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联姻,助力校园教育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M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博物馆文化主要包括为广大观众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服务,为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充分挖掘博物馆文化建设的内在意义和价值,从而和校园教育联姻,对丰富和拓展教育渠道、提升广大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文化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校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18-02
  
  长久以来,博物馆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很多地方的博物馆将自身文化、传统文化的宣扬与发展与校园教育联姻,通过建立教育基地、开展校园讲学等形式,很好的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校园基础教育结合起来,这一点值得学习借鉴和发扬。作为社会服务性教育机构,博物馆可以通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有效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宣传爱国主义,增强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伦理道德修养。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结合,将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将博物馆的特定价值中彰显出来的社会与自然的丰富内容充分调动和利用起来,和学校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密切联系起来,形成综合教育的有机整体,将会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博物馆文化与校园教育衔接的必要性
  学校与博物馆都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实现教育的目的,但是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如学校教育所传授知识信息量小,知识面狭窄;学生厌学严重,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的兴趣;学校的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的创造;等等。相比之下,博物馆的文化是为满足观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而组织的非强制性学习基地。博物馆文化在素质教育中,常常是声情并茂、潜移默化的。博物馆文化具有实物性、直观性、自主性、社会性、寓教于乐等特点,如参观航天中心的宇航模拟运行,可使观众在领略遨游太空的乐趣中获得知识;如参观古代书画、搪瓷等文物,更便于直觉性的接受和记忆。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服务表现的主要方式。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具有结构严谨、知识系统、形象完整的特点,对观众有较大的吸引力,因而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充分利用好博物馆的特定优势,让学生们除了学校课堂外,更能够通过博物馆陈列内容的知识性和艺术性把他们带入了一个新天地,势必将形成一个自由、随和、亲切和充满鼓励意味的学习型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枯燥、乏味等现象越来越少,趣味性、拓展性、创新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掘和体现,这无疑对提升青少年知识界面、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尤其是在正确思想观念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博物馆文化与校园教育结合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为满足观众与博物馆互动的需求,各地博物馆均开发了一些有博物馆特色的互动参与项目。如南通博物苑、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等等,以贴近和服务广大学生为宗旨,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充分利用本身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较好地发挥了教育基地的作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的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创新思路,完善举措,不断将博物馆文化与校园教育结合起来,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让素质教育得到提升。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为博物馆文化切实发挥具体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是很有意义的课题。
