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羊养殖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为养殖场户带来了理想的效益,但疫病也呈现出高发趋势,不利于羊群健康生长及羊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在此情形下,规模化羊场如何有效防控疫病成为思考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规模化羊场疫病防控现存问题;其次着重探讨了规模化羊场疫病综合防控对策。
关键词:规模化羊场;疫病;防控现状;对策
当前,部分规模化羊场在养殖管理期间,由于饲养管理不到位、免疫预防不及时、防控措施不完善,极大地增加了羊病发生几率,进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加快构建健全完善的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规模化羊场疫病防控现存问题分析
1.1 免疫预防不合理
个别羊场在养殖期间,为节省成本,不重视免疫预防工作,仅仅是在发病后才进行紧急免疫,增加了疫病发生几率。与此同时,没有制定完善的免疫接种方案和计划,免疫接种不合理,所使用的疫苗保存不当,易造成失效,依靠经验进行接种,影响免疫效果,导致疫病高发[1]。
1.2 饲养管理不到位
在养殖期间,没有配置完善的设施设备,如:消毒设备、饮水设备、投喂设备等。没有制定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饲喂不定时、不定量,饲料营养不均衡,无法满足羊群生长需求。饲料、饲草发霉变质,饮水污染,均会增加疫病发生几率。圈舍温湿度控制不当,养殖密度过大,圈舍光照通风不佳,是导致疫病高发的重要因素。
1.3 引种不规范
部分羊场在引种期间,不重视健康检疫,导致引入患病羊、带菌羊,极易导致全群感染发病。引进羊只时不了解当地疫情状况,引种后没有隔离观察,进而导致疫病的发生。
2 规模化羊场疫病综合防控对策探讨
2.1 坚持严格的检疫制度
规模化羊场养殖期间,引种是一项必要性工作,这是提升羊场羊只品种品质、增加养殖效益的关键。为避免引入病羊,养殖场要高度重视引种管理工作,制定健全完善的检疫制度,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引种前要进行调查,避免从疫病区、疫病高发区引种。其次,引种过程中要进行健康检疫,从正规羊场引种,并查看其养殖档案,保证健康方可引种。再次,引种后要隔离饲养,在这期间要密切留意羊群健康状况,并做好消毒、驱虫、疫苗补免等各项工作。隔离期满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混合饲养。最后,规模羊场管理人员要定时定期的落实对全群羊的检疫工作,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隔离诊断治疗,重大传染病应及时上报并扑杀无害化处理,避免导致疫病的傳播和扩散,减少损失[2]。
2.2 加强对羊群的饲料管理
羊养殖期间,保证饲料营养均衡是促进羊群健康生长的关键。基于此,规模羊场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对羊群的饲料管理工作,保证饲料营养均衡,禁止喂食羊群腐烂、发霉的饲料和饲草。要充分结合羊群日龄来进行科学的喂养,满足采食量。首先,要能够结合羊群性别进行分群饲喂,同龄公羊和母羊相比较而言,公羊生长发育更快,需要更多的饲料,为满足采食需求,要适当增加精饲料喂食比例。其次,针对怀孕和处于哺乳期的母羊,应加大营养补充,增加精饲料喂食量,避免出现营养不足等现象影响健康。喂食期间,要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精饲料、秸秆、青干草等饲料比例适宜。要严格控制喂食顺序,先喂食粗料、青料,再喂食精料、多汁饲料,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喂食。最后,要合理保存饲料,避免出现发霉变质等现象被羊群误食导致中毒。强化羊群饲料管理工作,满足羊群生长对于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抵抗力,降低疫病发生几率。
2.3 定期消毒
羊养殖前,要认真做好选址工作,将羊场建设于远离交通要道、化工厂房的位置,同时要保证光照通风良好,给排水便利。养殖场管理人员要定时定期的清理圈舍粪污,定期更换垫草,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及时冲刷食槽。对粪污,要进行堆积发酵。要保证圈舍光照通风正常,及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产生应激。要制定健全完善的消毒程序和计划,定时定期的做好消毒工作,要保证消毒的全面性和彻底性,不留死角。要定期更换消毒药物,避免产生耐药性,提高消毒效果。要合理使用消毒药物,如:生石灰可用于墙壁、畜栏、地面消毒;氢氧化钠可用于被病毒和细菌污染的厩舍、饲槽和运输车辆消毒;过氧乙酸溶液用于喷洒地面、墙壁和食槽消毒;甲酚皂溶液用于羊舍、用具及排泄物消毒等[3]。
