健康、关注学生健身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现代化中专学校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中专学校的学生文化质量提高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层面,精神文化生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学生自身健康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中专学校参与社会服务的不断深入,广大中专学生在羡慕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自己的校园活动方式及生存价值产生疑问,以至于出现焦躁的心态。体育活动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满足自我需要,也可以缓解中专生的心理压力,对促进中专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众体育可以帮助中专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积极的动手习惯。中专学生在专业学习之余参与集体运动,给学校单调的生活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为自身的健康维护创设了必要条件。
  3.维护中专学校和谐稳定的需要
  大众体育的理念认为,体育是全社会共有的财富,任何人都享有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利。但在广大中专学校,学生可能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专业和家庭背景的不同,无法享受到大学校园里群众体育文化的优势资源。在现实生活中,上网、打牌、喝酒几乎成了广大中专学生学习之余的主要活动,这无疑对于构建和谐新校园是不利的。近年来,某些中专学校加大了大众体育设施的建立力度,也积极开展了各种全面体育健身活动,学生的满意度很高。
  二、中专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大众体育运动发展的可行性
  1.政策的支持
  党和政府对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国家体育总局发出了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决定,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广体育大课间活动。全社会积极倡导“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因此,各中专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大众体育文化发展规划,切实推进大众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2.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发展的基础。
  我国传统的校园大众体育运动项目,既包括武术、广播操(团体操)、拔河、跳绳、踢毽子等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也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等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新时期以来,各中专学校体育活动样式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学生再也不是“一个单杠、满场跑”单一体育活动的面貌了,各学校借助于节日等开展的大众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学校盛大集体活动的主要样式,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竞技体育对大众体育活动的促进
  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我国的竞技体育优势已经为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普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不仅让国人感受到了奥运带来的民族自豪感,也激发了广大学生对运动的参与兴趣。后奥运时代,各学校对大众体育运动的关注度逐渐加大,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经常性开展群众体育运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4.体育意识不断增强的导向
  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生活多方面全面发展功能的认识。随着中专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广大学生对于大众健身认识的逐渐理性化和科学化也使得自身参与群众体育运动成为可能。群众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使活动本身已不再是仅仅用于健身和獲得体育技能,而更多地演变为传输群众健身教育和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集体体育活动的参与,不但增强了自身体质,增加了生活的乐趣,还可以接受到群众体育理念的熏陶,这为在自己漫长的生命历程中参与群众体育和终身体育做好了铺垫工作。
  5.社会群众休闲体育活动的辐射
  随着群众健康观念的更新,大众休闲体育运动样式已蓬勃开展。群众体育文化活动由于样式自由、娱乐性强等特点一直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以前在社区街头出现的健身操、交谊舞、太极拳等傍晚休闲运动在各学校也随处可见,既充实了校园文化活动,又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三、中专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大众体育运动发展的对策
  相对于全民健身运动,中专体育目前仍处在一个相对尴尬的状态,影响或限制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还很多。中专学校大众体育运动本身是一个耗时长、花费大、见效慢的工作,有些大众参与性强的体育项目在个别学校甚至还是一片空白,让体育真正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选择,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1.配备相关体育设施
  当前中专学校的体育设施相对于中小学或者高校来说还很匮乏。对于设备设施要求不高的篮球、足球项目也难逃这一尴尬局面。要从根本上改变中专学校大众体育的落后状况,首先要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学校领导及主管部门要切实把体育活动作为校园文化构建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把有限的体育文化活动经费适当地投入到体育基础设施中。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可以在校园内修建一些简易的运动场所,倡导并开展一些对运动设施要求不高的项目,比如健身操等。
  2.转变教育观念
  目前,相当多的中专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还比较淡薄,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仅停留在欣赏的层次上,缺乏自觉投身参与的意识。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每天那么枯燥的专业学习过程就等于做体育运动了。学校应通过“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普及与推广来转变学生的体育观念,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参与意识,加强对大众体育文化的宣传,让广大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竞技体育带来的荣耀与自豪,也能切实体验到群众体育活动带给自身的快乐与健康。
  3.组建体育社团
  体育社团是校园大众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也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载体。体育社团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体育发展水平、体育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九条规定:“充分发挥各群众组织的社会团体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行业系统体育协会和其他群众体育组织,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立和完善校园体育社团,是发展中专学校体育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步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先期组建体育社团,吸纳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员加入,然后在社团的基础上辐射更多的人群。
  4.利用社会体育资源
  目前,我国广大地方集体运动场所已经相当完备,但相当多的中专学校确因办学经费、课程设置等因素,在体育文化上投入的精力较少。因此,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体育资源的功能,使其成为中专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平台。
  5.发展民族体育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不仅包括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而且也包括非主流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这些都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条件、文化背景下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而出现的。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挖掘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有特色的学校可以利用地方特点开展特色体育活动,让特色体育文化活动得到继承。
  大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校大众体育运动有利于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专学校正经历着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素质+技能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大众体育运动作为活跃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方式,其作用和价值必将随着中专生学习方式和生活内容的改变而得到认可。
  参考文献:
  [1]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物,是达比加群的前体药物,属非肽类凝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风和全身性栓塞。达比加群酯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
超声速扩压器是超声速风洞、高能化学激光器等设备的关键部件之一。传统固定结构超声速扩压器的启动性能与扩压效率之间存在不匹配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研究设计了一种双通
目的分析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给予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观察,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研
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在生产力中的作用。科学技术与三要素是乘法关系,在近代生产中,人与科学技术起同等作用,现代生产中,科学技术超决定作用,是第一生产力。
本文通过对职业院校传统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通过考证明确教学目标,全面准确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教学模式。同时,获取证书也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校园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工作的重要支撑手段;校园网能否稳定安全的运行,直接影响着学校各个业务有序稳定的开展,因此,研究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目标是为高校设计出一套高可用性、技术先进、稳定安全的校园网安全管理及体系架构,主要研究内容分三个方面:研究内容一,经过充分调研,设计出一套校园网安全管理及体系架构,包含三个组成部分
多年来,庆城县人民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一直把端正农村信用社支农方向,推广额小面广的小额农户贷款,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作为农村信用社长远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工作来抓.
教材是各科课程授课所学的内容,是课标(或大纲)要求的具体化。它是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水平,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也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初中教育使音乐教学体系更具有实践性,内容更为丰富,将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能力提升一个新台阶。自上世纪改革开放至今,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教材编写内容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演变。本文以人民音乐出版社(简称“人音版”)编写的教材为研究对象,先后依据音
在平面锉削过程中,为减少量具的使用次数,提高平面加工质量和工作效率,文章提出了简单易行的平面交替锉削方法。
当今世界,无论国家大小、国力强弱,无不把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目标,创新已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国际趋势,成为国际竞争中不可忽视的潮流。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该如何与时俱进、如何树立创新观念、如何造就创新之人,是不得不面临和思考的重大课题了。   近读陶行知的《创造宣言》,感慨万千。陶行知真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他在60多年前就提出了“六大解放”,给今天的教师指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六大解放”乃至理名言,灵丹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