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来源 :中国动物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羊寄生虫病属于传染性疾病,寄生虫虫卵具有强烈的抵抗力,羊群一旦发病很难彻底根除,病情在羊群中长期存在,无形中大大增加防治成本。同时机体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极易诱发感染其他疾病,给整个羊群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增加预防寄生虫病的投入,尤其在寄生虫病流行季节,应选择合理的抗寄生虫药物,对羊群进行定期驱虫,能够有效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
  关键词:羊群;寄生虫病;虫卵;驱虫
   羊群发生寄生虫病后,不仅精神状态变差、生长速度减慢、体重增加不足,而且容易发生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大且花费多,如果没有很好的防控方法,就会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由此可见,要想减少寄生虫疾病给羊群带来的损失,关键应采取以下方法做好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控工作[1]。
  1 保证饲料优质
   随着羊群年龄的增长,及时调配饲料配方,以保证羊群摄入足够且营养平衡的饲料,并根据羊群体质制定合理的饲喂方式,定时定量饲喂羊群,在保证料量充足的前提下,还可以减少饲料浪费或防止饲料发生霉变,有利于增强羊只体质和发挥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在饲料存放期间需要做好保管工作,将牧草放置的通风良好、干燥的环境中,防止受到霉菌污染,降低霉菌毒素给羊群带来的隐患,进而增强羊只体质和抗病能力。
  2 遠离低洼潮湿环境
   放牧饲养的羊群需要选择到地势高燥的牧场进行放牧,严禁到地势低洼地方放牧,也不要将这些地方的牧草收割来饲喂羊群,因为潮湿地方寄生虫卵囊存活数量较多,增加羊群感染发病的风险。同时保证圈舍阳光充足、干燥且通风良好,消除适宜寄生虫虫卵生存的条件,还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起到杀菌作用。保证饮水充足且新鲜,圈舍饲养需要随时添加水槽饮水,放牧饲养时严禁羊群饮用池塘、水沟的死水,减少摄入寄生虫卵囊的机会[1]。
  3 提供舒适的环境
   首先保证羊群合理的饲养密度,随时调整羊群,将羔羊和成年羊群分开饲养,减少羊群过于拥挤和羊只之间争抢饲料和饮水的风险。不仅促使羊群得到适当的活动空间和增强机体体质,还可以提高羊群均匀度和抗病能力。同时供给舒适的温度、湿度,避免圈舍过于潮湿刺激寄生虫卵囊过度繁殖,增加羊群感染寄生虫病的机会。
  4 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每天及时打扫舍内卫生,将清理的粪便、垃圾和废弃垫料等集中起来沤肥或发酵处理,彻底杀灭其中存活的寄生虫卵囊,减少二次传播寄生虫病的风险。定期对圈舍进行冲洗和消毒,选择火碱、石灰水等寄生虫虫卵比较敏感的消毒药物进行消毒,有利于提高消毒效果。在做好圈舍清洁卫生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活动场所中存在寄生虫卵囊的隐患,需要定期清理和消毒。减少羊群生活环境中存活的寄生虫虫卵数量,降低羊群发病率[2]。
  5 注意饮水清洁
   羊群感染寄生虫病大多是饮用受到污染的饮水引起的,因为一些中间宿主可以在水中生活,这也是饮水不良情况下,羊群容易发生寄生虫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饮水管理是防控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建议给羊群饮用井水或自来水,其次选择河水和流动的水。切忌注意饮用池塘、水坑、小溪、水沟、沼泽地、稻田等处的水源,否则非常容易引起羊群感染寄生虫病。
  6 合理驱虫