2.4 定期对羊群进行驱虫
规模化羊场养殖过程中,寄生虫病发病率较高。寄生虫病的发生,不仅会阻碍羊群生长发育,同时还会降低畜产品质量及产量,因此定期做好驱虫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养殖场管理人员要明确驱虫工作的重要性,将驱虫工作落实到位。在驱虫过程中,应选用广谱性驱虫药物,保证达到最佳的驱虫效果。要合理控制驱虫时机,一般来说,每年选择在春季和秋季驱虫最佳。要合理选用驱虫方法,如:药浴、喷淋等。要科学使用驱虫药物,针对体外驱虫药物,可选用二嗪农、双甲脒等,首次驱虫后,间隔1周再用药1次。针对体内驱虫,可选用阿维菌素、阿苯达唑等。需要注意的是,驱虫后羊群所排出的粪便,要进行堆肥发酵,有效杀灭粪便中的寄生虫虫卵。
2.5 落实免疫接种工作
规模羊场养殖人员要明确免疫接种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疫病防控意识,充分结合本地羊病流行状况,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及时进行免疫接种,提高羊群抗体水平。尤其是要做好对口蹄疫、布病、羊痘、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并开展每月的补充工作。选择在春秋两季接种免疫,同时也要做好对羊炭疽、羔羊腹泻、肺炎疾病的防治工作,有效降低疫病发生几率。要科学选用疫苗,合理控制免疫剂量,提高免疫效果。每次接种工作应记录于养殖档案,并定期进行抗体监测,如发现免疫失效,要及时进行复免,确保羊群健康生长[4]。
3 结语
综上所述,规模化羊场疫病高发背景下,养殖场户要高度重视起来。要明确养殖管理问题所在,结合实际情况,强化疫病防控工作,落实检疫、饲养、消毒、驱虫、免疫等方面的工作,提升规模化羊场疫病防控水平,降低疫病发生几率,确保羊群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助推规模化羊场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惠瑛,杨亮珍,郭晓红,等.规模化羊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J].中国畜牧业,2020(7):48-50.
[2] 刘爱华.规模化羊场疫病综合性控制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18(2):15+19.
[3] 刘可为.规模化舍饲肉羊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构建[J].农业与技术,2019(4):104.
[4] 李世满.规模化养牛场疫病防治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19):57-58.
关键词:规模化羊场;疫病;防控现状;对策
当前,部分规模化羊场在养殖管理期间,由于饲养管理不到位、免疫预防不及时、防控措施不完善,极大地增加了羊病发生几率,进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加快构建健全完善的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规模化羊场疫病防控现存问题分析
1.1 免疫预防不合理
个别羊场在养殖期间,为节省成本,不重视免疫预防工作,仅仅是在发病后才进行紧急免疫,增加了疫病发生几率。与此同时,没有制定完善的免疫接种方案和计划,免疫接种不合理,所使用的疫苗保存不当,易造成失效,依靠经验进行接种,影响免疫效果,导致疫病高发[1]。
1.2 饲养管理不到位
在养殖期间,没有配置完善的设施设备,如:消毒设备、饮水设备、投喂设备等。没有制定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饲喂不定时、不定量,饲料营养不均衡,无法满足羊群生长需求。饲料、饲草发霉变质,饮水污染,均会增加疫病发生几率。圈舍温湿度控制不当,养殖密度过大,圈舍光照通风不佳,是导致疫病高发的重要因素。
1.3 引种不规范
部分羊场在引种期间,不重视健康检疫,导致引入患病羊、带菌羊,极易导致全群感染发病。引进羊只时不了解当地疫情状况,引种后没有隔离观察,进而导致疫病的发生。
2 规模化羊场疫病综合防控对策探讨
2.1 坚持严格的检疫制度
规模化羊场养殖期间,引种是一项必要性工作,这是提升羊场羊只品种品质、增加养殖效益的关键。为避免引入病羊,养殖场要高度重视引种管理工作,制定健全完善的检疫制度,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引种前要进行调查,避免从疫病区、疫病高发区引种。其次,引种过程中要进行健康检疫,从正规羊场引种,并查看其养殖档案,保证健康方可引种。再次,引种后要隔离饲养,在这期间要密切留意羊群健康状况,并做好消毒、驱虫、疫苗补免等各项工作。隔离期满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混合饲养。最后,规模羊场管理人员要定时定期的落实对全群羊的检疫工作,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隔离诊断治疗,重大传染病应及时上报并扑杀无害化处理,避免导致疫病的傳播和扩散,减少损失[2]。
