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理过程教学进发出思维的火花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hao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通常是: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说教轻活动。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讲,物理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思维活动,学生是活动主体,过程比结果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概念建立”、“规律揭示”、“问题解决”的过程,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蕴涵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展示思维过程
  
  每个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发现几乎都要经过前人长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创造的过程。我们通过细心体会,抓住它的精神实质,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充分暴露这些过程,引导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人新课题,就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增强学生的内在活力,使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体,领悟新概念,掌握新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可通过以下几个问题的设计,引出万有引力概念。
  设问(1):树上的苹果总是往地上落,这是为什么呢?生答:这是由于重力作用的缘故。如果苹果树很高,苹果还会落地吗?生答:苹果照样会落地。(由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并把问题向外延伸:不仅在地表附近有重力作用,而且在地表上空也处处存在重力作用)
  设问(2):如果把苹果放到月亮那样的高度,它还会落地吗?生答:苹果还是会落地的。但是,月球本身为什么不落到地球上呢?(把重力作用延伸到月球轨道上去,出现了矛盾)
  设问(3):如果月球不受力,它将做什么运动?生答: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月球受重力但没有切向线速度呢?生答:它将和苹果一样落地。(事实上。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是需要向心力的,这个向心力就是地球对月球的引力)
  设问(4):如果在地面附近把苹果水平抛出,则苹果将沿曲线轨道落地。苹果距地面越高,水平速度越大,则落地点越远。当速度很大时,苹果还会落到地球上吗?生答:这时苹果就会绕地球旋转,而不再落地。(这种情况在实际中是没有的,但在想象中可能“实现”。这里,学生在思维中已经悟出了人造地球卫星的可能性:只要它的速度足够大,它就跟月球一样绕地球转而不落地)
  设问(5):月球绕地球运动,苹果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绕地球运动;苹果落地,月球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落地”。相同的结果可能来自相同的原因吗?学生猜想:苹果所受重力和月球所受引力可能是同一种力。(把天体运动和近地物体运动加以对比,找出相似点,提出猜想,这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关键)
  设问(6):行星绕日运动也和卫星绕行星运动相似。那么,重力、行星对它的卫星的引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否可能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设问(7):既然一切天体之间有引力,天体(如地球)对物体(如苹果)之间也有引力。那么,是否由此可以猜想,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呢?(这就是万有引力思想。由于一般常见物体间的引力是难以察觉的,提出这一思想是需要大胆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的)
  
  二、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展示思维过程
  
  开展物理实验不仅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依据,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这一优势,设计启发性强、能充分发挥其特有功能和作用的实验进行过程教学。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操作,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
  (1)教师演示:如右图装置中,将磁铁N极插入线圈中和从线圈中拉出时,线路中有电流,但电流方向不同;将s极插入时,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与N极插入时不同;磁铁插入后不动时,线路中无电流。
  (2)提出问题: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3)学生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穿过闭合线路的磁场方向及磁通量的变化有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记录实验的表格(见下表)。
  (4)实验探索:请同学们利用所给的器材分组探索感应电流的方向(器材与演示实验的一样)。实验时,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先确定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流入电流表的电流方向的关系,注意实验中要观察现象——电流表指针是向哪个方向偏转的;然后在原先设计好的表格内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对上表进行讨论、分析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B的方向及磁通量变化的关系无固定的规律,说明上面的实验观察内容还不全面。这时再引导学生从能量守恒的观点去分析:感应电流不是凭空产生的,在磁铁插入线圈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克服某个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是个什么力呢?学生讨论,觉得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很重要。于是,在原来表格中再加一项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B的方向,重做实验,将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进一步分析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时发现:当磁通量增大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如第1次和第3次);当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如第2次和第4次)。接着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一规律。学生往往表述为“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磁通量的变化”,这时教师提问:是有时阻碍,还是总是阻碍?学生明白应该为“总是阻碍”。最后学生准确地表述这一规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的内容。
  