  (一)让博物馆陈列展览与校园教育有机结合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文化最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实际中,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积极改变基本陈列周期长,展陈面貌多年不变的状况,充分挖掘文物资源,适时推出贴近校园师生的系列性文化艺术展,展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同时发挥学术研究、藏品优势,结合城市文化品牌宣传及时推出图片史料等展览,将近现代历史融入其中,进一步在广大中小学生中传播爱国主义思想等等。同时,还应该积极走出单位,走向社区,走向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活动;拓展渠道,多联合教育部门、学校等组织主题征文、开展教育文化研讨、夏令营等活动,真正让地域性传统文化、全国性传统文化与校园教育接轨融合,实现博物馆文化为校园教育服务,校园教育宣传传统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的作用。
  (二)拓展博物馆与校园交流渠道
  有的博物馆受到场地、规模、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与学校和教育的综合方面很不容易操作。但有一个必须充分利用的基本条件,那就是博物馆的自身资源。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交流服务窗口,增强对广大青少年的针对性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开通学生专用通道等形式,方面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如河北省科技馆,曾多次利用自身优势采取学校联合的形式开展太空遥望、日食观测等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同时,应积极征求社会上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拓展场地建设、项目建设等工程,重点应该在为广大青少年的服务能力上增强。在这方面,很多地方的博物馆都有先例。如南通博物苑在拓展校园教育的过程中,因原有馆舍较小,进行了新馆建设,先后建成了农校区教学楼,极大增强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空间。在比如北京古建筑博物馆社教部人员为学校老师开设先农坛历史文化讲座。在讲座中除一般性地介绍历史与现状外,还结合业务人员的科研成果,深入阐释先农文化的渊源与流变,分析在漫长的阶级社会中祭农礼仪的功用与局限,将先农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试图以更广阔的视角来解读先农文化。讲座过程中,还穿插播放了记录片,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示了地域性的文化魅力,最终成就了一个个精彩的教学内容。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个范例,作为博物馆本身,不妨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借鉴和吸取,取精弃糟,为我所用。
  (三)发挥博物馆优势建立教育基地
  近年以来,包括很多旅游景点在内,纷纷发掘自身资源建立了学习教育基地。如红色教育基地、历史教学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等,更是层出不穷。可见,以教育基地的形式增强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与综合教育的提升力,已经成为一种发展中的必然需要形式。除此之外,还应该发挥作为基地的应有作用,通过不定期地举行专题学术报告会,邀请古生物学、博物馆学、文物学等方面的专家开展专题学术报告,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假期实践机会等举措,让传统文化真正的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成为既有利于心脑锻炼又有利于文化繁荣与发展的良好局面。如北京古建筑博物馆曾多次邀请学校师生利用有效时间到博物馆寻找素材。这种通过将博物馆的展示内容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形式,让广大青少年在愉快热烈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博物馆文化与校园教育联姻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要注意知识结合
  博物馆课程有别于学校的活动课和劳动课。由博物馆扮演重要角色而开展的校本课程教学是通过广大学生的实地考察和亲自操作,让他们去感受和体验悠悠中华文明史,并逐步培养他们对文物的感情,加深对文物知识的理解,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让孩子们在参加创造美的活动中得到美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必要的知识及技术指导外,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始终遵循自主参与实践的原则,让博物馆像磁石般吸引孩子们去求知和探索,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学生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资源。
  (二)要注意内容结合
  博物馆既是文物收藏机构,又是文化艺术殿堂。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长河中留下了多少令人瞩目的艺术瑰宝,如何让孩子们学会欣赏、懂得欣赏每一件艺术作品,这是博物馆针对青少年履行社会教育职责的重要任务之一。利用自身文化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正是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具体而直接的实践尝试。
  (三)要注意形式结合
  以博物馆文化资源为教学素材而开发的校本课程正是以充分而有特色地发展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以最新信息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按照各种实践活动项目和特定活动方式组成的一系列课程形态。它主要以其开放性、系统性以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特征,配合学校教学内容提供开放性活动空间,为推进素质教育尽一份社会责任。