   首先掌握正确的驱虫时机和方法,对于羊体内寄生虫,应在每年的3~4月份和10~11月份,将全体羊群集中起来进行2次驱虫,这样不仅有利于羊群快速增加体重和膘情,还可以帮助羊群增强体质和安全过冬。并且在夏季牧场茂盛的季节,也要使用一次驱虫药物,因为在夏季雨水丰盛,水草中容易携带寄生虫虫卵,如果被羊群采食后,就会感染寄生虫病。在夏季驱虫可以有效地控制寄生虫对羊群的危害[2]。
   对于体表寄生虫病,可以在每年的3~4月份和10~11月份给全体羊群进行2次药浴,选择在晴天的中午进行,避免羊只体表受凉发生感冒或呼吸道疾病,如果腹部受凉还会发生腹泻症状。药浴时还要正确掌握药液浓度,避免羊只发生药物中毒现象。对于发病羊只,可以使用较高浓度的药液进行药浴处理,避免将病情传染给健康羊群。
   在羊群转群前、分娩前、配种前和断奶时等特殊时期也应进行预防性驱虫。在转群和分娩前进行驱虫,可以避免羊群对转入的圈舍或产仔舍造成污染,给羊群提供一个干净无污染的生活环境,减少寄生虫虫卵对羔羊产生的危害。在配种前进行驱虫,能够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和防止母羊发生流产现象。在分娩前驱虫时,一定要掌握好用药剂量和时间,减少驱虫药物对羔羊造成的毒害作用。建议在分娩前2周或分娩后3周各驱虫1次,使用药物剂量为常用药量的70%为宜,尽量减少驱虫药物对羔羊产生的伤害。在羔羊断奶时和断奶后3周龄需要进行2次驱虫,种公羊需要在每年定期驱虫4次,大约每经过2~3个月驱虫1次[3]。
  6 科学使用驱虫药物
   对全群进行定期驱虫前,需要先对一小群羊只进行用药实验,避免药物使用不当或剂量掌握不准确给羊群带来严重影响。在小群获取理想的驱虫效果后,再在全群集中用药驱虫,这样在保证用药安全、经济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高驱虫效果。所以需要选择安全、低毒、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药物来驱虫。在体内驱虫时需要进行空腹投药,将药物溶解在电解多维中再给羊群饮用,有利于减少药物应激反应,还可以增加驱虫效果。对感染寄生虫病的羊群应及时进行治疗,等到病情好转后再进行驱虫,否则会引起羊群发生死亡现象。
  7 加强治疗
   为了帮助病羊尽快康复,需要加强治疗措施,尽快将寄生虫驱出体外,并且抑制寄生虫在体内或体表繁殖,杀死寄生虫成虫或卵囊,避免病情发生二次感染。病羊感染寄生虫后,一般会表现生长缓慢、体重增加不足、营养不良、逐渐消瘦、贫血、黄疸、水肿等症状,因为病羊的消化功能发生障碍,机体营养逐渐发生消耗,还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和发生各种疾病[3]。
   所以必须结合病羊尸体解剖病理变化,对寄生虫病尽快做出诊断,有条件的可以在实验室检测出虫卵或幼虫来进行确诊。然后根据病情、体质、寄生虫的生物习性等立即采取不同的方法杀虫或驱虫。同时在治疗期间需要精细护理,供给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饲料,并合理搭配精饲料和粗饲料,提高病羊体质和免疫力。同时严格隔离饲养,在病羊污染的圈舍、饲喂器具和设备每天定期消毒,对病死羊只进行深埋或焚烧,避免疾病发生传播或扩散[4]。
  8 小结
   为了防控羊群感染寄生虫病,首先需要保证饲料质量、供给舒适生活环境,降低饲养密度等,有利于提高羊体质和抗病能力,增强羊群抵御寄生虫虫卵的能力。保证饮水卫生和避免到低洼地方放牧,减少羊群接触卵囊的机会,选择合理的药物定期驱虫,降低寄生虫对羊群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张崇武.羊常见寄生虫病[J].今日畜牧兽医,2021,37(2):89.
  [2] 杜建国.羊常见寄生虫病诊断与综合防治[J].兽医导刊,2021(3):120-121.
  [3] 孙鹏.羊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其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21(2):131-132.
  [4] 刘春南.山羊常见寄生虫病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2):98-99.