  三、构建物理图景,展示思维过程
  
  构建物理图景是过程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充分挖掘并利用物理图景的功能,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构建物理图景,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在解出现隐含条件的习题时,由于学生缺乏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他们感到解答这类问题的难度较大。我们在教学中可用情景示意图或框图来揭示题目的含义,引导学生展示思维过程。
  例:用一条细线把一个大圆环挂起来。环上有两个质量为m的小环,它们可以在大环上无摩擦地滑动(如图2)。让两小环同时从大环顶点释放并沿相反方向自由滑下。若大环要被升起,它的质量M应该是多大?大环开始上升时的角度B是多大?
  认真阅读题目后,引导学生构建下面框图,展开思维过程:
  结合框图进行分析:小环下滑时,大环要上升必须在竖直方向受到一个大于它的重力M的作用力,此力只能由小环来提供。小环下滑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向心加速度也不断增大,向心力也必然要相应增大。小环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是小环自重在径向的分量与大环对它的压力的合力提供。大环对小环作用一个向心的压力,小环必然有相应的反作用力给大环。当两小环给大环的反作用力在竖直方向的合力比Mg大时,大环就上升。至此,问题得以解决。
  在过程教学中。展示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物理问题直观化,以及透视日常生活现象等。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本着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则。在强调展示思维过程的同时要注意对于一些一看就懂、一点就通的知识不要故弄玄虚。对超越教材、超越大纲的知识不要不着边际地延伸、拓宽,还要注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密度和教学的效率,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责编王学军)
其他文献
重视思维课程的  开发与实施  郅庭谨在《教育科学研究》上撰文认为,教学要想真正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重要目标,思维培养的学科化或课程化是基本前提。然而,有关思维课程开发的研究却恰恰成为当下最薄弱的环节。这一点在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如火如荼、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宗旨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思维课程需要这样一种认识论,即所有真正的学习都离不开思维,每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可以经过训练和培养而得到
期刊
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  本刊讯近日,教育部下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通知强调,中小学校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凡没有认真执行本规定的,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  通知要求,中小学校要将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将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并
期刊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概念教学 比较研究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B).2011.11.009    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高效课堂教学行为是指引发学生高效率学习的那些课堂教学行为。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在数学学科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概念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高效与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哪些差异呢?本文
期刊
本刊讯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 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保证高考安全顺利举行,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改革,建立多元录取招生制度。  通知要求各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要强化高考安全管理,保证高考安全顺利举行,加强检查和监督,重点打击利用通讯工具作弊、替考和群体性舞弊等违规行为,确保高考数据信息安全,对工作中需要阶段性保密和涉及考生个人的信息,任何人不得擅自泄露或篡改,严禁以信息发
期刊
【关键词】英语课堂 以生为本 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B-0062-03  “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对此有如下要求和解释:“突出学生主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英语教学要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要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
期刊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  9889(B).2011.09.018    在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的今天,有不少学校仍然无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灌输式教学依然盛行。许多学生学习方式是被动、机械、单一的,学习任务格外繁重,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此种现象令我们深思:究竟其原因何在?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期刊
如何能使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课堂更有效?笔者尝试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中使用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案在《世界地理》复习中的尝试运用    地图是地理的灵魂,区域地图更是学生应对高考的基础支撑。近年来,高考经常通过区域地理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运用。区域定位尤其是小尺度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分析是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尤其是《世界地理》的13个分区很容易使课堂教
期刊
苏州大学郭彩琴教授在《人民教育》上撰文认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指从城乡社会整体出发,通过整合和优化城乡教育资源,使城乡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共同繁荣。从制度上讲,城乡教育一体化强调城乡师生具有相同的教育权利和机会。从空间上讲,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同一区域内不同空间位置上的教育互动发展。从发展内涵上讲,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任务基础上,体现学校之间不同发展特色的多样化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不是城乡
期刊
一、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与特征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  “精”“气”“神”为
期刊
高三复习课要求容量大、进程快、任务具体、实效性强,于是,在巨大的教学进度压力下,授课教师往往把强力灌输、快速推进当做复习课的常态。这种背离课堂设计科学的做法事实上并没有取得原先所期待的效果,反而将学生推向了厌听厌学的泥淖。  无论在什么阶段,课堂都应以问题的解决为基础,教师应科学地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新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想象,以期达到训练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为此,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期刊