  总之,博物馆文化与校园教育联姻,以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作为学校教学素材,在帮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继承传统文化,培养高尚情操和增强审美能力,以保证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从而助力校园教育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责任编辑 冯荣光】
其他文献
海螺壳因为他那些充满诗意的人像作品而被大众所熟知。透过照片,不难发现他内心浪漫的情怀,对生活的热爱,和一些细腻的情绪。他长期游历国内外进行人文与人像的拍摄项目,记录下身边的美好面孔和旅途中的故事。然而现在拥有近五十万粉丝的他,却认为自己的钱已经赚够了。  海螺壳的作品浪漫又温柔,看到他的作品就能感受到那种敏感纤细的内心世界,我一直以为这是女孩独有的情绪,直到见到这位留着长发爽朗大方的男生。  他在
表里如一的呵护  户外环境复杂多变,我们常常会因为要保护心爱的羽绒服不被硬物剐坏,无法尽情享受户外乐趣。Fjallraven羽绒服系列产品可以帮你解决这些烦恼。新款羽绒服采用了独家研发的G-1000。面料作为外层,它独有的长纤维棉混纺聚酯纤维的密织工艺不仅强化了羽绒服的防风透气性能,还让它具有普通羽绒服无法比拟的极度耐磨及阻燃功能。Fjallraven羽绒服系列还具有卓越的保暖性,羽绒填充材料来自
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刚刚结束的第二天,由河北体育局和体坛传媒集团联合主办、中共灵寿县委、灵寿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5RW50五岳寨国际越野挑战赛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尽管天公不作美,但参赛选手们依旧乐在其中,十分享受整个比赛的过程。  细雨如织 太行决战  9月4日,由河北体育局和体坛传媒集团联合主办、中共灵寿县委、灵寿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5RW50五岳寨国际越野挑战赛,在河北省灵寿县五
从河北坝上草原走出来的胡学文被称为“生活型作家”,他的写作也常被贴上“底层叙事”的标签。当年“底层写作”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却也引发争议。胡学文则坦然视之,“不会因被纳入底层的潮流而沾沾自喜,也绝不因众多对底层的围攻而沮丧”。  在他眼里,底层与底层之外没有明显的界限。如果把人按生存状态来划分,大部分人应该生活在底层。但以精神状态来划分,养尊处优的人可能在精神上荒芜一片,是另一种状态的底层。“这类人
叶舟的小说《敦煌本纪》运用中国古典传统小说叙事方式,呈现了特殊历史时期特殊地域空间中的民间秩序,反思了潜藏在人性深处的道德困局,展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侠义精神,建构出了一幅关于“敦煌”的历史与传奇、生活与信仰、道德与侠义、宿命与抗争的宏大图景和庄严本相。一 “无政府”状态下民间秩序的构建  《敦煌本纪》将小说故事设定在清末民初这个风雨飘摇的时间段,这一时期,中央政府权力辐射力的弱化和地理位置的边缘性
摘要:有效追问是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富于启发的、动态的连续性提问,是课堂提问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课堂有效追问可以开掘学生最近发展区,是契合学生认知心理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研读文本,找准追问的触发点,合理设置追问的环节和难度,将学生的疑难点转化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回归语文的本真特质。这既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又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条路径。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性追问;效益;实施策略  中图分
喻之之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马会出现在我梦里。甚至在感到困惑或焦虑的时候,我渴望马出现在我眼前。在人群中,在机关里,甚至在车来车往的大街上,我幻想一匹高头大马,白色的,或是枣红色的,从人群中穿梭而过,微风吹动着它漂亮的鬃毛,它奔驰到我面前,打着响鼻,一低头,我跃上马背。  小说中的主人公老K,一位知名画家,拿着事业单位的薪酬,享有足够多的声誉和自由。他跟我一样,对马怀有梦想。他有着外人羡慕的光鲜生
Tanja Deman,来自克罗地亚的视觉女艺术家,擅长于摄影作品、拼贴、视频和公共艺术等,影像中,她通常极具个性地糅合各种建筑、时间、空间、自然、人体等因子,并呈现出充满了冲突元素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以此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文化、社会动态等之间微妙的关系。  怪诞的“集体叙事”  《集体叙事》,一组充满怪诞风格与冲突元素的作品,是Tanja Deman展现自然和社会环境沉思的系列影像集。不同建筑构
摘 要:《义务教育 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化学”概念定义采用了新表述。这既基于课程目标、理念、视野、价值追求的新认知和化学科学的新发展,又基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这种新表述对于“化学”概念内涵的揭示更精准、更明确、更简洁,对化学课程目标的实现更有助力。  关键词: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概念;定义表述;研读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从2014年开始,韩寒从写小说转型到影视导演,第一部电影是暑假档上映的《后会无期》,此后五年里,《乘风破浪》与《飞驰人生》也分別上映,这三部电影不仅都融合了韩寒作为作家、赛车手与导演的多重身份,也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述他所理解的关于“成长”的故事。   在《后会无期》中,韩寒所讨论的成长表现为青春的“在路上”。从中国最东边的东极岛作为出发点,故事的主人公江河、浩瀚与胡生一路向西而行。旅途中,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