其他文献
摘要: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是仔猪养殖过程中很容易暴发流行的两类传染性疾病。在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充分掌握该种疾病在养殖场的实际发生动态,除了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之外,在进入流行高发期之前,还应该提前采取药物进行针对性预防,注重提高仔猪的身体抵抗能力,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保证养殖安全。本文探讨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和具体的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一定帮助。  
摘要: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口蹄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同时将其列入强制免疫病种。依靠免疫接种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口蹄疫疫情发生几率。但是结合抗体检测发现,当前很多猪场的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依然比较低,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此,文章对影响猪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原
摘要:养猪业的兴衰关系到国计民生,在规模养殖发展背后,传染性疾病越来越多且日益严重,尤其是一些烈性传染病带来的危害巨大,要引起极大的重视。本文探讨了猪丹毒这样一种烈性病的病原学及其流行病学,分析了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并就常见的主流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广大养殖户加强相关方面的防控知识,减少该病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猪丹毒;流行病学;防治   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性产业,对地区
摘要:犊牛腹泻是造成新生犊牛发生死亡的原因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养牛业发生经济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具体介绍了犊牛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结合现状提出了如何正确诊断和有效防治的措施,目的是为了降低发生犊牛腹泻的几率。  关键词:犊牛腹泻;诊断;防治   犊牛腹泻也叫犊牛拉稀,是犊牛养殖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该病没有季节性,四季皆可发生,一般多发生在出生后1~5d,发病后感染病例会逐渐增多,对犊牛的
摘要: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业内对于各种猪病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并对各种疾病展开了相对更为深入的研究,由此对各种疾病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深,为各种疾病的诊疗措施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即分析了猪蓝眼病的病原和流行病学,总结了其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文献以及生产实践提出了猪蓝眼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对业内从业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关键词:猪蓝眼病;诊断;防治   改革开放
摘要:猪梭菌性肠炎是猪只感染魏氏梭菌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7日龄内仔猪,病猪临床症状以急性脱水、腹泻为主,具有起病急、传播性强、发病率高等特点,主要和母猪、猪舍环境卫生差及保温不当有关。但魏氏梭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家畜肠道内的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抗病力较低或外界环境刺激时就容易大量繁殖分泌过多的毒素进而发病。本文分析了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
摘要:近几年来,猪病毒性腹泻类疾病在许多规模化猪场普遍发生流行,这类疾病在临床上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特别对猪场内的仔猪危害大,养猪从业者如果不够重视,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笔者就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等进行阐述,仅供大家作为参考,更好地指导服务生猪生产。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病毒性腹泻;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在生猪生产中,病毒性腹泻类的疾病主要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TG
摘要:羊口疮病会引起病羊口腔黏膜溃烂、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发生脱水和营养缺乏症状,严重影响羊只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如果处理和治疗不当,还会引起死亡现象。所以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并且发现羔羊感染口疮病后积极进行妥善治疗,尽量减少本病给羊群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羔羊;口疮病;病毒;溃疡   羔羊感染本病后刚开始发生流眼泪和嘴唇、口角皮肤发红,随后出现丘疹和水疱,然后破溃形成厚厚的痂块
摘要:羊传染性脓疱又称作羊口疮,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疾病,对山羊或是绵羊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该疾病当前在我国各个地区广泛传播,各个年龄阶段和不同品种的羊都易感染。虽然该疾病的致死率不高,但是一旦在养殖区域出现,会在整个区域内迅速传播,影响羊的健康生长,制约生长发育,降低饲料利用率,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养殖工作进行时,需要养殖人员对该疾病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等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及时采取干
摘要:牛胃肠炎是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发病原因多样,其中的传染性胃肠炎致死率非常高,对牛养殖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隐患。本文主要从牛胃肠炎的临床症状、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牛胃肠炎;兽医治疗;效果   畜牧养殖的过程中,疾病的防控是极为关键的工作,直接决定着养殖的效益,随着我国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动物疫病发生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对于牛养殖而言,各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