2.2 加强对羊群的饲料管理
羊养殖期间,保证饲料营养均衡是促进羊群健康生长的关键。基于此,规模羊场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对羊群的饲料管理工作,保证饲料营养均衡,禁止喂食羊群腐烂、发霉的饲料和饲草。要充分结合羊群日龄来进行科学的喂养,满足采食量。首先,要能够结合羊群性别进行分群饲喂,同龄公羊和母羊相比较而言,公羊生长发育更快,需要更多的饲料,为满足采食需求,要适当增加精饲料喂食比例。其次,针对怀孕和处于哺乳期的母羊,应加大营养补充,增加精饲料喂食量,避免出现营养不足等现象影响健康。喂食期间,要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精饲料、秸秆、青干草等饲料比例适宜。要严格控制喂食顺序,先喂食粗料、青料,再喂食精料、多汁饲料,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喂食。最后,要合理保存饲料,避免出现发霉变质等现象被羊群误食导致中毒。强化羊群饲料管理工作,满足羊群生长对于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抵抗力,降低疫病发生几率。
2.3 定期消毒
羊养殖前,要认真做好选址工作,将羊场建设于远离交通要道、化工厂房的位置,同时要保证光照通风良好,给排水便利。养殖场管理人员要定时定期的清理圈舍粪污,定期更换垫草,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及时冲刷食槽。对粪污,要进行堆积发酵。要保证圈舍光照通风正常,及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产生应激。要制定健全完善的消毒程序和计划,定时定期的做好消毒工作,要保证消毒的全面性和彻底性,不留死角。要定期更换消毒药物,避免产生耐药性,提高消毒效果。要合理使用消毒药物,如:生石灰可用于墙壁、畜栏、地面消毒;氢氧化钠可用于被病毒和细菌污染的厩舍、饲槽和运输车辆消毒;过氧乙酸溶液用于喷洒地面、墙壁和食槽消毒;甲酚皂溶液用于羊舍、用具及排泄物消毒等[3]。
2.4 定期对羊群进行驱虫
规模化羊场养殖过程中,寄生虫病发病率较高。寄生虫病的发生,不仅会阻碍羊群生长发育,同时还会降低畜产品质量及产量,因此定期做好驱虫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养殖场管理人员要明确驱虫工作的重要性,将驱虫工作落实到位。在驱虫过程中,应选用广谱性驱虫药物,保证达到最佳的驱虫效果。要合理控制驱虫时机,一般来说,每年选择在春季和秋季驱虫最佳。要合理选用驱虫方法,如:药浴、喷淋等。要科学使用驱虫药物,针对体外驱虫药物,可选用二嗪农、双甲脒等,首次驱虫后,间隔1周再用药1次。针对体内驱虫,可选用阿维菌素、阿苯达唑等。需要注意的是,驱虫后羊群所排出的粪便,要进行堆肥发酵,有效杀灭粪便中的寄生虫虫卵。
2.5 落实免疫接种工作
规模羊场养殖人员要明确免疫接种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疫病防控意识,充分结合本地羊病流行状况,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及时进行免疫接种,提高羊群抗体水平。尤其是要做好对口蹄疫、布病、羊痘、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并开展每月的补充工作。选择在春秋两季接种免疫,同时也要做好对羊炭疽、羔羊腹泻、肺炎疾病的防治工作,有效降低疫病发生几率。要科学选用疫苗,合理控制免疫剂量,提高免疫效果。每次接种工作应记录于养殖档案,并定期进行抗体监测,如发现免疫失效,要及时进行复免,确保羊群健康生长[4]。
3 结语
综上所述,规模化羊场疫病高发背景下,养殖场户要高度重视起来。要明确养殖管理问题所在,结合实际情况,强化疫病防控工作,落实检疫、饲养、消毒、驱虫、免疫等方面的工作,提升规模化羊场疫病防控水平,降低疫病发生几率,确保羊群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助推规模化羊场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惠瑛,杨亮珍,郭晓红,等.规模化羊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J].中国畜牧业,2020(7):48-50.
[2] 刘爱华.规模化羊场疫病综合性控制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18(2):15+19.
[3] 刘可为.规模化舍饲肉羊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构建[J].农业与技术,2019(4):104.
[4] 李世满.规模化养牛场疫病防治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1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