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诗歌鉴赏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lang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鉴赏题是高考中的重点考查内容,学生的失分率非常高。本文从近四年的高考真题出发,以考试大纲要求为指向,把握命题规律,探寻合理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唐宋诗歌;作者;选材特征;考查内容;备考策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发展绵延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古典诗歌经久不衰,足见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离不开古诗词对心灵的滋养;在高考中,诗歌鉴赏题也是重点考查的内容,而它恰恰又是学生失分非常多的题型。这就要求教师对此题型进行深入的探究,明确高考的命题特点和趋势,以便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
  笔者从近四年的高考真题出发,以考试大纲要求为指向,把握命题规律,探寻合理的备考策略。
  首先,要明确《考试大纲》的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鉴赏材料的古代诗歌的内容应该是浅显易懂的,不会有艰深晦涩的语言。其中运用的典故,一般都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掌握的,即使有比较陌生的内容也会在注释中加以体现。鉴赏的重点在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等方面。
  其次,在明确考点后,要从实际的高考中总结出相对稳定的规律。纵观近四年新课标高考试题,诗歌鉴赏题设题数目为两个小题,2015~2016年为两道主观题,分值为11分;2017~2018年为一道客观选择题,一道主观题,分值降为9分。
  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命题特点进行分析:
  一、 朝代、作者特征分析
  四年内11套课标卷所选的鉴赏材料全为唐宋诗歌,可见这两个朝代的诗歌作品很受出题者的青睐。这是因为唐宋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诗词作品各方面都相当成熟,优秀诗人的优秀作品也比较多,在古典诗词中具有代表性。在选材时,出题者并没有回避名家名作,大部分诗人都是课堂中学生了解的著名诗人,比如李白、杜甫、欧阳修、陆游等。可以预见今后考查唐宋诗词的几率仍然很大。
  二、 题材特征分析
  考查的诗歌全为律诗,排律也做了节选,最多不超过十句,阅读量不大。可以预见,今后考查仍然会是简短的诗歌,即使是词,也应该是小令或简短中调。这是与本题分值和解题时间相匹配的。
  三、 选材特征分析
  选材范围涵盖古代诗歌大多类别,边塞诗、羁旅行役诗、送别诗、酬赠诗和咏怀诗等都有涉及,都离不开写景抒情。2016年新课标Ⅱ卷中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画家曹霸的辛酸境遇和杜甫的坎坷经历十分相似,诗人内心由此引起共鸣,感慨自古负有盛名、成就杰出的艺术家,往往时运不济,困顿缠身,郁郁不得志。诗的结句,宽解曹霸的同时也是诗人聊以自慰,饱含对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愤慨;2017年新课标Ⅱ卷中的《送子由使契丹》,一代大文豪苏轼抒写了兄弟远离的惜别之情,并以壮语鼓励弟弟,饱含着诗人热爱国家民族、努力维护朝廷声誉的深厚感情。2018年新课标Ⅱ卷中的《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体现出诗人满腔的爱国热血和报国无门的苦痛。由此可见,这些诗歌既有个人的情感抒发,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情感方向,把个人置于家国之中,抒发文人踌躇满志、报效朝廷的爱国之情,或者是歌颂国家政治清明,或是说明戍守边关艰苦的边塞诗。综上可以预见,今后所选内容仍会紧跟时代脉搏,“旧”中体现“新”意,体现新时代的社会价值取向。
  四、 题型特征和考查内容分析
  2017年以前为两道主观题,从2017年开始题型发生变化,变成一道客观双选题,一道主观题,2018年仍然沿用此种题型。考查范围变广,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在选择题中都有涉及,但因为是客观选择题,所以难度有所降低。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是必考内容,表达技巧也是重点。由此可以预见,今后仍会延续这样的题型,同时也不排除比较阅读题型,让学生拿已学过的诗歌与题中诗歌进行比较,多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
  厘清命题规律后,就要明确备考的策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 关注教材
  高考诗歌鉴赏题材相对广泛,这就使高中语文教材受重视程度不够,利用率偏低。然而其實教材中所选的诗歌都是名家名篇,颇具代表性,这就为高考的诗歌鉴赏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而且高考诗歌鉴赏题与语文教材密切相关,比如常见意象、常用典故和手法等等在教材中都能找到相关出处,所以在高考复习中应该重视教材,指导高考。
  (二) 语文学科涵盖范围广泛,很多题型相互关联很大,我们不能无视各题型之间的相通之处。笔者认为,想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对学过的古诗词的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经过反复的诵读才能理解诗歌的内容,才能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为今后进行鉴赏诗歌活动做铺垫。同样文言文阅读对诗歌含义的理解也很有帮助,反之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对名篇名句默写的得分也会有好处,也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如此一举三得。
  (三) 注重思维迁移,充分调动想象力、联想力
  不同诗人的诗歌情境和情感有时会有相通之处。读到朱湾的“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会让我们想起陶渊明笔下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同样是柳暗花明的韵致,同样是偏僻幽静的去处,共同体现出两人远离尘俗,向往归隐的追求。同一位诗人的不同作品中,这种表现就更加明显。“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是同一个陆游,“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透心头,英雄有志难伸,内心忧愤怎能平?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我们要把一个个点联通成一张网,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灵活的。
  (四) 避免误区
  教材中选取的虽然都是名家名篇,但是我们日常学习的诗歌毕竟有限,对诗人的写作风格认识也未必全面,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局限于固有的思维模式,思维要灵活,针对具体诗歌、具体的题目多思考,寻找蛛丝马迹,这样才能避免进入误区,巧得分。
  总之,在今后的备考中,我们要关注时事,明确高考的命题趋向,关注教材,多积累,勤思考,稳中求胜。
  参考文献:
  [1]毕晓兰.新课标卷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备考之我见[J].昭通学院学报,2017(39):13-20.
  [2]周志红,邹志玲.新课程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题特点分析及教学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53-57.
  [3]申恩军.善用教材 备战高考——以诗歌鉴赏题为例[J].考试指南,2016(313):95-96.
  作者简介:
  徐晓晓,吉林省珲春市,珲春市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资源匮乏,阅读量不足,阅读指导缺失,阅读方式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手段,优化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对策  阅读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不仅仅是对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亦是如此。一般而言,具有较强阅读能力的人,其知识视野、综合素质都会较其他人更高一筹。可以说:
贝伐单抗作为全球第一个抗血管生成的单克隆抗体,2009年被FDA批准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挽救治疗,之后贝伐单抗治疗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但最新的研究结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作文,作文部分对学生来说影响很大。本文阐述了当前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需要,在各个学科中间都在进行着教学改革与实践,这一点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小学语文
摘 要:近年来,小学学校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逐渐提高了对小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提升的关注度。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小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这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要求,而且还能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本文首先分析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然后结合阅读实际提出自主性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对策。希望本文探究能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借鉴,这对小学生阅读自主性提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自主性
本文旨在观察中药三仙汤及阳性药氟化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此探讨三仙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机制.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做出了相应的创新和改革。这些创新对于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提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适应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新发展。现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提高教学效率对提高学生成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如何提高乡镇小学课堂最后五分钟效益为研究目的,分析学生利用最后五分钟的自学时间给其学习以及教学效
会议
摘 要:本文主要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为重点阐述,结合当下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价值和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为主要依据,从教师加深语文教材阅读、引领学生进行语文教学预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作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阶段最为基础和关键的课程,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